佛教圖書館館訊 第五期 85年 3月
台大佛學研究中心佛學資料庫
論文資料編目規則
台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整理
【編者按】:台灣大學文學院佛學研究中心,於民國八十四年月成立至今,完成多項佛學資料庫製作,本期特別邀請該中心提供佛學資料庫中有關中文論文資料編目規則。期盼透過這資料讓讀者瞭解論文資料編目之細則。本規則於八十四年八月初稿完成,該中心祈盼各方提供寶貴意見,以令資料庫製作更趨完善。 該中心在全球資訊網路之網址為http://ccbs.ntu.edu.tw歡迎有興趣者上線使用。
0.0  總則
0.0.1 適用範圍:
    本編目規則僅適用於台大佛學研究中心佛學資料庫所收錄之論文資料,包括
    期刊論文,博碩士論文,一般論文集論文與會議論文。
0.1  著錄項目
    著錄項目依以下順序分為:
    (1) 序號
    (2) 題名
    (3) 作者
    (4) 出處題名
    (5) 卷期
    (6) 日期
    (7) 頁次
    (8) 出版者
    (9) 出版地
    (10) 資料類型
    (11) 使用語文
    (12) 編修日期
    (13) 關鍵詞
    (14) 附註項
    (15) 提要
0.2  著錄來源:
       
    著錄來源分主要著錄來源與次要著錄來源。請參考各項對主要著錄來源之敘
    述。
0.3  著錄原則
0.3.1 著錄格式
0.3.1.1 著錄字形
     凡中文皆以全形,英文皆以半形著錄,資料內文所含的標點符號亦適用此
     原則。
0.3.1.2 對齊原則
        
     著錄書目資料時原則上以兩個位元組(byte)為單位,因此凡著錄時遇到
     單一之半形字,視情況於其前後加一空白字元(1 byte)以求與全形字對
     齊。編目標點亦須符合對齊原則。
0.3.2 著錄長度:
       
    各項之邊界設定皆為第11列(column)至第62列。換行時與前行首字齊頭。
0.3.3 著錄語文
0.3.3.1 主要著錄語文
        
     (1) 以中文為主要著錄語文。
       
     (2) 若資料本身同時有中外文資料,則以中文為著錄語文,該外文以並列
       方式(=)處理之。並注意"使用語文"一欄資料的正確性。
       
     (3) 若資料本身全由外文構成,則以該外文資料之語文著錄。
       例.(1)論禪與習慣行為
         (2)菩提達摩在中國禪宗史的地位
          =On Bodhidharma's His-torical Status of Chinese
          Tradition in Ch'an School
         (3)A study on marketing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for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0.3.3.2 特殊語文之處理
        
     (1) 無法處理之中文字
       若因現行中文系統無法著錄的中文字,皆暫以□字取代,留待未來系
       統問題解決後處理。
        
     (2) 無法處理之外文字
       若為梵文等其他現行中文系統無法處理之外語,則以重音符號(`)將該
       字詞圍住。目前無法鍵入的外文字母,則暫以相近之英文字母代替之
       ,唯於整個單字前後以重音符號(`)(於鍵盤上 Esc鍵正下方)標示之
       。重音符號(`)之前後如有標點符號則多空 1 byte。
         
       例. It may be said that psychology is devoted to the study of the `atman` .
         
       例. " `Citta-matra` " (mind-only) is the best known of the many expressions
         of " `matra` " (only) in Buddhist thought.
0.4  標點符號通則
0.4.1 標點符號之分類
    標點符號依其功用分為編目標點與資料標點兩類。凡用來標示編目意義之標點
    ,稱為編目標點。被編目之資料本身所具有之標點,稱資料標點。
0.4.2 標點符號之著錄
    凡具有編目意義之編目標點符號一概以半形字著錄。凡本文資料本身所具之
    標點,中(日)文皆以全形標點符號著錄,英(梵藏德法) 文皆以半形標點
    符號著錄,若有中英夾雜的情況出現,則視標點所屬語文給之。
0.4.3 標點說明
    (1) 分號(;)
      分號代表平行結構。分號用以區分兩個以上不同著作責任之作者敘述。
      例. 作者:高崎直道著; 許洋主譯
      
    (2) 逗號(,)
      逗號於作者項代表協同結構,用以區分兩個以上相同著作責任之作者敘
      述。
      例. 作者:謝中治, 高應勳合著; 賴沛智, 楊純廷合譯
      逗號於題名、出處題名項用以配合別題名之始用。
      例. 題名:紅樓夢, 又名, 石頭記。
       
    (3) 等號(=)
      等號代表並列結構。等號用以區分兩個以上異名而同指之敘述(同義字
      )。
      例. 篠原亨一 (=Shinohara Koichi)
    (4) 雙破折號(--)
      雙破折號代表作者之進一步闡述。雙破折號用以標示副題名之起始。
      例. 《壇經》的思想特質--無
    (5) 括號(())
      括號代表編目上的補充說明。用於下列三處:
      作者項:並列作者名。
      卷期項:總號
      資料類型項:作品體裁。
      例. 作者:篠原亨一 (=Shinohara Koichi)
        卷期:二卷十二期(總號24期)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
    (6) 冒號(:)
      冒號用於卷期項,代表卷與期之區分。
      例. 13:3(解說:本期為 13卷 3期)
    (7) 斜撇(/)
      斜撇用於卷期項,代表合刊情形時期數之區分。
      例. 13:3/4  (解說: 本期為 13卷 3期與 4期合刊)
    (8) 句點(.)
      句點用於日期項,用以分隔年月日。
      例. 1995.02.01
    (9) 連字符號(-)
      連字符號用以區分起與迄之範圍。
      例. 頁4-13(自第 4 頁至第 13 頁)
    (10) 加號(+)
      加號用於頁次項用以表示轉頁。
    (11) 重音符號(`)
      重音符號用以標示無法鍵入之外文字母。
      例. the `atman`
    (12) 方括號([])
      方括號代表編目者之補充說明。如編目者認為資料模糊不清而需加以
      註解者,則在編目者的補充說明文字前後加上([]),以代表該文字
      內容為編目者自定。
    (13) 問號(?)
      問號代表不確定之資料。若資料不詳實或編目者懷疑其正確性時,得
      在資料後加一問號(?)待未來查明後去除之。
1.0  序號項(Serial Number)
    序號由系統給定,編目者不宜自行更動。
2.0  題名項(Title)
2.1  著錄項目:
    依下列順序著錄:
   (1) 正題名(Title Proper)
   (2) 副題名(Subtitle)
   (3) 並列題名(Parallel title)
   (4) 別題名(Alternative Title)
2.2  著錄來源
2.2.1 主要著錄來源
    圖書:書名頁。
    期刊論文:文章所在。
    會議論文:封面。
    博碩士論文:封面。
    論文集:書名頁。
2.2.1 次要著錄來源
    圖書:封面
    期刊論文:目次頁
    會議論文:文章所在。
    論文集論文:文章所在。
2.3  著錄格式
2.3.1 著錄長度:
    中英文題名皆至第62列(column)換行,換行時與前行首字齊頭。
    例. 題名:試論太虛大師建構僧伽改革理論的背景和思想內涵--以第三期
         改革的〈整理僧伽制度論〉為中心
2.4  標點符號
   (1) 等號(=)
     用於著錄並列題名。
     例. 題名:東西方形上學的評論
       =A Review of Meta-physics: East & West
   (2) 雙破折號(--)
     用於著錄副題名。
     例. 題名:禪與西方精神治療--涅槃超脫與生死固執
   (3) 若題名本身中文書名需加全形書名號"《》",篇名需加全形篇名號"〈〉
     "。
     例. 題名:《國際佛學研究》
     例. 題名:〈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研究〉
2.5  正題名(Title Proper)之處理
2.5.1 正題名之定義
    依該筆資料之主要著錄來源著錄之。
2.6  並列題名(Parallel Title)之處理
2.6.1 並列題名之定義:
    除內文使用之語文外,原作者給作品另行加上不同語文之題名稱為並列題名
    。同一語文之題名則稱『別題名』,請參見 2.8。
2.6.2 並列題名之著錄順序:
    參見 0.3.3.1 (2) 之原則,以中、英(外)文之順序著錄。
    若原作品為英文,但附中文並列題名時,正題名仍以中文題名著錄。先著錄
    中文題名,換行再著錄英文題名,第二行行首以等號(=)為並列題名標示。
    例. 題 名:東西方形上學的評論
         =A Review of Metaphysics: East & West
2.7  副題名(Subtitle)之處理
2.7.1 副題名的定義:
    原作者在正題名之後所加上之小標題。
    例. 六朝佛家美學--以宗炳暢神說為中心的研究
2.7.2 中英文正題名與副題名之間皆以雙破折號(--)表示,副題名不須另起一行。
    例. 題名:禪與西方精神治療--涅槃超脫與生死固執
2.8  別題名
2.8.1 別題名的定義
    除正題名外,原作者給作品另行加上同一語文之題名,稱『別題名』。
2.8.2 別題名需著錄於並列題名與副題名之後。
2.9  題名的編次:
    凡連載之文章在其編次前後加全形括號(())以資區別;連續編次一律使
    用中文數字著錄。
    例. 題名:佛教文化藝術特色(續)
    例. 題名:印度佛教(三)
3.0 作者項(Statement of Responsi- blility)
3.0.1 作者之定義:
    凡具該作品相關著作責任之人名皆得著錄至此欄。
3.1  著錄項目
    依著作責任之重要性先後著錄(參考 3.1.1),並在人名之後加上著作責任。
   (如: 著; 作; 編; 譯...)。
    例. 季羨林著
    例. 丁敏撰
3.1.1 著作責任重要性參考表
    著作責任依其重要性可分為下列六個層次
    (1) 著:著,撰,文,講,述,寫,創作,執筆,研究
    (2) 編:編,編著,編輯,輯,整理,選輯,編選,記錄,錄音
    (3) 譯:英譯,中譯,英文日譯
    (4) 註:註,註釋,釋,解說,註解,句讀
    (5) 圖:繪,攝,圖,製圖
    (6) 制定:制定,草擬,公布,通過,實施
3.1.2 著作責任之著錄以實際著作方式為主,與著作相關之態度敬語謙詞則一律省
    略。
     
    例. □□□錄 (原作品為□□□恭錄)
3.1.3 同一著作層次項目若還有進一部細分,則視為不同著作責任處理。
     
    例. □□□原著; QQQ 日文英譯; WWW 英文中譯
3.2  著錄來源
3.2.1 主要著錄來源
    圖書:書名頁
    期刊論文:文章所在
    會議論文:封面
    博碩士論文:封面
    論文集:書名頁
3.2.2 次要著錄來源
    圖書:封面
    期刊論文:目次
    論文集:封面
3.3  著錄長度
3.4  標點符號
       
   (1) 分號(;)
     分號代表平行之著作責任。不同著作責任之作者分別用半形分號(;)區
     隔,分號(;)後空 1 byte。
     例. 作者:平川彰著; 許洋主譯
     例. 作者:水野弘元編; 重光譯
         
     例. 作者:釋印順講; 許文筆整理記錄
   (2) 逗號(,)
     逗號代表協同關係。作者為二人以上皆列出,並以半形逗號(,)區隔,逗
     號(,) 後空 1 byte。
     例. 平川彰, 尾山雄一, 高崎直道編集
   (3) 等號(=)
     等號代表並列結構,用以區分同一作者之不同語文姓名。
     例. 作者:冉雲華 (=Jan, Y.)
   (4) 括號(())
     括號代表補充說明。半形括號前空 1 byte。
     例. 作  者:冉雲華 (=Jan, Y.)
3.5  人名之著錄
3.5.1 作者為佛教人士之處理
    凡作者為佛教人士 且具下列條件時(缺一不可),請於其法號前加「釋」
    字為其姓;
    (1) 作者為中國人
    (2) 東晉道安後之人士
3.5.2 外文姓名之處理
    有中譯名且有英文原名時(C+O+)
    有中譯名卻無英文原名時(C+O-)
    無中譯名且有英文原名時(C-O+)
3.5.2.1 外文姓名之著錄格式為姓(Lastname)在前,名(Firstname)在後,名用
     半形逗號(,)與姓區分,逗號後空 1 byte。
     例. 作者:Lamotte, E.
3.5.2.2 外文姓名如有中文譯名,則先著錄其中文譯名,再以並列方式著錄其外文
     姓名,並列方式為在其外文姓名前加等號(=),再於前後加半形括號((
     )) ,括號前空1 byte。
     例. 作者:華珊嘉 (=Wawrytko, S.A.)
3.5.2.3 日本人名如有漢字則視同中文姓名,否則視同外文姓名處理之。
3.5.2.4 名皆縮寫,以半形句點(.)區分,但不另空 1 byte。
     例. 作者:Wawrytko, S.A.
3.5.2.5 如著錄來源詳列外文姓名,名仍以縮寫處理,另於附註項之第二行詳列其
     姓與名,著錄方式同3.3.2.3 條。
3.6  作者譯名之處理
    作者的同時有外文名字時
    例. 作者:冉雲華 (=Jan, Y.)
3.7  頭銜之處理
3.7.1 中國佛教人士
    一律刪除,並於名前以"釋"當其姓,如:法師、上人、上師、師父、大師、
    導師。
    例. 釋蓮池(一般尊稱蓮池大師)
3.7.2 外國佛教人士
    原則保留照錄。如:仁波切、喇嘛、阿姜、尊者、比丘、活佛。
    例. 阿姜 查
3.7.3 一般頭銜
    一律刪除。如:博士、院長、老師、主任。
    例. 李遠哲(原有加頭銜"博士")
3.8  作者別稱之處理(Alias)
    作者若有其他名稱(如筆名),一律放附註項,留待未來做權威控制。
    例. 著者:陳玉蛟
      附註項:出家法名:釋如石
3.9  朝代、國籍、演講地之處理
    於附註項說明之。
    例. 附註項:蓮池大師為明朝人
3.10 作者不詳
   填上"作者不詳"
3.11 若作者為『本社』,則冠上其出版者。
   例. 著者:法園出版社編譯組譯(著錄來源為本社編譯組譯)
4.0  出處題名項(Series)
4.0.1 出處題名之定義:
    印行該資料之期刊稱之。
    例. 題名: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研究
    出處題名:國際佛學研究
4.1  出處題名之著錄項目
4.2  著錄來源
4.2.1 主要著錄來源
    以期刊首期書名頁、版權頁。
4.2.2 次要著錄來源
    以期刊封面為主要著錄來源。
4.3  著錄長度:
    出處題名至第62列(column)換行,換行時與前行首字齊頭。
4.4  標點符號
    (1) 等號(=)
    等號代表並列結構。等號用以區分同一期刊之外文刊名。
      例. 出處題名:中華文化季刊 (=Chinese Culture Quaterly)
    (2) 括號(())
      括號代表補充說明。
      例. 出處題名:中華文化季刊 (=Chinese Culture Quaterly)
    (3) 雙破折號(--)
      雙破折號用以標示該卷冊屬於某叢書(期刊),卻另有獨立題名。
      例. 出處題名: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六祖壇經研究論集
4.5  正題名之著錄
4.5.1 期刊正題名之著錄以最新出版刊名為主。
    例. 世界宗教文化(原刊名為世界宗教資料)
4.5.2 改名之期刊資料一律放附註項,不表現於此欄中。
    例. 出處題名:世界宗教文化
    附註項  :原刊名世界宗教資料
4.5.3 期刊正題名中之「雜誌」、「月刊」二字不必硬性刪除,可依編目員視期刊
    名之唯一性,彈性取捨。
    例. 華梵佛學年報
4.6  並列刊名之著錄:
    同一期刊如有不同題名,則皆著錄之,先著錄其正題名,再以並列方式著錄
    其他題名,並列方式為在其他題名前加等號(=),再於前後加半形括號((
    )),括號前空 1 byte。
4.7  出處副題名之處理
4.7.1 若該卷期或論文集另有獨立題名,則在集叢名(期刊名)之後以雙破折號"--"
    引出該獨立題名。並於附註項做適當之補充說明。
    例. 出處題名: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六祖壇經研究論集
    例. 題名:《壇經》考之一--跋曹溪大師別傳
      作者:胡適
      出處題名:現代佛教學術叢刊
      卷期:第 1 冊
      頁次:頁1-10
      資料類型:論文集
      附註項:
      本冊題名為: 六祖壇經研究論集;本冊副題名為: 禪學專集之一
    例. 題名:《壇經》考之一--跋曹溪大師別傳
      作者:胡適
      出處題名:六祖壇經研究論集
      卷期: 
      頁次:頁1-10
      資料類型:論文集
      附註項:
      本書為『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一冊
4.8  期刊別題名之處理
    例. 題名:心物互用--善導社會安寧人心和暢
      作者:釋曉雲
      出處題名:華梵佛學年刊
      卷期:第6期
      附註項:
      本期又名第6屆國際佛教教育研討會專輯
    例. 題名:心物互用--善導社會安寧人心和暢
      作者:釋曉雲
      出處題名:國際佛教教育研討會專輯
      卷期:第6屆
      日期:1988.07
      附註項:
      本期又名華梵佛學年刊第6期
5.0  卷期項(Volume)
    本欄記錄:
     圖書:無卷期項。
     期刊論文:記錄期刊出處之編次。
     會議論文:記錄會議之屆次。
     論文集論文:若為單行之論文集則無卷期項。
     博碩士論文:無卷期項。
     叢書:記其編次。
5.1.1 著錄項目
5.1.2 著錄長度
    卷期皆至第62列(column) 換行,換行時與前行首字齊頭。
5.2  著錄來源
5.2.1 主要著錄來源
    圖書:無卷期項
    期刊論文:目次頁
    會議論文:封面
    會議論文:封面
    論文集論文:若為單行之論文集則無卷期項。
    博碩士論文:無卷期項
    叢書:書名頁
5.2.2 次要著錄來源
   期刊論文:封面、封底
   會議論文:文章所在
5.3  著錄原則
5.4  標點符號
    (1) 冒號(:)
      卷與期以半形冒號(:)區分之。
      例. 卷期:13:9(表示13卷9期)
    (2) 斜撇(/)
      如有數期合刊情形則以斜撇(/)區分之。
      例. 卷期:13:9/10/11(表示13卷9,10,11期合刊)
    (3) 等號(=)
      如卷期與總號皆有則以等號(=)並列之。
      例. 卷期:13:9(=第 666期)
    (4) 括號(())
      括號代表補充說明。
      例. 卷期:13:9 (=第 666 期)
5.5  卷期之著錄
    著錄項目
    著錄來源
    著錄原則
    標點符號
5.5.1 卷、期、總號皆以半形阿拉伯數字著錄。
5.5.2 卷與期以半形冒號(:)區分之,冒號後不留任何空白字元。
    例. 卷期:13:9
5.5.3 如期刊在編次上只有期數沒有卷數,則照錄期數,並於期數前後各加上「第
    」字與「期」字,數字前後則各空 1 格。
    例. 卷期:第 666 期
5.5.4 如期刊在編次上只有卷數沒有期數,則照錄卷數,並於卷數前後各加上「第
    」字與「期」字,數字前後則各空 1 格
    例. 卷期:第 49 卷
5.5.5 如卷期與總號皆有,則並列之,並列標示為在總號前加等號(=),再於前
    後加半形括號(()),括號前空 1 byte。
       
    例. 卷期:13:9 (=第 666 期)
5.6  卷期編次印錯之處理
    若遇原出版者明顯刊錯卷期編次,且於以後之卷期改回,則依其合理的編次
    著錄。並於附註項註明原件刊錯之情形。
    例. 卷期:29:3 (=第 399 期)
    附註項: 
        本期封面卷期誤植為39:3,錯至 39:9 (=345期);
6.0  日期項
6.1  著錄項目
    本項記錄該筆資料之出版日期。
6.1.2 著錄長度:
    日期項之著錄長度至第10列(column)。
6.2  著錄來源
6.2.1 主要著錄來源
    以書名頁、版權頁為主。
6.2.2 次要著錄來源
    以封面、封底。
6.4  標點符號
6.4.1 句點(.)
    日期之年、月、日之間以半形句點(.)區分,唯其後不加任何空白字元。
    例. 日期:1990.11.11
6.5  日期之著錄
6.5.1 日期採用西元,以阿拉伯數字著錄。
    例. 日期:1995.12.25
6.5.2 凡月份、日期為個位數則以0補滿。
    例. 日期:1943.06.07
6.5.3 凡月刊、雙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等記載其出版年月,週刊或旬刊、半
    月刊等一月出版二本以上者則記載其出版年、月、日。
    例. 1995.06
    例. 1995.11.12
7.0  頁次項
7.1  著錄長度:
    頁次項之著錄長度至第20列(column)。
7.2  著錄來源
7.2.1 主要著錄來源
    以文章所在之頁次為主要著錄來源。
7.2.2 次要著錄來源
    以目次頁所列編碼為次要著錄來源。
7.4  標點符號
7.4.1 連字符號(-)
    頁數之起與訖以連字符號區分之。
    例. 頁4-13
7.4.2 加號(+)
    轉頁以加號註記之。
    例. 頁13-27+38
7.5  頁次之著錄
7.5.1 頁數以阿拉伯數字著錄原則。
    若該刊物
7.5.2 於頁數起頁前加一「頁」字,訖頁前則省略之,起頁至訖頁中間以一個連字
    符號(-)相連。
    例. 頁數:頁13-49
7.5.3 如同時有正、後翻頁,其註記方式為於「頁」字前加上「倒數」二字。
    例. 頁數:倒數頁1-13
7.5.4 轉頁之註記格式為於訖頁後加一個加號(+),再著錄轉頁之起與訖頁碼。
    例. 頁數:頁66-99+103-104
    若期刊為報紙型期刊,記為第XX版。
    例. 頁數:第一版
7.6  多重頁次編法之處理
    若遇同一期刊採用兩種以上的頁次編法,處理原則為:
   1.選定一種編法作為編目依據。
   2.不論該期刊採用多少編次法,只要選定之頁碼編法仍然存在,則繼續延用。
   3.若原本採用之固定編法在某幾期中短暫消失,則採用第二種編法。一直到原
    先採用的分頁系統恢復為止。原則上以各單期的頁碼為第一優先。卷之總頁
    碼為第二考慮。
   例. 哲學與文化有卷之總頁碼與期之期頁碼兩種分頁系統原則上以期頁碼為優
     先考慮。若某幾期並未加上期頁碼,而只有總頁碼,則採用總頁碼。若只
     有一種編次系統,用羅馬數字,則以羅馬數字著錄。
8.0  出版者項
8.2  著錄來源:
    出版者項之著錄以版權頁為主要著錄來源。
9.0  出版地項
9.2  著錄來源:
    出版地項之著錄以版權頁為主要著錄來源。
10.0  資料類型
10.1  著錄項目
10.1.1 資料類型分為圖書、期刊論文、學術會議論文、博士論文、碩士論文、論文
    集。
10.1.2 開示與演講詞皆著錄為:期刊論文(演講詞)
    書評著錄為:期刊論文(書評)
    譯稿著錄為:期刊論文(譯稿)
11.0  使用語文
11.1  著錄該筆資料本文使用之語文。
11.2  使用多國語言時的處理法
12.0  編修日期
12.1  著錄項目
    本欄著錄編目者之建檔日期,格式同 6.3.1條。
13.0  關鍵詞項
13.1  著錄長度:
    中英文關鍵詞皆至第62列(column) 換行,換行時與前行首字齊頭。
13.4  標點符號
    分號(;)
    一個以上的關鍵詞以半形分號(;)區分之。
    例. 關鍵詞:智顗; 天台宗; 法華文句
13.5  關鍵詞之著錄
13.5.1 關鍵詞用半形分號(;)區分,分號後空 1 byte。
    例. 關鍵詞: 智顗; 天台宗; 法華文句
13.5.2 最後一個關鍵詞後不加標點符號。
14.0  附註項
14.1 附註項之著錄
14.1.0 著錄範圍:
    本欄位用以說明補充其他各欄無法詳盡的說明。
14.1.1 著錄方式:
    一律從本欄位第二行的第11列開始註解。
14.4  標點符號
14.4.1 分號(;)
    若註解超過一項,項與項之間以分號隔開,每項另起一行。最後一項注解不
    加分號。
    例. 附註項:(此行編目者請暫勿填寫任何資料)
          『岷』原為『王民』(2 bytes);
          本文原編次(五)應為(四)
15.0  提要
15.3  提要之著錄格式
15.3.1 中英文提要每段首句皆自冒號之後空 4 byte開始鍵入,即自第15 byte開始
    鍵入至第 62 列(column)換行,用以清楚分段。
15.3.2 同段提要文字若超過一行,自第二行起應從第11 byte開始鍵入,至第62 列
    (column) 換行。
15.3.3 段與段之間空一行。
15.3.4 另起一段時同 15.3.1 條規定。
15.3.2 特殊字之處理
    請參考 0.3.3.2
15.4  標點符號
    請參考 0.4
[回gaya首頁]
  [佛教圖書館館訊]
  [館訊5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