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刊 第四十九期 98年6月

談福建的印經與經書流通

周書榮 福建省佛教協會


【提要】本文分二部分概介大陸福建地區印經與經書流通概況。第一部分介紹福建地區歷來藏經的印製概況及介紹福建省境內典藏的藏經;第二部分介紹福建省流通經書印製的概況。

關鍵詞:藏經;福建省;大陸印經會


一、福建的印經業

  佛教傳入我國後,經過歷代的翻譯與流通,經典數量逐漸增多,後匯集成經、律、論三部而合稱之為「藏」。南朝梁武帝蕭衍於天監十四年(515年)總集佛教經典,命沙門僧紹撰《眾經目錄》4卷;十七年(518年)又命寶唱改定,共1,433部,3,741卷。這是佛教經典編纂為大藏經的早期記錄。至唐代,各家編撰的經錄多達二十餘種。當時寺院中經典流傳的形式以抄本為主,福建也是如此。唐咸通十四年(873年),懿宗李漼詔號福州怡山長慶寺住持大安為「延聖大師」,「賜紫袈裟,命劍南寫開元藏經給之。」(註1)景福二年(893年),福建觀察使王潮延請僧人「繕經三千卷,皆極越藤之精、書工之妙,」(註2)置於泉州開元寺經樓上。天祐二年(905年)春,福建威武軍節度使王審知命人繕經五千卷藏於莆田靈巖寺;夏,又藏佛經541函5,048卷於福州壽山。五代後梁開平元年(907年),王審知在福州于山建造定光塔後,「繕經五藏,其二進於上,其三附於壽山、定光」,(註3)後唐同光年間(923-926年),王審知在懷安(屬今福州)太平寺,「泥金銀萬餘兩,作金銀字四藏經,各五千四十八卷。」(註4)

  隨著五代、宋初雕板事業的興起,佛經始有木刻本。自北宋太祖於開寶四年(971年)命張從信在益州(今四川成都)雕印第一部大藏經《開寶藏》起,至民國止,歷代雕印的藏經計有《開寶藏》、《契丹藏》、《崇寧藏》、《毗盧藏》、《圓覺藏》、《資福藏》、《趙城藏》、《磧砂藏》、《普寧藏》、《弘法藏》、《元代官刻本大藏經》、《洪武南藏》、《永樂南藏》、《永樂北藏》、《武林藏》、《萬曆藏》、《嘉興藏》、《龍藏》、《頻伽藏》、《普慧藏》等。

  其中,福建於宋代雕印了《崇寧藏》與《毗盧藏》兩部大藏經。

  《崇寧藏》的雕造,由宋禮部員外郎陳暘倡議,福州東禪等覺禪院住持沖真發起勸募,始於北宋元豐三年(1080年),當時還建立一所藏院負責此事。經過東禪院數代住持沖真、智華、智賢、道芳、普明等的努力,至崇寧二年(1103年)竣工。全藏580函,1,440部,6,108卷;千字文編號從「天」字至「虢」字止。《崇寧藏》刻成,書法家米芾為題額,朝廷加號東禪院為「崇寧萬歲」。該藏的版式為每版30行,折為5個半頁,每半頁6行,每行17字。每經前多有題記以敘緣起,如《光讚般若波羅蜜經》卷九題記為:「福州東禪等覺院住持慧空大師沖真於元豐三年(1080年)庚申歲謹募眾緣,開大藏經印板一副,上祝今上皇帝聖壽無窮、國泰民安、法輪常轉。」(註5)《經律異相》卷一題記為:「福州等覺禪院住持傳法沙門普明收印經板頭錢、恭為今上皇帝祝延聖壽、闔郡官僚同資祿位、雕造大藏經印板、計五百餘函。時崇寧二年(1103年)三月 日謹題。」(註6)

  《毗盧藏》的雕造,始於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由福州開元禪寺住持本明與寺中僧人本悟、行崇、德華、圓津等發起勸募,當地信眾蔡俊臣、陳詢、陳靖、劉漸等予以協助。在開元寺本明、元忠、法超、惟沖、必強、了一等歷任住持的努力下,於南宋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告竣。全藏595函,1,451部,6,132卷;千字文編號從「天」字至「頗」字。其版式與《崇寧藏》相同,每經前亦多有題記。如《大般若經》第百一卷題記為:「福州眾緣寄開元寺雕經都會蔡俊臣、陳詢、陳靖、劉漸與證會住持沙門本明恭為今上皇帝祝延聖壽、文武官僚諸資祿位,雕造毗盧大藏經印板一副、五百餘函。時政和壬辰(1112年)歲十月 日,勸緣沙門本悟謹題。」(註7)《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一題記為:「福州開元禪寺住持傳法賜紫慧通大師了一謹募眾緣,恭為今上皇帝祝延聖壽、文武官僚同資崇祿位,圓成雕造毗盧大藏經一副。時紹興戊辰(1148年)八月 日謹題。」(註8)

  由於歲月流逝,世事滄桑,國內所存的《崇寧藏》與《毗盧藏》只剩下二百多卷,而大部分則流散在國外。1989年起,經福州旅日華僑林伯輝居士聯繫,福建省佛教協會決定將現存於日本宮內省圖書寮的《毗盧藏》全部複印請回,此事得到福建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務局、中國佛教協會趙樸初會長以及日中協會的大力支持。福州開元寺提潤法師捐其行醫所得港幣30萬元作為部分複印經費。日中協會還先複印其中的100冊贈送給福建省佛教協會。(註:1990年4月6日,《毗盧藏》的部分複印本由日中協會代表林伯輝居士專程護送至福州。福建省佛教協會在羅山法海寺舉行了隆重的接經法會。全藏的複印,尚未告竣。)

  此外,元延祐二年(1315年),福建建陽後山報恩寺萬壽堂還雕印了《毗盧藏》中的《般若》、《寶積》、《華嚴》、《涅槃》四大部經,計84函。發起人為福建行中書省平章政事、榮祿大夫吳國公亦黑迷失與釋覺琳。由於此藏刻於元延祐年間,近代學者稱之為《延祐藏》。福州鼓山湧泉寺法堂內原存有該藏的《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大寶積經》120卷、《大般涅槃經》40卷及後分2卷,計762卷(其中約50卷為補抄本)。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日本佛教學者龍池清來鼓山調查佛教經典,他以為寺中所存的四萬多卷佛教經典中,最值得重視的為這部元刻藏經,並記敘道:「(經文)為每面六行,行十七字,字體相當秀麗,即還較諸元代的普寧寺版(按:即元《普寧藏》)為優得多。」(註9)鼓山湧泉寺所存的這部藏經惜毀於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如今,國內唯北京圖書館存有該藏的《大寶積經》殘帙第二十與第五十九兩卷。

  元代以後,福建各大寺院的藏經多由朝廷頒賜。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明肅皇太后賜全藏678函與寧德支提寺;因應福建地方官之請,這部藏經留在福州開元寺。二十七年(1599年),神宗朱翊鈞又賜全藏與支提寺。四十二年(1614年)神宗朱翊鈞賜全藏678函與福清黃檗寺。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朝廷賜福州鼓山湧泉寺御藏4櫥,乾隆七年(1742年)又賜御藏7,240卷。光緒元年(1875年),福州怡山西禪寺僧微妙赴京,請得《大清重刻龍藏》5,480卷、《續藏》2,390卷,計724函。九年(1883年),僧妙蓮接任福州鼓山湧泉寺住持。之後,他曾修復漳州南山寺與創建馬來西亞檳城極樂寺,並晉京為這兩寺各請得一部《龍藏》。宣統二年(1910年),莆田南山廣化寺僧本如也從京城請回一部《龍藏》。

福建省現存歷代漢文大藏經卷帙表
朝代與藏經名稱函帙卷數刊刻印行時間附注
北宋《崇寧藏》580函,1,440部,6,108卷北宋元豐三年至崇寧二年(1080-1103年)一稱《崇寧萬壽藏》,即福州東禪院本大藏經,大部分流入日本,存宮內省圖書寮。(註10)國內僅有少數殘本。泉州開元寺存有3冊:《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九五、《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十二、《阿毗達摩順正理論》卷第八(後兩種乃元大德九年(1305年)重印,即宋版元印本)。
北宋至南宋《毗盧藏》595函,1,451部,6,132卷北宋政和二年至南宋紹興二十一年(1112-1151年)即福州開元寺本大藏經,大部分流入日本,(註11)國內僅存少數殘本。泉州開元寺存有:《釋大方廣佛新華嚴經論論主李長者事迹》與《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六六等殘卷。福建省佛教協會已著手複印存於日本宮內省圖書寮的《毗盧藏》。
金《趙城藏》682帙,6,900餘卷約在金皇統九年(1149年)以前至大定十三年(1173年)完工。後部分經版毀於兵火,元太宗窩闊台八年(1236年)又補刻。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上海影印宋版藏經會影印該藏所特有的孤本佛教經籍,名為《宋藏遺珍》,計120冊,46種,255卷。泉州開元寺與廈門南普陀寺各存有一部。
南宋至元《磧砂藏》591函,1,532部,6,362卷約南宋寶慶至紹定年間(1225-1233年)開雕,元至治二年(1322年)竣工。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上海影印宋版藏經會將之整理為《民國縮式影印南宋版磧砂藏》。福州雪峰崇聖寺、泉州開元寺、惠安平山寺、廈門日光岩寺各存有一部;廈門南普陀寺存有兩部。
明《洪武南藏》678函,1,600部,7,000多卷明洪武五年至三十一年(1372-1398年)泉州開元寺所存只有568函,卷數且多殘缺不全。
明《永樂南藏》636函,1,610部,6,331卷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據《洪武南藏》重刻。福州鼓山湧泉寺存有全藏。
明《永樂北藏》636函,1,621部,6,361卷明永樂十九年至正統五年(1421-1440年)寧德支提山華藏寺存有該藏明正統四年(1439年)內府刊本6,441卷。福州鼓山湧泉寺存有全藏。
明《嘉興藏》正藏210函,續藏90函,又續藏43函,2,090部,12,600餘卷明萬曆十七年至清康熙十五年(1589-1676年)一稱《徑山藏》,福州鼓山湧泉寺存有該藏,但卷帙不全。泉州開元寺存有殘卷:《佛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上、中、下三卷及《寶雲經》卷第六、七兩卷。
清《龍藏》724函,1,669部,7,168卷雍正十三年開雕,乾隆三年竣工(1735-1738年)版式、內容與《永樂北藏》相同。福州鼓山湧泉寺、怡山西禪寺,瑞峰林陽寺與漳州南山寺均存有全藏。
民國《頻伽藏》1,916部,8,416卷,分訂為414冊,合40函民國初年和版鉛印,1909-1913年出版。全稱《頻伽精舍校刊大藏經》。福州雪峰崇聖寺、泉州開元寺、廈門南普陀寺、莆田龜山福清寺、寧德天王寺均存有全藏。

   至於域外版本(含域外所編)的漢文大藏經,廈門南普陀寺存有《明大藏經》日本翻刻本一部(隱元東渡日本時曾攜帶福州東禪寺藏經前往,日本寬文九年(1669年),日僧鐵眼據之翻刻,名為《明大藏經》,共1,275函,6,923卷。南普陀寺所存已佚二十多函)、《日本續藏經》影印本一部(民國十二年(1923年),由上海商務印書館涵芬樓影印,共1,757部,2,148卷)。莆田廣化寺存有《高麗藏》影印本一部。泉州開元寺存有日本《卍正藏經》七千卷與《弘教藏》八千餘卷。而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經》(亦稱《大正藏》,共100冊,13,520卷),福州鼓山湧泉寺、怡山西禪寺、羅山法海寺、莆田廣化寺、建甌光孝寺、廈門南普陀寺以及福州佛教居士林各存有一部。日本《卍續藏經》(共150冊,7,143卷,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版),福州鼓山湧泉寺、羅山法海寺、廈門南普陀寺各存有一部。

二、福建的經書流通

  福建寺院的經書流通始於宋代。北宋元豐三年(1080年),福州東禪寺發起刊刻《崇寧藏》,政和二年(1112年),福州芝山開元寺發起刊刻《毗盧藏》,這兩藏當時曾在全國大寺院流通,並傳至日本。國內的今已無完帙,傳至日本的,後由日本宮內省圖書寮將這兩藏不同版本配合成為一藏《福州藏》(參看「一、福建的印經業」)。值得注意的是,1987年4月,陝西省扶風縣法門寺真身寶塔的地宮由文物部門清理,在法門寺真身寶塔的經卷中,發現《毗盧藏》的殘卷二十卷(法門寺真身寶塔第一次清理出的《毗盧藏》,包括《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十三殘卷和《大寶積經》三殘卷,千字文編號始「天」終「平」。第二次清理中發現《毗盧藏》四殘卷,千字文編號始「列」終「結」)。除卷帙繁多的這兩部大藏經外,北宋元豐三年(1080年),福州玄沙寶峰院刊行《玄沙師備禪師廣錄》3卷,南宋乾道年間(1165-1173年),福州光孝寺刊行《大慧普覺禪師語錄》30卷。淳熙五年(1178年),福州鼓山湧泉寺刊行《古尊宿語要》4卷。嘉熙二年(1238年),福州鼓山湧泉寺又刊行《續古尊宿語要》6卷。在宋代,福州鼓山湧泉寺還刊行《佛眼語錄》、《虛堂和尚語錄》3卷和《續輯》1卷。福州南禪寺皈云庵刊行《祖庭事苑》8卷。入元代,延祐二年(1315年)建陽後山報恩寺刊刻部分《毗盧藏》流通。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建陽大覺妙智禪寺刊行《四家錄》2卷。

  明、清以來,福州鼓山湧泉寺、怡山西禪寺、福清黃檗山萬福寺等均有刻經流通。鼓山湧泉寺所存經版更為福建全省之冠。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鼓山湧泉寺方丈為霖還刊行《鼓山永通齋流通諸法寶劃一》,介紹湧泉寺的流通的經目與單價。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九月,虛雲的弟子明一(字觀本)在鼓山湧泉寺編成《鼓山湧泉禪寺經板目錄》一書,他在跋中談及:「鼓山白雲峰湧泉禪寺之西廂寶積倉上,危樓五楹,插架連雲,藏有古刻經版多種。查此經版自明崇禎間(1628-1644年),永覺賢祖繼紫柏尊者之徑山寂照庵而起,為霖霈祖繩武主之,時在有清康熙中葉,刻經最多。其中如《華嚴經疏論纂要》凡百有餘卷、四千有餘頁,為海內未經見之本。其他刻本屬於近代名德之著述,多非《龍藏》及日本《弘教藏》本所有,惟近代日本明治藏經院所編之《續藏》始搜采之,然亦不備。」(註12)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弘一法師在《福州鼓山庋藏經版目錄敘》中也提到:「昔年余游鼓山,覽彼所雕『法華』、『楞嚴』、『永嘉集』等,楷字方冊,精妙絕倫。以書法言,亦足媲美唐宋,而雕工之巧,可稱神技。雖版角有少腐闕者,亦復何傷,彌益古趣耳。又復檢彼巨帙,有清初刊『華嚴經』及『華嚴疏論纂要』、『憨山夢游集』等。而『華嚴疏論纂要』為近代所稀見者。余因倡緣印布,併以十數部贈予扶桑諸寺,乃彼邦人士獲斯秘寶,歡喜忭躍,遂為攝影鏤版,載諸報章,布播遐邇。因是彼邦僉知震旦鼓山為庋藏佛典古版之寶窟。」(註13)可見,鼓山經版之珍貴,甚至引起日本佛教學者的重視。今據《鼓山湧泉禪寺經板目錄》一書統計,鼓山湧泉寺刻經自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起,至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止,計有359種。其中明刻84種、清刻195種、民國刻45種、年代不明的及抄本35種。明刻中多為萬曆(1573-1620年)與崇禎年間(1628-1644年)所刻。著名的有《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五燈會元》與《建州弘釋錄》等。清刻中多康熙年間(1662-1722年)所刻,有141種,幾乎均是精槧之本。其中著名的有《大方廣佛華嚴經疏論纂要》、《頓悟入道要門論》、《鼓山永覺禪師廣錄》與《旅泊庵稿》等;而康熙五年(1666年)刊的《楞伽阿跋多羅寶經》4卷,原為宋書法家蘇軾所書,鼓山湧泉寺據鎮江金山寺宋本翻刻,以鏤工精良著稱。民國所刻的著名的有《三壇傳戒正範》、《禪關策進》、《告香儀軌》、《楚石和三聖詩集》等。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隨著鼓山湧泉寺經版與經書的知名度不斷提高,上海佛學書局專門派編輯何子培居士來鼓山協商有關流通事宜。同時,寺中亦派人清點經版,發現不為蟲蝕鼠傷、完整無缺的尚有188種(其中方冊的145種、梵冊的43種)。於是上海佛學書局遂與鼓山湧泉寺簽訂合同,這些經書在鼓山湧泉寺刷印後,由上海佛學書局向全國流通。

  福州怡山西禪寺刻經始於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至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止,共有49種。其中明刻2種、清刻43種、民國刻4種。明刻中以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所刻的《楞嚴經正脈疏》為著名。清刻中著名的有《禪門日誦》、《萬佛名經》、《經律異相》、《百丈叢林清規證義記》等;而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刻的《釋迦譜》(又名《釋迦如來應化事迹》)4卷,圖文並茂,雕工精細。

  福清黃檗山萬福寺刻經流通始於明末清初,寺有刷印樓,「在藏閣上,凡法寶新舊板俱在此樓,遞年刷印者住焉。」(註14)寺共刻經24種,其中著名的有《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虎丘隆和尚語錄》、《祖庭鉗錘錄》、《心經斵輪解》與《黃檗隱元禪師語錄》、《雲濤集》等。

  此外,福州羅山法海寺於明萬曆後期(1605-1620年)刊行《心經宋濂宗泐合注》1卷。漳州丹霞岱山廣嚴寺於清順治四年(1647年)刊行《漳州保福淨眾開山靈應大覺祖師語錄》。

  入民國,除上述福州鼓山湧泉寺、怡山西禪寺與福清黃檗山萬福寺繼續流通經書外,泉州承天寺於民國四年(1915年)重刊清初版的《博山和尚參禪警語》。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僧性願在泉州刊行《圓覺了義經》。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泉州僧眾集資刊刻《普賢行願品》。而在廈門,青年蔡吉堂與陳得祿皈依浙江普陀山法雨寺名僧印光法師,印光法師勉勵他們要弘揚佛法必須先設佛經流通處。蔡吉堂遂在他所經營的「新合美鋼鐵行」二樓暫設佛經流通處。蔡、陳兩人向南京金陵刻經處與上海佛學書局聯繫,集資添置數十種經書供人借閱流通。當時居士虞愚、林純仁、葉青眼及歸國華僑洪子暉、陳敬賢(即陳嘉庚先生胞弟)等也經常來流通處交流切磋學佛的心得。民國十四年(1925年)流通處遷鴻山寺,後又移往南普陀寺,由僧止安管理,定名為「閩南佛經流通處」,直至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五月日本侵略軍占領廈門時,才被迫解散。民國三十三年至三十八年(1944-1949年)間,福州郊區螺洲華嚴精舍的圓拙法師與陳士牧居士(後出家法名瑞照),在福州刊行了三十多種佛教經籍與弘一法師遺著,其中主要的有《高麗本梵網經》、《剃髮儀式》、《釋門歸敬儀擷語》、《格言別錄》、《心經大意》、《晚晴集》(附《永覺和尚廣錄摘要》)與印光法師所輯《淨土經論擷要》等。多在本省範圍內流通。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福州鼓山湧泉寺繼續流通傳統手工刷印的經書。1955年,廈門弘願經書流通社向廣大教徒免費贈送《印光法師文鈔菁華錄》、《南山律在家備覽》、《諸法集要》與佛、菩薩圖像等。1966年爆發「文化大革命」,福建省各寺院的經書損失慘重,經書流通也被迫中斷。福州怡山西禪寺的經版全部被毀,福州鼓山湧泉寺的經版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壞。直至1972年,經鼓山湧泉寺寺僧多次分揀、歸類與整理,發現尚幸存明末清初所刻的佛經及佛學著述板片3,613塊、清末民國間所刻的7,696塊、各種佛像、書畫板片66塊,總計11,375塊。1973年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教授訪問鼓山湧泉寺時,還特地慕名到陳列室參觀這些經版。他撫摸著劫餘倖存的經版,吩咐寺僧:「所有雕版應該一塊塊防腐處理,殺滅蛀蟲,妥善保存;不然,將來愧對子孫。」

  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著黨的宗教政策的全面落實,福建全省各地寺院先後恢復正常宗教活動,僧尼及信眾也逐年增加。為了滿足廣大佛教徒與信眾的需要,福建省先後成立了莆田廣化寺佛經流通處與福建省佛教協會佛經流通處。福州鼓山湧泉寺、怡山西禪寺、雪峰崇聖寺、泉州開元寺、漳州南山寺等全國重點寺廟也相應成立了佛經流通網絡。

  1981年,福建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圓拙老法師在莆田廣化寺發起印贈佛教經籍之後,全國各地教友積極響應,並紛紛捐資贊助。廣化寺先後出版了《早晚課誦》、《覺海慈航》、《佛教徒信仰須知》等佛教常識讀物;教理方面有《唯識三十頌》、《俱舍論頌疏》、《菩提道次第廣論》等。這些佛教經籍的流通,對於當時剛恢復的佛教及時地、正確地宣傳和普及起到很大作用。

  1982年,福建省佛教協會出版了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正果法師編述的《佛教基本知識》一書,以後又陸續出版流通了四十多種經書。1986年,莆田廣化寺正式成立了佛經流通處。由於他們開展「福德因緣」的活動(即接受海內外信眾的捐贈,在經書流通中堅持薄利的原則,甚至以半價、成本價、低價或贈送等形式流通),深得廣大佛教徒的信賴與支持,流通資金最初只5萬元,至1989年止已積累至幾百萬元。1986年以後,莆田廣化寺又翻印出版了一批律學的經典,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四分律比丘尼戒本鈔》、《梵網經菩薩戒本》、《重治毗尼事義集要》等,此外還有《大智度論》、《佛教各宗大意》、《佛學大辭典》等一些理論性較強的佛學論著與工具書。福州鼓山湧泉寺從1982年起恢復傳統的手工刷印,先後刷印了三十多種經書,除梵冊的經典外,有《釋迦如來應化事迹》、《淨土諸上善人咏》、《聖箭堂述古》、《鼓山志》、《增校鼓山列祖聯芳集》等。

  1986年,福建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圓拙老法師、陳珍珍居士等在泉州發起編輯出版《弘一大師全集》。隨即成立了以中國佛教協會趙樸初會長為總顧問、著名佛教學者林子青居士為主任的《弘一大師全集》編輯委員會,編委會廣泛搜集弘一法師的遺著、遺墨。經過三年的努力,編成10冊一千三百多萬字的巨著。全書分為佛學、傳記、序跋、文藝、書法、書信、雜著與附錄等8卷。在海外僑僧、華僑的贊助下,《弘一大師全集》1989年起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分批付印出版,並向海外流通。1989年10月為紀念弘一法師示寂47周年,泉州弘一法師紀念館在菲律賓華僑的資助下出版了弘一法師書寫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華嚴集聯三百》、《藥師本願功德經》、《彌陀經、普門品合訂本》、《大方廣佛華嚴經、十行品、十迴向品初章》與豐子愷畫的《護生畫集》(第一、二集合訂本)等6種。

【附註】
註1:沈涵,《怡山西禪長慶寺志》卷二,清嘉慶九年(1804年)刊刻本,頁1。
註2:黃滔,《莆陽黃御史集》下秩《泉州開元寺佛殿碑記》,(商務印書館,1936),頁276。
註3:黃滔,《莆陽黃御史集》下秩《丈六金身碑》,(商務印書館,1936),頁297-298。
註4:《(淳熙)三山志》卷三十三《寺觀》,(海風出版社,2000),頁 519 。
註5:見《崇寧藏》「淡」字函與「靈」字函。
註6:同上註。
註7:見《毗盧藏》「盈」字函。
註8:見《毗盧藏》「染」字函。
註9:日本龍池清原著;福州徐天胎譯補,《鼓山、怡山藏佛逸書錄》,頁8,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古籍部存1964年譯稿原本。
註10:存於日本宮內省圖書寮的《崇寧藏》與《毗盧藏》亦非全帙,他們將之配成一藏,統稱《福州藏》,共6,262卷,千字文編號自「天」字至「頗」字。這兩藏的具體目錄、卷數、版本情況可參看日本《圖書寮漢籍善本書目.附錄.大藏經細目》一書,日本宮內省圖書寮昭和五年(1930年)十二月出版。
註11:同上註。
註12:觀本《鼓山湧泉禪寺經板目錄》,(福州:鼓山湧泉寺,民21),頁67。
註13:弘一,《福州鼓山庋藏經版目錄敘》,見林子青《弘一大師年譜》,(臺灣:天華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78),頁125。
註14:《黃檗山寺志》卷二,(福建省:地圖出版社,1989),頁21。



[gaya首頁]   [圖書館服務]   [佛教圖書館館刊]   [館刊49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