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刊 第四十八期 97年12月

從紙本到數位.從數位到紙本

──華藏淨宗學會

盧岳軍 社團法人中華華藏淨宗學會


【摘要】為了讓無法親臨現場聆聽淨空老法師講經的同修,透過紙本、電視、電腦及網路亦能同霑法益。華藏淨宗學會因此分別成立資訊組、聽校組、後製組、講記組、出版組、法寶組,把老法師講演的內容,製作成影音光碟及編寫成紙本,免費與世界各地淨宗學會、單位、團體及個人結緣。並製作電視網路播出帶,提供電視臺及網站播出。

  法寶製作流程繁瑣複雜費時,尤以光碟類製作,多涉專業術語及技術,難以三言兩語說得清楚。本文於此提出本會製作法寶的實務經驗,供大眾參考。

關鍵詞:淨空法師;華藏;淨宗;乾隆大藏經;數位


前言

  從洞穴壁畫、結繩記事、甲骨鐘鼎、竹簡貝葉、碑林石雕、布帛紙張、卡帶光碟到硬碟網站,人類記載事件的材質、方式、容量,亦隨著科技的進步,依循上述的模式而演變。近年來數位的研發成功,影音檔案得以大量貯存,透過電視、電腦及網路,無遠弗屆,直接把資料送到使用者的面前,還原重現,為人類帶來方便。本會為方便遠地同修聆聽觀賞老法師的教誨,使用以上三種媒體傳播,以達到弘法利生的目的。

  本會應邀參加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主辦之「佛教印經事業發展論壇」,特依主辦單位開列之主題內容,就本會印經出版事務,向各位分別報告如下,希望能為大家提供一點參考。

一、華藏淨宗學會緣起

  「淨宗學會」為夏蓮居大士於二次世界大戰後所倡導之專修淨土、專弘淨土之組織。淨空老法師弘揚大乘四十多年,深知此宗所依確實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度眾生成佛的第一法門。因此在十多年前,於臺、港、星、馬、美、加、澳洲等地弘法時,便極力宣揚,深切期望這樣的組織,能普遍推展至世界各地。老法師暨韓鍈居士遂於一九八九年創辦了「華藏淨宗學會」,一九九九年六月十五日由悟道法師正式向內政部登記成立,命名「社團法人中華華藏淨宗學會」。

二、華藏淨宗學會宗旨

  華藏淨宗學會秉承佛陀教法,專修淨土五經及印光法師文鈔,躬行實踐。以「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為修學準則;以恭敬三寶、弘法利生、淨化社會為修持法要;以期達到國豐民安、世界大同為宗旨。

三、出版目的

  製作老法師講演的光碟及編寫成書籍流通全球,使無法親臨現場聆聽老法師講經的同修,有聽經聞法修學的機會。

四、出版原則

  老法師講演的項目。
  老法師提倡的經典。
  悟道法師、秘書長交辦的項目。

五、華藏淨宗學會出版事業發展沿革

  學會始創時期,製作經費並不充裕,只能承傳導師淨空老法師所創辦的「華藏法施會」業務,以印書為主。隨著老法師講經場次增加,以及海外各地同修的需要,開始把講演內容製作成錄音帶流通。學會登記成立以後,擬訂出版目的及原則,所製作的法寶即以淨空老法師宣講的內容為主軸,並配合老法師階段性的宣導需要而製作。直到新加坡及澳洲攝影棚相繼設置完成,影音檔案回送臺灣,學會即以製作光碟為主,印書為副,從此開啟了數位化的發展;加上網站的架設,流通更快捷、更方便。所有回送的講演檔案,經過整理製作後,分別採用紙本、影音光碟及網路流通,但流通重點卻偏重在光碟及網路上。這可說是從紙本到數位的時期。

  二○○五年老法師有感於道德敗壞、家庭不和、社會動盪不安,因而全力推廣多元文化教育,極力弘揚三家學說。儒家以《弟子規》為基礎教育,佛家以《十善業道經》為入門必修課程,道家以《太上感應篇》為弘揚因果教育的範本。同時禮請學者專家作專題講演,並於同年暑假,於中壢善果林淨土寺舉辦四梯次「弟子規種子教師研習營」,全力推廣紮根教育。講演內容大都錄影留存及製作成光碟流通,深受學校及企業界的歡迎。當年暑假過後,向本會請領《弟子規、孝經、三字經合刊》作為教材的學校高達九百多所,本書印製數量多達五十萬冊,可見受歡迎的程度。

  為了方便舟車旅途及處在沒有電力或電腦的同修,亦能共霑法益,因此依據老法師及各位老師講演的文字稿,經專人順文整理編寫後,印製成冊,出版流通,分享各地同修。沒想到單元紙本的出版發行流通,深獲各地同修、家長、學校、單位及企業的喜愛,紛紛來文請領,流通量遽增。這可說是從數位回到紙本,兩者並駕齊驅的時期。

六、管理方式

(一)出版內容與類別

  本會製作的法寶,大致可歸納為下列六大類:

1. 經教義理

  這是承傳「華藏法施會」常態性的項目,以淨土五經及講記為主,例如:《無量壽經》、《地藏經講記》。近年來老法師認為修學大乘,必須具備基礎教育才能有所成就,因此老法師除了繼續弘揚淨土,講演《大方廣佛華嚴經》外,並極力推廣儒釋道三家的基礎教育,所以本會特別加強出版流通三家基礎教育的法寶。例如:《弟子規》、《十善業道經》、《太上感應篇》。

2. 人文社會

  為了提倡優良傳統道德、促進家庭和睦、社會安寧,特別啟請學者專家專題講演,製作成光碟;並根據講演內容整理成書,出版流通。例如:《孝與戒淫》、《幸福人生講座系列》。

3. 童蒙教學

  「性相近,習相遠」,自幼沒有學好,沒有正確的觀念,長大以後,積非成是,要改就很難了,所以紮根教育也是本會製作流通的重要項目之一。例如:《弟子規、孝經、三字經易解》、《弟子規圖說》、《德育故事》。

4. 專題專訪

  針對特定主題,邀請老法師或老師們特別講演,或由主持人專訪老法師。例如:《因果輪廻的科學證明》、《名人面對面》、《多元文化教育與和平》。

5. 電影動畫

  為適應普羅大眾的觀賞品味及習慣,藉著劇情的發展,把正確的觀念傳播出去,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因此特別以電影、電視劇及動畫的模式,製作發行流通。例如:《了凡四訓》、《俞淨意公遇灶神記》、《德育故事動畫》。

6. 專案

  因應老法師推行的活動,特別製作的法寶,例如:重新修版,採用六十磅進口法國聖經紙,影印十八開版本《乾隆大藏經》,供世界各地國家圖書館、省市圖書館、大學圖書館、佛學院、寺院藏經樓典藏。重製七十米長的《地獄變相圖》長卷,並印製《地獄變相圖導覽手冊》及《因果圖鑑》,供世界各地寺院單位展示流通。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巴黎總部邀請,以二五五○年佛誕紀念為主題,於總部一樓大廳展覽,因展覽所需而印製《佛教徒對人類的貢獻》專刊。

(二)出版流程

1. 書籍類

  可分為原有流通及新編整理二大部分:

(1) 原有流通部分:本會或其他單位曾經印過的書籍,重新勘訂校對整理後,印製流通。例如:《地藏菩薩本願經》坊間版本甚多,內文或有差異,且全經大都分成上、中、下三卷,為求內文有所依據,曾先後參閱《乾隆大藏經》及《大正藏》而修訂。但目前本會以金陵刻經處印製的藏本為印製流通版本,全經只分上、下二卷,經內附有印光法師「說明二卷三卷雖異,經文完全是同之由」的序,可算是達到內文有所依據的目的。另依古本內文用字修訂《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印製流通。
(2) 新編整理部分:

講記:根據老法師講演內容編寫而成。例如:《地藏經講記》、《十善業道經講記》。
專題:根據老法師或其他老師單場或多場次講演內容,把類似的主題彙集編寫而成。例如:《淨空法師說故事》、《小故事大智慧》。

  所有書籍在編寫整理校對後,送排版組或出版社排版,經校對組三校後,由出版社輸出藍圖,核對藍圖無誤,則印製成書。

2. 光碟類

(1) 聽校:現場轉播時,利用網路,下載語音檔案,把講演內容,打成文字稿。經三校定稿,文字檔留作上字幕、編寫成紙本及網站上網用。
(2) 斷句:依畫面出現時間及句子長短,將文字檔案作適當的分割。
(3) 剪接:剪除咳嗽、喝水、擦臉、閃光燈等不良畫面後,重新計算完整檔案長度,供上字幕使用。
(4) 字幕:依講演速度及畫面出現時間長短,將已斷好句的文字與畫面合成。
(5) 配音:禮請專業人員,錄製閩南語音檔,或使用其他單位提供的方言音檔,分別配入影片內。同修可利用片頭的選單,選取適合的語言。
(6) 過片:依格式需要,分別製成DVD母片,供光碟壓片工廠量產流通;並製作電視及網路用播出帶,供各地電視臺及網站播出。

(7) 驗片:詳細查驗DVD母片,確定畫質良好,文句無誤,送工廠量產。
(8) 貯存:把所有整理好的影像、語言、字幕檔案,分別以數位方式貯存到資料庫內備用。
(9) 量產:專業美工設計光碟外標及圓標,並把優質的DVD母片,交廠商量產發行,與全球需要的團體或個人結緣。

3. 網站播出

  把審核校訂好的文字檔、排版檔、影音檔及各種資料轉成170K檔案,貯存到資料庫內,經由網路,供大眾點選觀賞或下載。

(三)出版與編輯特色

  淨空老法師指示:「製作法寶必須以精美、大眾閱讀舒適為主」。為秉持老法師的理念,本會在出版或編輯上,亦有所規範,玆分述如下:

1. 書籍類

(1) 除特殊原因,所印書籍內頁一律採用米黃色紙張,以免長時間閱讀,因反光導致眼睛疲勞。
(2) 內文字體加大,行距、字距加寬,方便長者閱讀。
(3) 採雙色及單色印刷,並行流通:雙色──版面精美,閱讀舒適。單色──方便其他國家單位請領後,即可委託出版社,採照相排版方式製版印製,無需重新排版校對。

2. 光碟類

(1) 設後製組:自行製作母片及電視網路播出帶,凡不良畫面可以全部剪除。DVD母片經嚴格審核,始量產流通,因此只要請到大量流通的片子,即可當母片使用,無需再向本會索取母片。
(2) 自製片頭、片尾:精選清新亮麗的畫面及旋律優美柔和的音樂,自製片頭、片尾。光碟內不加任何單位名稱,以便其他單位製作流通。
(3) 製作精緻選單:配合老法師提倡通宵播經的需要及全球各地同修觀賞習慣,設計製作多功能選單。
(4) 檔案壓縮:採用電腦特殊技術,把八小時的內容,壓縮至一片DVD5內,畫質畫面仍然保持清晰亮麗。解決了通宵播經,必須深夜起來換片的苦惱,而且片數因此減少,攜帶方便,亦可省下大量製作費用。
(5) 以DVD5格式製作電子有聲書,以便經文教讀及專題講解。

3. 網站製播

(1) 全文檢索:只要輸入關鍵詞,老法師曾經講過相同詞句的經文,會全部在畫面上顯示,可依所需內容任意點選文字、語音及影音檔案,亦可下載文字檔及MP3檔案。文字檔案並附有正體、簡體、正簡體同現互換功能,可各自選擇能閱讀的字體。如欲學習正簡體文字,可點選正簡體同現功能,二者分上、下行同時出現,即可比對學習。
(2) HITV:把老法師歷年講演的經典及每位老師講演的影音檔,全部轉成750K WMV高畫質檔案,貯存在資料庫內。無論使用任何設備,身處何地,只要能上網,隨時隨地透過網路,直接點播觀賞。
(3) 現場直播:為求畫面清晰,語音同步,特租用750K專用光纖,把影像從香港攝影棚直接送回臺灣。世界各地同修,透過網路,即可觀賞聆聽老法師現場講經。
(4) 影音直播、下載:提供 24K、56K MP3音檔及170K WMV影音檔,方便同修下載。

七、歷年出版種類與數量

  表一為本會最近五年所製作的法寶類別及數量,從表內約略可以看出製作及流通的趨勢:

(一)錄音帶因容易發霉、老化、斷裂等因素,保存不易,而且製作費用偏高。隨著科技進步,光碟研發應市,即被取代。
(二)VCD因畫質及貯存量較DVD差,且片數較多,總價格相對較DVD高,攜帶郵寄運送都不方便,也日漸被取代。
(三)自二○○五年底,研發把八小時講演內容壓縮貯存到單片DVD5內,相同單元的片數因此較VCD減少八倍。可是總製作時數不減反增,可見流通量大增,如換算為原製作的VCD,片數及費用就非常可觀了。
(四)二○○五年因全力推廣「弟子規」教學,特別印製《弟子規、孝經、三字經合刊》五十萬冊,供學校及讀經班老師教學用,因此當年紙本數量大增。如扣除此專案的數量,發現無論影音光碟如何變化,紙本的印製數量仍然相當穩定。

表一:歷年出版種類與數量
年度卡帶CD/MP3DVDVCD書籍
數量/卡數量/片數量/片數量/片數量/冊
2007  17246,0001153,956,500723,000119735,270
2006  24188,000683,836,50030296,000109732,580
2005  33665,000602,863,000842,408,0001301,261,100
20041038,00027434,0003182,0001158,536,000144663,500
200330234,00021501,000  1155,170,76890325,550
總計40272,0001222,034,00024610,838,00035116,433,7685923,718,000

八、流通及集資方式

(一)流通方式

1. 現場請領:親至本會二樓流通處或舉辦活動所設的攤位請領。
2. 郵寄包裹:國內外同修來電或來文請領,利用郵寄或貨運,送至指定地點。
3. 海運貨櫃:國外淨宗學會或其他單位請領大宗法寶,利用海運報關辦理出口。
4. 網路下載:利用網路至本會網站下載所需資料。

(二)集資方式

  秉持老法師一貫理念,製作的法寶一概結緣,不收取任何費用。所需製作費用,由十方善信發心贊助。

九、現階段遭遇的困難

(一)專業人員

1. 老法師儒學、佛學造詣深厚,講演內容常引用名相經文或典故公案,因此文字聽打、校對、整理人員,必須具備儒學及佛學的基礎,更要了解清楚老法師講解的義理重點。這樣的同修,短時間內難以培訓成功。
2. 後製工作人員非常的專業,在人力市場上屬冷門行業,甚難聘請;即使有,大多無法適應佛教團體的生活及運作模式。

(二)光碟格式改變

  拍攝及播出格式在短時間內已提升到HD,藍光片也研發成功,畫質貯存量因此大幅提高。可是這兩種技術,到現在為止,尚未成熟,穩定度也不高,而且價格高昂。未來走向如何?目前難以預估。

十、未來的發展計畫

(一)委託出版社排版,雖說已支付版費,但索回排版檔,提供其他單位印製,並不容易。特請專業人員排版,並把紙本的排版檔案貯存在資料庫內,海內外需要印製的單位,可利用網路下載排版檔,直接交印刷廠印製即可。如此一來,既省錢又省事,而且規格亦能統一。
(二)提升後製技術及設備,製作適合液晶及電漿電視播放的11:9格式光碟。
(三)拍攝帶屬磁帶類,保存期限在十至十五年之間,視保存環境及使用次數而增減,逾時開始老化斷裂,一經斷裂,所有資料無法復原。老法師講經至今五十年,能找到以前講演的拍攝帶,大多已達或超過保存期限,因此把歷年的拍攝帶,全面數位化及貯存是當務之急。
(四)大量新舊資料完成,必須有龐大的資料庫才足以應付,因此必須強化資料庫,增加容量、提升功能。
(五)目前網站使用20M專線四條,供同修點播使用。同修使用踴躍,流量已達滿檔狀況,點選速度及畫質深受影響。為求點選速度加快,畫面更清晰,頻寬增加勢在必行。




[gaya首頁]   [圖書館服務]   [佛教圖書館館刊]   [館刊48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