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刊 第四十八期 97年12月

解嚴前(1949-1986)
臺灣佛教的印經事業

──以「臺灣印經處」與「普門文庫」為中心

闞正宗 菩提長青雜誌發行人


【提要】解嚴前的臺灣佛教由荒蕪到蓬勃,緇素大德的講經弘法固然是推動佛教興盛之因,但是印經事業的提倡,從無到有,亦是其中的關鍵因素。

  朱鏡宙倡導的「臺灣印經處」是戰後臺灣佛教印經事業之始,雖然鏡宙居士主導的印經會僅十三年(1948-1962),但是卻為「臺灣印經處」及臺灣佛教印經事業奠下了可觀的基礎。其間全臺有不少印經處或以寺院、或以個人名義出現,某個程度上皆是仿「臺灣印經處」的經營模式,而「普門文庫」在民國61年的成立,則是標誌著臺灣佛教與印經事業的興盛新指標。

  本文以「臺灣印經處」與「普門文庫」為中心,探討解嚴前(1949-1986)臺灣佛教印經事業的發展過程。

關鍵詞:朱鏡宙;臺灣印經處;道安法師;普門文庫;證嚴法師


壹、前言

  戰後臺灣佛教的印經事業,其承先與啟後者,當屬「臺灣印經處」與「普門文庫贈經會」。自清代以降,到日本殖民時代,臺灣佛教難謂有組織、有系統的印經機構或單位。在清代雖有少數寺院或齋堂刊刻佛典,但皆是少量,且流通也有限,這可能和社會經濟、文化的不興盛,乃至印刷不發達有關。日本殖民時代,印經事業亦未見有特殊的發展,日本佛教文化中,對善書佛典的刊印流通,有別於中國佛教傳統,所以日本殖民統治五十年中,未得見刊刻佛典流通,僅在皇民化運動開始後,為統治需要,以佛寺、齋堂為對象,於昭和十五(1940)年發行《新編佛教聖典》,收錄當時佛、齋教常用經典,以為規範。(註1)

  戰後,臺灣佛教印經事業的開展,應始於朱鏡宙居士成立「臺灣印經處」,從民國38年至民國51年,凡十三年,之後移交給道安法師(1907-1977)運作。民國61年4月,有緇素五十餘人成立「普門文庫贈經會」(以下簡稱「普門文庫」),為臺灣佛教印經事業的開展續展高潮,直到民國75年春,「普門文庫」轉給慈濟功德會止,運作凡十四年。

  戰後臺灣學界對佛教印經事業雖略有探討,但是單獨針對個別印經會的角色與功能研究者,卻未得見,因此,本文旨在探討「臺灣印經處」與「普門文庫」的成立與運作過程。

貳、朱鏡宙與「臺灣印經處」

一、朱鏡宙生平

  朱鏡宙(1890-1985),浙江樂清縣人氏,生於清光緒十五年十二月,字鐸民,晚號雁蕩白衣,又號雁蕩老人。6歲入私塾;13歲入當地文昌書院攻讀經史;16歲應童子試未中,轉入瑤奧村鑄英小學插班;18歲考取樂清勸學所所長曹志舟創設師資講習所入學,畢業後任教於鑄英小學。宣統二(1910)年,以朱衣德之名考入官立浙江高等巡警學堂。民國元年3月,巡警學堂併入浙江公立法政專門學校,民國3年畢業,同時更名為朱鏡宙。(註2)

  民國29年冬,朱鏡宙多年任川康稅區稅務局長,以健康惡劣,對湖南省稅務局長等新職一一辭謝後,赴重慶長安寺訪太虛大師。大師贈以《金剛經.心經合刊》一部。讀經後深有感悟,而篤信佛教。抗戰勝利後,歷任甘、陝省府委員兼掌財政。(註3)民國35年,朱鏡宙返上海,一度出任上海甌海銀行總經理,不久辭職。民國36年春,南華寺傳戒,朱鏡宙隨喜前往,隨侍虛雲老和尚,戒期圓滿後,隨虛雲老和尚赴雲門,同住三個月。(註4)民國38年,隨政府來臺,抵臺之初,在李子寬居士的介紹下,寓觀音山淩雲寺,與榮宗法師同住,閱藏靜修,除印經事偶一涉足臺北外,往往數月不下山,(註5)後被政府聘為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委員。同年夏,以臺灣佛經缺乏,與李子寬居士、大醒法師等發起成立臺灣印經處,印製佛教經論流通。晚年寓居臺中正覺寺。民國74年10月25日,病逝於省立臺中醫院,享年96歲。(註6)

二、「臺灣印經處」緣起

(一)「臺灣印經處」的成立

  民國38年夏間,朱鏡宙從廣東來臺,對佛教有很高興趣的他,在人地生疏之下,想借幾本經書卻到處碰壁。(註7)有一天,他偶過臺北市成都路覺世書局,順便想請幾部書,見案上有部木刻版的《淨土五經》,僅此一部,定價舊臺幣八萬元,覺得太貴,在店員張若虛的解釋下,於是照價請來。在歸途中,他心想,這樣的價格不是一般學佛人所能負擔,且後至者,更有向隅之嘆,於是興起組織印經處的構想。(註8)

  當時朱鏡宙在臺的學佛老友,僅李子寬居士一人,當他將構想說明後,李子寬願共同發起。初擬仿金陵刻經處成規,定名為「臺灣刻經處」,時在一旁的大醒法師表示:「既用活字排版印,與金陵雕版不同,何不逕以印經處名之?」臺灣印經處就這樣成立了。(註9)

(二)董事會與籌印經典

  印經處成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組織董事會。李子寬草擬一份董事名單,共計十二位:陳靜濤、王寬震、吳蘊齋、孫張清揚、陳慧復、張雲鈇、趙德馥、竺明道、趙夷午、盧滇生、陳景陶。(註10)很清楚地,臺灣印經會的董事成員全是居士,並未有法師列名。

  第一次董事會召開時,提出一份預擬三年內要印的經書,經董事會一致通過,經名如下:(註11)

表一:1949-1952年所擬印刷的經書
經名
金剛經八大人覺經
阿彌陀經遺教經
無量壽經妙法蓮華經
心經楞嚴經
大勢至念佛圓通章大乘起信論
大悲咒永嘉集
普賢行願品小止觀
清淨名誨六妙門
華嚴淨行品地藏經
圓覺經藥師經
四十二章經六祖壇經
楞伽經沙彌律儀
解深密經優婆塞戒經
仁王護國經 


  印經處成立後所印行的第一部經是金剛經、心經等六種合訂本,(註12)三年後除了大乘起信論、優婆塞戒經、解深密經、楞伽經、藥師經五經尚待印行外,臨時加入印贈的經書超過10種,總計印行38種,發行七萬餘冊。(註13)

  印經處初期三年無疑是最艱辛的,要在印刷廠與住所間往返奔波,當時的情況朱鏡宙的回憶是:

  由西寧南路至成子寮,約莫三十餘里,那時光復未久,路敝車壞,行無定時。再由成子寮上觀音山凌雲寺,要走十里山路,為著校對,早出晚歸,備極辛勞。有時想一早趕車,往往枵腹從事。印好以後,包紮付郵,都由我一人包辦。泰華電器行李文啟居士,看得有些過不去,允在該行樓上,臨時以一榻相假,予我便利不少。但放置經書,又成問題。當時在想:如果善導寺能借給我一間寮房,則一切困難,都可解決;但一再設法,沒有結果。(註14)

當時善導寺的管理人為李子寬居士,他同時也是印經處的發起人之一,於情於理應該幫這個忙,但朱鏡宙為何交涉未果?其原因應該是當時善導寺被以臺北市兵課為首的政府機關占用所致,李子寬有些自顧不暇。

(三)經費與人手

  在籌組印經處之初,朱鏡宙即與李子寬約定,在未有成績之前,不向外公開募款,因此,在起初的三年內,所有的印製經費,都是從平日相知的幾位朋友間募集而來,當第一本金剛經合刊本出版時,印費尚不足數十元,臨時由承印商省政府印刷廠李銘成等人湊足,最初印經贊助者如下:(註15)

表二:1949-1952年部分印經的贊助者
經名贊助者
第一部:金剛經八種合刊朋友募集
第二部:淨土五經七種合訂本香港吳蘊齋贊助
第三部:金剛經八種合刊(再版)王寬震贊助
第四部南懷瑾經營影片餘利贊助
地藏經、佛法要領孫張清揚贊助
圓覺、遺教四經盧滇生、陳景陶
楞嚴經慈航法師等捐倡
法華經白聖法師等
雜阿含經節本南亭法師贊助


  初期三年除了經費的問題外,人手與辦事地點亦是難題重重。首先是沒有一處固定的辦事處;在人手上,選印經書方面由朱鏡宙負全責,發行方面由泰華電器行李文啟居士兼辦,並請文啟之弟李沛錢兼理,後來李文啟居士在民國40年10月間因事去香港,印經處的帳目則暫轉由協盛昌紙號李本慈經理負責。(註16)

  民國38年至41年間,印經處的經費全是私下募集而來,未曾公開向外募款。到了民國42年,雖有捐款七千五百餘元、利息五千八百餘元、售經五千餘元,但經費仍感困難,主要贊助者是來自大陸的緇素,來臺五年後,坐吃山空,且一捐再捐,朱鏡宙也不好再啟齒,於是朱鏡宙希望以增聘五十位董事因應,如果每人每年布施二百元,所收一萬元,以四分利計算,每年可有五千元,結果一經宣傳情況如下:

  當我將此意商之陳顯國居士時,陳居士立時送來二百元,又代捐來二百元。不久,竺明道,李文啟,李庚生、鄭曼青、劉中一、林松卿六居士除自捐外、更代紹介董事各三數人。湯九火太太、周月波居士各紹介六人。孫張清揚、殷金秀芳二居士紹介六人或七人,靳鶴聲居士紹介八人。(註17)

臺灣印經處以提倡印經為弘法事業,它的經營方式是集資印經,在確定經書時再臨時募捐;經書印刷出版後,每冊雖有定價,發行銷售,但贈閱的比率仍高。比較值得注意的是,從上述得知,支持此一印經事業的主要是來自大陸的官夫人、商人、居士等,他們對支撐臺灣佛教印經事業的發展,乃至與後來臺灣佛教的蓬勃興盛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民國42年陷入財物危機,藉著增聘董事安然度過的臺灣印經處,所印刷的經書如下:

表三:1953年所印的經書
經名
增一阿含經節本大乘起信論附科判
印光大師嘉言錄六祖壇經
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
普賢行願品華嚴淨行品
大勢至念佛圓通章楞嚴清淨明誨
金剛經普門品
心經大悲咒


  印經處將一部分經費存放生息,且利息以四分計算,很明顯這並不是存在銀行所得,而是私下借貸,但這種方式並無保障,有時候放出去的本金被人倒帳,民國43年1月至44年12月間至少發生兩起:

  印經處自成立以來,本無分文基金,皆由臨時捐募而來。感於目前人力物力極端艱難下,捐款來源不易。期於多得幾文收益,能多印幾本經書,使捐款人布施功德,更為廣大起見,捐款一俟積有成數,即托人隨時放息。然同時鑒於市場倒風甚烈,又不得不令人再三躊躇。於是每放出一筆款,代放之人,幾於負無限責任。在四十三年間,曾托周月波先生,放出五千元,結果吃了倒賑。周先生不但將五千元,如數先自賠付;並將利息結清,不短分文。……王寬震夫人寬素女士,亦代放出五千元,結果成了呆賑。後來本錢雖全數收回,而所有利息,亦由王女士如數賠出……。(註18)

放利損失全由代放者全數負擔,而郵費不從捐款中支付,臺地郵資尚可,海外郵資則甚為可觀,過去從朱鏡宙稿費中勉強支付,後來稿費中斷,則由友人墊付或募款因應。

  年年難過年年過的臺灣印經處,所有的工作人員皆為無給職,若遇損失則必須由私人賠償,臺灣俗諺所謂:「有功無賞,打破要賠」,正是如此。民國43年1月至44年12月止,臺灣印經處又印經數十種如下:(註19)

表四:1954-1955年所印刷的經書
經名
梵網經藥師經
大薩遮尼乾子受記經憨山大師年譜
楞伽經壽春本金剛經
解深密經金剛三昧經
莊嚴菩提心經說無垢稱經
大唐西域記皈依三寶品
王龍舒居士淨土集弘一大師演講集
佛教研究法佛教科學觀
蕅益大師選集蓮池大師選集
紫柏大師選集憨山大師選集
遠什大乘要義問答寒笳集


  以上22種是初版經論,尚不包括再版者。其中比較值得注意的是,進入民國43年之後所印的經論,不再以古版為主,已出現了近現代緇素的論集,如《弘一大師演講集》、《佛教研究法》、《佛教科學觀》。

  總之,朱鏡宙自民國38年夏間倡組臺灣印經處,至民國47年底的十年間,印經處的收入共有四途:1. 董事捐助;2. 臨時勸募;3. 利息收入;4. 售經收入。(註20)至民國50年農曆12月底,朱鏡宙以「衰年多病,醫戒節勞」,(註21)而將印經處移交給道安法師,共結餘現金三萬二千六百九十一元六角,結存紙張一百四十令四百二十六張,結存經書六萬一千五百七十本,尚不包括海外流通經書及書款。(註22)

三、「臺灣印經處」的經目及流通處

(一)總經目

  「臺灣印經處」與至戰後略晚興起的其他印經會組織有同異之處,相同者是接受隨喜助印,不同者是「臺灣印經處」每本經書皆有定價,並寄放在書局流通。

  「臺灣印經處」由於經費的問題,在董事的贊助並甚少對外募捐的情況下,某個程度也接受助印。為了鼓勵隨喜者,在封面裡會附上印光法師〈印造經像之功德〉一文,(註23)這一模式也影響了後來的印經單位。關於印經處的經目及流通處,綜合民國49年9月《賢首五教儀開蒙增註》所載經目,以及51年12月《菩提樹》雜誌所代理流通「臺灣印經處」經目來看,大約可知朱鏡宙移交時的各類經書情況:(註24)

表五:1960年9月《賢首五教儀開蒙增註》與1962年12月《菩提樹》雜誌所代理總經目
經目定價
1. 楞嚴經臺幣四元
2. 楞伽經臺幣二元五角
3. 妙法蓮華經臺幣五元
4. 地藏菩薩本願經臺幣一元
5.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臺幣五元
6. 占察善惡業報經臺幣六角
7. 大薩遮尼乾子受記經臺幣五元
8. 持世經臺幣二元
9. 金剛經心印疏臺幣五元
10. 金剛經講義臺幣十五元
11. 壽春本金剛經臺幣三元
12. 金剛經、心經、普門品、大悲咒(合訂本)臺幣一元
13. 心經通釋臺幣一元五角
14. 觀音菩薩普門品(梵本)臺幣五元
15. 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大勢至菩薩圓通章、普賢菩薩行願品、往生咒、華嚴經淨行品、楞嚴經清淨明誨(合訂本)臺幣二元
16. 藥師如來本願經臺幣五角
17. 無量義經臺幣五角
18. 佛遺教經解、四十二章經、八大人覺經解(合訂本)臺幣一元五角
19. 圓覺經、佛遺教經、四十二章經、八大人覺經(合訂本)臺幣一元五角
20. 解深密經臺幣二元
21. 普賢行願品(梵本)臺幣八元
22. 仁王護國經臺幣二元
23. 說無垢稱經臺幣二元五角
24. 勝鬘夫人經臺幣五角
25. 妙慧童女經臺幣五角
26. 六祖壇經臺幣二元
27. 金剛三昧經、莊嚴菩提心經(合訂本)臺幣一元
28. 未曾有因緣經臺幣一元
29. 大方廣寶篋經臺幣一元
30. 長阿含經臺幣八元
31. 中阿含經節本臺幣五元
32. 增一阿含經節本臺幣二元
33. 雜阿含經(十二冊)臺幣四十元(港幣十元)
34. 十善業道經、善生經(合訂本)臺幣五角
35. 皈依三寶品臺幣五角
36. 大乘伽耶山頂經臺幣五角
37. 造像量度經臺幣一元五角
38.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臺幣四元
39. 在家必讀內典臺幣四元
40. 梵網經臺幣一元五
41. 梵網經菩薩戒本彙解臺幣四元
42. 瑜伽菩薩戒本臺幣五角
43. 沙彌十戒威儀錄要臺幣一元五角
44. 沙彌律儀要略增註臺幣一元五角
45. 沙彌律儀、學佛行儀臺幣一元五角
46. 大寶積經三律儀會臺幣一元五角
47. 大寶積經佛說入胎藏會臺幣一元
48. 持世經臺幣二元
49. 佛教略述臺幣一元五角
50. 大乘起信論附科判臺幣二元
51. 大乘起信論直解臺幣二元五角
52. 大乘緣生論臺幣五角
53.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臺幣四元
54. 護法論臺幣一元
55. 整頓僧伽制度論臺幣二元
56. 泰北行腳記臺幣五角
57. 蕅益大師集臺幣三元五角
58. 蓮池大師集臺幣三元五角
59. 憨山大師集臺幣五元
60. 紫柏大師集臺幣二元五角
61. 永嘉大師禪宗集臺幣五角
62. 寒笳集臺幣一元
63. 弘一大師演講集臺幣一元
64. 弘一大師別集臺幣一元
65. 王龍舒居士淨土集臺幣一元五角
66. 夢東禪師遺集臺幣一元五角
67. 遠什大乘要義問答臺幣二元五角
68. 竹窗隨筆臺幣三元
69. 南海寄歸內法傳臺幣二元
70. 玄奘大師傳臺幣五元
71. 僧訓日記臺幣五角
72. 憨山大師年譜臺幣一元
73. 虛雲和尚年譜臺幣四元
74. 六妙門、小止觀(合訂本)臺幣一元五角
75. 禪關策進臺幣一元
76. 傳心法要臺幣一元
77. 靜坐法輯要臺幣二元
78. 大唐西域記臺幣三元
79. 淨土要津臺幣六元
80. 淨土切要臺幣五角
81. 到光明之路臺幣一元
82. 觀音靈感錄臺幣二元
83. 菜根譚臺幣一元五角
84. 了凡四訓白話解釋臺幣二元五角
85. 在家學佛法要、在家士女學佛程序、人生之最後臺幣五角
86. 佛教初學課本註解臺幣二元
87. 護生痛言贈送品
88. 唯心五講臺幣一元
89. 唯識三論臺幣一元五角
90. 佛法導論臺幣二元
91. 佛法要領臺幣二元
92. 佛教研究法臺幣二元
93. 佛教科學觀臺幣一元
94. 佛法與科學臺幣五角
95. 佛化基督教臺幣一元五角
96. 佛教是否較耶教更高尚之論辯臺幣二元五角
97. 天台四教儀、始終心要、天台八教大意(合訂本)臺幣一元
98. 八識規矩頌釋論臺幣一元
99. 一夢漫言臺幣一元五角
100. 寐言臺幣五角
101. 印光大師嘉言錄臺幣六元
102. 闡教集臺幣一元
103. 盂蘭盆供儀規臺幣五角
104. 論佛教與群治之關係臺幣五角
105.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梵本)臺幣八元
106. 佛遺教經、四十二章經、八大人覺經(梵本合定本)臺幣七元
107. 大寶積經彌勒所問會臺幣五角
108. 彌勒上生經、彌勒成佛經(合訂本)臺幣五角
109. 祖源禪師萬法師心錄臺幣一元五角
110. 十二門論臺幣一元
111. 法華三昧懺儀臺幣一元五角
112.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臺幣二元
113. 菩提道次第略論臺幣五元
114. 地藏菩薩本願經(梵本三冊)臺幣三十元
115. 絕餘論臺幣二元五角
116. 優婆塞戒經臺幣三元
117. 高僧傳初集臺幣七元
118. 高僧傳二集臺幣二十元
119. 高僧傳三集臺幣十八元
120. 中論臺幣四元
121. 無相頌講話臺幣一元五角
122. 華嚴經要解 臺幣二元
123. 心經添足臺幣一元五角


(二)流通處

  民國46年至49年9月,「臺灣印經處」的會所一直在臺北市南京東路一段,(註25)雖然巷弄有所更改,應該是道路計劃所致。而在全臺的分售處(流通處),民國46年9月的《唯心五講》與民國49年9月《賢首五教儀開蒙增註》所載的略有增減,以下即根據上述二書製表:

表六:臺灣印經處1957-1960年的流通處
地區處所
臺北善導寺(臺北市中正路)
菩提書局(臺北市廈門街9號)
文化圖書公司(重慶南路一段90號)
盧山軒佛具店(延平北路二段171號)
建康書局(中山路二段29號)
十普寺(臺北南昌街140號)*
同福佛經流通處(中和鄉景平路1巷4號)*
佛教文化服務處(三重埔大同南路16號)*
基隆自由書局(基隆愛三路)
新竹德興圖書局(新竹中山路)
臺中瑞成書局(臺中成功路)
菩提樹雜誌社(臺中市和平街39號)
嘉義慶文堂書局(嘉義中山路)
菩提佛教流通處(嘉義中山路172號)
臺南浩然堂書局(臺南民權路)
南一書局(臺南東門路296號之1)*
高雄慶芳書局(高雄五福四路)
佛教堂佛經流通處(高雄成功一路)
鳳山佛教蓮社(鳳山三民路102號)
屏東久大鐘錶行(屏東逢甲路55號)
宜蘭宜蘭念佛會佛經流通處(宜蘭中山路雷音寺)
募善堂頭城念佛會(宜蘭縣頭城鎮)
開成寺頭城念佛會(宜蘭縣頭城鎮)*
花蓮東部書局(花蓮市中山路152號)*
(有*記號者為民國49年新增)

  基本上,「臺灣印經處」的流通處是遍及全臺,佛寺、書局為主要網路;只可惜利用佛寺(含念佛會)為分售處的家數有限。朱鏡宙的健康因素固然是臺灣印經處最後轉移給道安法師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在接受助印及販賣的流通過程中,是否存在著通路一直無法有效打開的原因?財務的缺口似乎始終困擾著印經處。

參、道安法師接手後的「臺灣印經處」

一、印經處的交接前後

  民國50年2月10日,為「臺灣印經處」送稿、收捐、包紮、送郵的周春煦居士,(註26)開始與道安法師商量交接印經處之事;道安法師決定等農曆年過後再決定交接日期。(註27)前述早在民國41年,朱鏡宙就希望善導寺負責人李子寬能借寺中一寮房,以便堆放印經處的經書未果。已經打算將印經處轉交道安法師的同年5月20日,道安法師與善導寺妙然法師(後任善導寺董事長)商量將善導寺佛經流通處暫代「臺灣印經處」發行之事,妙然允諾研究。(註28)3天後(5月23日),妙然與悟一法師商量後,決定聘請道安出任善導寺住持,雖然道安法師以「余以事多,無法應付」回絕,(註29)但是後來還是接任了善導寺住持一職,「臺灣印經處」發行問題亦轉移至善導寺中。

  民國50年6月1日,善導寺護法董事召開第二屆第一次全體董監事會議,決議默如法師辭住持職,通過道安法師任住持。(註30)6月17日,朱鏡宙到松山寺拜會,決定將「臺灣印經處」交給道安法師;(註31)6月27日,朱鏡宙、周春熙(煦)等人員復來商量印經處事。(註32)

  民國51年正月後,「臺灣印經處」正式移交道安法師,並暫於善導寺辦公。(註33)移交之時,適朱鏡宙臥病臺北醫院,未及時向部分董事說明,以致半年之後,有人去函請教,更有人匯款助印,因此才有朱鏡宙於51年10月於《菩提樹》119期發表〈致台灣印經處各董事暨讀者書〉一文,交待移交始末,此文後收於《詠莪堂文錄》。

二、編印《淨土叢書》及新版圖書

  民國52年2月,「臺灣印經處」移交之後首度的印經,是將原庫存的《佛教科學觀》、《佛教是否較耶教更高尚之論辨》、《知己知彼》、《了凡四訓白話解》、《佛化基督教》、《佛法與科學》、《佛法導論》、《佛法要領》、《靜坐法輯要》、《菩提道次第廣論》十本初機學佛叢書再版,預計年內完成。(註34)由於道安法師身兼善導寺、松山寺住持,發行「獅子吼文庫」、《獅子吼》月刊,加上又為中佛會理監事成員,所以法務十分繁忙,因此無法像朱鏡宙一樣全力投入印經處的工作。

  民國54年元旦,道安法師擬定全年工作計劃,欲「擴大臺灣印經處之組織及印經業務,組織編輯委員會及譯部、發行部等部門,廣作宏法工作。」(註35)同年10月22日,將「臺灣印經處」經書全部由善導寺運回松山寺,僅留少數於「善導寺佛教流通處」流通,道安表示:「印經處許多書無人過問,缺少宣傳與整理,同時也停頓印經工作。明年要大整理一番,恢復以往印經出版工作。」總計這五年來書的損失在一萬冊以上。(註36)雖然道安法師有意重新整頓「臺灣印經處」,但是一直未見執行,直到民國57年才有大動作。

  民國60年12月,「臺灣印經處」同時倡印新舊經書4冊,新書有《大乘起信論講義》、《大方廣圓覺經》,舊書重印有《佛法與科學彙編》、《心經通釋》,其中《佛法與科學彙編》為《佛法與科學》與其他談相同主題的合編版。(註37)這些佛典書籍對臺灣佛教蓬勃發展,有推波助瀾之效。

  基本上,道安法師接手「臺灣印經處」之後,初期主要還是以消化庫存為主,這可以從民國51年至63年間,「臺灣印經處」所公布的目錄,有許多移交時的書目未曾再版仍在流通可以看出。前述自民國52年2月翻印十本初機學佛叢書後,甚少出版新書,和朱鏡宙每個月固定選書出書有所不同。不過,到了民國57年3月起,「臺灣印經處」發起編印《淨土全書》,全書取材自《中華大藏經》、《大正藏》、《卍續藏》與藏外流通之淨典,全書分經論部、註疏部、著述部、禮懺部、史傳部五大類。(註38)後來到了民國60年6月,原《淨土全書》更名為《淨土叢書》,目錄顯示原預計編印五大類,已擴大為八大類,即:經論部、註疏部、精要部、著述部、纂集部、詩偈部、行儀部、史傳部,精裝20巨冊,總編道安法師,副總編陳子平,主編毛凌雲。(註39)民國61年2月,《淨土叢書》20冊,正式以「臺灣印經處」的名義流通。(註40)

  除了《淨土叢書》的完成,到了民國63年12月,「臺灣印經處」所累積及出版的新書計有:《佛學大辭典》、《淨土十要》、《續淨土十要》、《苦海夢》、《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念佛法要》、《佛祖心要三種合刊》、《大佛頂首楞嚴正脈科會》、《八指頭陀詩集》、《蓮宗寶鑑》、《徹悟禪師語錄》、《禪林寶訓》、《地藏菩薩本願經》、《龍舒淨土文》。(註41)以上這些書,目前在世面上仍不時可見。

  民國64年3月,「臺灣印經處」董事長道安法師努力新嘗試,擴大董事名額,凡曾助印者,皆聘為董事,並以國難、祈福、世界和平為號召:

  國難方殷,世亂日亟,天災人禍,危險萬分,核子競賽,殺劫尤大,為自救救人,惟有廣印佛像經書,以贈送、半價、照本等方式流通中外,普勸念佛行善,以挽人心,而弭浩劫,俾民安國泰,世界和平。善功所感,天庇神祐,禍可立消,福可立至。若求名利富貴,福壽康寧,或求賢妻佳偶,孝子慈孫等,皆有求必應,福報無窮。若念佛回向西方,命終定生極樂世界,一生成佛,福壽無量。(註42)

至少在民國64年這一年中,「臺灣印經處」在擴大董事參與的同時,首先推出由何毅生居士倡募的《地藏菩薩聖德大觀.地藏菩薩本迹暨靈感錄彙編》徵求助附印,訴求「吾人處此亂世,多精神恐怖,生活困難,衣食住行等不能不有所需求,刀兵水火饑饉疾疫科天災人禍,亦不能有所顧慮與預防。」(註43)同年11月,「臺灣印經處」以毛惕園編纂《觀音靈感錄續編》徵求助附印,訴求「富貴康壽,固人之所同欲,雖得之有命,而求之有道。況值世界大亂,災禍頻仍,核子毀滅,恐怖尤甚,無地可逃,亦無法可禳,惟有速發改惡遷善自利利人之大心,常念救苦救難觀音菩薩之聖號,決蒙慈祐,轉危為安,富貴壽康,亦有求必得。」(註44)皆以消災免難、福壽康寧為訴求,而這些書為時人所編之書,皆有傳誦一時之效。其中《觀音靈感錄續編》初版五千冊,不足一年,至民國65年8月已贈罄,並徵求再版一萬冊,(註45)但後來僅募印三千冊,隨即三版再印二千冊,於67年4月續徵助印。(註46)

  而民國66年元月,道安法師病逝,松山寺乃至「臺灣印經處」轉由靈根法師負責,稍後在《獅子吼》上發布了「臺灣印經處」的目錄,在民國49年交接前仍有117種類的經目,至此僅餘68種:

  表七:1978年「臺灣印經處」的目錄
經目定價
1. 淨土叢書(一部精裝20大本)*臺幣三千元
2. 淨土十要(精裝)*臺幣七十元
3. 續淨土十要(精裝)*臺幣一百元
4. 淨土聖賢錄初續三四編合訂(精裝)*臺幣一百元
5. 淨土聖賢四編*臺幣四十元
6. 淨土五經*臺幣十五元
7. 優婆塞戒經臺幣十元
8. 楞嚴經臺幣十五元
9. 楞伽經臺幣十二元
10. 持世經臺幣六元
11. 說無垢稱經臺幣七元
12. 解深密經臺幣六元
13. 佛說金光明經*臺幣十元
14. 造像度量經臺幣五元
15. 地藏菩薩本願經臺幣五元
16. 無量義經臺幣三元
17.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臺幣十二元
18. 大乘大集地藏經臺幣十二元
19. 大乘起信論臺幣五元
20. 大乘起信論講義*臺幣十五元
21. 維摩經註*臺幣三十元
22. 三經合訂本臺幣十五元
23. 心經白話解釋*臺幣十元
24. 心經通釋臺幣五元
25. 華嚴經要解臺幣六元
26. 觀無量壽經白話解釋*臺幣二十元
27. 普賢行願品白話解釋*臺幣二十元
28.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精裝)*臺幣一百元
29.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臺幣六十元
30. 高僧傳一集(精裝)臺幣五十元
31. 高僧傳二集(精裝)臺幣八十元
32. 高僧傳三集(平裝四冊)臺幣五十元
33.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臺幣十二元
34. 印光大師嘉言錄臺幣十八元
35. 龍舒淨土文臺幣十二元
36. 徹悟禪師語錄*臺幣十元
37. 佛祖心要、牧牛圖頌、淨修指要合刊*臺幣二十元
38. 蓮宗寶鑑*臺幣十二元
39. 夢東禪師遺集臺幣十五元
40. 菩提道次第略論(上下冊)臺幣二十元
41. 無相頌講話臺幣五元
42. 佛教略述臺幣五元
43. 念佛法要*臺幣十五元
44. 普賢行願品疏鈔擷*臺幣十二元
45. 法華三昧懺儀臺幣五元
46. 佛法與科學彙編**臺幣二十元
47. 萬法歸心錄臺幣十元
48. 苦海夢*臺幣五元
49. 佛學大辭典(精裝上下冊)*臺幣五百元
50. 虛雲和尚法彙(精裝)*臺幣一百二十元
51. 大乘起信論疏記會閱(精裝)*臺幣七十五元
52. 大乘起信論疏記會閱*臺幣五十元
53. 大乘頂首楞嚴經正脈科會*臺幣五十元
54. 八指頭陀詩集(精裝)*臺幣八十元
55. 八指頭陀集*臺幣五十元
56. 相宗綱要(精裝)*臺幣七十元
57. 相宗八要直解*臺幣十五元
58. 成唯識論學記(上下冊)*臺幣二十五元
59. 在家律要廣集(上下冊)*臺幣三十元
60. 在家必讀內典臺幣十五元
61.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臺幣十元
62. 永嘉大師禪宗集臺幣五元
63. 南海寄歸內法傳臺幣七元
64. 整頓僧伽制度論臺幣七元
65. 十二門論臺幣三元
66. 泰北行腳記臺幣二元
67. 地藏菩薩本迹暨靈感錄彙編*臺幣四元
68. 地藏菩薩聖德大觀*臺幣四元
(有*記號者為道安法師接手後新版,有**記號者為增訂版)

  從上述「表五」及「表七」比對來看,民國51年元月,「臺灣印經處」移交給道安法師時,約有125種經書,到民國67年4月僅餘68種來看,許多經書在庫存消化完畢之後,即不再翻印,若扣除「表七」轉移至松山寺後新印的經目,「臺灣印經處」轉移時所剩下的經目,僅餘33種,約占移交時125種的四分之一弱。道安法師圓寂後,由靈根法師接手後的「臺灣印經處」,印經事業亦漸趨緩,民國71年11月,僅就《淨土叢書》增刪再版。(註47)「臺灣印經處」的印經事業應自民國60年代起漸走下坡,究其原因,一方面固是流通上的問題,另一方面恐亦有面對逐漸增多的印經會如雨後春筍般地成立,亦是其因。以下將探討另一個具代表性的印經會──「普門文庫」。

肆、「普門文庫」的成立

一、印經與其他活動

  成立於民國61年4月的「普門文庫」,幾乎在其往後所印贈的經書後面皆會有〈普門文庫簡介〉,談其成立的因緣謂:

  時值末法,人心不古,殺盜淫妄,層出不窮,社會風氣敗壞,道德淪喪,有識之士為挽此狂瀾,遂於民國六十一年四月邀集五十餘位志同道合之士,於吉祥寺共同發起組成「普門文庫贈經會」,克盡宏法利生之責任。(註48)

民國60年至61年「普門文庫」成立前,中華民國的國際處境日益艱難,先是民國60年10月26日退出聯合國,接著是61年2月27日,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大陸,發表「上海聯合公報」,9月29日日本與中華民國斷交。(註49)這或許就是所謂的「時值末法,人心不古」。

  不過,除了時局的動盪外,「普門文庫」的成立與吉祥寺開山慧光尼法師有關:

  根據寺中的大護法邱瑞慶居士(普門文庫會長)說,慧光尼師皈依賢頓法師之後,曾發下大宏願,要建立一座佛教道場,為佛教界盡一份培才及弘法的心願。教導學生們在佛法上的知識,必需要有一完整的團體來負責任,這是弘法上的方便法門,於是在慧光尼師的感召下,吉祥寺「普門文庫」成立了……。(註50)

也就是說,「普門文庫」的成立與位於士林(天母)吉祥寺的開山慧光尼法師有重大關係。一方面吸取「臺灣印經處」的經驗,另一方面有開創出自己的格局;在民國75年春轉移給慈濟功德會之前,十餘年間印贈各類佛書,在臺灣佛教印經事業中具有承先啟後之功。

  「普門文庫」下設慈善、文化、弘法、總務四個組織,印贈經書屬於文化組,並掌管理文庫圖書與有獎徵文文章之審核。(註51)

  「普門文庫」成立之後,光是民國61年一年就至少有印經、徵文與慈善活動,如在6月,即發布贈書《人性之覺悟》、《佛陀的啟示》二書各三千本的消息,(註52)如果照編號來看,這兩本書分排在3、4號(見「表九」),之前應該還有其他印贈經書。除了印經會的積極運作外,8月首次針對佛學院學生舉辦有獎徵文,題目為〈論佛法與今日社會之關係〉,擬錄取18名,同時在該月出版《佛陀的綸音》、《什麼是佛法》、《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註53)9月10日,「普門文庫」同仁與北區大專學社聯合訪問真光教養院,除捐贈善款外,還贈送衣服、糖果等,活動後,大專青年還參訪位於吉祥寺的「普門文庫」,並獲贈大批經書。(註54)民國62年1月,又贈送《佛教的精神與特色》、《一個科學者研究佛經之報告》、《普門品講記》。(註55)

  「普門文庫」推動各項弘法活動十分積極,特別就印經事業而言,每月出版各類型經書,累計民國61年4月成立至同年底止,印贈各類經書至少7種以上,成效十分驚人。

  由於「普門文庫」設有慈善、文化、弘法、總務四個組織,因此,慈善、弘法活動亦為例行項目。民國67年元月成立「佛教普門服務隊」,以慰問醫院、養老院、孤兒院、監獄為對象。(註56)並自民國68年起,年年舉辦齋僧,其中民國73年第6屆雖因故停辦,但仍有到各別道場齋僧。(註57)最晚從民國68年開始,「普門文庫」的印經工作開始公開系列進行,如該年公布的預定表,以平均1-2本的速度出版,每部助印價一百元:(註58)

表八:普門文庫六十八年度印贈佛書預定表
月份書名編述著者
一月兒童佛學課本(標準注音)印順法師著
弘一大師別集、菜根談合刊 
二月佛陀的啟示(中英對照)羅睺羅.化普樂著;顧法嚴譯
佛法與科學無虛居士,尢智表居士著
三月禪宗第一體悟普力宏法師著
初機學佛決疑(長期贈送不另寄會員)釋知義著
四月阿彌陀經摘注接蒙暨義蘊李炳南老師著
佛教儀式須知釋慧舟等編
五月菩提心影 第二編人生慈航法師講述
佛法與科學比較闡釋李一光著
六月法雨繽紛第一集聖開法師著
七月大乘起信論疏馬鳴菩薩造;唐法藏疏編
八月原始佛典選譯顧法嚴譯
永嘉大師證道歌解釋釋南亭,許祖成述
九月普門佛學選粹普門文庫資料室
佛門必備課本 
十月學佛通論釋續明撰
聖僧掌故隆根法師著述
十一月頓悟入道要門論慧海禪師著
十二月建設佛化家庭陳海量著
飭終津梁李圓淨編


  「普門文庫」創立之初至民國69年,會員會費每月30元以上,(註59)至70年起改為每月會費50元以上,(註60)在捐贈給慈濟的前一年,每月會費改為隨喜若干。(註61)

  雖然民國75年春,「普門文庫」轉給慈濟時並不清楚當時已印贈多少經書,但是前一年,即民國74年元月,就「普門文庫」自己公布的〈長期再版之普門叢書〉已高達155種,若扣除其中有些缺碼且不再版者,還餘50種長期印贈,以下是其書目:(註62)

表九:1985年之前〈長期再版之普門叢書〉
編號書名作者或譯述者
3人性之覺悟文珠法師講
4佛陀的啟示顧法嚴譯
5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演培法師講
6甚麼是佛法張澄基講
9佛教的精神與特色林世敏著
12建設佛化家庭陳海量著
14兒童佛學課本印順法師著
16南海普陀山傳奇異聞錄煮雲法師著
18佛說阿彌陀經白話解釋黃智海釋
26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白話解釋黃智海釋
29金山活佛神異錄樂觀法師著
31正信的佛教聖嚴法師著
48因果選集 
50科學時代的輪迴錄 
51竹窗隨筆蓮池大師著
58初機學佛決疑釋知義
65虛雲和尚方便開示 
66地藏菩薩本願經白話解釋胡維銓演述
69印光大師嘉言錄李圓淨輯
76弘一大師別集、菜根談(譚)合刊 
78佛教的科學觀、佛法與科學尢智表著
86永嘉大師證道歌淺解釋南亭述
95兩個世界的味道李炳南著
96佛陀的人格與教育陳柏達著
98金剛經入門知義法師著
99懺願室文集祥雲法師著
100念佛法要毛惕園編
101佛門詩偈趣談祥雲法師著
102觀世音菩薩靈應事蹟實錄智成居士輯
110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慧海禪師著
115改造命運的原理和方法陳柏達著
119俱舍要義楊白衣著
120佛學概論釋睿理著
122維摩詰經講義錄釋顯珠講述
125護國衛教專輯(一)喫茶事魔楊白衣著
126佛學研究法楊白衣著
130大方廣圓覺經 
132佛教與禪宗融熙法師講
136百喻經選講融熙法師
137佛門必備課誦本
139觀潮隨筆(上)耕雲著
140觀潮隨筆(下)耕雲著
142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147佛法要領昌宗法師講
149邁向生命底圓滿耕雲講
150禪風底演變耕雲講
151達磨四行觀、血脈論、悟性論、破相論、最上乘論 
152天道佛書余澍霖著
153肉食之過楊梓茗著
154虛雲和尚十難四十八奇蘇春圃編述
155五福臨門陳柏達著


  「普門文庫」在轉給慈濟前的數月,即民國74年11月,已出版的經書達167種,(註63)約十四年的時間,每月平均1本以上經書出版,未曾間斷,與「臺灣印經處」不相上下,是戰後臺灣佛教印經事業的雙璧。

二、轉贈慈濟

  「普門文庫」經營成效卓著,並非經營不善,但在業務逐漸擴大之際,為何會轉給慈濟?民國74年初(農曆年前),「普門文庫」正式遷入所購新址臺北市長安東路二段萬利大樓,並在3月3日由會長邱瑞慶主持的年度首次幹部會議上決議各項弘法計劃,甚至對農曆7月的齋僧亦有觸及。(註64)也就是說,如果「普門文庫」有意在民國75年3月捐給慈濟,則應該不會購入新址,並進行多項活動計劃。其中的轉折,根據當時佛刊的報導,與來自慈濟慈善事業的感動為多:

  普門文庫諸同修,為了響應花蓮佛教慈濟功德會會長證嚴法師的宏願偉業,和團結佛教徒的所有力量,毅然決定無條件地,把文庫、講堂和雜誌社等所有動產、不動產,以及各項他項權利,分文和一物不留地悉數捐贈財團法人佛教慈濟功德會。按該項議決係於二月二十日晚上七時正,在普門講堂舉行,由創辦人邱瑞慶、邱舜亮、李錫武三人代表出席,會中恭請上證下嚴法師蒞臨,並邀請了慈濟委員林月雲、陳燦暉等十多人參與,會中證嚴法師曾開示,對現任會長邱瑞慶居士領導普門文庫,奠定良好基礎,深表讚許。雙方洽談極為圓滿愉快。普門文庫同仁聞訊無不歡喜讚歎,咸以證嚴法師慈悲接受此一極俱意義的贈與,實為全體會員之幸,會中決定於國曆三月八日上午九時三十分在該講堂辦理移交手續,會後再將此消息公諸全體會員與護法大眾……。(註65)

「普門文庫」捐給慈濟後,促成「佛教慈濟文化服務中心」的成立,後以「普門文庫印經會」及「佛教慈濟文化服務中心」同時掛名發行的經書載:「本會於民國七十五年春,承蒙臺北『普門文庫』諸居士,以艱辛耕耘之印經成果,作財法慈悲之布施,乃有今日『佛教慈濟文化法業』之具體呈現……。」(註66)民國75年8月,以「普門文庫」及「佛教慈濟功德會」的名義發行了第一本書──印順導師著《青年的佛教》,證嚴法師在該書的〈前記〉說:

  為報答普門諸君之檀施功德,復以承續普門贈經之餘緒,當接承普門法業初始之際,敬以恩師上印下順之著述──「青年的佛教」一書,經呈准之後,印贈與佛教界諸同道結善緣,此不僅為余報答文庫諸大德者之於萬一,亦且為慈濟文化法業開始邁出第一步也。(註67)

正如證嚴法師所說,接管「普門文庫」之後,「慈濟文化法業開始邁出第一步」,並非言過其實之言。慈濟接手的不僅是上百種的經書,同時也接收了其為數可觀的會員,並且進駐「普門文庫」所添購的新址,在臺北又多一處據點。接管「普門文庫」之後,慈濟成立「佛教慈濟文化服務中心」,下轄「慈濟道侶雜誌」及「普門文庫贈經會」,自民國75年10月起,分「甲、乙、丙」三類編號印行,嚴格品管。(註68)

  慈濟運作的印經事業不同於「普門文庫」,一改過去文庫出版的書籍,朝精緻化路線,當然也不同於文庫大部分歡迎翻印流通。「普門文庫」捐給慈濟的同年9月1日,《慈濟道侶》半月刊創刊,作為服務慈濟會眾及普門文友。(註69)十七年後,《慈濟道侶》半月刊改為《慈濟》月刊迄今。不過,慈濟經營印經事業似乎並沒有持續多少年,其緣由待其他因緣再探討。

伍、結語

  「臺灣印經處」無疑是戰後臺灣佛教印經文化的開創者,其後仿其型態的成功者為「普門文庫」,其為解嚴前臺灣佛教印經事業的雙璧,可謂承先啟後。

  本文以「臺灣印經處」與「普門文庫」為核心,探討解嚴前臺灣佛教印經事業得到幾點看法:

1. 「臺灣印經處」在轉移給道安法師前,參與印經事業者多為大陸來臺的產官二界及產官夫人,他們是推動臺灣佛教興盛的開拓者之一,但至今研究者闕如。
2. 無論是「臺灣印經處」或「普門文庫」所印贈之經書,對推動戰後臺灣佛教的發展,難以估量,如由毛惕園所著的《念佛三要》,從民國57年9月初版三萬冊「臺灣印經處」開始起印,至民國61年修訂5版,累計至民國71年3月重訂6版,共十二萬二千冊,(註70)學佛風氣之盛,可見一斑。
3. 大約在「臺灣印經處」轉移給道安法師,即民國51年前後,仿印經處的各別單位逐漸出現,並在解嚴之初達到最高,後逐漸往下。
4. 「臺灣印經處」及「普門文庫」皆為居士所創辦,可窺見早年居士活動熱誠。
5. 印贈經書及其回向,印贈者芳名錄所祈消災福壽康寧,與興起於明代善堂惜字會的聯結關係為何,亦值得探討。

  解嚴前能見度最高的「臺灣印經處」及「普門文庫」,其所進行的印經事業,不僅是戰後臺灣佛教興盛的表徵,同時也可看到牽動中華民國國際局勢不佳之反應,如果能進一步分析各種經書版本的發行量,當可知道當時佛教徒修行的趣向。

【附註】
註1:曾景來(編),《新編佛教聖典》,(臺北:臺灣宗教研究會,1940)。
註2:http://www.dizang.org/fjrw/js/zjzjs.htm(2008.8.27上網)。
註3:〈朱鐸民居士封棺法語〉,《菩提樹》,397期(民74年12月),頁44。
註4:朱鏡宙,〈我所知道的虛雲老和尚〉,收在《詠莪堂文錄》,(臺中:朱氏詠莪堂,民65),頁2。
註5:朱鏡宙,〈斌宗法師訪問記〉,收在《詠莪堂文錄》,頁247。
註6:同註2。
註7:朱鏡宙,〈為臺灣印經處告讀者書〉,收在《詠莪堂文錄》,頁153。
註8:朱鏡宙,〈臺灣印經處〉,收在《夢痕記》,(臺中:朱氏詠莪堂,民65),頁600。
註9:同註7。

註10:同註7。
註11:同註7,頁153-154。
註12:同註8,頁601。另在〈為臺灣印經處告讀者書〉記為「金剛經八種合刊本」。
註13:同註7,頁154。
註14:同註8,頁601。
註15:同註7,頁154-155。
註16:同註7,頁155-156。
註17:朱鏡宙,〈過去一年間之印經處事業〉,收在《詠莪堂文錄》,頁159-160。
註18:朱鏡宙,〈兩年間之印經事業〉,收在《詠莪堂文錄》,頁163。
註19:同註18,頁162-163。
註20:朱鏡宙,〈再致臺灣印經處各董事書〉,收在《詠莪堂文錄》,頁169。
註21:朱鏡宙,〈致臺灣印經處各董事暨讀者書〉,收在《詠莪堂文錄》,頁172。
註22:同註21,頁172-174。
註23:《印光大師文鈔》卷4所載之「印造佛經佛像之十大利益」為:一、從前所作種種罪過,輕者立即消滅,重者亦得立即轉輕。二、常得吉神擁護,一切瘟疫、水火、寇盜、刀兵、牢獄之災,皆悉不受。三、夙生怨對,咸蒙法益,而得解脫,永免尋仇報復之苦。四、夜叉惡鬼,不能侵犯,毒蛇餓虎,不能為害。五、心得安慰,日無險事,夜無惡夢,顏色光澤,氣力充盛,所作吉利。六、至心奉法,雖無希求,自然衣食豐足,家庭和睦,福壽緜長。七、所言所行,人天歡喜。任到何方,常為多眾傾城愛戴,恭敬禮拜。八、愚者轉智,病者轉健,困者轉亨,為婦女者,報謝之日,捷轉男身。九、永離惡道,受生善道。相貌端正,天資超越,福祿殊勝。十、能為一切眾生,種植善根。以眾生心,作大福田,獲無量勝果。所生之處,常得見聞佛法。直至三慧宏開,六通親證,速得成佛。
註24:〈本刊讀者服務部流通經像書目〉,《菩提樹》,121期(民51年12月),頁100。
註25:參見民國46年9月的《唯心五講》、民國49年9月《賢首五教儀開蒙增註》。
註26:同註20,頁169。
註27:道安法師遺集編輯委員會,《道安法師遺集(九)》,(臺北:道安法師紀念會,民69),頁2151。
註28:同上註,頁2204。
註29:同註27,頁2206。
註30:同註27,頁2211。
註31:同註27,頁2220。
註32:同註27,頁2225。
註33:〈臺灣印經處易人由道安法師接辦〉,《菩提樹》,112期(民51年3月),頁49。
註34:〈臺灣印經處翻印初機佛學叢書徵求附印〉,《獅子吼》,2卷2期(民52年3月),封底。
註35:道安法師遺集編輯委員會,《道安法師遺集(十)》,頁2566。
註36:同上註,頁2741。
註37:〈臺灣印經處影印各種書籍徵求附印助印預約啟事〉,《獅子吼》,10卷12期(民60年12月),頁24。
註38:〈臺灣印經處編印淨土全書啟事〉,《獅子吼》,7卷3期(民57年3月),頁29。
註39:〈淨土叢書目錄〉、〈編印淨土叢書徵求助印及附印功德啟事〉,《獅子吼》,10卷6期(民60年6月),頁2-6。
註40:闞正宗著,《臺灣高僧》,(臺北:菩提長青,民85),頁140。
註41:〈台灣印經處新版圖書〉,《獅子吼》,13卷12期(民63年12月),封底。
註42:〈擴大徵求董事助印佛像經書啟事〉,《獅子吼》,14卷3期(民64年3月),頁29。
註43:〈地藏菩薩聖德大觀.地藏菩薩本迹暨靈感錄彙編徵求助附印啟事〉,《獅子吼》,14卷3期,封底。
註44:〈觀音靈感錄續編徵求助、附印啟事〉,《獅子吼》,14卷11期(民64年11月),頁34。
註45:〈觀音靈感錄續編再版徵求印贈同享福壽啟〉,《獅子吼》,15卷8期(民65年8月),頁33。
註46:〈觀音靈感錄續編徵求續印廣贈啟事〉,《獅子吼》,17卷4期(民67年4月),頁21。
註47:〈淨土叢書增刪再版〉,《獅子吼》,21卷11期(民71年11月),封面裡。
註48:〈普門文庫簡介〉,收在演培法師,《勸發菩提心文講記》,(臺北:普門文庫,民66),頁291。
註49:吳密察監修,《臺灣史小事典》,(臺北:遠流,2004),頁183。
註50:楊國連,呂秋豐主編,〈吉祥寺〉,《臺灣佛寺導遊(一)》,(臺北:菩提長青,民78),頁64。
註51:〈普門文庫簡介〉,收在演培法師,《勸發菩提心文講記》,頁291。
註52:〈贈書消息〉,《菩提樹》,235期(民61年6月),頁49。
註53:〈普門文庫有獎徵文〉,《菩提樹》,237期(民61年8月),頁49。
註54:〈普門文庫同人北區大專學社聯合訪問真光教養院〉,《菩提樹》,239期(民61年10月),頁49。
註55:〈普門文庫贈書消息〉,《菩提樹》,242/243期(民62年1月),頁56。
註56:〈普門文庫成立社會服務隊歡迎行菩薩道者踴躍參加〉,《獅子吼》,17卷1期(民67年1月),頁43。
註57:〈普門文庫一行赴各道場供僧〉,《獅子吼》,23卷8期(民73年8月),頁41。
註58:〈普門文庫六十八年度印贈佛書預定表〉,《獅子吼》,18卷2/3期(民68年3月),封底。
註59:〈普門文庫簡介〉,收在默如法師,《華嚴普賢行願品論》,(臺北:普門文庫,民69)。
註60:〈普門文庫簡介〉,收在演培法師,《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臺北:普門文庫,民70),頁259。
註61:〈普門文庫答客問〉,收在弘一大師,《弘一大師講演錄》,(臺北:普門文庫,民74),頁156。
註62:收在陳柏達,《五福臨門》,(臺北:普門文庫,民74),頁243-244。
註63:〈普門文庫答客問〉,收在祥雲法師,《佛教常用「梵唄、器物、服裝」簡述》,(臺北:普門文庫,民74),頁107。
註64:〈普門文庫新址舉行落成典禮〉,《菩提樹》,388期(民74年3月),頁53。會中決議:一、每月放生由黃總幹事、顏佳興計劃進行。二、訂於三月三十一日(星期日)上午十時,舉行新建講堂落成典禮,新塑釋迦佛像開光,暨慶祝文庫成立十三週年紀念,屆時將邀請地方首長、諸山長老蒞臨觀禮。三、訂於四月二十一日上午在新店碧潭舉行超度亡靈法會。四、本年齋僧大會俟場地覓妥後另開籌備會,詳細策劃進行。
註65:〈普門文庫歸併花慈濟功德會〉,《菩提樹》,401期(民75年4月),頁44。
註66:釋證嚴,〈佛教慈濟文化法業.弁言〉,收在侯秋東,《真智慧之門》,(臺北:普門文庫印經會、佛教慈濟文化服務中心,民76),頁1。
註67:釋證嚴,〈前記〉,《青年的佛教》,(臺北:普門文庫,民75),頁1。
註68:同註66。
註69:〈《慈濟道侶》半月刊轉型啟事〉,《慈濟道侶》,434期(http://taipei.tzuchu.org.tw/taolu/434/p434-le.htm,2008.9.10上網)。
註70:毛惕園,《重訂念佛三要》,(臺北:臺灣印經處,民71),封底。

       
〔佛教印經事業發展論壇 第一場論壇:佛教印經事業發展回顧〕
▲自左至右:自衍法師、曾堃賢先生、自正法師、周伯戡教授、顏尚文教授、闞正宗先生(編輯組提供)



[gaya首頁]   [圖書館服務]   [佛教圖書館館刊]   [館刊48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