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刊 第四十七期 97年6月

從文本到數位

──談《佛光大辭典》之編製

釋永本 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



【摘要】「佛教的工具書」一向擔任進入佛法大海、探究佛教教義之重要角色。《佛光大辭典》的內容十分豐富,包括佛教教義、歷史、宗派、人物及法器等,可以說包羅萬象,應有盡有,是佛教史上一項空前的巨著。而《佛光大辭典》在編輯製作中,廣泛的搜集資料、嚴謹的體例編排、多元的檢索功能,並具實用性、通俗性、學術性之應用善巧。當然,在編製過程中,也遇到有關電腦操作、圖片與資料處理等困境,在此一併提出供教界參考。而《佛光大辭典》更隨時代資訊發展,開發易於攜帶、操作、儲存、應用的PC版與PDA版,在內容上增設了「中英文佛學辭典」,使佛教的工具書,從文本走入數位化。將來希望能再充實《佛光大辭典》的內容與網路應用功能,更期許教界有心人士,為未來佛教的研究與發展,再編製宗派、教義等不同類別之辭典,增廣佛學應用上之方便。

關鍵詞:體例;檢索;圖片;特色;困境


壹、前言

  我們知道,我國文化和佛教文化關係密切、淵源深厚。佛教自傳入我國以來,尤其在唐代,遂成為文化史上一大主流,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有鑑於此,佛光山乃全力推展佛教文化,有計劃編著出版佛教叢書,而《佛光大辭典》的刊行,便是一個重要實例。

  《佛光大辭典》從發行以來,不管是文字版或光碟版,頗受各界好評,尤其是文字版的《佛光大辭典》,於1989年榮獲圖書綜合類金鼎獎。今藉由此次會議探討「工具書」的功能特色,說明《佛光大辭典》(以下簡稱《辭典》)文本到數位的編製過程,以回顧過往、展望未來。

貳、編修緣起

  眾所周知,欲研究佛學,必須有便捷之工具書。近世以來,佛學研究在日本各國甚為盛行,且頗具成果,工具書如辭典之類者,更如雨後春筍,琳瑯滿目。反觀國內之佛學研究工具書,在三十年前,除早期丁福保之《佛教大辭典》、何子培之《實用佛學辭典》、朱芾煌之《法相辭典》等較為普遍被採用外,實難再找出適合當代有心研究者使用之更具體、更易解之工具書。

  因此,於1978年佛光山開山大師星雲上人發起編纂,敦促編委會編輯一簡明實用且具體完整之辭典,以供研究者使用,並交由慈莊、慈惠、慈容、慈怡等二十多位法師負責進行;同時,禮聘學者專家三十多人共襄盛舉,合力編纂,先後歷時十餘年,方告完成。

參、文本辭典之編製規劃

  編輯一部辭典,必先考慮其原則、體例、範圍、方向,故編輯之初,即已規劃《辭典》內容能兼顧歷史學、文獻學、語言學的一些基礎,更兼具實用性、通俗性與學術性之特色。以下分幾項來作說明:

一、編修範圍

  本書之編纂範圍極為廣泛,於類別上,收錄舉凡佛教術語、人名、地名、書名、寺院、宗派、器物、儀軌、古則公案、文學、藝術、歷史變革等;於地域上,收錄印度、中國(包括西藏、蒙古)、韓國、日本,以及錫蘭、緬甸、東南亞各國、歐美等地有關佛教研究或活動之資料,乃至其他各大宗教發展、社會現象等,凡具有與佛教文化對照研究之價值者,皆在本書蒐集編纂之列。

  此外,更大量蒐集近百年以來之佛教重要事件、國內外知名佛學學者,具有代表性之論著、學說,以及佛教界重要人物、寺院道場等。一者表示全佛教之一切活動並未停頓於百年以前之風貌;再者亦可彰顯當代佛教、佛學所具有之薪盡火傳、承先啟後之積極意義。因編纂範圍廣泛,故所採用之參考資料範圍亦廣,包括各類佛教辭典,一般性質者如丁福保之《佛教大辭典》、何子培之《實用佛學辭典》、日本望月信亨之《佛教語大辭典》、龍谷大學之《佛教大辭彙》、中村元之《佛教語大辭典》、《新佛教辭典》、橫超慧日之《佛教學辭典》、《總合佛教大辭典》等數十種;專門性質者如朱芾煌之《法相辭典》、日本松永昇道之《密教大辭典》、駒澤大學之《禪學大辭典》、水野弘元《佛典解題事典》、小野玄妙《佛書解說大辭典》等數十種。

  又依準各版本藏經、佛教史年表,以及近數十年來海內外所刊行之各大佛教(佛學)雜誌、學報、各類佛教專題論著,以及一般性質之各種百科全書、史地辭書、期刊等,共計數百種。

二、體例編排

  體例的編排上,注重文體、名詞的解說、圖片的安排等。在文體上力求精簡之語體化,且每一條目之詮釋,亦以具體、易解為原則。本書所收之獨立條目有22,608項獨立條目的名詞,以及文中具有參考價值之附見詞目計十餘萬項,總字數約七百餘萬字。獨立條目的名詞,其頁碼以黑體字表示,文中之附見則以正體字表示之。

  每一條目之內文說明,凡有引用經典之處,必載明經書之名稱、卷數或品名;若採用引文格式,則一概註明該引文之出處及詳細頁數,且該引文必尊重原有版本之用字。

  本書之每一條目若有兩義或數義者,則酌其重要性,並存於同一名詞中,且以(一)(二)分述其義;於重要條文之後,另附有關該條目之重要參考文獻,以利讀者深入研究。各項重要條目,除附參考文獻外,並附本書所收有關條目以供參閱;於條目之後,更列該條目於本書所在之頁數,可免讀者反覆翻查之苦。在條文中,首次出現之中外帝王紀年,均於其下補註西元年代。

  本書於每一條目正文之外,並採用二千七百餘幀圖片,隨次插入,以補文字詮釋之不足。為求版面清新、易於閱讀,本書於排版上,每頁分上中下三欄,每欄二十行,每行十六字,計每頁960字,左右天地格略寬,於視覺上甚為有利。又每一「書邊」除列該頁之筆畫數外,並列出該頁之條目字首不同之首字,頁碼則排列於下欄之下角,於翻查上頗為便利。

三、檢索方式

  本辭典另備有總目索引一冊,係將所有條目與文中附見之名詞彙編為一,可謂於各類辭書之索引系統中,最為便捷者。索引分為兩個部分,一為「中文總目索引」,另一為「羅馬拼音總目索引」。

  於「中文總目索引」之前,另編有中文筆畫、四角號碼、國語注音、威妥瑪式音標(Wade- Gilessystem)等四大系統之通檢檢字,以為總目之目錄,明白顯目,一索即得。「羅馬拼音總目索引」收錄本辭典條文內之所有具有查索、參考價值之名詞,包括梵語、巴利語、西藏語、蒙古語及古代中亞,如栗特、回鶻等地區與佛教文化有關之語文;另如英語、法語、德語等近代歐洲語文亦收錄之。共有11,037項。

四、編製之困境

  《辭典》編製的過程中,不管文獻資料、硬體設備、人事變遷等,都是要隨時接受考驗的問題。其中,尤以資料之增刪、電腦之操作、圖片的處理最為繁瑣。

(一)資料刪改

  《辭典》之蒐集資料、撰稿等作業,約始於1978-1988年間,在編輯的十年間,在時間上前後相距甚遠,而現實人事變遷,日日不息,因此,有時間性之各種事物,不得不隨時更改。十年之中,有一改、再改、三改者;資料之蒐集,亦隨時日而增長,過去已完稿者,甚至已二校、三校者,因補充資料而重新撰稿、排版。辭典之內容,除義理不變之條文外,多數皆在變遷中,如某人於本書撰稿時,為某處負責人,至本書三校時,已因事他往而易人,礙於事實,只得重新修改原稿。又如某寺之大殿圖片,多年前已蒐集齊全,奈何因房舍翻修,原有圖片已失真實,只得重新翻拍製作。然因範圍廣泛、資訊不全,或有仍沿用舊有資料者,實非編者所願也!

  本書為力求完美,因資料之更改、補充,甚至拆去已校畢之定稿重新撰寫、排版,著實耗費不少時間和人力,承印刷廠之合作,才能順利完成。

(二)電腦作業

  輸入電腦,說來容易,實際上卻煞費苦心。最初耗資約二十餘萬元購置十六位元電腦及快速列表機一部,經多次測試電腦功能,方能輸入。

  作業之初,進度緩慢,且問題叢生。諸如電腦缺字,須自行造作。電腦之字體與辭典之用字不符,如「卻」與「却」、「強」與「强」、「燄」與「焰」等,因筆畫或筆順不同,經排列後,前後差距甚遠。即使筆畫相同,電腦之排列順序亦多處與辭典不同,如「分」排在「切」之前,「加」排在「功」之前,「各」排在「名」之前,「合」排在「吃」之前,諸如此類,必須一一克服。

  約十五萬餘筆之名詞,依筆畫順序分別儲存於磁片中,於最後列印時,全部輸入硬式磁碟機,再經排列而印出。因分量龐大,作業耗時,不幸又於輸入時意外地停電,費大半天時間輸入之部分全被當掉,只得重新啟動。當輸入完畢後,始進行列印作業,因須經電腦排列後再印出,故中間不能停頓;當一切準備就緒後,開始列印,以最新型快速列表機操作,足足耗去二十餘小時始列印完畢。

  電腦作業至此告一段落,但並不意味著「索引」工作已經完成。印出之成品,須經覆查順序,填補漏字,去除相同名詞,排列頁順,然後再列字首,編排通檢。通檢之製作,則依卡片式排列。

  製作索引、編排通檢,在作業上堪稱一大煩事,但為利於讀者使用,一而再地,不厭其煩,只希望更多讀者在使用本書時感到便捷。

(三)圖片製作

  本書計收錄二千七百餘幀圖片,包括佛菩薩聖像、人像、各種法物、寺院勝景等凡與佛教有關,且能補文字詮釋之不足者,皆在蒐集之內。近三千幀圖片之輯錄,實非短期間內能完成者,自《辭典》編輯之初,即陸續進行蒐集;其間,曾多次參訪印度、泰國、星馬、香港、韓國、日本、美國等地,每至一處,即留意有關可供辭典使用之各種文字、圖片等資料,積少成多,至完稿時為止。蒐集自各方之圖片資料,包含於各種書籍中之插圖,幾可裝載一卡車。

  有關圖片之製作,曾多次洽商印刷廠,皆言各書籍中之圖片須撕下整頁,或剪下圖片始能印製,奈何因不少係借自圖書館或私人藏書之珍本,礙難拆撕。幾經研究,只得採攝影方式,全皆翻拍成黑白負片,完成後之負片,再依本書所需之大小尺寸製作比例,且一一詳明圖片之出處及本書圖片所在之頁數,以防誤置,再送印刷廠製版。

  於編製過程中,除以上所說外,舉凡地點之遷移、人事異動、行政作業等,皆是備感艱辛的問題。

五、特色與價值

  《辭典》的特色與價值,如南華大學的蔡瑞霖教授說:「目前漢語佛教辭典,體例最完備、卷帙最龐大、解說最豐富的,則以《佛光大辭典》為代表」(註1)。而且佛教學一直被忽略的學問訓練的環節,即歷史學、文獻學、語言學的基礎工夫,在此尋得一個客觀檢驗的試金石。難得的是,這部辭典的實用性、通俗性與學術性都照顧到了。(註2)

  「工具書」是學佛者的善巧工具、佛法經藏法海的舟楫。而《辭典》具有以下之特色:

(一)內容豐富,資料眾多

  《辭典》是一本大部頭辭書,聚集數十名人力,搜百千種資料,擁有22,608條辭彙,七百餘萬言。舉凡佛教一般術語名相、人氏地名、寺院庵堂、宗派教義、典籍詞章、法器儀軌、藝術建築、掌故公案無不在搜集之列,無不作詳實之介紹。

  從類別而言:包括法數名相、經名、寺名、人名、地名等。從地域而言:涵蓋印度佛教、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南傳佛教、日本佛教、韓國佛教乃至今日歐美佛教等。總之,凡具有與佛教文化對照研究之價值者,皆在編纂之列。

  有關參考資料,含各種版本藏經、各類佛教辭典、佛教史年表,還有最新的佛教研究成果,包括近數十年來國內刊行的各種佛學雜誌、學報、各類佛教專題論著、一般性質的各種百科全書、史地辭書、期刊等數百種。

(二)體例完備、編排適當

  《辭典》獨立條目有22,608條,索引中還列出附見詞有十多萬項。為方便讀者,特別編製兩類附錄名詞,一類是法數名相的附錄名詞。由於本辭典廣泛收錄經典中之法數名相,而各名詞依文字筆畫之編製,已分散於各筆畫中,若要一一搜尋,則必辛勞與費時,故於索引中,擇各類法數名相之相同詞性者彙編於一處,其後以括弧表示原來之完整名詞。如查「佛」這個詞條,在括號中寫有四佛、五佛、七佛、八佛,乃至三千佛等法數名相,讀者可根據實際情況查自己所需要之名相。

  另一類辭典中不完整名詞。例如查「下輩」這個詞條,查到的是「下輩(眾生)」,用正體寫著「681下」,可知它不是一個獨立詞條,檢索正文,看到「下輩」是置於「三輩」這一獨立詞條解釋,讀者可以「下輩」依據文意,可理解為「下輩眾生」。

  當然,每一條目內文說明,注重白話解說的文體;每一個條目也都有註明參考文獻、出處;版面三欄的編排,易於視覺的閱讀。所以,不管是詞目、解說、文獻、圖片等,讓讀者在《辭典》上,能清新、清楚、容易使用。

(三)多元檢索、中外並用

  「總目索引」別為一冊,分中文索引和外文索引兩種。中文索引有四種檢索系統──四角號碼、筆畫通檢、注音通檢、威妥瑪氏通檢。外文辭彙以梵文、巴利文、藏文為主,部分為英語、德語,以英文二十六個字母為序,共有11,037詞條。為不懂梵文、巴利文、藏文原文的人提供方便。

(四)釋義詮詞、具有價值

  《辭典》儘量用現代語體文解釋佛教術語,同時還收錄二千七百餘幀圖片,幫助讀者加深理解。凡有直接引用經典之處,均載明經書的名稱、卷數、品名,文末的方括號內列出各種重要參考資料,依經律論疏等經典部類的不同及經典成立或傳譯年代的先後,次第羅列,還包括今人的研究成果,具一般佛典解題的審閱功能。

(五)三性兼備、深淺得當

  《辭典》在編輯上兼顧歷史學、文獻學、語言學的一些基礎,更兼具實用性、通俗性與學術性。對初學者而言,查對條目容易、內容解說具有相對精確度,而整體可信度及學術價值也夠,在援引摘用上迅速明確便利。對進階者而言,文獻資料既已相互參閱條例,以資對照佐證,收觸類旁通之效,而且「引而有證,無徵不信」的嚴謹態度,是學術研究的基本要求。

  故《辭典》具有:資料豐富、體例完整、多元檢索、釋義清楚、三性兼備等特色。

肆、辭典應用之進階──數位化之製作

  為順應全世界書籍電子化的趨勢及學佛人士的需求,「佛光山電子大藏經」於1990年正式成立,首先進行的是《辭典》光碟版之製作。《辭典》光碟的製作,除軟體系統完全由佛光山自行設計完成外,還動用了近五十人的人力,包括佛光山叢林學院的學生、研究生、專任教師及佛光山發心的義工,一次又一次地輸入、校稿、修改,如火如荼的進行《辭典》將近七百萬字的文字工作。

  1997年5月,完成第一片世界佛教工具書《佛光大辭典》的光碟,程式設計主要以查詢與全文檢索為主。2000年7月增修第二版,進行部分資料增補與修訂的工作,並增加部分功能。2003年 8月出版「佛光大辭典&中英佛學辭典」第三版,2004年8月出版PDA版。第三版的《辭典》收錄兩萬二千多條名相、七百萬字的釋文,及三千多張圖片,且包含七千七百多條名相的中英佛學辭典內容。在使用上,具有學術性與實用性的特點。以下簡述《辭典》光碟的功能:

1.閱讀的功能:不但可以透過目錄的視窗,簡便的找尋各條名相,更可以隨時利用內文視窗,來閱讀解釋名相的內文。並且可以選擇閱讀佛光大辭典、中英文佛學辭典,或自行擴充「我的辭典」的內文。
2.我的辭典的功能:如果在閱讀名相中,有自己的心得,或從其他辭典中,找到相同的名相但解釋不同,則可以把它另外成立「我的辭典」,以方便自己日後的使用。
3.簡易名相功能:閱讀名相時,如果發現釋文中有些字句不知是否是名相,可以再開啟「簡易名相」視窗來查詢。如:碧巖錄,按搜尋時,程式會依照碧、碧巖、碧巖錄,依次搜尋。
4.搜尋功能:只要輸入名相字串,就可以很快找到名相的解釋內文,還可以依類別來搜尋,如:名相內容、名相全文、名相開頭、全文搜尋。搜尋範圍包含:佛光大辭典、中英文佛學辭典、我的辭典。搜尋選項有:單一字串、多字串、整個字串(英文)、Unicode(外字集)對照表查詢等功能。
5.Unicode對照:這是外字集。電腦的中文系統,常無法出現經典的古字,可以利用此項功能來查詢。
6.中梵巴的對照功能:因梵文、巴利文無法輸入中文系統,故使用英文字母,可以快速找到中文之中的梵文、巴利文。
7.中英佛學辭典:可以中文來閱讀英文佛學辭典內的釋文。

  同時,電腦視窗上,可以自由調整字的大小,或調整目錄視窗、內文視窗的大小。而《辭典》的PDA版及《中英文佛學辭典》PDA版,是把整部《辭典》安裝在掌上型的電腦上,不但內容豐富,而且攜帶方便、操作簡單,不管何時、何地、何處皆可隨時使用。例如乘車、旅行、讀書會皆可查詢名相。

伍、結語

  《辭典》從文字版到光碟版的編製,皆隨時代資訊的需求,而走入佛教弘傳的現代化趨勢中,究竟兩者有何差異呢?

一、文本與數位功能之比較

  依文本的辭典來說,不必用電腦,隨時查閱方便,是一般人熟悉的習慣性閱讀方式;而且書擺設在書架上,有一種坐臥經典前的踏實感。但由於卷帙龐大,每本書都頗為厚重,而且書本保存時,容易因天氣時節變異而發霉、發黃,影響年限的保存,當然攜帶也不方便。

  所以,辭典電子化的好處,在於方便檢索、比較查詢及攜帶便利等,利於從事佛學的研究和推廣,且易於保存、修改等,尤其現代個人電腦普遍、網路無遠弗屆的科技時代,辭典電子化的趨勢更是成熟。

  光碟版的製作,對佛教學研究實有重大意義。只要上個人電腦或網路線上,就可以進行檢索查閱。不僅檢索更為快速方便,尤其是審閱條目解說釋文時,可以直接剪取想要的適當段落資料,到文章中引用,加上梵巴藏用語的檢索系統,在進行註解時更是有用,而且可以直接摘取所要梵巴藏之字串,於文章列印中一併出現正確、漂亮的字型,甚是方便。

二、建議與展望

  星雲大師說:「過去常有人說,佛教的慧命在文教;現在應更進一步說,佛教的發展,應該重視資訊的運用。唯有文教資訊普遍化、現代化,則佛教的傳播,深入社會大眾中,將指日可待不為難也。」現代科技資訊一日千里,利用網際網路所產生的附加價值,傳播佛法,提高弘法效率,不管現在或未來,都是不可忽視的一環。

  故《辭典》方面,我們希望未來能多增加「禪宗」有關禪法、清規與典故的內容條目,以便利現代參禪者參考用;也希望結合資訊功能,讓佛教的地名與地圖作連結,使佛教辭典從平面化走入立體化。同時,在此發展方向下,希望能再創新編纂的格局,為佛教的慧命獻身,使佛法現代化、人間化,為佛教歷史繼往開來。

【附註】

註1:《普門學報》,3期(民90年5月),頁352。
註2:同上註,頁354。



【訊息】

佛教印經事業發展論壇

活動緣起:佛教的印經自古以來大多採用眾人集資,以非營利方式出版佛教圖書,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佛教印經會的出版內容,從傳統印刷佛經走向現代佛書的出版,載體形式從紙本到數位多媒體。歷經時代的變革,佛教印經事業如何發揮其功能,未來的發展又將為何?本論壇將邀請國內重要的佛教印經單位,介紹其成立緣起、發展沿革、管理方式、出版概況、未來的發展計畫等,希望藉由論壇鳥瞰臺灣地區佛教印經事業的發展,並由出版方向,探討佛教文化、信仰的趨向。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
承辦單位: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會議時間:97年9月27日(星期六)
會議地點:香光尼僧團印儀學苑(台北市濟南路二段36號)
報名方式:97年9月1日起受理報名,請見網站訊息http://www.gaya.org.tw/library




[gaya首頁]   [圖書館服務]   [佛教圖書館館刊]   [館刊47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