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刊 第四十七期 97年6月
談綜述性文章的撰寫羅紫初 武漢大學資訊管理學院教授【摘要】本文首先探討了綜述性文章的涵義、特點及寫作的意義;然後對綜述性文章的內容結構與寫作方法進行較為詳細的介紹,並通過案例對文章各個部分,尤其是對正文部分的前言、觀點分述、總結三個層次的寫作內容與要求,進行了重點闡述;最後介紹了綜述性文章的寫作步驟,以及在選題、收集資料、研究資料、撰寫提綱、打草稿、修改定稿等各步驟具體操作的基本要求。 關鍵詞:綜述(overview);文章(paper);撰寫(write) 綜述性文章是各學科研究中,都需經常普遍使用的一種文體。它是一種比較特殊的科研論文,與一般科研論文的主要區別在於它並不要求在研究內容上具有首創性,儘管一篇好的綜述文章也不乏作者的新認識和新思想,但是重點要求撰稿人在綜合分析和評價已有成果(已公開發表的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揭示一定時期內某一專題研究的基本面貌與規律。因此,撰寫好綜述性文章,對於各個學科的發展,對學術研究的進步,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為此,筆者應自衍法師與自正法師之約,特分三個方面談談自己對如何撰寫綜述性文章的粗淺認識。 一、綜述性文章的涵義、特點及寫作的意義 綜述性文章的基本特徵是「綜」與「述」。其中「綜」是綜合,要求對反映某一時期某一專題研究成果的文獻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歸納整理,使材料更精練明確、更有邏輯層次;「述」,更多的不是敘述,而是評述和述評,要求對綜合整理後的文獻進行較為全面、深入的系統論述。由此可見,所謂綜述性文章,是指作者在查閱了一定時期內研究者們對某一特定專題進行專門研究的相關文獻資料後,經過對這些研究成果進行歸納整理與分析研究,對該專題研究的基本狀況作出綜合性評述的文章。 作為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三大科研文章類型之一的綜述性文章,與其他兩類文章,即:論說型文章(包括立論文、駁論文)和學術評論型文章(包括論爭型文章與專著評論文章)相比,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點。 (一)綜合性 綜述是對一定時期其一特定專題研究情況的全面而綜合的反映。因此,綜述要以大量關於該專題的研究成果作為素材,來綜合反映研究的進展情況。這樣,就要求內容能綜合反映該領域(或專題)研究的整體狀況,包括:研究的歷史發展過程,研究的陣地及其變化情況、研究的隊伍的基本狀況、研究成果的數量、品質情況等。此外,綜合性還體現在觀點的反映上,綜述性文章要將各種具有代表性的觀點儘量收錄、充分反映出來,為此需要對相同或相近的觀點進行綜合歸納,抽出其共性的東西加以反映。 (二)評述性 綜述性文章是通過對所綜述的內容進行綜合、分析、評價,來表達與反映作者的觀點和見解的。因此,綜述性文章不是材料的羅列,而是作者對親自閱讀和收集的材料加以歸納、總結,做出評論和估價,並以此為基礎,闡發自己的觀點。在任何學科的研究中,都會出現對相同的現象具有不同認識的情況,甚至還會出現針鋒相對地激烈爭論的情況,就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正是這種學術觀點的不斷地碰撞,才使人們對所研究事物的發展規律逐步地逼近客觀實際。綜述性文章不僅僅是將各種觀點簡單地羅列起來,而是要求作者要對各家觀點進行評述,要指出觀點的合理性,以及所存在的偏頗或不完整之處,有時還需要以此為基礎闡述自己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可見評述性也是綜述性文章的一個重要的特點。一篇優秀的綜述性文章,必然是研究成果收錄全面完整,而評述也是非常到位的文章。 (三)先進性 綜述不是寫學科發展的歷史,而是要收集最新資料,獲取最新內容,將最新的資訊和科研動向即時傳遞給讀者。因此,綜述在研究成果收集時,應側重於那些觀點新穎、論述深刻,能引領研究領域未來發展方向的成果,以及那些具有前瞻性內容的成果。觀點的概括抽象,也要具有超前意識,要能從對學科研究現實表現的歸納整理與評述中,探尋出學科未來的發展方向與規律。這樣,才能使綜述的內容具有先進性。此外,綜述性文章中還有一種很重要的類型,即:關於某某研究的進展,如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圖書館學研究進展》論文集中所收錄的24篇文章即屬如此。此類文章是以綜合現有成果為基礎,重點對學科研究的未來走向進行探討,往往能反映出學科領域有關問題的新動態、新趨勢、新水準、新原理等,其內容的先進性,也就更是不言而喻了。 (四)靈活性 綜述性文章選題十分靈活,既可以選擇整個學科的發展作為綜述對象,也可對其一專業領域的發展進行綜述,還可以選擇專業領域內某一方面的問題進行專題綜述。仍以上面提到的《圖書館學研究進展》論文集中所收錄的文章為例,其中有的以學科整體研究情況作為綜述對象,如《21世紀圖書館學研究的現狀與進展》;有的則以圖書館學中某一門分支學科的研究情況作為綜述對象,如《近年來我國文獻資訊編目研究綜述》;還有的則以其一專題研究情況作為綜述對象,如《近年來主題檢索語言理論及應用研究情況進展》等。 此外,綜述的內容與形式也可靈活多樣,篇幅大小也較為靈活,大的可以是幾十萬字甚至上百萬字的專著,參考文獻可數百篇乃至數千篇;小的可僅有千餘字,參考文獻數篇。常見的關於某一學科領域某一方面專題的綜述性文章,字數都在1萬字左右,參考文獻100篇左右。 由上述特點決定,綜述性文章的寫作對於學術研究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瞭解學科發展現狀 概述學科研究的基本面貌,能為研究者瞭解學科發展現狀提供條件。對於廣大研究者來說,瞭解學科發展的現狀,是著手進行學術研究的第一步。只有瞭解了學科發展現狀,才知道自己的研究應該從何入手。綜述性文章能將一定時期內關於學科領域某一專題的研究文章,進行系統的收集與綜合描述,能較為全面地反映學術研究的基本面貌,也為研究者瞭解學科發展現狀創造了非常好的條件。從一篇優秀的綜述性文章中,讀者可以瞭解該研究領域的重點是什麼,對這些重點問題研究時的基本觀點有哪些,相對薄弱的研究內容有哪些,等等。研究者在正式進行研究之前,通過綜述性文章中掌握了這些情況,就能有的放矢地確定選題,展開有針對性的研究。可見綜述性文章對於研究者成功地邁出第一步是多麼重要。這也就是讀者喜歡讀綜述性文章,各種學術期刊也青睞綜述性文章的原因所在。 (二)評價學科研究得失 評價學科研究的成就得失,能有效地促進研究品質的提升。正如前面所述,綜述性文章不僅要對現有研究成果進行綜合描述,而且要對所綜述的內容進行分析、評價,要歸納出學術研究的成就,尋找發現學科研究存在的問題。這樣,無論是對個體研究者而言,還是對學科領域的研究群體而言,都能從綜述性文章中受到啟發,不僅能從所引述的大量優秀論文中學到研究的訣竅,以反思及改進自己已有研究的不足,還能不斷地尋找到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上的新突破。可見各學科領域的綜述性文章,對學科研究品質提升的促進作用是非常明顯的。 (三)揭示學科發展趨勢 揭示學科研究的發展趨勢,能引導學科研究的發展。科學研究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一種個體行為,其個性化特徵非常突出;而科學研究的發展又是一種社會要求,要求個體的研究行為必須按社會要求的方向操作,才能使科學研究快速健康地發展。為此需要對研究者的行為進行引導。評述型文章通過對研究現狀的全面分析,能夠對所評述的學科領域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與揭示,如該領域(或該專題)哪些方向的研究已較深刻?哪些方向的研究還較為薄弱?哪些問題屬於該學科領域裡亟待探討的問題?哪些研究的空白點還等待填補?……等。這樣,就能為研究者的選題提供重要的參考,就能將研究者的個體研究行為引入到科學研究發展的正確軌道上來。尤其是對於那些初次涉足學科研究領域的年青人來說,由於不知道如何選題,甚至連學術論文應該如何撰寫也不明確,綜述性文章就更是其入門之學、引路之師了。 綜上所述,綜述性文章的寫作對學科研究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除此之外,綜述性文章的寫作對研究者本人而言,也至少有以下幾點好處。 (一)學會文獻資料的查找 學會查找文獻資料,為涉足科研打好基礎。查找文獻資料,是進行科研活動的第一步。無論是文章的選題,還是材料的收集整理,或是觀點的提煉與形成,都要從查找文獻資料開始。撰寫綜述性文章的過程,也必須從查找文獻資料起步,並且由綜述性文章的特點決定,此類文章所需收集的文獻量,比其他任何學術性文章都要大得多。正是這一大量收集文獻過程,能使作者熟悉科學文獻的查找方法和資料的積累方法,包括瞭解文獻的分布情況、掌握各類文獻查找的路徑、熟悉各種文獻檢索工具的使用方法等。這些知識的瞭解與掌握,對日後開展系統的科學研究,是很有好處的。 (二)準確找到研究方向 把握學科研究基本狀況,為科研選題找準方向。從寫作目的上講,我們應當明確的是,撰寫綜述性文章是為學術研究打基礎的。撰寫綜述性文章的過程,要求對圍繞綜述主題全面收集材料。正是在這一全面收集材料的過程,使作者接觸到大量的學術研究文獻,對學科研究的基本狀況有了較全面的瞭解,就能知道哪些方向是研究的薄弱環節?哪些領域是學科前沿?哪些專題是發展方向?……等。這樣,在進行學術研究時,就能有針對性地選擇研究方向與具體課題。 (三)提高寫作者的各種能力 通過綜述性文章的寫作,能提高寫作者的各種能力。綜述性文章的撰寫過程,除了能增強寫作者的科研能力與科研論文的寫作能力之外,由於此類文章的寫作要從浩如煙海的文獻中尋找到自己需要的材料,並且要對它們進行分類歸納整理,將如此眾多的研究成果綜合歸併為三至五個方面來進行全面展示,要對各種觀點之間的內在聯繫進行解剖分析,因此,對於作者歸納、分析與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對事物進行分類與綜合的能力的培養,也是大有幫助的。 二、綜述性文章的內容結構與寫作方法 一篇規範的綜述性文章,一般由標題、著者、提要、關鍵字、正文、注釋、參考文獻七個部分組成;其中正文是綜述性文章的主體;正文部分又由前言、研究成果分述和總結組成;正文中的研究成果分述部分又是主體中的主體,是綜述性文章的核心內容。因此,本節內容的闡述擬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 (一)綜述性文章附件的寫法 我們將綜述性文章中除正文以外的其他組成部分,包括標題、著者、提要、關鍵字、注釋、參考文獻,統稱為文章的附件。這六個部分也是綜述性文章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它們對配合正文全面揭示綜述對象的客觀情況,提升綜述性文章的權威性與價值,以及有效發揮綜述性文章的作用等等,都有著各自不同的重要作用。因此,這些附件的寫作也絕不能馬虎了事。下面對這六個方面內容的寫作分別依點概述。 1. 標題 綜述性文章的標題是對文章主題內容的集中揭示。讀者通過標題便可大體知道文章的主要觀點與大體內容。對於綜述性文章標題的具體撰擬,筆者提以下兩點意見。 (1) 標題內容要完整 一個好的標題,至少要包含三方面的資訊:a. 綜述對象,文章是專門對哪一個學科(或專題)所作的綜述;b. 時間範圍,文章是對什麼時間內綜述對象的表現所作的描述;c. 綜述性質,要說明文章是以評述現狀為主,還是以展望未來為主。如本人2006年發表的綜述性文章〈近五年來出版學基礎理論研究評述〉,就包含了這三方面的完整資訊;其中,「出版學基礎理論研究」屬於綜述對象資訊;「近五年來」屬於時間範圍資訊,它告訴讀者,本文綜述的對象是在2001-2005年內的表現;「評述」表明該綜述文章是以評述現狀為主的綜述。 (2) 標題形式可靈活多樣 以內容完整為前提,在表述形式上,綜述性文章標題不要千篇一律,應提倡靈活多樣,尤其要倡導二級標題的運用。二級標題的資訊涵蓋量更為豐富,因而揭示文章的主題內容也就更充分。二級標題的具體撰擬,一般是用主標題來表達文章的中心觀點,以副標題來揭示綜述性文章所應包含的三個方面的資訊。如〈目錄學理論的創新與發展──1994年以來的中國目錄學理論研究綜述〉(註1),這一標題,除了通過其副標題揭示出綜述性文章標題應包含的三方面資訊之外,還利用主標題表達了文章的中心意思:1994年以來中國目錄學理論出現了創新發展的可喜局面。由此可以看出,用二級標題形式來揭示文章的主題內容,確實具有資訊內涵更為豐富的優勢。 2. 著者 著者是讀者文獻的主要依據。準確的著者資訊,能為讀者尋找文獻提供方便。一般情況下,綜述性文章的讀者,大都是某一學科領域的專業讀者。因此,綜述性文章的著者項的寫作,需要注意兩點:一是儘量用真實姓名,而不要用筆名、代名等;二是最好在著者姓名後面或下方標出著者單位與聯繫方式,以方便讀者需要時能與著者即時聯繫。 3. 提要 也稱內容提要,或者叫內容簡介。顧名思義,它是對綜述性文章主要內容的簡明扼要的提示與介紹。重點說明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對綜述對象進行敘述的。這樣,讀者一看提要,便可大體瞭解文章的層次結構與主要內容。下面引用的是筆者〈近五年來出版學基礎理論研究評述〉一文的提要:
該提要在扼要地介紹了綜述物件──出版學基礎理論研究情況的基本狀況之後,對文章的五個部分內容進行了簡明扼要的揭示。 4. 關鍵詞 這是為檢索者查找到該文獻而從文章中抽取反映文章重點內容的語詞。一般綜述性文章,都設置有一定數量的關健詞。每一個關鍵詞,都能為讀者提供一條檢索途徑。關鍵詞的抽取要注意兩點:一是數量要恰當,關健詞數量的多少,與文獻檢索中的檢全率與檢準率都有很大關係:太少,則檢全率不高;太多,則檢準率不足。因此,關鍵詞數量最好控制在3-5個的範圍內,最少不得少於3個,最多不得多於5個。二是品質要合適,要精心挑選那些最能代表文獻特徵的詞語來充當關鍵詞;其中綜述性文章中最不可缺少的關鍵詞包括:揭示文章性質的詞,如綜述、評述、展望、進展等,揭示文章綜述對象的詞,如上例中的出版學、基礎理論等,揭示文章中核心章節內容的詞,如上文中的研究對象、學科體系等。 5. 注釋 注釋是文章中對相應內容作出說明的文字。綜述性文章中的注釋,主要用來說明引文出處與資料來源。注釋就其所在位置而言,可分為隨文注、頁下注、章後注、篇後注等。採用較普遍的是頁下注的形式,即在每頁下方用橫線與正文隔開,按序號對本頁的相關內容加以注解。注釋寫作的基本要求是:著錄格式要規範,著錄資訊要準確,著錄內容要具體。 6. 參考文獻 這是文章篇末列出本文撰寫過程中,作者曾經查看並利用過的文獻,包括學術專著、教材、工具書等著作,期刊、報紙上所登載的學術論文、調查報告、書評材料等文章,以及網路上發布的各種統計資料、資訊文摘、公報等網路文獻,與未曾公開發表的學位論文、專利報告、科研報告等特種文獻等。寫綜述性文章應有足夠的參考文獻,這是綜述性文章寫作的基礎。它除了表示尊重被引證者的勞動及表明文章引用資料的根據外,更重要的是使讀者在深入探討某些問題時,提供查找有關文獻的線索。綜述性文章是通過對各種觀點的比較來說明問題的,讀者如有興趣深入研究,可按參考文獻查閱原文。列入參考文獻的,並不全都是直接引用過的文獻;當然,直接引用過的文獻是必須列入參考文獻的,但除此之外,那些在作者撰文過程中,為作者提供過思路,作者從中受到啟發的文獻,都應列入參考文獻之列。參考文獻的編寫要注意兩點:一是著錄要規範;二是排列要科學,較為普遍的作法是按文獻發表時間的先後,將最新發表文獻排在最前面。 (二)綜述性文章正文的寫法 綜述性文章的正文部分,由前言、研究成果分述和總結三部分內容組成。下面分別對這三部分的內容構造進行具體闡述。 1. 前言 是綜述性文章正文的開頭部分。此部分的寫作,一般可用若干段文字,分別闡述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闡述文章寫作目的、意義和作用;二是對綜述對象的現狀作整體性的評價描述,包括綜述對象的發展歷史、現實表現、存在問題等;三是對研究時間範圍內綜述對象領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進行概括性說明;四是對綜述對象的發展動態進行預測、展望;五是對文章主體部分,也即研究成果分述部分的主要內容,進行簡明扼要的提示,以作為進入主體部分的過渡性文字。應當指出的是,這五部分內容,都可以成為綜述性文章前言的內容,但並不是說每篇綜述性文章的前言,都必須要全部囊括這五個方面的內容。恰恰相反,由於前言的篇幅有限,所以每篇文章都要根據文章的性質與特點,選擇一至二項內容重點闡述。只有第五部分,也即作為過渡性文字的部分,筆者認為是每篇綜述性文章都必寫的前言內容。 下面以武漢大學黃先蓉教授在〈近年來我國出版法制建設的研究進展〉中撰寫的前言為例,來說明前言內容的構成要求。
這篇前言由三層意思組成:作者首先對為什麼選擇進入21世紀以來的出版法制建設的研究作為綜述物件的原因,進行了簡要說明;然後對綜述對象的現狀,作了整體性的評價描述;最後一段對文章主體部分,也即研究成果分述部分的主要內容,進行了簡明扼要的提示。作者在這裡告訴讀者,這篇文章準備從六個方面對綜述對象進入21世紀以來的發展情況進行描述,用此段文字,作者順利地實現了此文由前言到研究成果分述部分的過渡,使文章自然地轉入到主體部分的寫作。整個前言觀點鮮明、語意連貫、表達簡練,充分體現出綜述性文章前言部分的寫作要求。 2. 研究成果分述 正如前面所說,研究成果分述是綜述性文章中的核心內容,是文章的主體。此部分主要是對研究物件的現實狀況分層次進行描述。層次的劃分可以有很多的思路,可以以研究成果集中體現的問題為依據,將一定時期內某一學科領域(或某一研究專題,抑或某一重點研究方向)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也即所形成的認識(觀點),歸納為幾個方面,然後將各種成果集中到各個方面進行介紹,逐一評述;也可以以綜述對象研究發展的歷史進程為依據,按研究發展的不同階段劃分為若干層次;還可按綜合情況、成績、問題等劃分層次。 就內容層次的構成而言,主體部分的寫法主要有下列幾種。 (1) 縱式寫法 這是圍繞某一專題,按時間先後順序或專題本身發展層次,對其歷史演變、目前狀況、趨向預測作縱向描述,從而勾畫出某一專題的來龍去脈和發展軌跡。縱式寫法要把握脈絡分明,即對某一專題在各個階段的發展動態作扼要描述,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取得了什麼成果,還存在哪些問題,今後發展趨向如何,對這些內容要把發展層次交代清楚,文字描述要緊密銜接。撰寫綜述不要孤立地按時間順序羅列事實,把它寫成了「大事記」或「編年體」。縱式寫法還要突出一個「創」字。有些專題時間跨度大、科研成果多,在描述時就要抓住具有創造性、突破性的成果,作詳細介紹,而對一般性、重複性的資料,就從簡從略。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做到了詳略得當。縱式寫法適合於動態性綜述。這種綜述描述專題的發展動向明顯,層次清楚。 (2) 橫式寫法 這是對某一專題在國際和國內的各個方面,如各派觀點、各家之言、各種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較。通過橫向對比,既可以分辨出各種觀點、見解、方法、成果的優劣利弊,又可以看出國際水準、國內水準和本單位水準,從而找到了差距。橫式寫法適用於成就性綜述。這種綜述專門介紹某個方面或某個項目的新成就,如新理論、新觀點、新發明、新方法、新技術、新進展等。因為是「新」,所以時間跨度短,但卻引起國際、國內同行關注,紛紛從事這方面研究,發表了許多論文,如能即時加以整理,寫成綜述向同行報導,就能起到借鑑、啟示和指導的作用。 (3) 縱橫結合式寫法 這是在同一篇綜述中,同時採用縱式與橫式寫法。例如,寫歷史背景採用縱式寫法,寫目前狀況採用橫式寫法。通過「縱」、「橫」描述,才能廣泛地綜合文獻資料,全面系統地認識某一專題及其發展方向,作出比較可靠的趨向預測,為新的研究工作選擇突破口或提供參考依據。無論是縱式、橫式或是縱橫結合式寫法,都要求做到:一要全面系統地收集資料,客觀公正地如實反映;二要分析透徹,綜合恰當;三要層次分明,條理清楚;四要語言簡練,詳略得當。 3. 總結 這是研究成果分析完畢後,對其進行提綱挈領式歸納的文字。這部分的內容,是對主題部分所闡述的主要內容,進行總結概括,提出結論。對綜述物件未來的發展進行預測與展望,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作者對加強綜述物件領域研究的具體建議或希望。 下面以武漢大學周耀林博士的綜述性文章〈近五年文獻遺產保護研究的進展〉中的總結為例,來說明總結部分的內容構成要求。
這一篇總結包含了三層意思:一是揭示了文獻遺產保護研究發展的總體趨勢;二是對未來的重點研究方向,進行了具體展望,作者共提出了10個重點研究方向;三是對綜述對象的今後發展提出了希望。由於這些對綜述對象未來發展趨勢的揭示、重點研究方向的展望及今後發展希望的提出,都是詳盡地對研究對象的發展現狀,在系統評述的基礎上進行的。這樣,就使總結部分,既與前言形成良好呼應,又與研究成果分述部分自然銜接,渾然一體。 三、綜述性文章的寫作步驟與基本要求 綜述性文章的具體寫作,大體要經過以下步驟:選題→收集資料→研究資料→寫提綱→打草稿→修改定稿。下面對各個階段操作的基本要求,分別進行具體闡述。 (一)選題 選定題目,對綜述性文章的寫作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綜述性論文選題的基本要求,有如下幾項。 1. 選題要有價值 首先,要求選題內容新穎,只有具有新穎內容的選題,才能對讀者具有磁石般吸引力,那些重複、老套的選題,是很難引起讀者興趣的。其次,要選擇那些處於學科前沿而又為本專業科技人員所普遍關注的課題,作為研究對象,如對國外某一新的技術領域的進展進行綜述,以促進我國應用這些新技術的發展;再如綜述某一新方法的形成和應用,以使這一新方法能得到更好的普及和推廣;還可對圍繞某一新理論所進行的探討進行綜述,以推動新理論的完善與普及等。這樣的選題,都是很有價值的。 2. 題目大小要恰當 首先,綜述性文章的題目不要太大。過大的題目一定要有諸多的內容來充實,過多的內容必然要查找大量的文獻,這不但增加閱讀、整理過程的困難,或者無從下手,或顧此失彼,而且面面俱到的文稿也難以深入,往往流於空泛及一般化。實踐證明,題目較小的綜述,穿透力強,易深入,特別對初學寫作綜述性文章者來說,更以寫較小題目為宜,從小範圍寫起,累積經驗後,再逐漸寫較大範圍的專題。其次,題目也不要太小。如果選題涉及的研究領域(或專題)過窄,不僅支撐材料難以收集,造成寫作的困難,而且因關注者不多而影響期刊的錄用,也會使寫作者的勞動價值得不到實現,使文章的作用難以發揮。 3. 具有可操作性 要使選題能順利實施,需要具備一定條件。所謂可操作性,就是指具備保證選題順利實施的條件。這些條件包括主客觀兩個方面:從主觀上說,寫作者要具有駕馭選題的能力,包括自身的學術造詣、對綜述物件的熟悉程度,以及寫作水準及寫作時間條件等;從客觀上講,選題對象近年來要確實有比較顯著的發展,並已具備一定數量的研究成果,以這樣的專題作為綜述對象,容易收集到撰寫綜述性文章所需要的材料。 (二)收集資料 題目確定後,需要查閱和累積有關文獻資料。收集資料主要通過三個方面途徑來進行。 1. 直接查找印刷型原始文獻 這裡所說的原始文獻,即首次刊登研究成果的書刊。收集撰寫綜述性文章所需的資料,一般可先收集有權威性的參考書,如專著、教科書、學術論文集等。教科書敘述比較全面,提出的觀點為多數人所公認;專著集中討論某一專題的發展現狀、有關問題及展望;學術論文集能反映一定時期的進展和成就,幫助作者把握住當代該領域的研究動向。其次是查找期刊文獻資料,期刊文獻浩如煙海,且又分散,但裡面常有重要的近期進展性資料,吸收過來,可使綜述更有先進性,更具有指導意義。 2. 通過檢索工具書收集資料 對於不太熟悉電腦檢索技術,或沒有條件上網的寫作者而言,通過檢索工具書收集資料較為省時省力。常用的檢索工具書,有文摘類和索引類,以及書目類等。文摘類如:美國的《化學文摘》、英國的《科學文摘》;索引類如:中國的《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目錄類如:《全國期刊聯合目錄》等。檢索工具書是查閱國內外文獻的鑰匙,通過檢索工具書尋找到相關文獻的線索,如文獻篇名、主題、作者、發表時間、出處等,就能利用這些線索,較快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獻。 3. 利用網路搜索引擎收集資料 這是一種通過計算,利用搜索引擎在網上收集資料的現代化收集方法。搜索引擎分為綜合性與專業性兩大類。其中,中文綜合性搜索引擎如搜狐、百度、雅虎中國等,外文綜合性搜索引擎如Yahoo、Alta Vista、Excite、WebCrawler、Google等,因檢索十分方便,而普遍被研究者所使用。利用搜索引擎收集資料,只要輸入幾個關鍵字,便可查找到相關文獻,並可通過網路連接查找到原文。利用搜索引擎收集資料,速度快,收集面廣,加工方便,因而成為現階段綜述性文章寫作時,使用最多的資料收集途徑。 此外,在平時工作學習中,隨時累積,做好讀書文摘或筆記,以備用時查找,可做到拾遺補缺作用。 (三)研究資料 這是對所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咀嚼和消化、吸收的過程。這一過程的具體操作,又可大體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首先,要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閱讀,包括對資料進行通讀、細讀、精讀,掌握各種資料所反映的研究成果的主要內容、價值及各種資料之間的內在聯繫。然後,要按材料所表述的問題,對資料進行分類,使論述相同專題的材料能集中一起。第三,要逐類對材料進行分析歸納,這些材料主要說明了什麼問題,它們之間的異同點是什麼,這一過程是作者思維不斷深化,以材料提煉出觀點的過程。第四,對材料進行去偽存真、去粗存精的刪選整理,然後再對擬用材料進行必要的加工,包括把寫下的文摘卡片或筆記,標上號碼,抽出主題詞,進行分類編排,並使之系列化、條理化等。 研究資料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對綜述對象的發展規律,進行深入研究探討的過程。因此,一定要將資料研究透徹,並要善於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來調動資料,進行多元化思考,在經過多種排列組合的探索之後,最終形成一個較為科學的材料安排框架。 (四)寫提綱 這是對文章的結構進行設計的過程。這一步可以說是與上一步的研究資料同時進行的,資料研究透了,文章的框架結構也就大體出來了。寫提綱的過程只不過是把研究資料階段的思維結果用文字表述出來罷了。寫提綱的具體操作要求如下: 1. 草擬標題 即列出文章的題目。之所以稱之為草擬,是因為此階段只是為文章的主要內容作出設計,因此只需列出一個大體能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草題即可。在文章基本定稿後,再來仔細推敲標題的形式與文字,以使標題能準確地揭示文章的主題。 2. 以觀點句對文章的層次作出安排 即列出標題下分幾層意思來展開?是採用縱式結構,還是採用橫式結構,抑或縱橫交錯式結構?以觀點句列出文章各層次的標題,語意表達要十分明確;各層次之間既相互聯繫又各自獨立,切忌出現內容交叉的情況。 3. 對各層次下的段落進行構造 層次即意義段,每層意思由幾個自然的段落組成,這就是段落構造要解決的問題,包括先說什麼?後說什麼?段落之間如何銜接?怎樣過渡?……等。 4. 將段落下的材料落實定位 將研究資料階段所選擇並經過加工編號的材料分別安排到各個層次各個段落之中,並按照在大綱中的位置重新編碼。如某個材料準備安排到第二層意思中的第三個段落使用,就在摘錄該材料的卡片上記上「2-3」字樣。這樣,正式寫作時使用材料就會非常方便。 5. 以圖表形式列出寫作大綱 圖表形式具有表達直觀、修改方便等優點。如發現某個材料放的位置需作調整,只需用箭頭在圖表式大綱上簡單勾畫即可。 大綱寫好以後,文章結構基本就確定下來了。此時,還可根據大綱要求補充收集一些正式寫作尚缺的材料,或更換一些與文章總體布局不太協調的材料。之後,便可正式動筆起草了。 (五)打草稿 這是正式寫作的開始。前幾個步驟作到位,正式寫作就不會有困難了。打草稿有三種順序:
寫作順序的安排,要視文章的篇幅大小而定,較短的文章應一氣呵成,全文寫完再回頭進行修改;較長的文章則可將其劃分為若干部分,寫完一部分就修改,將其初步定稿後再寫另一部分。 有了完整而系統的寫作大綱作為依據,無論採用哪種方式,都不會造成混亂。 (六)修改定稿 文章修改的具體內容包括:主題的深化、觀點的訂正、材料的增刪、文字的推敲等。綜述性文章的修改,尤其要注意材料的增刪,要保證寫入文章中用來說明觀點的材料,能代表綜述對象領域成果的水準,能有力地烘托、論證觀點。為此,就需要從觀點與材料的結合上,對起草好的初稿進行反覆打磨,以精心選擇最合適的材料。 文章,是作者思維的記錄,人的思維存在的定式,在很短的時間裡,是難以消除的。從這種意義上講,文章在草稿寫完之後,不宜立即修改,而應放上一段時間再進行修改,這樣容易發現草稿中的問題。修改一般需經過多次。每修改一次,也需稍放一段時間,以弱化思維定式的影響,確實保證文稿品質。 以上是自己在較長時期內進行綜述性文章寫作實踐中,所形成的一些膚淺的認識,歸納出來與大家交流,誠懇地要請專家學者們批評指正。 【附註】
本文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