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刊 第四十六期 96年12月

中文辭典的出版與行銷

王秀珍 前五南文化事業機構總編輯


【摘要】本論文以臺灣出版社常見自行編纂出版,並具備普遍影響力的中小型中文辭典為討論主題。全篇依次為:壹、引言,辭典為工具書之首,談辭典的編纂對於文化與知識典藏的重要性;貳、中文辭典的定義;參、中文辭典的編輯架構;肆、中文辭典的規畫原則;伍、中文辭典的市場概況;陸、中文辭典的行銷通路;柒、中文辭典的困境與挑戰;捌、結論:中文辭典的未來與展望,共計八段。為專科目錄較理想的參考格式以來,許多專科目錄或多或少都受影響。中國大陸編輯專科目錄的歷史,已有兩千年的歷史,近二十年來編輯的風氣逐漸興盛起來,但卻很少符合規範的專科目錄出現,是相當令人遺憾的事。因此,本文擬從兩岸新編專科目錄中各選五種,從凡例、內容編排、輔助索引三方面作比較,作為今後編輯專科目錄之參考。

關鍵詞:中文辭典;編輯規畫;出版流程;出版企畫;行銷


壹、引言

  英國哲學家培根有言:「知識就是力量。」而「知識」所以能成為「力量」,則在於「累積」。自古以來,人類利用文字將文明的成果紀錄下來、流傳後世,累積至今,才有現在的繁榮昌盛。在如此的「累積」過程中,「文字」始終扮演重要的角色,除了自身為文明成果的一部分,又擔負著傳承文明的使命,因此,「識字」、「辨義」是每一個時代教育的根本。歷史上,重要的字書、辭書總是與精彩的歷史文明有關,先秦的《爾雅》、東漢的《說文解字》、清代的《康熙字典》等,它們總結整理前代的智慧,同時開啟了新時代的躍昇,若說字辭典是最重要的工具書,當不為過。古代的字辭典或出於通儒多年苦心,或聚集一代之力,總非易事;而現代一本辭典的完成,從出版計畫的發想直至出書,長則數十年,短也要三、五年,堪稱為出版社裡最艱鉅而長期的工作要項。辭典的編纂,結合了眾人的心血與付出,也因為長期投資的高成本,任何一本辭典的事前規劃,都必須是專業而縝密,對於市場情況的分析與調查,益發重要。辭典的出版宗旨,是為了要讓收錄的每一個字詞,都能夠正確而周延的呈現,真正達到知識及智慧的累積與傳承的功用;其繁瑣複雜的編輯流程,依賴專業團隊的合作,必須經過層層把關,每一個工作環節都不能輕忽;而出書後的行銷通路必須和出版理念緊密結合,方可讓辭典的出版效益,更加彰顯。筆者有幸成為出版事業一員,願以自身工作經驗,對於字辭典的編務和行銷提供一己看法,同時也希望藉此提出一些反省,展望字辭典在未來時代裡的新型態與新趨勢。

貳、中文辭典的定

  專以解釋文字之形體、聲音、意義、字源及其用法的書,稱為字典;解釋二字以上之辭者,則稱為辭典。

  關於中文辭典類型的介紹與源流,已見於多位前輩師長進行討論,專書可參見鄭恆雄先生《中文參考資料》、張錦郎先生《中文參考用書指引》、吳玉愛《如何利用中文參考資源》等書;單篇論文撰述可見林慶彰先生〈中文辭典的源流與發展〉、鄭恆雄先生〈中國的字典與辭典〉、高樹藩先生〈泛論大型綜合性辭典的編纂與出版〉,黃錦鋐先生和黃慶萱先生則各有一篇〈談辭典〉專文發表。

  以上各文討論面向精闢清楚,且部分內容已偏向辭典學專業領域的研究,涉及甚廣,故此篇論文擬以臺灣出版社常見自行編纂出版,並具備普遍影響力的中小型中文辭典為討論主題,為避免討論內容過於龐雜,專科辭典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內。

參、中文辭典的架構

  一般而言,辭典的內容由下列各部分所組成:編輯體例、正文、助檢與索引、附錄。

一、編輯體例:包含編輯原則、讀者定位、收錄依據、辭語篩選、使用語體、本書特色等說明。
二、正文:正文為一本辭典最核心的部分,包含單字與詞語的著錄:

(一)字頭:根據辭典特色選擇合適的字體、書口之部首筆畫與解釋字詞。
(二)解形:解釋字源,例如可附小篆字形,根據「說文解字」說明字形的結構及六書分類,藉此說明文字的構造及字義的轉變。
(三)析音:附「國語注音」、「漢語拼音」、「羅馬拼音」、「通用拼音」、韻目、一字多音的特別著錄。
(四)釋義:本義、同義字、引申義、假借義、反義字、省體字、後起字等的闡述。
(五)詞句:舉出各字詞之例詞與例句,同時選擇實用字詞進行解釋或造句,必要時也徵引原文,另行注明典故出處。
(六)符號使用:可以佐以簡明圖示或符號,讓讀者更清楚明白,以收一目瞭然之效。
(七)參見說明:字詞與條目之間,若彼此相互關聯,則可安排參考與參見等。

三、助檢與索引:除了辭典的正文採用排檢法編輯之外,另外需有各式的助檢與索引,以方便使用者快速檢索,常見有部首查字法、檢字表、難檢字表、注音符號檢索、總筆畫查字法、四角號碼檢字、廣韻韻目檢字等。
四、附錄:辭典的附錄,主要是為了滿足讀者的方便,並提高辭典的附加價值,辭典的附錄與時代關注的主題息息相通,需依照時代潮流與讀者實際需求,隨時修訂補充,方合時宜。常見附錄約有以下各項:「國語注音與通用拼音暨漢語拼音對照表」、「國語一字多音審定對照表」、「標準符號用法表」、「國語文法表」、「中外大事年表」、「中外重要節日一覽表」、「近百年陰陽曆及干支對照表」、「月名異稱一覽表」、「中國歷代系統年表」、「台灣歷史分期簡表」、「各國簡介」、「常用量詞表」、「度量衡標準單位表」、「繁簡體字對照表」、「書信用語」、「信封書寫範例」、「各式附圖」:如體例示意圖、世界地圖、《歷代名人畫像》、《三才圖會》、動植物繪圖、服飾、樂器、解卦圖等等。

肆、中文辭典的規畫原則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一本好的工具書,影響深遠,足以引領讀者一生的學習。任何一本工具書,一定需要長時間的企劃研發,投入大量心血後,尚不見得一定叫好叫座。而一本實用且暢銷的辭典往往需經過三、五年,甚或十年以上的粹煉經營,才可能贏得讀者的信賴與掌聲。

  在出版社裡任何一本新書的企劃與選題,都足以成為攸關出版社可否永續經營的關鍵,也是一位主編者最重要的任務,辭典因為投注的經費成本最高,其企劃更是每家出版社的超級年度或是跨幾個年度之大計,一本辭典從發想到出書,對每一個流程都必須經過縝密周詳的事前規劃,才能讓辭典的編輯與行銷事半而功倍,不但對於讀者有實質上的貢獻,同時也可以為出版社帶來合理而穩定的獲利。

  有關辭典的編纂學理,許多有關「中文參考書」的研究專著已有深入的探討,作為一個出版社的編輯,這些學理是必須深入研讀與學習,但是有些關於辭典出版前的準備工作,並非純學理所能涵蓋。舉例而言,高樹藩先生曾經實際從事辭典的編纂,並獲得非凡的成就,他將辭典編纂工作進行的步驟,區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準備階段:擬定編纂計畫;建立編纂機構;選定詞目;蒐集資料、建立卡片;確定體例、擬就各種詞條撰寫模式;遴選編纂人員;編纂工作研討與試稿。

  第二,編纂階段:編寫初稿;初稿加工;審核初稿。

  第三,完成階段:編纂彙集整理附錄資料;編定各種索引和對照表;最後檢查全稿,一次發稿。

  高先生以上的規劃,著重在辭典內容及學術層面,但在出版社的實務經驗中,這樣的規劃只能說是一個基本架構,一本辭典從出版提案的提出到印行,並實際推廣到市場上面,其間的規畫原則可能要更加複雜且細膩,我們大致可以概括說明如下:

一、掌握市場資訊:廣泛蒐集分析辭典相關市場資訊,研究學科發展現況,舉凡各類書展、研討會、學術期刊、出版雜誌、圖書商報、出版同業動態、書訊與書評、訪校、人脈、專家學者意見調查、學生需求調查、書店觀察、經銷商的意見、媒體與政策等等,皆會影響辭典編纂的方向,進而決定一本辭典的適用與否。
二、成本分析評估:調查相關字辭典歷年銷售狀況,掌握市場需求,評估成本與初印量,預估損益兩平量。
三、擬定出版提案:分析各家出版社同類型辭典差異與特點,並定位讀者與銷售對象,鎖定銷售目標,擬定出版提案。
四、會商出版提案:由主編負責出版提案,召開編輯、企劃、業務相關人員小組會議,進行出版提案的意見修改與方向建議。
五、召開編輯會議:確定編輯團隊,包含總主編、審定、顧問群、執行編輯、責編、工作流程的安排等。
六、確定編輯時程:確定體例、開本、版式(註1)、紙張、預估頁數、印刷方式、裝訂方式、封面與定價、輔助教材製作、出書日期與行銷企畫。
七、編輯流程開展:
  集稿→審稿→製作樣張→發排
  排版→一校→一改→二校→作譯者核校→確認作譯者改稿→疑點逐條查對出處文獻→二改→三校
  責編抽檢→三改→編定索引→清樣→總審定→完稿→主編→總編
  送印→製版→藍圖→印刷→裝訂
八、行銷企畫會議:辭典的整體包裝,包含封面文宣、風格與特點定位、行銷企畫、異業結盟、經銷模式、網路行銷、專人撰寫書評、寄送相關媒體試閱、散發書訊與EDM、提供讀者預購、贈閱學者名單的擬定與發送。
九、銷售庫存追蹤:每周銷售報表、掌控經銷進度與發書點、書店查補與進銷存掌控、緊盯讀者意見回饋、相關書評。
十、持續修訂改版:辭典內容的新穎和合時宜,影響辭典存在的價值,經常性、計畫性的增修現有常用字詞,方可保持其內容的時效與實用。

伍、中文辭典的市場概況

  臺灣出版業的競爭激烈,2006年全年新書品種超過四萬種,平均購書量卻隨著景氣逐年下滑,依據金石堂對於2006年出版市場的調查,一本新書上市的平均壽命低於3.8個月(註2),新書的出版供過於求,書店每月收到的新書量約三、四千本,就書店的立場而言強調坪效,平臺書的平均壽命為5至7天,主題書展也不會超過一個月,書店會依據實際銷售量退書。市場書一般正常退書率40%至60%之間,補書的退書率控制約在10%左右,合理的退書率為兩成,當退書率高達五成以上,出版社每印兩本書,就被退回一本,今年七月以來雖然新書的書價多半已悄悄調漲,但是因應激烈競爭,卻還是必須上市即打折,新書獲利微薄,各環節慘澹經營,引發出版社、經銷商和通路商之間的財務問題日益嚴重。

  一般而言,工具書搶上平臺露臉的機率不高,除非是有話題、趕上流行風潮或是熱門暢銷工具書的最新改版,如配合國高中基測的作文參考工具書、英語檢測用書或是大小六法的最新改版。另外,由於工具書屬於長銷書種,迥異於暢銷書的大起大落,和市場書的操作模式也不盡相同,但是由於投注長期且大量的心力與金錢,成本風險相對增加,花費高成本製作一本禁不起市場考驗的工具書,必須承擔更高的風險。於是過去常見一本內容相同的辭典,為了分擔高成本,以相同的內容改換書名或包裝,一書兩賣或一書三賣的改裝書,重新充裝新書上市混淆讀者的亂象。

陸、中文辭典的行銷通路

  出版書籍的首要目的在流通而非典藏,身處資訊充斥講求便利的當下,書不一定要在書局買或賣,博客來書店在2006年的銷售金額相較於2005年成長32%,是一個最好的實證。

  「我們奮力支撐著一座書架,因為深怕它倒下來壓傷自己的腳」(註3),由於新書品種的大量出版,對於出版者與經銷通路,都是一項龐大艱鉅的挑戰。長期以來,出版業普遍存在同質性書種的惡性競爭,出版已進入微利年代,現金周轉成為結帳時重要的考量。出版社、經銷商與金石堂的財務問題,便由此產生。

  一般而言,針對辭典行銷,可以推廣的通路大致分為國內與國外,國內區分為書局、校園、盤商與網路。書局通路包含區域書局、連鎖書局、自營書局、校園書局等。校園則有出版社長期經營的國中小九年一貫經銷商、高中職經銷商、各級學校圖書館、各縣市鄉鎮圖書館與民營企業附屬圖書館,另有各區盤商與網路行銷。

  海外通路,主要為經銷正(繁)體中文版圖書的大陸與歐美等書店,或是海外學術與典藏單位,但是海外中文辭典的市場,預計將會隨著正(繁)字體中文的式微而快速減少。另外,也可以進行媒體行銷,合作者有各報刊雜誌與電臺等大眾媒體,有平面廣告、傳播、書評或是異業結盟等行銷模式。

柒、中文辭典的困境與挑戰

  中文辭典的挑戰與困境,概約陳述如下:

一、專業人才的缺乏:「慢工出細活」是從事文化及出版事業者的基本原則,但更重要的是優良的工匠要在位。與其他行業相比,編輯的薪水低,工作繁重,造成編輯人才流動率高。另外,由於辭典的專業性高,許多引用原典之條目,常需要反覆查驗原始出處,逐一核對錯誤,如果出版社內的編輯人力不堪負荷,便需要大批專案外聘人力,然而外聘人員的水準不一,把關稍有失誤,常造成辭典的品質不穩定。
二、修訂改版的困難:以臺灣現有的出版社規模,要投入資源編纂、出版一部中小型辭典,已屬不易,更罔論定期的修訂改版。常見一本辭典超過十年尚未修訂改版,其中有太多不合時宜的例句詞條,全起因於出版社的成本考量。至於大型辭典所需的人力、物力與成本,遠遠超過中小型辭典,若無政府力量的介入,如教育部等相關單位的帶領(註4),設立常設機構統籌規劃,那麼象徵社會文化累積成果的大型辭典,恐怕終將走入歷史,難以復見。
三、正體(繁體)中文市場的式微:聯合國官方語言將於2008年廢除繁體中文,未來國際上承認的是簡體字,這從來臺灣學習中文的外籍人士逐年減少可證,「全球中文熱」,熱的是中國而非臺灣,將來正體(繁體)字的書籍在海外的流通,會益發艱困。
四、閱讀習慣的改變:網路時代的來臨,改變了所謂新世代的閱讀習慣,尤其是對於工具書使用的依賴與熟悉感。現今大多數學子仰賴的是網路資源,將來紙本工具書的普及率將更加低落。「網路替我們帶來巨大的改變,改變我們使用知識的方式和成本。」(註5),面對學生程度愈來愈兩極化,金字塔底部的學生,未來有可能只讀學校的教材,只買必考的科目,只印教科書中會講授的部分。依據《遠見》2007閱讀大調查(2007年8月號),近八成國人認為看書重要,但是花在看電視和上網的時間是看書的9倍,臺灣有450萬人,將近四分之一的國人不看書,平均一年只花1375元買書,遠落後香港5855元。
五、電子書的來臨:「利用數位化語料庫,並採用電腦程式加以檢索,成果多以電腦檔案呈現的字典。如英漢電子字典,或作電腦字典。」(註6),電子資料庫的方便與快速,改變了現代人使用工具書的習慣,常見學子人手一機,或手機、或電子辭典或是PDA。「電子商務新的通路產生,改變了客戶的定義,在購買型態以及產品間產生改變,此外,更改變了客戶的行為、儲蓄、型態以及產業結構,簡單的說,電子商務改變了整個經濟。」(註7)電子書時代的來臨,對於喜歡閱讀紙本典籍的讀者,造成的影響並不太大,因為這個層面的讀者,多半為高知識分子的族群,長期以找書、買書與藏書為樂的習慣,並不會快速被消滅。但是,電子資料庫取代紙本工具書的可能性極高,電子資料檢索時兼具快速與便利性,這也將是出版社必須面對的問題。
六、資源共享的平臺:網路世界的領袖級人物Jimmy Wales,其所創造的維基百科(Wikipedia)是網路上造訪人數最多的知識庫,在一篇「分享知識的自由文化」為題的專訪中提到:「真正創造網路影響力的,其實是社會的力量,純技術其實對網路影響不大,長期來看,網路上的創新還是要靠社會力,靠合作。」(註8),未來文化業者與技術部門合作,是一條必走的道路。但是,長期以來,臺灣產業普遍缺乏合作的精神,出版社多為閉門造車、擁兵自重,很少出版者會願意分享既有資源,其中更存在龐大資料庫的整合,與複雜的版權談判等問題,亟待整理與克服。
七、無紙化的未來:面對大量電子資訊的便捷與全球暖化等問題討論,出版業者必須正視長期起因出版所耗費的人力、物力與紙張,重新思考出版是否該回歸減量重質的初衷,減輕目前出版同質性書種相互廝殺的景況。歐美等國的重量級出版社,已針對環保等議題提出相應之道與回饋,(註9)但是臺灣的出版業多處於慘澹經營的局面,能否永續經營尚未可知,因應環保訴求必須付出的額外成本,將造成微利時代的出版者更沉重的負擔。

捌、結論:中文辭典的未來與展望

  一本優良實用的中文辭典,必須具備以下十大特點:
一、精心設計的體例,切勿淪為抄掠因襲。
二、閱讀對象定位清楚,條目選擇深淺適中。
三、內容詳備,徵引出處,詳核原典,考證詳實。
四、辭條收錄周延,強調當代常用辭條的完整收錄。例句舉用務求實際合用,符合時代潮流所需。
五、對於形音義的解釋簡明,客觀而正確。
六、索引精準快速方便。
七、參考與互見條目完整,尤其對於異體字的處理,需清楚交代。
八、適當的配圖與閱讀舒適的版式,各類標點與符號,清楚易懂。
九、新詞的刪訂增補,需與時俱進。梁實秋先生曾說:「字典是有壽命的,沒有一本字典能夠一字不易的行銷數十年,而仍舊實用有效。因為文字語言是活的,有其孳衍變化,以及陳腐死亡種種現象,新字新詞隨時產生,舊字也會有新解,俚俗的也會變成可接受的用語。字典只好跟著走,只好隨時修訂。」(註10)
十、公共版權的推動,促進資源共享。辭典為工具書之首,對於一個時代與文化的典藏,深具意義與貢獻,足以展現當代語言文字的進步與先民智慧成果的累積。若是一本成於眾人之手的優良辭典,也能將其成果分享於大眾,營造知識共享的閱讀環境,則文明必可百尺竿頭,更向前邁進。

  一本好的字典具備無窮無盡的知識,猶如不會說話的老師,卻能提供即時正確的指導。朱熹〈活水亭觀書有感〉詩云:「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無疑的,擁有一本好的字典就等於擁有源頭活水,能夠得見先民智慧,文化得以傳承,思慮永不乾涸。時至今日,使用辭典的習慣仍普遍存在,對於前輩們編纂辭典的辛勞與成就,我們致以無上敬意,字辭典的發展雖然有其困境與挑戰,但是對於辭典的未來,我們仍心存展望。

【附註】
註1:見陳俊宏,陳怡芳撰,〈中文辭典版面編排設計初探〉,《科技學刊》,12卷2期(2003年3月),頁97-111,專文討論中文辭典版面編排設計的閱讀舒適度等研究調查。
註2:計算的基準,係依據金石堂統計,門市單本新書上市至月銷量低於8本以下。
註3:我想撰,〈雖然是書,可不一定都得在書店賣!〉,《出版流通》,95期(2004年6月),頁28。
註4:教育部主導的字辭典系列,包括《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國語辭典簡編本》、《國語小字典》、《異體字字典》,但皆以電子版或光碟型態發行,普遍存在著網路習慣配合、缺乏常態性資料維護、中文系統相容與否與資料印象不夠深刻等問題,尚待克服。
註5:吉米•威爾斯撰,〈歡迎來到新知識時代〉,《商業週刊》,1028期(2007年8月),頁14。
註6:依據民國八十七年四月版,教育部《重修國語辭典》中,對於「電子字典」一詞的解釋。
註7:見彼得•杜拉克著;劉真如譯,《下一個社會》,(臺北:商周出版社,2002年9月)。
註8:見孫秀惠,林宏達採訪,〈吉米•威爾斯談未來學習大革命〉,《商業週刊》,1028期(2007年8月),頁124。
註9:見〈酷熱背後的真相:閱讀全球暖化〉專輯,《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03期(2007年7月)。

註10:見梁實秋撰,〈談字典的編輯〉,《聯合報》,1972年2月3日,聯合副刊。

參考書目

一、專書
恆雄,《中文參考資料》,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3年10月,再版。
錦郎著,《中文參考用書指引》,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年12月,增訂三版。
玉愛著,《如何利用中文參考資源》,臺北:文華圖書館管理資訊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3月,初版二刷。
勁主編,《中國出版理論與實務》,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0年7月,2刷。
兒•戴維思著;宋偉航譯,《我是編輯高手》,臺北:新自然主義,2000年8月,二版。
樊著,《台灣出版文化讀本》,臺北:唐山書社,2002年9月,二版。
羅斯主編;齊若蘭譯,《編輯人的世界》,臺北:天下遠見,2003年1月,初版5刷。
酆著,《辭書學叢稿》,武漢:崇文書局,2004年1月。
狩春男;邱振瑞譯,《這書要賣100萬本》,臺北:遠流,2004年2月。
林一博;甄西譯,《出版大崩潰》,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4年6月,初版2刷。
振鐸著,《辭書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6月。

二、期刊論文
錦鋐,〈談辭典〉,《幼獅月刊》,48卷2期(1978年8月),頁54-56。
慶彰,〈中文辭典的源流與發展〉,《書評書目》,81期(1980年1月),頁12-23。
恆雄,〈中國的字典與辭典〉,《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7卷2期(1981年10月),頁204-223。
樹藩,〈泛論大型綜合性辭典的編纂與出版〉,《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新17卷2期(1984年12月),頁79-89。
慶萱,〈談辭典〉,《國文天地》,6期(1985年11月),頁62-66。
明娳等,〈我看工具書專輯〉,《國文天地》,2卷5期(1986年10月),頁17-49。
天昌,〈國語辭典之修訂重編與勘誤〉,《書和人》,559期(1986年12月20日),頁1-2。
慶彰,〈論《國語活用辭典》(周何主編)〉,《國文天地》,3卷2期(1987年7月),頁88-91。
仲溫,〈〈重編國語辭典〉巡禮〉,《國文天地》,3卷8期(1988年1月),頁81-82。
兆祐,〈臺灣編纂字辭典工作的檢討與展望〉,《國文天地》,7卷7期(1991年12月),頁11-15。
映碧,〈國立編譯館辭典工具書編輯面面觀〉,《國立編譯館通訊》,11卷2期(1998年4月),頁2-5。
正業,〈對辭典特性和辭典學學科地位的再認識〉,《四川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3期,頁1-5。
俊宏,〈中文辭典版面編排設計初探〉,《科技學刊》,12卷2期(2003年3月),頁97-111。
明玲,〈專科辭典之編輯體例調查:以民國89年、90年、91年為例〉,《佛教圖書館館訊》,34期(2003年6月),頁25-37。
榮汾,〈字辭典編輯經驗談〉,《師生論壇》,1期(2003年5月),頁94-100。
榮汾,〈網路版詞典編輯經驗析介〉,《佛教圖書館館訊》,34期(2003年6月),頁38-46。



〔專科工具書編輯研討會 第一場研討〕
▲主持人鄭恆雄教授(左二),發表人王秀珍小姐(左一)、羅金梅小姐(右二)、劉春銀主任(右一)(編輯組提供)

 


[gaya首頁]   [圖書館服務]   [佛教圖書館館刊]   [館刊46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