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刊 第四十六期 96年12月

【編輯手札】

紙本工具書與數位工具書的相遇

編輯組


  自古以來,「工具書」一直是反映著當代學者們精心研究的成果,也是人們有效吸取知識、傳承知識的重要工具。擔負著這麼重要的任務,「工具書」的編纂工作便成了一項偉大而精細的工程,它必須兼顧知識的廣泛採集、歸類整合等各層面。因此,完成一部精心編纂的「工具書」,不但讓人得以窺見人類知識的深奧殿堂而倍覺親切,更因為一書在手即能按圖索驥,而大大縮短了艱深學術與實際運用之間的距離,可謂提昇人們生活的品質與內涵做出了具體的貢獻。

  猶記二十多年前,剛到圖書館服務時,若逢《獅子吼》、《菩提樹》、《普門》等佛教期刊到館時,總是先影印目次存檔,以便利讀者查找文章,但隨著期刊種類的增多,管理不易,生起想編製「佛教期刊論文目錄」的念頭。於是從最原始抄寫每篇期刊篇名、作者等資料,整理分類卡片,打字排版編印,逐一完成簡易的紙本佛教期刊論文目錄。二十多年之後因為研究上需要開始使用電腦建置「佛教文獻資料庫」,又為了提高文獻檢索的準確性,並加入索引典輔助檢索。這中間從紙本到數位的工具書編輯歷程,每一個步驟的轉變,都讓自己對於「無常」有著很親切的觸動與體會,同時也時常自我期許:為了提供讀者們更好的服務,「工具書」的編纂者必須學習時時調整自己,接納科技的改變,追求進步。

  近年來,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與發展,傳統圖書出版面臨了極大的改變和挑戰,其中衝擊最大的可說是工具書領域,因為工具書的資料密集、編排有序且其本質在於提供檢索與查找資訊,因此當電子化與網路興起,工具書的載體就發生很大的變化。無論就創作面的題材來源與選擇,編輯面的文本處理、出版規畫、成本控制,或者出版面的行銷方式與價格,還有使用面的查閱與保存,都與過去不同,可以說紙本工具書的編輯是一種平面資料的累積,而數位資料庫卻是結合了原典文字、聲音、影像等多媒體資訊,是針對內容重新做一次解構與再造的工程。

  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工具書」的編纂,於是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廣邀學者,有系統的分享「工具書」的編纂經驗,請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承辦、淡江大學覺生紀念圖書館協辦,於2007年9月29-30日,假臺北印儀學苑舉辦了「專科工具書編輯研討會」。而本期的內容中,特輯為「文史哲之工具書編輯」之探討,即選錄了研討會中丁原基教授、林慶彰教授的專題演講,介紹國內工具書編纂的概況,並輔以王明玲小姐的「2006年臺灣出版參考工具書的回顧」和多篇各類型工具書編纂的論文。期望藉由這些結集的論文,使讀者們能如親臨會場一般覺得受益,而有心於工具書的編纂者們,也能清晰的體認「紙本工具書」與「數位工具書」不同的編纂方法、流程,共同為「工具書」編纂的未來而努力!




[gaya首頁]   [圖書館服務]   [佛教圖書館館刊]   [館刊46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