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刊 第四十三期 95年6月

紙質圖書保存維護實務問答錄

編輯組整理



【提要】本文為「紙質圖書保存維護管理研習會」之「紙質圖書維護實務座談」單元的問答實錄,由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館長自衍法師主持,與談人有國立中興大學森林系張豐吉教授、中西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李慧音總經理、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編輯楊時榮先生,針對紙質圖書保存維護實務研習課程的相關問題解答記錄。


紙張保存維護/張豐吉教授

問1:請問鳳梨紙漿在何處可購買到?

答:鳳梨紙可說是我發明的,因為在處理上需要一些技術,以前有生產過一段時間,也賣到日本、香港,國內也有使用,後來因為我工作忙,所以就一直把它耽誤了,現在退休以後,我想是該再動起來的時候了,現在也有很多藝術家一直要求我再做。由於時間的關係,沒辦法一一說出它的優點、特性,我希望能夠早一點提供社會去運用。

問2:各種圖書用紙,哪一種紙張可以保存較久?如道林紙或模造紙或雪銅紙?

答:以前用樹皮製成的紙張,可以存放比較久,但是現在一般的書很少用樹皮製成的紙,因為樹皮製的紙屬於手工紙,價格很昂貴。當然,樹皮紙有很多種,紙一般纖維很長,假如處理得好,可以放很久。所以,日本做一種美濃紙,說:「紙壽千年。」就是假如環境好的話可以放一千年。我有一張這種紙,已經三百多年了,還不錯!所以,樹皮紙是可以保存較久的。但是現在一般文化用紙,如模造紙、道林紙,各廠生產的道林紙品質良莠不齊。我有做過實驗,將各廠的紙收集起來,進行紙的劣化試驗,發現中華紙漿製造的道林紙相當不錯,pH值大概8點多,是微鹼性,而且將它和國外買進來的中性紙做比較,並不會比較差,保存性也相當不錯。另外,有幾家大廠也生產道林紙,但是裡面加了很多機械木漿,效果並不是非常好,容易變色。

  現在很多學術單位都要求我趕快提供維護紙質文物材料,包括書盒、信封袋、……等的資料。我有一位研究生現在正在收集這些文物製作的用紙,做一些快速的實驗。國內其實不一定要買國外的中性紙,因為太貴了,很多人買不起,可能比臺灣做的紙貴十倍以上,所以我們希望臺灣自己能夠生產好紙,然後大量運用。

問3:哪裡可以買到防紫外線吸收膜?

答:關於紫外線吸收膜,我記得臺北有一家「捷登」是專門做紙質文物的材料,因為是臨時提出的問題,我手邊沒有聯絡電話和地址。這種防紫外線的有兩種,一種是膜、一種是套,就是在日光燈外面用一個塑膠套把邊緣套起來,紫外線就跑不出來。我做過三年的測試,至少在日光燈用紫外線吸收套套著的三年,都能夠百分之百過濾紫外線。因此,不論是紫外線吸收膜,還是紫外線吸收套,價格是稍微貴一點,但有一些維護紙質用的材料不是金錢可衡量的。

問4:如何選擇鹼性紙質?

答:測試鹼性紙,最簡單的方式當然是用試紙測試。現在市面上有很多pH酸鹼測試劑,有一些是筆型的,就是沾一下之後,放在旁邊,待會馬上就指示出來,雖然不是很準,但是比較簡便;另外,還有一種小儀器,也都能夠測得出來。一般臺灣製造的道林紙、模造紙,以前全部都是酸性的,現在大概有七成左右都改成中性的了,慢慢的,這對我們文物維護的幫助是蠻大的。

問5:木頭製的書架,為何會釋放有害的氣?

答:木材的主成分是由木質素、纖維素、半纖維素組成,副成分有樹脂類,樹脂有兩種,一種是非揮發性的,就是精油,如檜木,可以聞到很香的味道,這種香味對文物的危害就蠻大的。很多人都認為要買最好的木頭來做書架,這是不可以的。日本做衣櫃一定用桐木,就是泡桐、梧桐類的木材,不會釋放出這些物質來。所以,不能買最貴的木材製成的書架,做傢俱當然也不錯,但有一個缺點就是容易揮發油出來,甚至磨完的木粉用塑膠袋裝起來,隔一陣子,油都跑到塑膠袋的表面,產生黏黏的。針葉樹材大部分都含有非揮發性的物質,如松樹、檜木、柏類等,都不太適合做書架,特別是如果是用來夾書籍,書很容易就會遭受污染。

  現在一般是用闊葉樹,特別是用梧桐這類的木材製成書架,這是從古代就傳下來的,像日本人的領帶盒、珍珠盒一定是用梧桐製成的。梧桐其實在學術界叫做泡桐,用來做盒子是能夠保護文物的,因為它吸濕、防潮的效果都很不錯。

黴菌處理/李慧音總經理

問1:請問天森清潔劑的使用方法、期限,以及使用量?

答:基本上天森清潔劑的特性是具有緩衝(buffer)能力,適用的殺菌範圍(range)酸鹼度大概在3~11。它的化學式,有陽離子群和陰離子群,主要的殺菌是在陽離子群。一般來講,維護性的處理大概是200ppm,就是稀釋2000倍,也就是0.02﹪就足夠了,在這個濃度之下,它是食品級的,也就是說它蠻安全的。

  剛剛我有提到百分之六十的成分,是屬於食品方面的東西,是很安全的東西。這個藥劑最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滲透性,如果拿保麗龍的杯子,一個只裝水,一個有加一點天森進去,會發現有加一點天森的,整個配方具有很好的滲透性,會很透澈的滲進到縫隙殺菌,所以它的殺菌效果非常好。剛剛我秀出來的是針對一般的菌,如Penicilliun spp及Aspergillus spp是要經過一個鑑定。如果想要把菌徹底的完全消滅,甚至有的要用到400ppm,也就是1公克1公升的水,或者是2公克1公升的水。基本上天森泡起來都像水一樣,不會感覺到有藥劑在裡面。

  天森用在圖書是用直接擦拭的方式,基本上已經用十年了,大概沒有什麼特別不好的。一個殺菌劑要顧及人的安全,我想這是非常重要的。天森很安全,沒有腐蝕性,也就是它不會對文物進一步侵蝕,也沒什麼味道,甚至還可以除掉一些黴味、臭味。我個人是站在欣賞的角度來看,然後不斷的去發展它的各種優點、好處。我兢兢業業的為了這次的演講蒐集了很多資料,仔細看了之後,我以更慎重、更謹慎的心情來看待天森在文物、在圖書能夠發揮的效用,而且最重要對人的安全絕對ok,這個我以我的專業可以非常肯定;對於文物,我覺得也是ok,但是不是百分之百,容我用比較謹慎的態度,不過它確實會讓人以為它就是水,因為已經稀釋一、兩千倍了,0.02﹪左右。

  天森有一個和其他殺菌劑不太一樣的,就是會有殘效性,依照data(數據)來講,至少可以保持3~8天,可能更久,但3~8天是有科學數據的。

  要非常嚴肅的去看待你的書架,就是日常要怎麼去清理,如果是維護性、不嚴重的,書架、地板、天花板、牆壁用200ppm處理就可以了,就是0.5公克加1公升的水;如果覺得非常嚴重,可以用1公克加1公升的水,甚至非常嚴重或黴味非常重,可以用2公克1公升的水,甚至是4公克加1公升的水都還是建議的範圍之內。這就看我們的目的用途來使用,基本上最強烈的大概建議用到1600ppm。另外,這個藥劑的有效期限,原廠給5年。我想天森不只是清潔,還可以殺菌、除臭,是一個非常好的除臭劑。

問2:圖書長黴後,木的書櫥清完之後常常都會有黏黏的感覺,不曉得那是什麼?

答:書櫃如果好像長菌黏黏的,我建議可以用天森20公克泡20公升水,甚至40公克泡20公升水去擦拭,我想這樣就可以解決問題。

問3:中西化學有沒有提供圖書館除蟲消毒的服務呢?

答:基本上我有免費幫國家圖書館、故宮、省博等服務過,主要是在做推廣的工作。剛剛楊時榮先生有提到「幫家淨」,那就是我們公司的產品,它是日本的配方,在十幾年前就生產了,因為它對圖書館來講,藥劑只有百分之一,百分之九十九是二氧化碳。中西化學是站在一個推廣的立場,如最近的白蟻問題,我會在古蹟維護上抱著很敬業的態度,怎樣將世界上最好的東西,用最好的方式,很認真的組一個團隊,這批團隊其實都是我不同的客戶,因為我有很多的產品,所以我把不同的產品,當成是我的小孩。剛剛有提到專業的害蟲服務是需要有國家執照的,我們公司雖然有執照,但只做示範、推廣、推動。如果有需要治菌或除蟲方面的服務,可以直接和我連絡,我會幫忙選擇最好的客戶,直接為各位服務,如果您有任何問題,我都很願意來回答和提供資訊。

圖書防潮、修護/楊時榮先生

問1:圖書館為了防潮,放市面上賣的乾燥劑或防潮劑,其成效如何?

答:我想這問題主要是說小環境的除濕方式,如書櫃或防潮櫃的除濕。我們圖書館捲片是採用晶片的防潮方式,可以把裡面的水分濕氣變成蒸氣釋放出去。一般來講,市面上常買的一些防潮藥劑、乾燥劑之類的,是把櫃子的水分濕氣凝結成水在小瓶子裡,相對的這東西可能在某一天因為環境改變了,又會釋放出來,所以在效果上應該不是很好的,尤其用在大環境的時候,用這小小的乾燥劑,效果也不是很好。最重要的是,如果我們用櫃型或其他型的除濕,最好能配合大環境的一個乾燥來處理小環境的乾燥,這個效果是最好的。

問2:圖書館典藏的影印資料,放久之後,是否因為環境太潮濕就會黏在一起,要如何處理?包括塑膠書套也黏黏的,這是什麼原因所造成的?

答:基本上,我不知道那黏黏的是因為太濕的關係黏黏的?還是印墨經過一些時間以後,黏在一起了?如果是太濕長黴菌黏黏的,處理這種書籍的方式剛剛都講過了。處理黴菌不敢說一勞永逸,就是要徹底的話,必須要有一個清洗的動作,當然東西上面會有字跡暈開等情況,都是要考慮的,如果認為只要菌除掉、乾燥以後就可以了,這也未償不是一個方式。還有就是包書套的書黏黏的是什麼原因?我想是因為環境潮濕的關係,因為塑膠書套是不會吸水分的,只有紙張會吸水分。所以,不會吸水分的書套包在會吸水的紙張外面,塑膠袋裡就會產生一些水,水加上空氣中的一些黴菌,就會產生一些黴菌的黏黏的生存物,我想是這樣子的。

問3:老師上課所講的膠液,指的是什麼?

答:我剛剛講紙張上膠液有很多種,如我們操作紙張用馬拉巴利的根做成膠液,綜合造紙上的紙藥。另外,各種藤類的根的黏液,也都可以做膠液。我所用的膠液是最傳統的,就是大家每天所用的漿糊,把它調稀釋以後用;也有人用CMC、ABC。我覺得漿糊在處理紙張、裱褙的時候,只要不要太稠,紙張經過上膠以後,感覺上蠻有活力的,如果用其他的膠,像CMC的膠性太多,會感覺紙張像墊板、塑膠一樣,而且CMC要用鎂素來分解才能處理,一般水是沒辦法處理的;而漿糊一下水就分解掉了。所以,我指的膠液是漿糊,這種膠液有很多材料,如馬拉巴利、藤類的根都可以用。

問4:請概介有無便利的書籍濕度檢測器?

答:有一種書籍紙張含水率的檢測儀器,約一、二萬元左右。而我用來檢測紙張的儀器是最簡單的,就是一般裝潢牆壁抹水泥以後,在上油漆前要測牆壁濕度的儀器,因牆壁如稍微有點潮濕,上油漆就會剝落。我用這個儀器檢測,一般正常的含水率不會有嗶聲,稍微有含水量、潮濕一點,就會有嗶聲。這種檢測器很便宜,約500元左右。

問5:雪銅紙濕了,夾的是什麼紙?要夾多久才能抽出?是以時間還是以濕度為主?

答:雪銅紙圖書濕了,若要修復則必須夾中性紙或無酸紙,這是很嚴格的要求。書很濕的話,夾上去之後,可以去摸它露出來那一部分若還是濕的,就要撤換掉。一直到摸起來不覺得濕時這樣就可以了。我們曾經因為沒有經費,所以就用報紙來夾,夾報紙不是很正確,但是它可以當成緊急搶救時用的材料,因為報紙上含有很多的木質素,怕它沾到書頁。

問6:書畫、水墨畫長黴是否可以比照印刷書本的處理方式除黴?

答:方式不一樣,但原理是差不多的。現在很多書畫也是用次氯酸鈉,書最後是用水把它淋洗乾淨,但是處理書畫有個問題,就是它和印刷書不大一樣,它有油墨、彩墨會掉,所以處理時,要先用輕微的膠礬水把它圈起來以後再處理,即使是很濃的黴斑,經過漂白都會和新的畫一樣。所以,只是程序上稍微有一點改變,但還是可以處理的。

問7:使用膠帶修補破損的圖書,此方式是否會對圖書造成另一種的傷害?

答:沒有錯!我說圖書館有三大浩劫:第一個浩劫是酸性紙張充斥,它是圖書文獻損害的第一個大浩劫。第二個大浩劫是資料數位化的過程前,沒有防護的機制,把書拆解數位化以後,全部裝箱就不管了,因為認為數位就可以永久典藏,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數位資料是便於查詢檢索,但不適合永久典藏,因為它配合硬體的機制,機器改變、程式改變,它隨時要轉拷的。很多國外的一些前車之鑑讓我們知道,甚至太空總署很早以前的資料,現在都沒有辦法讀出來了。所以,一般人認為數位資料可以永久典藏,在處理前對原先這些資料沒有一個處理的規範,處理以後也沒有一個好的保存規範,只有全部裝箱,等到十年、二十年後,這些數位資料再也找不到,想要去把原先這些資料拿出來的時候,在箱子裡的資料早已被蟲吃光了。所以,這些數位資料我認為是第二大浩劫。

  第三大浩劫就是膠帶黏書。大家可以看到圖書館充斥著拿膠帶把書黏上去,書櫃黏、紙張黏,黏完以後,如果說膠帶還沒有變質,就沒有問題,我們可以用一些有機溶劑或其他的(對紙會有點損害),把膠帶取下來,甚至把膠帶上的膠都取下來。如果說它滲透到纖維裡面,已經變質了,整個書籍就都毀了,如很多的檔案為了怕紙張損壞,就把整個檔案都用膠帶黏起來,這是要有很好的技術,才可以黏得那麼整齊。可是相對的,膠變質了以後,紙張也就損壞了,要再修復它,就非常困難了。如有一個膠帶,號稱是修補用的膠帶,實際上那個膠帶也不能修補書。為什麼呢?是因為它的膠不會變質,但膠帶是兩個組合的,一個是外面的塑膠膜、一個是塑膠膜上的黏物,這兩個組合起來都不會變質,貼到書上後,紙張會變弱,紙力持續老化後,黏貼膠帶的部分會斷裂。從圖書館的實物就可以看出來,都是從黏膠帶的地方斷裂的。這是圖書館的第三大浩劫。

  事實上還有第四個浩劫,就是隨意的將期刊拿去做期刊合訂本。期刊送出去裝精裝的合訂本,實際上這些期刊本來是釘背縫的,送出去以後書背被裁掉變成打栓式的,書的文字被夾在書的裝訂線裡面,下次要數位化時,就必須拆開來。所以,現在有很多的數位資料都是這樣。還有很多數位資料的眉批都被裁掉了,以及將封面全部丟掉,裝一個最難看的漆布封面。如上次新聞局來臺灣分館借日據時代的一些私人文獻做展覽,結果借出來的書,全部都是像過去大陸藍螞蟻之類──就是全部穿藍色之類衣服的,相對的現在的圖書館已沒有很漂亮的裝幀,全部都是紅螞蟻、藍螞蟻。所以,這是圖書館的圖書四大浩劫。

  有什麼辦法來修復它呢?實際上我們都陸續的在做,可以用揚撕法,在紙張纖維裂的地方,拿毛筆沾稀釋的漿糊水,前、後畫上一道以後,把棉紙條夾上去,等乾了以後,再把棉紙撕下來,棉紙上的纖維就黏上去了,而且還看不到裂痕,這是揚撕法的修復方式,可以代替膠帶,只是比膠帶麻煩一點而已。

問8:臺灣分館接不接受補書服務?

答:臺灣分館有裝訂事務是從日據時代延續到現在的,最後一位負責裝訂事務者在今年(94年)四、五月退休了,我們的裝訂事務就徹底關門了,沒有人來做,甚至我們自己的書損壞,都不知道怎麼來修補它。所以,我們館長才想成立一個修復中心,將過去裝訂室的一些傳統設備,還有冷凍除蟲設備,以及除酸結合在一起,多舉辦一些研討會,輔導一些圖書館的義工或有興趣的朋友來學習基本的修復方式。如紙張的裂縫、頂帶壞了、封面怎麼裝上去等,這些都是很基本的修復方式。圖書館很多都是這樣的基本損壞,常因基本損壞以後,就全部送去做精裝,做精裝就造成更嚴重的第二次傷害,裁切、眉批全部沒了、文字裝到裝訂線裡面,等下次要數位化的時候,書又要重新拆一次,等再下次要再數位化時,書已經老化,可能已不堪拆解,一拆解就都散了,裝不回去了。所以,很多單位的數位化,都是遭遇到這種情況。

  圖書修復,實際上可以找民間目前還有做期刊裝訂的廠商,因為期刊裝訂是手工裝訂的,有一些可以做這樣的處理,但是要寫一些規範要求,如第一,書封面不能丟掉,一定要做在內層,如果是平裝就做內封,若是精裝的,我希望將封面裁下來貼在做好的封面上面,維持封面的一個外觀。第二,不可以裁切。第三,如果這書還可以用訂背式的縫回去,就用訂背式的縫法裝訂,不要用打栓式的。目前做期刊合訂的,還有一些老師傅在,他們還會做手工的書,這方面可以寫規範來要求、檢查,達到要求的品質。

問9:圖書館要遷新館,但是舊館靠山,館藏過於潮濕,請問遷新館前是否要做除濕、除黴處理?

答:如果你的書雖然潮濕,但還沒長黴,在搬遷之前,可以找一個過渡的房間,在房間裡測試一下書的濕度含水率。在過渡的房間裡,讓書適應新館的乾燥環境,再移進去,這也未償不可。如果書沒有長黴,也沒有必要去做處理。若有長黴,當然要去做一些除黴的處理。基本上遷新館,書已濕了,到了乾燥的環境,不要差太多的話,慢慢的書籍紙張的含水率會隨著環境調適,就是不要長黴就好了。


【訊息】

宗教史料數位典藏研習會

研習宗旨:宗教圖書館典藏眾多的宗教史料文獻,提供了信仰者充實的心靈資源,更肩負了人類信仰傳承的文化經營。面對數位時代,宗教圖書館有責任將重要的史料,運用現代科技做數位管理,藉此來延伸及便利人們使用宗教史料,讓前人智慧得以流傳及淨化人心。故舉辦「宗教史料數位典藏研習會」以提升宗教圖書館工作者服務知能。
主辦單位:國立臺中圖書館、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
承辦單位: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活動時間:95年11月15日(星期三)上午9:00至下午4:30
活動地點:國立臺中圖書館(臺中市精武路291之3號)
參加對象:宗教圖書館工作者(名額40人,每單位1人為限)
研習主題及講者:
1. 宗教史料數位典藏的意義 薛茂松館長 / 國立臺中圖書館
2. 數位典藏建置規畫與管理 賴忠勤課長 / 國立臺中圖書館資訊組
3. 數位典藏的技術與實務  洪淑芬編審 / 國立臺灣大學特藏組
費  用:免費。並由承辦單位提供素食午餐
研習證明:本研習課程可登錄公務人員學習認證
報名方式:請至http://www.gaya.org.tw/library/下載報名表,即日起至額滿為止。錄取者另發函通知。




[gaya首頁]   [圖書館服務]   [佛教圖書館館刊]   [館刊43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