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訊第三十一期 91年9月 研討會隨聞記──
佛教知識體系之建構林美禎
2002年(91年)9月13日至14日筆者參加由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中國圖書館學會專門圖書館委員會、伽耶山基金會主辦,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承辦的「佛教知識組織管理研討會」。這場研討會對我而言有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熟悉的「知識管理」是目前社會的顯學,有關知識經濟、知識組織、知識管理工具等名詞常被運用在各行各業中。然而令人感到陌生的是「佛教」這學門也談「知識組織管理」,究竟在論述什麼內容呢?帶著好奇與疑問的心情參加此次研討會。雖然會議已經結束,但「佛教知識體系建構」的議題卻留給筆者很多的反思,願藉此分享學習心得並提供個人對建立佛教知識體系的一些粗淺看法。
由會議宗旨得知,論述佛教知識體系建構目的在於編製「佛教主題表」,希望藉由專家提出佛教知識的體系與架構,作為編製佛教主題詞表選擇詞彙與建立各詞彙關係的參考。因此主辦單位特別安排二場有關「佛教知識體系建構、佛教知識內涵」的研討,邀請五位學者專家發表論文。論文的內容有從單一經典著手,有就佛教傳承發展時序論述各傳承的知識體系,有以歷史發展如中國佛教史所涉及之內容論述教史的知識體系,又有就哲學角度來談「佛教知識」。這五篇論文,從單一到整合的論述,開啟了我對佛學與佛教整體的認識,以下筆者特別摘錄各發表人所述內容大要。
首先由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林崇安教授發表「《阿含經》中所建構的佛教知識系統」,以釋尊時期最核心的佛法知識系統作考察的對象,並針對《雜阿含經》的經文內容,依次考察經文中的「定型句」以及經文架構的型式(經型),瞭解釋尊傳授佛法知識系統的特有方式。由林教授的論述筆者學習到以一經來整理該經思想進而建構佛教知識體系之可行性。
第二位,成功大學歷史系陳玉女副教授發表「中國佛教史的知識體系探討」,就「組織知識四種類型」及「科學知識組織系統」所提供的知識組織方法,將海峽兩岸以及日本等有關中國佛教史之研究成果加以綜合、分析,歸納成八大類別,勾勒出中國佛教史知識體系表的大概輪廓。這對認識中國佛教史的梗概及教史文獻資料的分類有很大助益,難怪有人說這樣的整理就是運用知識管理工具ontology的概念來建立知識的體系,有條不紊的將中國佛教史的政治、經濟、文化;人、時、地、物做結構性整理。
第三位是香光尼眾佛學院副院長見豪法師,發表「建構以四聖諦為綱領的佛法知識體系」。將整個佛法的內容,以「四聖諦」為綱領建構知識體系,依宇宙論、煩惱論、解脫論與修道論及配合原始佛教、部派思想及大乘佛教所建構整個佛法理論與實踐的體系。看到法師用心整理這麼多的佛教知識體系表,真是佩服萬千,從各表的資料內容,讓筆者更清楚佛法的體系與關聯性。
第四位,慧炬雜誌社鄭振煌老師發表「從佛教傳承談佛教知識體系」,鄭老師從佛教的傳承發展時序論述各傳承的知識體系,由結集、三藏十二部、宗派發展到現代的重要論述鳥瞰其思想大意,由此窺探佛教的知識內涵,這對瞭解佛教思想的演變有很大的助益。
最後,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謝大寧教授發表「佛教與佛教知識」,由個人觀點抒發,希望大家在關心佛教發展的同時也能省思佛教知識化的過程與解脫的關係。並檢討近年來佛教「知識化」的現象,引述西方知識概念在不同歷史階段的內涵與佛教的基本立場相互比對,以澄清兩者之間是否有相容或者可以妥協的空間。
這五位發表者從不同的角度出發,不管從佛教的理論來談佛教的知識體系,或由個人的經驗發表對佛教與知識的看法,都有著熱烈而精彩的討論。尤其是當謝大寧教授發表「佛教與佛教知識」之後,也為此次會議的討論掀起「佛教知識」探討風。謝教授認為此會議僅是探討「用現代知識處理佛教資料」或「佛教材料的資訊處理」,關鍵在用工具處理佛教資訊,而會議名稱使用「佛教知識組織管理」不甚妥當。也有與會者認為由內容來看應是「佛教與佛教知識組織管理」,甚至有人認為「佛教」「知識」「組織」,各是一個單一概念詞不能混合,且「知識」與「佛教」本是衝突的,佛教非知識……等等,就會議名稱所引發對佛學與知識的關係探討,竟成為與會者熱烈討論的焦點,我想這也是主辦單位始料未及的吧!
謝大寧教授的發表,引發不同的看法,筆者可以體會謝教授所拋出的問題是希望大家在這波資訊洪流裡,還能保持著清晰的思考力,而不是被吞沒。的確,我們需要以審慎的態度思考佛教內涵與資訊科技、知識管理的關係。在面對這一波波的衝擊,應抱持的態度為何?有人抱持著樂觀的態度,認為這是一個新契機,能為佛教開創新局面;也有人抱持悲觀的態度,認為佛教已淪為一種工具而已。究竟是人役物或為物所役?其實,最重要的是要能堅持佛教的本質,固守佛教的內涵,不忘佛陀弘法的本懷,釐清佛教弘傳的終極關懷與工具間的主客關係,以釋尊弘法的本懷為出發點,運用資訊科技與知識經濟時代的工具,達成弘揚佛教的目的。
另外,什麼是「知識」?在哲學與各學門都有它的認知與看法,雖無法取得一致性,但至少本次會議所談的「知識」應該不是「常識」,而是結構化的經驗、價值、以及經過文字化的資訊。又佛教究竟是否有一套「知識體系」,歷來也有很多爭議,龍樹批評部派佛教產生繁瑣哲學傾向,把佛教教義當成了一種知識體系,只注重佛教理論的繁瑣分析,而無法體會空性的真義,但不可諱言,佛教今日能發展成為一種宗教,必然有其獨特思想基礎,且佛陀說法四十九年,每一經典的出現,也代表不同的知識內容,不同的重點,不同的知識面,經歷二千五百多年,累積了相當龐大的文獻資源,若能將不同面向所形成的知識,做有結構的整理,建立一套完善的佛教知識體系,相信可以幫助人們瞭解佛法、修學佛法,在生活上實踐佛法,如此一來人間淨土便會在我們的心中一點一點地展現。
【書訊】
本書編製目的為便利讀者使用佛教期刊,並促進館際合作、資源共享。由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編輯,香光書鄉出版社出版《臺灣地區佛教圖書館現藏佛學相關期刊聯合目錄》。本目錄收錄時間截至民國88年(西元1999年)12月止,收錄之館別有中華佛研所、法光佛研所、香光尼眾佛學院、福嚴佛學院、德妙佛學資料中心、……等十二所佛教圖書館現藏之佛學相關期刊。收錄臺灣、中國大陸、香港、日本、韓國、其他亞洲地區及歐美地區等國出版之佛學相關期刊,共計有557種。欲請書者,請洽: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電話:05-2542824。 《臺灣地區佛教圖書館現藏佛學相關期刊聯合目錄》第二版
[gaya首頁] [圖書館服務] [佛教圖書館館訊] [館訊31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