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訊 第三十期 91年6月
知識管理在高中圖書館的角色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編審兼圖書館主任 劉春銀【編者按】: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知識管理已成為熱門話題。如何運用知識管理的概念在圖書館的經營與管理方面,是圖書館從業人員非常關注的課題。本刊特徵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圖書館劉春銀主任同意,刊登其在民國九十年五月十四日(星期一)上午於國立中山大學舉辦之「知識管理在高中圖書館的角色研習會」中講授之「知識管理在高中圖書館的角色」課程內容大綱,以饗讀者。 一、前言 •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知識將是二十一世紀的新競爭利器;知識是後資本主義社會中最有價值的經濟資源。 •組織內部最重要的資產:人員與組織知識(專業人員與專業知識)。 •資料 / 資訊 / 知識 / 智慧:資料是離散、不相關的事實、文字、數字或符號;資訊是經過篩選、整理與分析的資料;知識是結合個人能力與經驗的資訊,用於解決問題或創新知識;智慧是基於個人價值與信仰的前瞻性看法與想法。 •知識創造與使用:資料轉變為資訊,資訊轉變為知識,知識驅動行為與決策。 •知識:OECD依經濟性,將知識分成四類(Know-What,Know-Why,Know-How,Know-Who),即知事、知因、技能、知人。 •知識管理的定義、背景、本質、特性、原則、方法、系統與創新。 •圖書館的知識管理:知識的辨識、蒐集、整理與組織、利用與分享。 •教育訓練 / 良好的教育人口 / 知識管理與知識創新 / 知識經濟。 •整合式教育方式:教學工具、模擬學習、資訊素養、資訊科技與網路資源。 二、知識的定義與種類 (一)定義 哈里斯(D. B. Harris):知識是資訊、文化背景和經驗的組合;資訊是資料經過儲存、分析及解釋後所產生;文化背景是人們看待事情時的觀念,其受社會價值、宗教信仰、天性及性別等因素的影響;而經驗是指個人從前所獲得的知識。 (二)種類 1. 隱性知識 / 顯性知識 隱性知識:是指比較複雜,無法用文字描述的經驗知識、不易被文件化與標準化的獨特性知識,以及必須經由人際互動才能產生共識的組織知識。 顯性知識:是指可以文件化、標準化、系統化的知識,具有廣泛適用性、能被重複使用、和可與人分離的特點。 2. 概念性知識 / 實作性知識 概念性:心智模式型、理論性。 實作性:巧藝型、操作手冊型。 三、知識管理的意義與內涵 (一)知識管理的定義 劉常勇:有關知識的清點、評估、監督、規劃、取得、學習、流通、整合、保護、創新活動,並將知識視同資產進行管理,凡是能有效增進知識資產價值的活動,均屬於知識管理的內容。此外,將個人知識團體化,將內隱知識外顯化,將外部知識內部化,將組織知識產品化,都是知識管理的過程。 Gartner Group:知識管理是以整合及合作方式,來增進資訊資產創新、擷取、組織、查檢與利用的一個學門。 (二)知識管理的目的 比爾•蓋茲(Bill Gates):提高組織的智商(Corporate IQ),詳如下:
(三)知識管理的原則 戴文波特(Thomas. H. Davenport):
(四)知識管理的柱石(取材自Erik Jul之講義)
(五)知識管理的程序
(六)知識管理的方法與系統
(七)知識管理的6C
(八)知識管理成功的障礙
(九)知識管理的策略
(十)知識管理效率評估(取材自Erik Jul之講義)
四、知識管理和圖書館的關係 佛學典籍是人類共有的文化寶藏,但其相關的資料浩瀚如海,實令人望洋興嘆。若能運用資訊科技之數位化、電子化的媒體與工具,運用「多價」(Multivalent)文獻模式的特性與標準化的標誌(Markup)語言(例如:SGML、HTML、XML),有效地管理佛學資訊,將可進一步改善佛學相關教學、研究、服務、弘化等層面的品質。
五、高中圖書館的目標與功能 (一)學校圖書館的目標:支援全校師生的教學活動。
(二)學校圖書館的功能: 為配合學校教學活動的重要場所之一,其主要任務在於蒐集、整理、運用圖書資料,以支援教學和協助教師研究,培養學生運用圖書館的能力,達到提高教學效果與培養健全國民為旨趣。
(三)學校圖書館 / 教學資源中心 六、知識管理在高中圖書館的角色 (一)圖書館利用教育(資訊素養)
(二)支援教學研究活動
(三)學生自我學習 學生在完成課程學習與課業過程中,增進其自我學習的深度與廣度,兼及學生的個別差異。 (四)入口網站 與整合書目查詢介面、學習加油站、學科教學資源網站、網路資源等相鏈結。 (五)圖書館網頁設計 涵括學校教學活動與圖書館資源,將以上各項資源納入,方便使用者自行選擇。網頁中包括資訊與知識管理。 七、資訊科技在知識管理方面的應用 資訊科技是知識經濟發展的驅動力,是知識管理的利器,它是未來世界的核心,但不是知識管理的核心。資訊科技在知識管理方面的應用,包括如下幾項:
八、問題討論(取材自陳雪華教授與李華偉教授之講義)
九、結語(取材自陳雪華教授之講義)
十、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