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訊 第二十五/二十六期 90年6月

臺灣地區佛教紙本期刊電子化之探討

伽耶山基金會圖書資訊中心 釋見篤


【摘要】:本文為瞭解臺灣地區佛教期刊電子化之概況,針對已上載於網路之佛教電子形式期刊進行實作調查,以瞭解佛教期刊電子化之概況,並探討臺灣地區佛教期刊電子化所遭遇之困難,提出紙本期刊電子化應考慮之事項,以建構期刊電子化的參考模式。

關鍵詞:佛教期刊;電子化期刊;電子期刊編輯;電子期刊格式


壹、前言

  期刊由於資料新穎、發行速度快、參考價值高,因此成為學術上重要的參考來源。而隨著電腦科技與通訊的進步,很多刊物已逐漸將紙本轉成電子資源存放於網路上,或於網路上發行無紙電子期刊,如此作法對讀者而言可增加閱讀管道,對發行者亦可能開拓讀者群或減少印刷費用。

  在面臨世紀性的大變革--電子期刊的出現,佛教界究竟應如何回應資訊媒體的發展?現今臺灣地區佛教領域的期刊,在電子化方面發展概況又是如何?因此,本研究特別針對臺灣地區佛教期刊電子化的發行概況做一探討,並試由實例,歸納期刊電子化應努力的方向,以作為佛教單位發行電子期刊的參考。

一、研究目的

  本文之研究目的為:

(一)瞭解臺灣地區佛教期刊電子化之概況。

(二)探討臺灣地區佛教期刊電子化所遭遇之困難。

(三)建構期刊電子化的參考模式。

二、研究範圍

(一)本文以至民國90年5月止持續在臺灣地區發行之佛教期刊為探討對象;已停刊之佛教期刊則非本文論述範圍。

(二)有關佛教電子報、佛教會訊、通訊、書訊、報紙等訊息類期刊,以及非正信之佛教刊物,皆非本文論述範圍。

(三)本文所探討的電子化期刊是指紙本期刊出版後,再次以電子形式發行的期刊,但不包括直接以電子形式出版的廣義電子期刊。

(四)受限於網路資料不斷的更新,本文論述佛教期刊電子化概況,以民國90年5月底前網路上所呈顯的資料為依據。

(五)若電子化之期刊有兩個以上之網址,本研究以發行單位所設置之主網站為調查對象。

三、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採用「實作調查方式」,根據研究範圍蒐集臺灣地區佛教現行發行之紙本期刊,調查其呈現內容、編輯單位、檔案格式、出版速度、製作成本、發行位址、發行量、編輯格式、期刊檢索等項度,並輔以電話訪問法、電子郵件通訊調查法,以補充文獻不足之處,企圖透過此調查完整瞭解臺灣地區佛教期刊電子化之發展現況及困難,並提出解決之道。

貳、電子期刊與電子形式期刊的定義

  電子期刊依發展時期不同,而出現不同的名稱,較常見的辭彙如:無紙期刊(Paperless Journals)、線上期刊(Online Journals)、光碟電子期刊(CD-ROM Electronic Journals)、虛擬期刊(Virtual Journals)、電子期刊(Electronic Journals,簡稱Ejournals、E-journals),(註1),以及網路電子期刊(Networked E-journals或Network-based E-journals)等。目前對電子期刊的定義亦眾說紛云,以下選錄幾位學者專家對電子期刊的定義:

  皮特尼克(A. B. Piternick)認為「電子期刊是指完全以電子形式出版與儲存的連續性出版品。」(註2)

  伍德華德(Hazel Woodward)認為電子期刊(E-Journal)可分為三種型式:線上期刊(Online Journal)、光碟期刊(CD-ROM Journal)與網路電子期刊(Networked E-journals)。至於網路電子期刊則是指網路上所發行經同儕審核之電子形式的期刊,可能已有紙本形式存在,或僅有電子版,不包括通訊、論壇與未經編排、審核的電子佈告欄。(註3)

  麥可米蘭(Gail McMillan)則將電子期刊稱為E-Journal,並且認為任何經由電腦網路如BITNET、Internet產生、出版與傳佈全國或全世界的期刊均稱之。(註4)

  藍席德(Linda Langschied)指出「任何經由電腦網路產生、出版與傳遞全世界的期刊,僅以電子形式出版而無紙本存在者,均稱為電子期刊。」(註5)

  而電子期刊(Electronic Journal)與電子形式的期刊(Journal IN Electronic Format)之區別,前者是指藉電腦網路儲存與傳遞文章的期刊;而後者則是指紙本期刊置於線上可供檢索。(註6)

  電子期刊的定義非常廣泛,上述學者對於電子期刊的定義大都偏向是無紙的發行,而電子形式的期刊其定義是指將紙本資料電子化提供線上閱讀。由於電子期刊的範圍十分廣泛,本研究檢視目前國內佛教期刊的發行概況,得知大多屬於電子形式的期刊,即先發行紙本,再於網路上發行。因此,本文僅就佛教期刊電子化(亦即電子形式的期刊)的範圍進行討論。

參、紙本佛教期刊電子化發展概況

  佛教期刊的出版對佛教研究與佛教文化發展有密切關係,因此當網路傳播媒體興起時,佛教期刊的出版者,無不希望藉著多元的管道,為佛法的弘揚注入一股新動力,締造一個不受時空限制的弘法環境。

  而期刊電子化挾其優勢,受到出版者及使用者的青睞。如:儲存空間小,易於傳遞、取用,檢索快速、不受時空限制,可同時多人使用等等,因此,出版單位紛紛借助高科技的傳播媒體,將印刷的紙本資料經由電子技術的轉換,在網路上廣為流通,如此對佛學研究發展的影響也是不容小覷的。

  然而國內究竟有多少佛教刊物已經開始將期刊電子化呢?本研究為瞭解臺灣地區佛教期刊電子化發展概況,由網路上查得已電子化之期刊為研究樣本,但限於研究目的,通訊類期刊及報紙型刊物則非本研究論述之範圍。(註7)

  以下本文將依佛教期刊電子化的數量、呈現內容、編輯單位、檔案格式、出版速度、製作成本、發行位址、發行量、編輯格式、期刊檢索、著作權項度,分別探討佛教期刊電子化之概況。

表一:佛教期刊電子化一覽表(依創刊時間排序)

【學術類型】


刊名


創刊
時間


上網
期數


目次


全文


全文格式


檢索功能


編輯
單位


網址


中華佛學學報


1987.03


1期起



全文


html

部分
gif


1.
2.


1.
原發行單位2.
資料庫單位


1.http://www.chibs.edu.tw/chibs/journal/JR-BJ001/index.html

2.http://ccbs.ntu.edu.tw/FULLTEXT/cfb_chbj-2.htm


圓光佛學學報


1993.12


13



全文


html



資料庫單位


http://ccbs.ntu.edu.tw/FULLTEXT/cfb_rlb.htm


佛教圖書館館訊


1995.03


1期起



全文


html



原發行單位


http://www.gaya.org.tw/journal/


佛學研究中心學報


1996


1期起



全文


html



資料庫單位


http://ccbs.ntu.edu.tw/FULLTEXT/cfb_cbsj-2.htm


法光學壇


1996


1期起



全文


html



資料庫單位


http://ccbs.ntu.edu.tw/FULLTEXT/cfb_fkf.htm


中華佛學研究


1997.03


1期起



全文


html


1.
2.

1.原發行單位 2.資料庫單位


1.http://www.chibs.edu.tw/chibs/journal/chbs/index.htm

2.http://ccbs.ntu.edu.tw/FULLTEXT/cfb_chbs.htm


正觀(南投縣)


1997.06


1期起



目次


html

 


原發行單位


http://www.tt034.org.tw/Magazine.htm


慈光禪學學報


1999.10


創刊號



全文


提供
word全文下載

 


原發行單位


http://www.fozang.org.tw/newspaper.htm


普門學報


2001.01


1期起



目次


html



原發行單位


http://pumen.fgs.org.tw/


【綜合類型】


刊名


創刊
時間


上網
期數


目次


全文


全文
格式


檢索
功能


編輯
單位


網址


人生


1949.05


159期至今



部分


html

 


原發行單位


http://www.humanity.com.tw/


慧炬


1961.11


393-399, 408-444


部分


html

 


1.
原發行單位 2.資料庫單位


1.http://netcity2.web.hinet.net/userdata/tow/monthly.htm

2.http://ccbs.ntu.edu.tw/ACADEMY/Torch/Torch-t.htm


慈濟


1967.07


356期起



全文


html

 


原發行單位


http://taipei.tzuchi.org.tw/product/pro_mon.htm


明倫


1971.03


0期起



部分


html



原發行單位


http://www.tcbl.org.tw/minlun/default.htm


香光莊嚴


1985.02


37期迄今



全文


html



原發行單位


http://www.gaya.org.tw/magazine


妙林


1989.01


12
8月號起


部分


部分


html

 


原發行單位


http://www.yhm.org.tw/newyhm/
妙林.html


圓覺之友


1991.11


1期起


部分


全文


html

 


原發行單位


http://www.obf.org.tw/MENU.HTML


琉璃光


1992.04


10-33



全文


html

 


原發行單位


http://www.lapislazuli.org


金色蓮花


1993.01


43期至第91



全文


html

 


原發行單位


http://www.glotus.com.tw

 


靈泉


1993.01


創刊號起



39, 41-42 , 全文


html

 


原發行單位


http://www.ctworld.org.tw/lingquan/index.htm


嘉義新雨


1994.02


1期起



全文


html

 


原發行單位


http://www.chiayi.com.tw/service/rain/


僧伽


1995.10


限制對象,需帳號及密碼



部分


html

 


原發行單位


http://www.sanghamag.org


妙心


1996.01


89期及第12期起迄今



全文


html txt

 


原發行單位


1.http://nt.med.ncku.edu.tw/biochem/lsn/MiauCim/magazine.htm

2.http://sparc6.cc.ncku.edu.tw/~lausinan/MiauCim/magazine.htm


青松萌芽


1996.09


1期起



目次


html

 


原發行單位


http://www.gaya.org.tw/hkbi/new_page_2.htm


華嚴月刊


1996.11


51期起



部分


html

 


原發行單位


http://www.hy.org.tw/html/99-hy-9.html


佛藏


1997.06


1期起



全文第
1-9,18-21


html

 


原發行單位


http://www.fozang.org.tw/mag.htm


僧伽醫護


1999.04


1期起



部分全文


html



原發行單位


http://www.sangha-care.org.tw/ book12list.html



一、佛教期刊電子化的數量

  為瞭解臺灣地區究竟有多少紙本佛教期刊轉成電子檔置於網路上流通,本研究參閱「從圖書館管理角度談臺灣地區佛教出版」(註8)一文所整理的佛教期刊,根據研究目的刪除已停刊的部分,逐一調查得知學術類型期刊計有十種;綜合類型持續發行的有五十種(註9)。

  本研究透過網路搜尋引擎、電話訪談或電子郵件問卷調查等方式,根據研究目的刪除停刊刊物及僅在網路上做刊物介紹如:《法露》、《妙法》、《新原人》等,或紙本刊物出版之後,電子化之刊物僅有一至三期且又久未更新者,如:《智慧蓮華》、《華藏世界》、《千佛山》、《法光》、《福智之聲》、《覺風》、《佛祖心》等刊物,則非本研究調查之範圍。

  查得學術型期刊有九種已電子化上網,僅有《中國佛學》(1998年10月創刊)未電子化。綜合類的佛教期刊電子化計有十七種。若放寬計算,併入僅電子化二、三期及超過三年以上未更新之期刊,綜合性類型有二十四種期刊已將紙本佛教期刊轉成電子檔置於網路上。由此可知,約有近一半的學術型和綜合型佛教紙本期刊已電子化。

  本調查發現佛教期刊電子化於網路上流通,其目的很多是為了保存資料、傳播資訊、開拓讀者群、減少紙本印刷費等,但也不乏有為了滿足現代時尚的需要,雖然動機各有差異,但我們相信藉由高科技媒體的傳播,可為佛教研究及信仰傳播帶來更多的便利。

二、呈現內容

  呈現內容是指電子化期刊內容提供之程度。配合研究目的,本研究將「表一」二十六種佛教電子期刊依電子化的內容程度,分為僅提供目次、提供目次及摘要、提供少數篇數之全文、提供全部篇數之全文四種,分項說明如下:

(一)僅提供目次

  僅將期刊目次電子化,上載提供瀏覽。據「表一」統計結果得知,此種類型的刊物有三種:《正觀(南投縣)》、《青松萌芽》、《普門學報》,以上三種期刊,其目次電子化皆是自第一期起。

(二)提供少數篇數之全文

  提供少數篇數之全文,乃指一期刊物內非將每篇文章之全文上載,而基於某些因素選擇數篇文章之全文上載。據「表一」統計結果得知,此種類型的刊物有七種:《人生》、《慧炬》、《明倫》、《妙林》、《僧伽》、《華嚴月刊》、《僧伽醫護》。

(三)提供全部篇數之全文

  提供全部篇數之全文乃指上載之一期刊物內之各篇文章全文皆上載,此類型的刊物有《中華佛學學報》、《圓光佛學學報》、《佛教圖書館館訊》、《佛學研究中心學報》、《法光學壇》、《中華佛學研究》、《慈光禪學學報》、《慈濟》、《香光莊嚴》、《圓覺之友》、《琉璃光》、《金色蓮花》、《靈泉》、《嘉義新雨》、《妙心》、《佛藏》共十六種。

  其中紙本期刊電子化,自第一期起回溯性上載於網路上的有四種刊物:《中華佛學研究》、《中華佛學學報》、《佛教圖書館館訊》、《僧伽醫護》。 由以上調查得知紙本期刊電子化上載於網路發行,內文所提供的程度,受下列幾點因素影響:

(一)授權問題

  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學術性刊物都有處理授權問題,幾乎每一篇文章都要經作者授權同意後,才能再次以電子化的形式呈現;至於綜合類型的期刊,因部分文章為編輯單位或編輯者個人所撰寫,因此取得授權較為容易。另外,像《人生》雜誌紙本期刊電子化上載原則即是:依所選定的文章篇數做全文刊載,為了避免版權爭議,選擇刊載的文章通常為內部編輯群或是外部較常往來的作者們所撰寫的。由此可知,對於作者未辦理授權的文章部分,出版者大多僅提供目次或以原文摘要的方式電子化。

(二)人力問題

  人力問題是本研究調查發現影響提供內文程度的重要因素,有不少佛教刊物,雖然想電子化,但限於未有專人可以負責網頁製作、維護,有時僅製作幾期就宣告停止,此種缺乏專人長期製作維護之問題,影響電子化提供內文程度甚深。如《慧炬》等。

(三)回溯建檔所需耗費成本

  要將過期的期刊回溯上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回溯建立資料,人力、時間是重要的因素。除非過期的期數不多,不需耗費眾多時間人力。在此前提下,大部分的佛教刊物都選擇將當期及近期出版的刊物上網,如:《慈濟》、《慧炬》、《靈泉》等。

  此外,也有刊物或因外在因素而促成回溯建檔,如學術性刊物--《中華佛學學報》、《法光學壇》--則是因早期臺大佛學研究中心製作資料庫的因緣而將資料回溯完成。

(四)擔心影響紙本期刊的銷售量

  就發行者的立場而言,有價出售之刊物,若全文公開於網路上免費閱讀,勢必影響讀者購買紙本期刊閱讀的意願,直接衝擊的是期刊銷售量,因此選擇部分文章全文或摘要部分內容上網流通,以吸引讀者,如:《人生雜誌》、《金色蓮花》等。

  相對的,贈閱刊物因未牽涉營收問題,在進行全文電子化時較不需顧慮收益問題。如:《香光莊嚴》、《佛藏》等。

三、編輯單位

  佛教期刊電子化的方式,依製作單位略分二種:一是原編輯單位;二為非原編輯單位。

  由於製作電子化期刊需具備專業技術知能,因此大部份的佛教電子化期刊都是交由資訊單位或網站經營者,或專人編輯製作,在本文研究範圍中,以此類為最多,其中又以志工協助編製所占比例最高。

  另有關學術期刊數位化情形,臺大佛學研究中心對佛學期刊的數位化扮演重要的角色,因為製作佛教資料庫的緣故,促使多種學術期刊數位化。如《中華佛學學報》、《圓光佛學學報》、《法光學壇》等。然而資料庫編輯單位如何讓電子化資料持續更新,亦是未來必須面對的課題。

四、檔案格式

  在本文所選取之樣本中,佛教期刊電子化的檔案格式大多採用html格式,其中《妙心》提供部分文字檔(.txt)格式;《佛藏》全文部分,則提供word檔全文下載;尚未見到有提供PDF之檔案格式。

五、出版速度

  出版速度是指電子化期刊在網路上的發行時間,一般國外電子期刊都比紙本期刊更早發行,據本文調查,目前國內佛教電子期刊發行的時間,都是先發行紙本刊物後,再將電子檔上網,而延遲的時間在一個星期以上,甚或高達兩個月以上。其原因主要是出版單位認為上網出版非目前發行的必要重點,因此未有專人負責,以至於延遲,如《佛教圖書館館訊》。

六、製作成本

  紙本式的發行成本,一般來說要負擔的成本,如:紙張、印刷、裝訂和郵寄等費用,不過電子形式的出版也有許多相應的週邊設備成本要考慮,如:電腦軟、硬體設備、人事研發等費用。兩者的成本孰高孰低,尚難以下定論評斷。

  在本文所調查的佛教電子化期刊中發現,若是屬於道場營辦之刊物,經費來源則是由道場支援,而電子化的期刊通常是屬於道場網站中的一部分,鮮少以一期刊建立一個網站,而期刊電子化的工作,大多是由編輯者提供資料,網頁維護者製作。如:《香光莊嚴》、《佛藏》、《妙林》、《靈泉》等等。因此,這些佛教期刊電子化製作成本,就較難估量。

七、發行位址

  紙本刊物可由期刊的版權頁、封面、封底等處知道發行單位之相關資訊以便索取、交換或訂閱刊物,而期刊在網路上的位址,亦即「網址」,讀者須先找到期刊的網址,然後才能閱讀。

  本研究為瞭解臺灣地區有哪些佛教電子化期刊?乃利用網路上各種搜尋引擎查到佛教的電子期刊,僅有較知名以雜誌為名的獨立網站較易搜尋,如:《金色蓮花》、《佛祖心》、《人生》等,其餘各種電子期刊,除了紙本上有標明網址的之外,大部分都是去該機構的網站尋找或電話詢問而得知的。同時亦發現大部分的佛教電子化刊物之網址都分佈在.edu及.org之網站下,亦即顯示佛教電子化期刊之資料以置於非營利網站為多,置於.com之下的期刊僅《人生》、《金色蓮花》及《嘉義新雨》,而其中《嘉義新雨》之網頁空間是商業界提供之故。

  在尋找連結的過程中,本研究發現下列幾個問題:

(一)網址位址變動頻繁

  網址是電子資源被找到的重要線索。本研究發現有些期刊明明選單上有標示該期刊的節點,但點選後卻出現網址有誤,或根本無網頁,或母機構的網站重新規劃網頁移除,或是因為申請免費網頁而網頁過期不存在等情況,如《萬行》、《三乘》,或由紙本期刊上著錄的網址連結,卻發現網址已更改或是根本沒有期刊網頁。

(二)標示不明,不易發現

  本次調查發現佛教期刊的網頁相當難尋覓到,不少佛教期刊網頁附屬於母機構單位的網站內,但在首頁又看不到,或者有些期刊置於個人網站之下,因此在尋找時,就需要有人推薦,否則可能要花費一番功夫在網上「閒逛」,進行地毯式的搜索了。

八、發行量

  傳統期刊的發行,會藉由訂戶數量來預估基本發行量,而使用電子化期刊的計量方式,通常會在期刊首頁上安裝計數器,以進入網站的人數或設計單篇文章之閱覽、下載的統計或提供線上訂閱的功能,以瞭解期刊被使用的狀況;此次調查發現未有電子化佛教期刊於其首頁下設專屬之計數器,推測可能是佛教期刊都置於單位網頁下之緣故。

九、編輯格式

  目前學術上引用網路的電子期刊都有一定的格式,因此電子期刊的編輯最好也能符合其要求,使讀者能順利引用網路上的期刊文獻。本研究嘗試由首頁及單篇文章之編輯格式探究佛教紙本期刊電子化之概況。

(一)首頁

  紙本期刊的封面是識別刊物的標幟,大都以紙本封面來呈現首頁,但各雜誌的首頁內容不一,有的刊物直接將紙本的封面掃描製成圖片檔,讓人一目瞭然。如:《佛藏》、《僧伽》等。不過若以電子期刊的首頁內容,來比擬紙本期刊的封面,電子期刊的首頁內容則豐富多了,如有:參觀人數、服務信箱、製作單位等內容。本次調查發現能將完整出版資訊,如發行單位、刊別、出版機構名稱、地址、電話、創刊日期、ISSN,發行宗旨、訂閱方式、電子信箱、投稿須知等版權宣告,載於首頁的期刊不多,如《佛教圖書館館訊》、《香光莊嚴》等。很多期刊首頁皆無標示完整刊名、發行等相關資訊,如此將會影響刊物之權益及造成讀者無法辨識刊物之來源。

(二)目次

  電子期刊的目次是最易展現電子期刊的特性,如點選文章閱讀後,該篇文章的顏色會改變。但屬於目次上所要展現的內容,大部分都僅標示刊名、卷期、文章篇名、作者。本研究發現不少期刊電子化目次仍保留原先紙本期刊之起始頁碼,以示其與紙本無異,可能是希望部分讀者看到與紙本一樣的內容,減低對電子期刊的排斥性。如:《慧炬》。

(三)單篇文章

  紙本期刊的單篇文章起首大多會有此篇文章的出版資訊,相對的在每一篇文章之上端清楚的標示刊名、刊期、出版年月及紙本頁數的起迄也是需要的,否則當讀者下載閱讀一篇文章時,常不知資料的來源出處,容易造成盜版、抄襲的情況發生。

  就本文所調查學術類型的電子化佛教期刊於單篇文章上著錄:篇名、作者、單位職稱、刊名、刊期、出版日期、總頁數、單頁頁碼等項,則有《中華佛學學報》、《中華佛學研究》、《佛教圖書館館訊》、《佛學研究中心學報》、《法光學壇》、《圓光佛學學報》等六種。從以上六種學術型刊物,本研究又發現除《佛教圖書館館訊》外,其餘五種刊物都先後因臺大佛學研究中心製作資料庫全文而電子化的,因此格式幾乎無異。至於綜合性刊物部分則較少具足上述的項目,大多只有篇名、作者及單位職稱,僅有少數還包括刊名、期數、出版日期的,如《香光莊嚴》。

  值得注意的是電子化期刊單篇文章之起始或結尾,較用心的編輯者會加上「回首頁」、「回上頁」的連結,甚至可連至上下各篇文章中,以便利讀者閱讀,如《佛教圖書館館訊》、《佛藏》、《慈光禪學學報》等,這是紙本期刊所難以比擬之處。

(四)圖片及相片之處理

  本研究調查發現綜合類型之電子化刊物,除少數有將相片掃描成gif或jpg檔,很多紙本期刊電子化後,原先紙本之圖片或相片常忽視不處理。而在處理大部分的圖形時限於頻寬傳輸問題,都以較低的解析度來呈現,因此會有圖形不清晰的現象。

(五)參考文獻

  電子化期刊在表現文章的引註方面,若能充分利用Web超連結(hyperlink)的技術連接至該篇參考文獻,對於線上閱讀有很大的助益,可立即閱讀參考資料。本研究調查發現有四種佛教電子化期刊將本文以超連結方式與附註相接,如:《中華佛學學報》、《中華佛學研究》、《佛學研究中心學報》、《圓光佛學學報》。

十、期刊檢索

  紙本式期刊,通常透過索引之編製以檢索到文章,但電子化期刊只要設計檢索程式即可針對期刊內容進行關鍵字(全文)之查詢,相當便利。本文據「表一」統計結果得知,提供檢索功能的刊物有十種:《中華佛學學報》、《圓光佛學學報》、《佛學研究中心學報》、《法光學壇》、《中華佛學研究》、《普門學報》、《佛教圖書館館訊》、《香光莊嚴》、《僧伽醫護》、《明倫》。其中因資料庫而具有檢索功能的期刊,則占了五種,亦即本類總數的一半。若依類型統計,得知有七種屬於學術型刊物,三種是綜合型刊物。

  由上述統計資料所得數據,再與本文二十六種樣本佛教電子化期刊進行比較,發現約占38%;且綜合類型刊物提供檢索功能所占的比例低於學術型刊物。

十一、電子化著作權問題

  目前網路上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的雜誌社欲將期刊全文上網都會徵求作者本人的同意。依目前國內佛教期刊在電子化上網授權之作法如下:

(一)稿約上明載授權電子版發行

  許多期刊為因應電子版的發行,幾乎都自該期起於稿約上載明一經投稿錄用會再次以電子版發行。如:《佛教圖書館館訊》於稿約上註明「凡投稿之文章,本刊將同時以電子期刊形式發行於香光資訊網(WWW)」之文字,以告知投稿者,稿件一經錄用即會以紙本與電子兩種形式發行。這種作法可省去再次請作者授權的手續。

(二)決定錄用或發稿費時簽授權書

  有些雜誌社是在決定錄用稿件或發稿費的同時,再請作者簽電子版的授權書。

  由以上的現況歸納目前臺灣地區佛教的期刊電子化是屬於初始階段,電子化的品質不一,對於發行的觀念,仍然以紙本出版為大宗,尚未有紙本與電子版同時並進全文出版的現象。而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影響佛教期刊電子化最大的原因在於對電子化的認知、動機與目的,很多刊物可能是趕時潮,逢有善心人士願意支援,則將刊物電子化上載,往後無人力則「不生、不滅」。

  其次是人力問題,因為紙本編輯者通常都只熟悉紙本編輯作業,要電子化除非單位願意支持,否則很難完整的達成紙本期刊電子化工作。

  還有就是對電子化主權性的忽略,調查的過程中亦發現不少善心人士,憑著信仰熱誠將期刊電子化之後即上載,或發行單位在無告知作者的情況下,則將資料上載,這樣的作法是違法的,甚或很多期刊的電子化是由志工自由發起建置,隨人事變遷,資料則不再更新,造成在網路上可以查得兩個網址所載電子化之期數不同,如《正觀》、《慧炬》等,因此未有專人持續編輯,電子化期刊是難以延續下去。

肆、紙本佛教期刊電子化應考慮的事項

  傳統紙本期刊因創辦宗旨、目的不同,使得編輯內容、流通方式等方面各有差異。如今逢到網路媒體的興起,傳統的紙張出版事業是否需要跟上這股熱潮電子化呢?電子化真正的目的為何?如何評估真正的需求呢?如果確實有電子化的需求,那在電子化之前、中、後,又有哪些是要考慮的因素呢?筆者不揣淺陋,分項略述如下:

一、電子化前

(一)出版者的思考點

  「不電子化就落伍了、提昇刊物的品質、拓展讀者群、快速流通、保存資訊、易於轉檔使用、未來朝向完全電子化節省成本及人力……」這些耳熟能詳的標語,都是電子化的一個動機。出版者的理念、對電子化的觀念及抱持的態度等,都深深影響著這份刊物電子化與否的關鍵,也決定這份刊物在網路上生存的方式、品質及發展性等等。因此,出版者的思考點及心態是紙本期刊電子化之前最先要考慮的要素之一。

  不少佛教刊物曾為了節省紙張印刷費用,而發出問卷給讀者調查讀者欲閱讀的媒體為何?透過篩選讓紙本印刷的費用減低,而提供較完善的電子版本期刊,但調查結果眾多的人還是希望可以閱讀紙本期刊,因此要試圖以電子版取代傳統的紙本印刷,在目前佛教刊物似乎不太可行。

(二)讀者市場需求

  讀者是一份刊物存在最重要的決定者。刊物的價值除了來自本身的內容外,讀者就是決定它生存價值的要素了。同樣的,紙本期刊是否電子化,則應先進行調查,從讀者對網路的使用情況、電子資源的看法、電子資訊取得、使用介面、使用電子化期刊的情況及對這份刊物電子化的期待等方面,以瞭解讀者市場對於這份刊物電子化的需求性,避免資源的浪費,也讓電子形式的期刊真正發揮它的特性與功能,肯定其電子化存在的價值。

(三)內容的授權

  依著作權法第四十一條之規定:「著作人投稿於新聞紙、雜誌或授權公開播送其著作者,除另有約定外,推定著作人僅授與刊載或公開播送一次之權利,對著作人之其他權利不生影響。」由此得知若要將紙本發行的文章,再次以電子檔方式在網路上流通發行,牽涉到著作權重製的問題,依著作權法規定是要再次徵得著作人的同意。由此可知,要將期刊資料電子化上網,著作權是必須受到重視的,應遵循著作權法的規定來辦理。因此,雜誌社若欲將期刊全文上網,則必須先徵求作者本人的同意,保障著作人的權利,以免觸及法網。而在辦理授權的過程中,可於電子化的目次上明確標示:「僅提供已經授權部分」、「僅提供篇目,全文正辦理授權中」等字樣,告知閱覽的讀者。

(四)電子化的特性

  電子化資源雖有上述的各項優點,然亦有其侷限性,如:必須透過網路、電腦設備才能閱讀,連線的品質及穩定性,電子資料保存的問題及其相關軟硬體平台的發展,資料的解析品質……等,這些是在電子化時應考慮到的。

(五)期刊的內容性質

  佛教的期刊依性質可略分為三種:學術性、綜合性、訊息性。第一類學術性佛教期刊,以刊登佛教學術研究論文為主之期刊;第二類綜合性是綜合各類佛學資訊生活之文章及訊息的期刊;第三類訊息性,以傳播訊息為主,包括道場通訊、書訊、活動訊息。(註10)

  其中,就參考與研究價值來論,學術性佛教期刊則應是最具參考與研究價值的,次為綜合性佛教期刊。就時效性來看,訊息性佛教期刊時效性最高,適合同步,甚至早於紙本期刊在網路上發行。

(六)經費來源

  佛教期刊的經費來源,視所屬機構而定,如為寺院發行者,則由寺院提供,或者有些根本無固定經費來源,僅由助印的方式支持刊物的發行。

  然而要電子化,經費除了紙本開銷外,還要再加上網路費用、人力費用等,因此,是否節省成本,則需再重新評估。

(七)人力支援調配

  紙本期刊要再電子化,就必須再多一份人力。因此,在進行期刊電子化前,首先必須考量該單位人力是否足以應付;又電子化是另一個領域,與傳統雜誌編輯所使用的技術不同,單位內的同儕是否足以勝任,而不造成負荷,或者是否有可運用的週邊資源及潛藏人力,可開發運用。

(八)申請固定的網址

  網址是電子資源被找到的重要線索。雖然有很多免費網頁空間提供建置,甚或自動轉址的功能,但實在是不穩定,也非究竟之道。因此,如果真要電子化,應該在開始之前,申請一個專門屬於這份電子化期刊固定的網址,或屬於期刊之母體機構下之一固定位址,以免因網址的變更,使成為網海中失落的一角。

(九)網路資源的穩定性及速度

  網路資源二個較難克服的問題就是穩定性與速度。就穩定性而言,包括連線和主機兩部分。目前網路連線的方式有撥接連線、Cable Modem、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中譯「非對稱數位用戶迴路」,分計時制、固定制)、專線(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中譯為「非同步傳送模式」,如:T1、T3)等,如果連線出問題,也只能等待通訊公司修復了。如果是自行架設主機者,通常採ADSL以上,速度較快,費用也較划算,而且一旦有任何問題,可以立刻進行維護;另外一種是和網路公司租用主機空間的,可不必自己具備維護技術,但無法立即進行維護;第三種是申請網路上免費空間,這一類型通常較不穩定,可能會有網址變動的情況,或者遇到網路公司移機等問題時,可能就連不上網頁,甚至資料有可能流失等。

(十)完善的規劃

  在確定要將紙本期刊電子化後,首先要進行規劃的工作,其考量的項度有:

1. 權責分配,如:統籌單位、執行單位、實際負責編製的單位等。

2. 電子化的程度:確定電子化的內容與範圍,如:提供目次、目次及摘要、部分全文(可能不含圖像或表格,或未取得授權的文章等)、全文等。

3. 決定服務對象,如:是否有限制閱讀對象。

4. 是否提供檢索功能,如:目次、全文的瀏覽,或全文檢索等。

5. 與紙本期刊發行時間的先後,如:紙本期刊發行後再上載於網路上、同步發行、先於紙本期刊發行的時間。

6. 回溯期刊電子化:要不要做回溯期刊電子化、進行的方式是否採用階段性的方式,如:目次à文章內容à圖片、表格à完成。

7. 網路流通的方式:佛教期刊很多屬於贈閱刊物,但亦有採訂閱的方式。如果電子化以後,流通方式須設想要提供完全免費、部分付費,或完全付費才可瀏覽。另外,是否提供線上訂閱電子期刊的服務。

8. 電子化呈現方式:與紙本完全相同、部分相同,還是完全不同等方式呈現。

二、電子化中

(一)製作方式

  電子化資料的製作方式,本研究將其分為完全外包、部分外包及自行製作三種。首先,完全外包的方式,是指將期刊電子化的部分完全交由專門製作網頁的人(單位)規劃製作,完成後並將資料送至網路上。次為部分外包,即指由原編輯群與專門網頁製作者或單位資訊組合作,由原編輯群進行完整規劃後,與合作單位溝通,由其提供技術部分,完成後並將資料送至網路上。第三為自行製作,即原編輯群本身有具備網頁製作技術,從規劃到電子化製作皆一手包辦,完成後自行將資料送至網路上。

  在經費許可的情況下,通常會採用第一、二種方式;經費無法支援,但人力可負擔的範圍內,則可選擇第三種方式。

(二)編製的工具

  目前提供編製資料上網的軟體工具很多,如:Frontpage 2000Html abcDreamwaverDirector……等,還有文書編輯軟體,如:記事本(Notepad)、Word,也都支援網頁的編輯,可以依需求及知能選擇一個合適的編輯軟體。

(三)檔案格式

  電子期刊是將傳統紙張變成「數位化檔案」的概念,以01構成,在網路上發行刊物提供閱讀,必須仰賴高科技媒體,才能呈現多媒體組成的資料。有很多技術層面問題,如:電子期刊檔案的儲存型式、大小等,都會影響到使用端的閱讀品質。

  目前在進行紙本期刊電子化,文字檔案儲存的格式包括:純文字檔(.txt)、word檔(.doc)、SGMLHTMLXML等格式,最普遍的應是HTML格式,XML最近也急起直追,快速發展中。另外,目前也有採用PDFPortable Document Format)格式,中文稱為「可攜式文件格式」。是一種獨立於電腦操作系統、字體、以及應用程序的開放文件格式。(註11)由於其具有跨平台的特性,只要瀏覽者下載閱讀器--Adobe Acrobat Reader--就可以順利閱讀到與紙本期刊無二致的資料了。

  至於圖檔部分,由於目前網路僅支援JPGGIF二種檔案格式之圖形,因此,大多數都以此二種格式儲存;若提供其他特殊圖形檔,則在網頁上先告知下載影像瀏覽軟體,並說明支援的平台(如:Windows 95/98/windows Me/windows 2000/NT)及未支援的平台(如:麥金塔)。

(四)編輯格式

  紙本佛教期刊要進行電子化,其格式目前可說是五花八門,沒有一個規範可言。本文就目前網路上所見的及參考紙本期刊格式進行整理,分首頁、目次及單篇文章三部分,討論紙本期刊電子化時的格式應具備項度如下:

1. 首頁

  首先,期刊電子化第一個網頁部分,即首頁,應具備的內容如下:

(1) 紙本期刊封面圖像

  可於首頁上展示紙本期刊的封面,加深讀者對這份刊物的印象,也可讓讀者知道紙本期刊的外形。

(2) 著作權及版權的宣告

  著作權及版權的宣告,以及負責的單位,是必要的項目,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網頁上對讀者聲明文章已取得授權,以及版權宣告,若讀者有關於資料引用、複製等牽涉到著作權及版權的問題,則可與之聯絡。

(3) 刊物基本資料

  要在首頁上寫明期刊的刊名、編輯者、出版者、出版時間、ISSN、刊期、創刊日期、發行宗旨、投稿需知……等,使讀者對於這份刊物的來源一目瞭然。

(4) 已出版期數

  列出已出版的期數及主題,以方便連結。

(5) 註明負責單位

  將技術提供單位、網站維護單位列在網頁上,以方便網頁發生問題時,可直接與之聯絡。

(6) 使用說明

  提供線上閱覽說明,以利讀者熟悉線上使用介面及提供的內容範圍、更新時間等,或提供紙本索閱說明,以方便讀者索閱紙本期刊的資訊。

(7) 線上訂閱

  可在網頁上加設此項功能,以瞭解讀者利用網路線上閱讀之概況。

(8) 聯絡方式

  於網頁上詳細註明聯絡的地址、電話、傳真、E-mail等。

(9) 網路計數器

  由網路計數器瞭解來參觀網站的人數,作為發行的參考。

(10) 留言板或討論區

  提供讀者、作者、出版者一個交流的園地,以利期刊改進的參考。

2. 目次網頁

  各期目次網頁除了提供各文章之篇名、作者外,還應標明刊名、刊期、出版日期、期數、ISSN、本期專題,以及紙本的頁數。另外,還要加設各相關網頁的連結,如回期刊首頁。

3. 單篇文章網頁

  由「學術性期刊出版暨論文撰寫格式要點」(http://www.stic.gov.tw/stic/1/nscjaw/format.htm)得知紙本期刊之逐頁刊名(包括刊名、卷期號碼、出版日期)與逐頁篇名(包括篇名與作者)應刊印於文章之最上端,亦即每單篇文章的首頁上端需有刊名、卷期號碼、出版日期、頁數起迄,文章之各頁需標示篇名與作者,作為識別期刊。但在電子期刊沒有「頁」的概念,究竟應如何表達呢?本研究認為仿紙本刊物之概念,電子化單篇文章網頁部分,篇首應著錄:刊名、刊期、出版日期、期數、ISSN,以及紙本的頁數。內容部分應著錄:篇名、作者、文章本文、圖表、附註、參考書目等。另外,還要有回首頁、目次頁等之相關連結。

(五)資料的正確性

  紙本期刊可能會有印刷頁碼錯置的現象,如果事先發現,當然可以於印刷前做補救的工作,但是如果期刊電子化的連結出問題了,那讀者該怎麼辦呢?網路的連結錯誤,雖然修改很容易,但通常不易發現,就算有讀者發現了,可能也不會主動告知。因此,在電子化後,資料檔案上網前,一定要確實的為每一個連結點進行檢查,確定資料間的連結正確無誤,才上傳至網路供眾閱覽,以使讀者可以真正體會到網路電子資源的便利性。

三、電子化後

(一)電子化期刊的訊息發布

  大部分佛教期刊的網站,都是放置於單位或某一個人網站下,而難於在一片網海中找到,因此本研究建議各佛教期刊出版單位,最好在紙本期刊上註明,這是最簡單明瞭的方法,並在網路上張貼公告,另外,不妨去各大搜尋引擎的網站為您的期刊做登錄,以讓佛教期刊更易在網路上找到。

(二)資料引用、下載的方式

  一般引用紙本期刊的資料,通常是標示資料的出處、頁數等,而電子化的期刊,因形式不同於紙本,雖有註明紙本的頁數,可是又同時具有網址,究竟是要著錄原紙本資料,還是要著錄URL呢?其實二者皆可,都是正確的。不過差別在於電子化資料的網址所在處,無進一步註明段落及行數的詳細的資料,而對於後人要查找相關資料,困難度較高,這是值得注意的。

  另外,資料提供下載方式、辦法等,如完全免費下載、部分免費下載、付費下載等;是下載檔案或是提供下載列印;下載檔案的格式問題,要提供純文字檔,還是完整的檔案等,這些都是電子化必須思考的。

(三)電子化期刊的維護

  期刊電子化後的維護問題,包括:維護單位、維護方式、系統、硬體及檔案的維護等。維護單位,不論是外包或和半外包的合作方式,通常由網頁編製者負責。維護方式,可採定期及不定期的方式。系統部分,可能要時常注意系統的穩定與版本升級。硬體部分,則要注意是否有損壞現象及可支援系統等情況。檔案的維護,則需注意版本的更新及是否有損壞的情況。

(四)對讀者、作者、出版者的影響

1. 快速得到讀者之回饋

  紙本期刊之讀者與作者、出版者間的溝通通常是透過信函,互動性不強。但期刊電子化後,讀者與作者、出版者之溝通管道多了,互動性也強,如透過E-mail、討論區等,提供讀者線上立即溝通、討論的園地,作者與出版者也可透過此方式瞭解讀者反應與需求,作為期刊改進的參考。

2. 投稿意願

  由於目前紙本佛教期刊都朝向電子化,在網路上發行流通,但我們都知道目前網路是一個開放的空間,對於著作權尚無法嚴格保護,因此有些作者在投稿時會有不安全的感覺,就在對電子期刊性質不甚清楚的情況下,擔心著作上網後會遭到複製他用,雖然紙本也可透過影印機複印,但效果與原件仍有別,而且電子資料的複製是可以和原來一致,不論在技術上或速度上都比紙本期刊容易,這也是作者擔心資料上網不安全被盜用而影響投稿之意願。

伍、結語

  由上述可知,紙本期刊欲進行電子化作業,不應該是一廂情願的作法,必須是環視考量內(作者授權、編輯技術)、外(讀者需求、網路頻寬)等因素,而更重要的是要清楚紙本電子化之目的何在,才不致於半途而廢。

  身為二十一世紀的資訊人要有體認:大地資源有限,目前全球提倡綠色環保之下,希望透過電子技術輔助下,避免並減少各項資源的浪費。因此,未來在進行紙本電子化的作業時,本研究認為需要努力的方向是:

一、注重電子化資料的正確性

  目前網路上紙本佛教期刊電子化的過程中,由於受限電腦與通訊的技術,有很多紙本的資料無法以原貌呈現電子化,最嚴重的是造字、梵巴文字型等特殊符號,其經過通訊傳輸造成的錯誤,影響了資料的正確性。當然,外在環境有很多因素也是我們無法立即可以改善,但站在維護資訊的正確性責任上,我們期待電子化的編輯人員都花一份心力仔細校對電子檔資料,以免造成「知見」的誤導。

二、研究使用者行為

  研究讀者利用網路閱讀在不同環境的使用行為模式,歸納需求,開發更人性化的使用介面,不會有螢幕上閱讀之障礙。

三、擬定電子(化)期刊出版格式標準

  版本及書目資料著錄的標準化,應該要受到重視的,對文獻的保存、流通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們企盼國內對於電子(化)期刊的出版格式能早日提出一套標準的格式,作為電子(化)期刊發行時遵循的準則,以提昇品質,並可供日後評鑑的標準之一。

四、申請ISSN

  國際標準期刊號(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簡稱ISSN),是國際間賦予期刊的一套統一編號。常見的期刊、雜誌、報紙、叢刊、年刊等大都屬於國際標準期刊號的編號範圍。

  目前大部分的佛教刊物都是沒有申請ISSN的,也就如同沒有身份證明一般。因此,希望將來每一份佛教出版的刊物都能申請ISSN,以令刊物有統一編號,不論在何處都可以很快速容易的找到,也有助於國內一刊一號業務的推廣。另外為推動以電子期刊方式發行,發行者目前還可以為電子(化)期刊另外申請一組ISSN,讓紙本及電子期刊各擁有一個ISSN

  綜觀國內佛教期刊電子化的情形,尚屬起步階段,若要以「原貌」相同的資料出版,實有很大的困難,除非採PDF或影像檔方式發行,否則會因受限於技術,而導致「另一版本」的出現。然而電子期刊是否一定要和紙本期刊呈顯風貌一樣呢?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為了迎向未來無紙電子期刊時代的來臨,期盼網路的出版品能朝向「真」(資料正確)、「善」(內容充實)、「美」(版面親和)的次第進行,以俾益電子期刊未來的發展。



【附註】

註1: 郭麗芳,<網路電子期刊評估之研究>,《大學圖書館》,1卷3期(86年7月),頁58。
註2: A. B. Piternick, "Attempts to Find Alternatives to the Scientific Journal : A Brief Review,"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15(1989), pp. 260-266.
註3: Hazel Woodward and Cliff McKnight, "Electronic Jouranls : Issues of Access and Bibliographical Control," Serials Review 21(Summer 1995), pp. 71-74.
註4: Gail McMillan, "Embracing the Electronic Journal : One Library Plan," The Serials Librarian 21(June 1991), p. 97.
註5: 謝清俊,<佛教資料電子化的意義>,《佛教圖書館館訊》,18期(1999年9月),頁11。
註6: Margo Sasse and B.Jean Winkler, "Electronic Journals : A Formidable Challenge for Libaries," Advances in Librarianship 17(1993), p. 151.
註7: 通訊類或報紙型之紙本期刊電子化,有:內觀通訊、佛光世紀-中華版、佛弟子會訊、佛陀教育、法性寶林通訊、法相、法鼓、金色蓮花藝訊、現代佛教學會通訊、善有善報、慈濟道侶、慈雲等等。
註8: 釋自正,<從圖書館管理角度談臺灣地區佛教出版>,《佛教圖書館館訊》,第21/22期(89年6月),頁37-62。
註9: 紙本學術類型期刊有十種:中華佛學學報、圓光佛學學報、佛教圖書館館訊、佛學研究中心學報、法光學壇、中華佛學研究、正觀(南投縣)、慈光禪學學報、普門學報、中國佛學。綜合類型期刊有五十種:智慧蓮華、華藏世界、華嚴月刊、海潮音、人生、中國佛教、慧炬、慈濟、善光、明倫、人乘佛刊、金剛乘、中華佛學、現代佛教、原泉、十方、法露、萬行、香光莊嚴、福田、妙法、妙林、千佛山、三乘、法光、妙音、觀音會雜誌、圓覺之友、福智之聲、琉璃光、智慧鏡[革新版]、新原人、覺風、金色蓮花、靈泉、慈訊、佛祖心、經續、圓光新誌、慈光、嘉義新雨、圓融、內觀、僧伽、妙心、青松萌芽、佛藏、中華佛教比丘尼、萬佛山慈明、僧伽醫護。
註10: 同註8,頁46。
註11: 宋雪芳,邱炯友,<由使用者角度看電子檔格式探析與實作>,《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第62期(88年6月),頁91。



[gaya首頁]   [圖書館服務]   [佛教圖書館館訊]   [館訊25/26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