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訊 第十五期 87年 9月

當代國際佛典電子化現況:

電子佛典推進協議會(EBTI)簡介

中華佛學研究所 杜正民 編譯


【摘要】:國際電子佛典推進協議會(EBTI)會員所從事的各種計畫,可謂是當代國際電子佛典輸入現況的縮影。因為這一開放性組織,是由十多個國家從事佛典電子化的學術單位與宗教團體的100多位代表所組成,目前會員人數隨著佛典電子化的蓬勃而隨時在增加中。

  為了讓讀者更瞭解國際佛典電子化的現況,僅藉該組織的形成、簡史及最近一次的會議實錄等資料,作為瞭解國際電子化的切入口。從這些資料可大略掌握近代國際間佛典電子化的進展,及其演變的過程與記錄,進而瞭解目前國際上佛典電子化的作業情形。

  並希望此文能提供一些有用的資訊,作為我國從事電子佛典事業同道的參考。

關鍵詞:電子佛典(Electronic Buddhist Texts);佛教文獻(Buddhist
    Scriptures);佛學網路(Buddhist Network);佛學資料庫(Databases
    for Buddhist Studies);EBTI(Electronic Buddhist Text Initiative)


前言

  明年(1999)元月十七日至二十一日,將由教育部電算中心、中研院計算中心、菩提文教基金會、台大佛學研究中心暨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假台北中央研究院會議廳合辦「國際電子佛典推進協議會」(The Electronic Buddhist Text Initiative,簡稱EBTI),屆時將有許多國外從事電子佛典等相關事業的學者專家來台與會,實為一難逢的盛會。因藉此會議的召開可得知國際佛典電子化的現況,故先將EBTI簡介於下。

壹、電子佛典推進協議會(EBTI)簡介

  電子佛典推進協議會(EBTI),主要是由世界各國從事佛學電子化的學術單位與佛教單位所組成,是一個不附屬於任何團體的開放性組織。其會員則是對新挑戰有興趣者,並希望藉此機會將電子科技引進人文學科領域中,以助益從事佛典電子化的工作者。

  EBTI的目的,就如其名稱所說的一樣,是為了「推展」與「協調」各單位電子佛典的輸入工作而成立的。也就是說,其原先是以提供一「資料分享」的佛教藏經輸入計畫為其標的,但經過短期間的發展後,因為佛典輸入工作的各種需求,EBTI迅速發展為一個以佛學為主,並旁及其他相關領域的團體,而會員也擴大為涵蓋各行各業有志於佛學電子化的工作者。

  雖然EBTI會員所進行的各項計畫並不完全相同,但是與會的各國代表都有著相同的目標,就是運用數位化的媒介作為經文分類、搜尋、檢索的工具,進而作為學者的研究及宗教團體傳播與保存經典之用。而目前EBTI的會員中有很多的計畫是以保存文獻與圖像為主。

  數位化的工作固然提供了方便的新工具,但是在文獻資訊電子化的過程中,經由數位媒介的轉化也產生很多新的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各單位小心的處理及相互協助與幫忙,否則佛教文獻數位化的工作就很容易形成不同的平台、內碼、分類系統及不必要的重複工作等問題。譬如每一個東亞的國家都在輸入自己的經典,並且各自有各自的內碼,而彼此間又互不相容,這樣的問題在中、日、韓佛典輸入的環境中尤其是一明顯的例子!其他如圖像的處理、電子圖檔、資料庫等都有其各自的問題,而這些或多或少都與佛典電子化的問題有所關聯。

  解決佛典電子化所遇到的困難,方法固然很多,其中以「標準化標記語言」(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 SGML)及「文獻編碼協定」(The Text Encoding Initiative, TEI)為解決困難的好方案,因為它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數位語言環境、有效的輸入、儲存以及可藉由不同平台分享資料等優點。因此,TEI與SGML可說為人文學科提供了良好的工具,這些方案同時也是EBTI多數會員的著眼點。

貳、歷屆電子佛典推進協議會會議簡說

  為試圖解決上述國際間電子化的種種問題,因此於1993年4月在美國柏克萊大學Dr. Lancaster的家中舉辦首次EBTI會議。此次會議,計有加州柏克萊大學、柏克萊佛學研究中心、東京立正大學、台北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註1)京都花園大學國際禪學研究所、韓國海印寺、韓國漢城大學、馬來西亞佛道修行者共同體等單位的十六位學者專家參加。(註2)緊接著,EBTI的主要幹部,就到各國從事佛典輸入的主要單位參訪,並邀約各單位參加會議,因而有1994年的15個團體90位代表在韓國海印寺舉行第二屆EBTI會議。1996年在台北佛光山舉辦的第三屆會議則擴大為26個團體 參加,進而在1997年於日本京都大谷大學舉辦的第四屆會議,更擴大到15個國家162位代表參加。佛典電子化被重視的程度,由參與人數的逐年增加可知一般。明年擬於台北舉辦的第五屆EBTI會議,由於是一場大型的聯合會議,(註3)因此與會的人數可能會擴大到三百人之多!

  1993年在柏克萊Dr. Lancaster的家中,代表們經過一週的討論與磋商後,EBTI終於在4月26日正式成立,並同意選Dr. Lancaster為會長,Dr. App為主任,會中並決定了EBTI將來的走向與方針,及擬定下一屆會議地點等事宜。接著,開始拜訪經典輸入的有關單位,如台灣、香港、曼谷、上海與北京等地。

  隔年,於1994年9月30日至10月2日在韓國伽耶山海印寺及漢城東國大學舉行的第二次EBTI會議,共有八個發表場次:

一、日本花園大學「禪知識」(The IRIZ Zen KnowledgeBase project, U. App,
  Hanazono Univ., Kyoto)

二、雲南文獻計畫(The Yunnan manuscript project, J. McRae, Cornell Univ.,
  USA)

三、泰國巴利藏計畫(The Siam Pali Canon project, T. Supachai, Mahidol Univ.
  , Bangkok)

四、中研院文獻標記工作(The Academia Sinica Text Markup Effort, D. Chang,
  Taipei)

五、錫蘭巴利藏計畫(The Sinhalese Canon project, Ven. Valananda, Colombo)

六、佛光山辭典及藏經輸入計畫(The Buddhist Dictionary and Foguangshan
  Canon project, Vens. Yi Fa, Yung Chin, Yung Ming, Foguangshan, Taiwan)

七、ACIP的藏文藏經輸入計畫(The Asian Classics input project, Robert
  Chilton, U.S.A.)

八、韓國海印寺高麗藏輸入計畫(The Haeinsa Korean Canon input project, Ven.
  Chongnim, Haeinsa Daejanggyong Institute, Korea)

  繼而,1996年3月22日至25日在台北佛光山台北道場舉辦的第三屆EBTI會議,則擴大為六大項目二十五場次舉行:

一、電子辭典類計畫(Dictionary Projects)
二、圖書館資源與服務(Library Resources and Services)
三、網路資源(On-line and Network Data)
四、佛教經典資料庫(Canonic and Text Databases)
五、教學與研究(Teaching and Research)
六、編碼與標記(Coding and Markup)。(註4)

  進而,1997年在日本京都舉辦的會議更擴大為四十個場次,參加人員計有162位之多。為讓讀者對即將來臨的第五屆EBTI有更進一步的瞭解,並希望藉此提供華文讀者一些資訊,以瞭解及掌握國際間佛典電子化工作的現況,因而將第四屆電子佛典推進協議會的「會議紀要」簡述於下文中。

參、第四屆電子佛典推進協議會會議紀實

  第四屆電子佛典推進協議會會議於1997年10月23日至26日在日本京都大谷大學舉行。本次會議計有來自15個國家的162位代表參加,為歷屆EBTI會議參與人數及國籍最多的一次。

  本次會議依主題分為標記與編碼專題討論(Markup and Coding Workshop)、文獻編碼協定專題討論(TEI Workshop)、經典輸入計畫(Text Input Projects)、電子辭典類(Dictionaries)、藝術、考古與多媒體(Art, Archaeology and Multimedia)及網路資源與進行中的計畫(Resources and Developing Projects)等六大主題四十場次,分四天進行。茲依序簡述各發表場次內容:

一、標記與內碼專題討論(MARKUP AND CODING WORKSHOP)

1. 漢文佛典數位化(Digitalization of Chinese Buddhist Texts)by Urs App,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Zen Buddhism (IRIZ), Hanazono
  University, Kyoto, Japan
  http://www.iijnet.or.jp/iriz/irizhtml/irizhome.htm

  Dr. App是中、日、韓佛典文獻電子輸入與標準化的開拓者。於本次會議中,他以錄影的方式提供了完整的漢文佛典電子化的記錄史,讓與會者知道在短短的幾年中已有很好的成果,並指出剛開始所遇到的缺字、字碼不足、OCR掃描等問題,很清楚地讓與會人士瞭解到這十餘年已經解決的問題,或尚未解決的問題。同時,於會中他也提出很多早期EBTI的發展背景與資料。

  其網路上最早也是最先進的「日本花園大學禪典籍輸入計畫」,目前仍持續地進展中。

2. 漢字的字形庫(Glyph Database of the Han Character)by C. C. Hsieh (謝清
  俊),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cademia Sinica, Taipei, Taiwan
  http://www.iis.sinica.edu.tw/~hsieh/

  謝教授是目前世界上漢字電子化的領導專家,他長期在中研院主導漢文典籍的輸入計畫,在這期間因為必須解決各國字碼不相容與缺字的問題,而建立一龐大的「漢字字庫」(包含中、日、韓字碼)。

  其目前正與京都大學的勝村哲也博士合作開發一套適合東亞各國的編碼,使之能與Unicode相容的大型計畫。並且,立基於漢字字義、字形開展史的語源學理論,他將提供一套有系統的解決方案,以涵蓋所有的新造字。於會中,謝教授除介紹字形字庫外,並介紹其目前正在進行的計畫。

3. 運用「統一碼」輸入漢文佛典(Unicode Issues for Input of Chinese Texts)
  by Michael Murray, Computer Administration, Hsi Lai University,
  Rosemead, California USA

  Michael很明確的指出,當一個人只是想以電腦做一本「禪典籍」,或像他以所研究的《法華經》建立電子檔案,可以用何種方法進行。他的報告,主要是以他運用多種語言的研究,在技術上所遇到的困難及解決方案。他並且詳細討論EBTI專家所設計的資料庫和新的Unicode標準等。

4. 漢文佛典與網路資料庫計畫(SMART Project and WWW Databases of Chinese
  Buddhist Texts)by Christian Wittern (維習安), Goettingen University,
  Germany
  http://www.gwdg.de/~cwitter/Welcome.html

  維博士也是中、日、韓碼的主要開路先鋒,其專業的技術,大都是他在日本花園大學工作期間所發展出來的。他目前還是承續以前的工作,提供非營利性的解決方案,以處理佛學經典文獻輸入中日韓字碼的不相容與缺字等問題。維博士並介紹他最近的一些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他新近開發的中日韓佛教經典資料庫,而他最期盼的是,將來能在網站上提供一個以Unicode、SGML與TEI所製成的佛學綜合網路資料庫。

  當天,他亦展示了其「中日韓佛學經典資料庫」,以《高麗藏》為例,提供可以用「全文」或依朝代、譯者等各種「分類」法,作為查詢資料的方案。同時,他亦討論一些與中日韓碼、標記與內碼之間的轉換問題。(註5)

二、文獻編碼協定專題討論(TEI WORKSHOP)

1. 文獻編碼協定結構(TEI Structure)by Lou Burnard, Oxford University
  Computing Services, United Kingdom
  http://users.ox.ac.uk/~lou/

  Dr. Burnard是國際上有關TEI與SGML工具的主要領導者,於會中描述有關文獻標記的編碼問題,並以古英文史詩的文獻作為例子,說明如何能利用電子檔,同時顯示手稿原件,又能為熟練的學者解讀此文件的結構。

  本專題討論的下半場,則為Dr. Lancaster討論有關標記語言、TEI及SGML語言等論題。

2. 圓桌討論(Round Table Discussion)Chaired by John Lehman, Director,
  Office of International Programs, University of Alaska, Fairbanks USA

  本圓桌討論會主要是以前幾場所發表的論文為主題,如:為何需要將佛經電子化?包含研究、教學、傳播、保存或其他功能。不同電子版的轉換或許很簡單,但是每一種不同的格式或內碼則可能使得對經典的闡述產生不同的看法。最基本的就是對經典本身的編碼:如Dr. Burnard推薦以TEI的標題作為轉換印刷書籍的標題頁。也可以進一步標示經典的基本結構,並將之應用於經典的參考,譬如各經文可以與其他的註疏作校勘比對。

  進而解釋如何從相關文獻,區別普通名詞與專業用語的好處,文獻特徵與標記也可以自動或半自動的處理,甚至只要提出其他詳細的資訊,也可以全部自動工作。較高階的標記例子,則包含從一參考點連至另一參考點的超連結,重新整理各描述語的組合及各語言的分析與綜合等功能。

三、經典輸入計畫(TEXT INPUT PROJECTS)

(一)漢文佛典

1. 高麗藏的圖文資料庫(Visualize Database for Tripitaka Koreana)by
  Jonglim Sunim, Hae-in Monastery, Korea
  http://members.iworld.net/hederein/indexeng.html

  在上次的EBTI會議中,韓國海印寺的代表曾發布消息,宣說他們已經完成整部高麗藏的電子化,並製作成一張CD。然而,這個計畫並未結束,目前還繼續進行應用層面的發展,其中有兩個重要的議題:(1) 開發適合應用於韓國軟體的應用文件。(2) 尚缺少一個好的檢索方法。因此,他們聘雇一家軟體公司來研發檢索引擎,但從本次的展示可以看出他們還有一段路要走。不過,無論如何韓國海印寺的高麗藏,在中日韓的經典電子化過程中是有其優越的地位。

2. 韓國當代佛學文獻資料庫(Archive Database for Choson Dynasty Buddhist
  Historical Records -- an Archive database for modern period (1860-1960)
  Buddhist historical records.)by Bon'gak Sunim, Chogye Sangha College,
  Seoul, Korea

  本資料庫是以韓國學者李教授的個人研究資料為基礎,而將之電子化。本來這些檔案在李教授往生之後,是由Lancaster教授保存於柏克萊大學圖書館,最近才再被帶回韓國。現由Bon'gak法師主持此計畫,將此檔案電子化並製作成可運用的資料庫。於會中Bon'gak法師同時介紹他們如何將此檔案製成電子格式的過程,以及展示本資料庫的檢索功能等。

(二)梵文佛典

3. 佛教文獻輸入計畫(Buddhist Philosophical Text Input)by Shoryu Katsura,
  Hiroshima University, Japan

  桂紹隆教授報告本計畫的收集工作已超過十年以上,也就是當廣島大學人文學科,剛接觸電腦時即開始進行此計畫。但是,當初輸入時並沒有任何的計畫,完全是各學者在輸入梵文時的附產品。本計畫收集有Jnanawrimitra、Ratnakirti、Dharmakirti、the Bauddha-nyaya-kowa Raj與梵文學者Dr. Ono的資料等。目前桂紹隆教授將進行陳那(Dignaga)作品的輸入計畫,同時他也正在進行「梵文佛學電子辭典」的輸入工作,尤其是其他辭典所沒有出現的字,而這些成果將會以CD的形式出版。

  同時,長崎大學的早島理教授也表示,他們正選擇性的以JIS碼輸入大正藏經典。會中並說明他們所遇到的困難,如缺字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等。

4. 新梵文辭典的建構(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anskrit Database for a New
  Sanskrit Dictionary)by Jong-cheol Lee, Academy of Korean Studies,
  Seoul, Korea

  本計畫目前正在研發「梵文多國語言辭典的資料庫」,這將包含梵文、藏文、漢文與韓文。本計畫完成後將以網路的形式,而不是書籍形式展現。以收集的內容與資料的編排性質而言,這將是一開放性的計畫,並期望本計畫能超連結至其他相關的梵文計畫,譬如連上Dr. Lancaster的計畫。目前本計畫的工作,主要是由主持人協同三位印度梵文學者及一位西藏喇嘛進行中。

5. 梵文佛典輸入計畫(Buddhist Sanskrit Text Input Project)by Lewis
  Lancast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SA and Supachai
  Tangwongsan, Mahidol University, Thailand

  如上述,本計畫已經與上一計畫正同時進行中,也就是以韓國主持人(Dr. Jong-cheol Lee)為主,及其他兩個印度單位為輔。

  Dr. Lancaster在會中展示已經輸入的資料明細,並展示其多功能的檢索軟體,可以用頁碼顯現及檢索梵文轉寫字。本資料庫目前包含約一萬二千頁的資料及可轉換成天城體的讀經器,最後將會以CD的形式發行。同時表示他們已嘗試將轉成網路版,並會將此資訊在其網址上顯示。

(三)巴利文佛典

6. 巴利藏光碟(The Chattha Sangayana Tripitaka CD-ROM)by Dhananjay Chavan
  , Vipassana Research Institute, India

  內觀研究學院是一個修習呼吸法的禪修組織,現在他們也以數位化的工具來傳播佛法。目前完成的部份經文都已經製成光碟,而且可以用緬甸語、天城體、羅馬拼音三種語言閱讀,並可以用關鍵詞查詢、簡單的文件閱覽及可同時檢索三種語言的搜尋引擎。

  目前這項輸入工作尚未完成,工作還穩定的進行中。

7. 泰國巴利藏(BUDSIR for WINDOWS and BUDSIR in Thai Translation Version
  -- Buddhist Scriptures Information Retrieval)by Supachai Tangwongsan
  , Computing Center, Mahidol University, Bangkok, Thailand
  http://www.mahidol.ac.th/budsir/

  這個計畫包含了技術與個人的熱誠,可能是目前EBTI中最早也最完整的電子佛教經典。會中展示此計畫各個不同階段的歷史,並且展示新的光碟版。他們現在已經完成泰文版的巴利大藏經,新的檢索引擎及良好的介面,而且經文可以用五種不同的語言呈現。將來可以做不同語言的藏經版本及超連結等,本計畫同時也設計有圖像與語文同時呈現的功能。

(四)藏文與蒙文佛典

8. 藏文佛典的出版與保存(Publica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Tibetan Texts)
  by Lewis Lancaster and Hahn Tuan, UC Berkeley, California
  http://tibet.dk/dkhp/page2.htm

  這是尼泊爾加德滿都的the Drukpa Kagyu Heritage Project計畫,於會中報告此計畫的技術發展,譬如藏文佛典與辭典的連結與查閱等。

9. 亞洲經典輸入計畫(The Asian Classic Input Project (ACIP) : 100,000
  Pages of On-line Classical Buddhist Texts and Reference)by Material
  Robert Chilton, Asian Classics Input Project, New York USA
  http://acip.princeton.edu/

  十年前,ACIP就已經開始其藏文藏經的輸入計畫,到現在為止至少已經有十萬頁的輸入量,目前還不斷的增加中。而最近一個大成就,就是把聖彼得堡的目錄建置於光碟中。他們的目標是把所有藏文的經論數位化,並且找出其目錄及館藏位置,提供給學界使用。

  他們最近完成一個較好用的介面,且加上檢索的功能。

10. 大谷藏文計畫(The Otani Tibetan Project)by S. Miyashita, Otani
  University, Kyoto, Japan

  此計畫在開始時,因為缺乏藏文的工作平台,所以與蘋果電腦合作開發一套語言工具,目前還在合作進行中。他們依據所開發出來的工具,已經做成佛教經文目錄,而且可用蘋果電腦的資料庫程式作檢索。為了達成把各種版本合一的「精校版」,需要發展一套可以自動標記的文字處理與資料庫的程式,在東洋文學大學福田教授的協助下已經發展出下列的功能:

 (1) 可以轉換藏文與羅馬轉寫字。
 (2) 檢索與文獻比對工具。
 (3) 研發出一個有分類功能的蘋果4D資料庫。

11. 藏文與蒙文電子目錄(Electronic Catalogues of the Tibetan and
  Mongolian Collections of Buryatia Tsymzhit Vanchikova, Department of
  Oriental Manuscripts and Xylographs Buryat Institute of Social
  Sciences)by Ulan Ude, Buryatia
  http://ccbs.ntu.edu.tw/news/e-events.htm#1

  本計畫的稀有成果,如其所收集、分類、電子化有關蒙文與藏文的寶庫,是首次在EBTI呈現。這些特殊的文獻,有很多在近幾十年來已經開始遺失,而他們的圖書館尚保存亞洲最大的藏文、蒙文及布里雅特(Buryat)文的木刻及手抄稿。這個工作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文化的存續,因為自從蘇聯成立,他們就被迫放棄蒙古母語,而改用蘇聯的古斯拉夫文字,因此目前部份重要的工作,就是將當代蒙古語與他們的文化語文傳承連接。

  他們目前正在從事蒙文與藏文經文的輸入,並且以上述ACIP的技術作為他們工作的輔助方法。

(五)越南文藏經

12. 越南佛典電子化計畫(The Project of Computerizing the Vietnamese
  Buddhist Canon)by Ven. Hahn Tua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Vietnam

  這個計畫雖然是在上次開會前不久才開始,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奔波,和展示泰國與韓國高麗藏的光碟給越南團體認識之後,目前已經得到很多的支援。本計畫打算建一個資料結構以包含各種藏經譯本,而且本計畫將包含佛學辭典,以超連結的方式連接辭典與藏經。

四、電子辭典類(DICTIONARIES)

1. 佛光大辭典光碟版(The Fo Kuang Shan Buddhist Chinese Dictionary CD-ROM
  )by Ven. Huiray (釋慧瑞), Fo Kuang Shan, Taiwan

  佛光大辭典是目前中日韓佛教辭典中詞彙最多的辭典。這部電子辭典有快速有用的檢索引擎,並可以在畫面上同時進行閱讀與編輯中文big-5碼的佛教文獻。於會議中並發表將進行網路版的佛學辭典。

2. 中日韓佛教經典電子參考工具的應用(The Usage an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Reference Tools in Working with CJK Buddhist Texts : Interlinked CJK
  and Buddhist CJK Dictionaries)by Charles Muller, Toyo Gakuen
  University, Chiba, Japan
  http://www.human.toyogakuen-u.ac.jp/~acmuller/index.html

  本計畫是以超連結的方式,呈現漢字與英文的佛學辭典,經由網路的檢索功能及可用於文字閱讀與編輯的文字處理,而且從上次台北的展示後,這部辭典的詞彙與功能也增加了許多!

五、藝術、考古與多媒體(ART, ARCHAEOLOGY AND MULTIMEDIA)

1. 香港天后宮計畫(The Tianhou Temple Project)by Joseph Bosco,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hina

  在這新發行的光碟中,包含了很多的多媒體資料,譬如照片、地圖、聲音及影像檔,而且包含寺院儀軌與建築等詳細資料。

2. 國際敦煌計畫(The International Dunhuang Project)by Susan Whitfield,
  British Library, London, United Kingdom
  http://www.bl.uk/collections/oriental/dunhuang.html

  於此次展示中,除了簡介敦煌計畫的歷史外,並提出一些新的發展與計畫。這個計畫的主要目標是提倡敦煌學,並保存十二世紀前的手稿與圖件。圖像的保存方式,是用蘋果電腦的關聯式4D資料庫儲存。在過去的十八個月來,這個資料庫的功能與存量都有很大的進展。於會中並展示他們如何整理手稿的多元資訊及如何讓各手稿的屬性很簡便的尋獲。將來計畫做更多的掃描、連結其他資源及上網等功能。

3. 中亞絲路電子文化地圖(Central Asia/Silk Road Mapping for the
  Electronic Cultural Atlas)by Sanjyot Mehendale and Bruce William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SA

  這個絲路團體是個文化地圖製作團體,計畫分為文獻與考古兩大部份進行,所進行的這部份地區在文化地圖上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研究文化地圖的領域中,中亞大部份地區或多或少都被疏忽了。

  但是,因為它座落於許多不同的文化中,因此研究這地區可以提供很多的資訊,譬如其電子文化地圖提供了很多的地理位置、路線與文化遺產等資料。在運用這些工具時,從一大片的地區到一小間的房子,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同時在地圖上也有很多的超連結,能提供更多的資訊。

4. 日本會津區的佛教(Buddhism in the Aizu Region : An Internet Project)by
  Janet Goodwi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SA

  本計畫的主要目的是在設立一個有關「會津」歷史的網站,嘗試以「會津」地區的歷史來瞭解日本的歷史,因此本研究認為此地區的重要性並不亞於東京或京都。本站的資訊可說相當的豐富,而且也被翻譯為韓文,成為多語文的資訊站。

  總之,本站與上一個計畫有點相似,但其區別則在於本案是較為地方性的研究。

5. 日本文化教育版多媒體(Educational Multimedia on Japanese Culture)by
  Thomas Price, Stat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Humbolt USA

  本計畫展示了其光碟中3D的全景照片,這些本來是為學童而設計的教學工具,因此是以教育性的多媒體的分類為主。除了這些美好的寺廟照片外,自然景觀與庭院設計,也都個別提供了很好的資訊與地理研究。

  另外,這張光碟也有很多的聲音與映像檔和自然景色搭配。

6. 電子化的亞洲視覺文化(Electronic Access to the Visual Culture of Asia
  : The Huntington Archive of Buddhist and Related Art and Its Projects)
  by Susan Huntington and Jan Glowski, Ohio State University, Columbus,
  Ohio, USA
  http://kaladarshan.arts.ohio-state.edu/Default.html

  在Ohio大學的Huntington圖像資料庫中藏有許多的資源,於會中分別展示其網頁與幻燈片資料。這個資料庫是從1969年他們到印度旅遊拍攝各地的照片開始,因為後來他們再回到印度時,發現原先所拍攝的很多文物已經不見了,因而刺激他們開始這個計畫。此後,他們開始到亞洲各地拍照,在此次會中他們展示了很多遺失文物的幻燈片。

  接著,再介紹網站的一些資料及教學用的地圖等。這些地圖並且與前述的文化地圖一樣,也做了一些超連結的功能。此外,他們並於會中展示很多的建築遺跡等資料,這些資料並附有聲音影像檔。

7. 網路上的圖像呈現(Image Repositories and Image Presentation on the
  World Wide Web)by Thomas Duncan, Museum Infomatics Projec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SA

  本計畫主要是展示如何在網路上呈現圖像的一些技術問題及解決的方法。大部份高解析度的影像都需要20MB到150MB,因此需要用壓縮的方式儲存與展示。目前有很多的團體在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譬如法國的NetImage公司、ISO及柯達公司也開展了新的影像處理,稱為JTIP。而目前本案的解決方案稱為"Pyramiding and Tiling",分為五個步驟進行。其主要的方式,就是以「主要的影像」與「展式的影像」兩種影像呈現,而且本計畫也有「網路影像處理」的方式與呈現。

8. 尼泊爾佛教圖像文獻(The Newar Buddhist Photographic Documentation
  Project)by John C. Huntington, Ohio State University, Columbus, Ohio,
  USA

  在這次的展示中,主要是介紹尼泊爾加德滿都山谷尼哇人的一些照片資料,在這之前沒有人曾經嘗試有系統地整理這些文獻。這個計畫是於1994到1996年間執行,一共拍攝了三萬三千多張照片和錄影帶,當地人也因這個計畫而開始重視他們的文化,因為這些錄影帶保存了他們本土的一些宗教儀式。於會中,並展示很多他們所拍攝的幻燈片,其中有些珍貴的鏡頭,都是一年才能在他們的法會上看到一次的。

  於展示中,他們並說明這些照片資料的保存方法,以及如何存取的結構等。本計畫打算至少放置十萬到十五萬張的圖像在其網站上。

六、網路資源與進行中的計畫(RESOURCES AND DEVELOPING PROJECTS)

1. 大陸佛教電子資料(Buddhist Materials in China : Future Projects)by
  Fan Guang Chang (方廣錩), Institute of World Religion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Beijing, China.

  方教授主要是針對當前大陸佛教文獻電子化的現況做報告,而這是目前較不為人知的部份。根據他的報告,雖然大陸從1986年就開始成立「漢文佛教藏經」的單位,但是在早期的工作中遇到很嚴重的技術問題與缺字的問題,到目前已經完成的有106卷。現今正在進行的有下列四大計畫:

 (1) 建立一個與「觀音」有關的多媒體的文字、文物、圖像等資料庫,並且計畫在
   完成這個資料庫之後,就將其做成光碟。
 (2) 建置一個佛教文化的資料庫,包含有繪畫、手稿與儀軌等。這個計畫已經進入
   輸入的階段,而且目前已完成有十二萬張的圖片。
 (3) 把上面的計畫完成後置於網路上。
 (4) 輸入明版的大藏經,包含圖表與索引等。同時並開始根據不同朝代輸入不同的
   佛教文獻,並建立詞彙等工作。

2. 佛學網路資料檢索與網路資源(Buddhist Internet Database Retrieval and
  Chinese Buddhist WWW Resources)by Aming Tu (杜正民), Center for
  Buddhist Studie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http://ccbs.ntu.edu.tw

  於會中,台大佛學研究中心呈現其新發展的網頁資料,這個資料庫有大量的佛學研究資料。該網站包含有佛教經典、佛教文獻及大量的佛學書目、網路教學、台灣佛教新聞等項目。會中並介紹「中華佛學會議」與「達賴喇嘛訪台」等特別報導,同時也展示可以發音的「梵文教學」等網路教學系統。

  佛學中心的書目資料目前已經有八萬多筆,將來打算提供可以多語言檢索、主題檢索等功能的檢索引擎。

3. 南亞資料庫資源(South Asia Resources Database : A New Tool for the
  Study of South Asia)by Ian Dawes, Curt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erth, Australia

  在其計畫中包含很多的媒介與規則,這與傳統佛教文獻的保存與分類不同。於本次會議中展示其資料庫的功能外,也展示文獻、文化與宗教禪修儀軌等。同時說明正在開展工作的一些理論根據,譬如手抄本的保存與所謂的電子化工作的異同,亦即其相關性與相異性等文獻資訊。

4. 貝葉斷片(Fragile Palm Leaves : Scanning Horizons Peter)by Skilling,
  Nonthaburi

  泰國佛教經典傳承的傳統方法,就是將經文抄寫在貝葉上,這樣可以保存很久。它們大多是以100張到600張為一綑,這個計畫就是試圖用掃描的方式,保存這些手抄的貝葉。於會中也展示很多的幻燈片,讓我們瞭解各式各樣的泰國貝葉。

  目前,這些掃描完的檔案,正試著轉換成資料庫的形式。

5. 寮國手抄本的保存(Manuscript Preservation in Cambodia)by Olivier De
  Bernan, Phnom Penh, Cambodia

  與上一場發表的「泰國貝葉斷片」很類似,本計畫主要是保存即將毀壞的文獻。但是由於寮國目前政治情況的不穩定,佛典毀壞的程度越來越加速,因而拯救這些經文,就成為刻不容緩的當急之務。他們初步的嘗試是,先以影像的方式保存文獻,下一步則是將文獻轉為電子化的作業。

6. 俄羅斯佛學研究的電子化(Buddhological Studies in Russia : Prospects
  for Electronic Format)by Alexander Stolyarov, Institute of Oriental
  Studies of the Russi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Moscow, Russia
  http://www.orient.ru/

  此次會議,很榮幸能邀請到俄羅斯代表參與,這應該是俄羅斯近年來首次對外公開展示其佛學資料,讓外界得窺其所收藏的部份佛學文獻資料。Dr. Stolyarov雖然只是發表一個計畫,然而卻也展示了現在俄羅斯學界的佛學研究現況。於會中,他也提供了一長串的書目,這些資料大部份是未曾對外發表過的。

7. 日本宗教與文化史的電子表格(Electronic Chronological Table for
  Japanese Religious and Cultural History)by Shigeru Handa, Jinjya
  Honcho Research Fellow, Nagoya, Japan

  本計畫的最終目標,是將成果於網路上呈現出來,而其基本內涵為日本神道辭典,但是其中採用了許多的多媒體單元。因為神道本身也包含很多的日本文化,因此本辭典也包含很廣的文化資訊。

  同時,本計畫也附有多元的資訊,譬如古典日本文獻《古事紀》與《日本書紀》。本辭典也含有很多的書目及日英的多媒體附件等。其中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歷史年表,經由此表我們可以用各種方法查尋資料。同時也附有「干支曆法工具」,可以轉換為中國以六十年為一循環的傳統甲子年表。(註6)

結語

  從上述繁多的會議資料中,可知目前國際上正在進行有關佛典文獻電子化的概況:由基本解決方案的標記與編碼(Markup and Coding)及文獻編碼協定(TEI)開始著手,到漢、梵、巴、藏、蒙、越南等各種經典語文的佛典輸入計畫(Text Input Projects)與佛學工具的電子辭典類(Dictionaries),進而到與佛學相關的藝術、考古與多媒體(Art, Archaeology and Multimedia)等電子化事業,最後則加上目前正流行的網路資源與正進行中的計畫(Resources and Developing Projects)為止,這些場次幾乎涵蓋國際佛典電子化的整個作業工作,因而可藉此瞭解其中大? 均C(註7)

  由這些簡述,可預知明年度在台進行第五屆EBTI會議的熱烈情況,屆時不但前述大部份的團體與工作者都會參與此盛會,亦將有新的工作團隊與新的項目加入。(註8)藉由這樣的會議,我們可以知道現在各國正在從事那些佛教電子化的事業,亦可由此以為借鏡,作為我們從事佛典電子化的參考與諮詢。(註9)

後記

  同時於會中,筆者也深深感受到工作者的用心與辛酸。譬如,聽到一位在寮國的法國神父於戰亂中,當別人忙著搶奪財物時,他如何冒著生命危險,搶救佛教的貝葉經文,並且計畫將之電子化,以期佛典能永久保存;美國的某單位如何想辦法籌錢幫助流亡印度的喇嘛,並訓練他們用電腦打經文,以培養其謀生技能,而以刻經文為終生志業的喇嘛,又如何的拼命完成這些任務以作為回饋;某個工作團隊於再次回到印度、尼泊爾的寺廟時,發現廟中的神像和文物不知被盜賣到何處去了,還好,他們已經用圖檔將這些遺跡保存起來了;有些團體,因為沒有任何的財力支援,窮得 無法買機票來開會,甚至有些計畫因沒有經費來源而要暫告停頓。但是無論如何辛苦,他們還是不停的致力於佛典的電子化工作,可說會中每一個工作團體的報告,都是佛教近代史上正在進行中的一些美麗事件的縮影。

【附註】

註1:恆清法師參加此次會議時,為「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因而記錄上列為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現在則以「台大佛學研究中心」名義參加EBTI會議。
註2:Urs App, "The Electronic Buddhist Text Initiative," 電子達摩:The
   Electronic Bodhidharma, no. 3, July 1993, p.3.
註3:本次為一聯合舉辦的大型會議,暫時命名為1999 EBTI, ECAI, SEER & PNC聯合
   會議,內含有Electronic Cultural Atlas Initiative (ECAI), Electronic
   Buddhist Text Initiative (EBTI), and Scholars Engaged in Electronic
   Resources (SEER)及Pacific Neighborhood Consortium (PNC)等組織參加,另
   外有CJK Documentation Group of ISO (CJK)小組會議及SGML/ XML, TEI 的會
   前專題研討等活動。
註4:第一屆EBTI會議資料請參考Urs App, "The Electronic Buddhist Text
   Initiative," 電子達摩:The Electronic Bodhidharma, no. 3, July 1993
   , pp.3-4,及網路資訊:http://www.iijnet.or.jp/iriz/irizhtml/ebti/ebtie.htm
   第二屆EBTI會議請參考Christian Wittern, "The EBTI Haeinsa meeting,"
   電子達摩:The Electronic Bodhidharma, no. 4, June 1995, pp.22-26,或
   參考網路資訊:http://www.iijnet.or.jp/iriz/irizhtml/ebti/haeinsa.htm
   第三屆EBTI會議則參考網路資訊:http://www.iijnet.or.jp/iriz/irizhtml/ebti/taipei.htm
   至於整體的EBTI資料與簡介,則請參考網路資訊:
   http://www.human.toyogakuen-u.ac.jp/~acmuller/ebti.htm
   http://ccbs.ntu.edu.tw/EBTI/index.htm
註5:維習安博士(Dr. Christian Wittern)目前任教於中華佛學研究所,並受聘為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hinese Buddhist Electronic Text Association, 簡稱
   CBETA)顧問,來台從事漢文佛典電子化的專業工作。
註6:本部份主要是參考Dr. Charles Muller的網路資訊:
   http://www.human.toyogakuen-u.ac.jp/~acmuller/ebti/ebti97rep.htm
   及根據筆者參與該會議的大綱、摘要,等資料編譯撰寫的。
註7:本文所謂的「縮影」與「大概」,是因為並非國際上所有從事佛典電子化的單
   位或工作者,都參加EBTI的會議,但可以說大多數的佛典電子化類型,在EBTI
   會員的計畫中都已呈現。將來有機會,筆者再把網路與手邊的資料做一整理,
   則資訊會較完整。但無論如何,EBTI會員的種種計畫,可說是目前國際佛教文
   獻電子化的濃縮呈現。
註8:譬如,日本SAT藏經輸入組織及其他新加入電子佛典的工作者,此外還增加現
   場展示活動等。目前暫時排出來的會程,除了1 月15、16日兩天的會前研討會
   (Metadata, TEI, GIS, Image Data)外,共計十大項目,分四天進行:
   一、檔案資料庫(Archives)
   二、漢文佛典(Chinese Texts)
   三、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俗語佛典(Sanskrit, Pali, Tocharian, Prakrit Texts I)
   四、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俗語佛典(Sanskrit, Pali, Tocharian, Prakrit Texts
     II)
   五、藏文佛典(Tibetan Texts)
   六、韓文佛典(Korean Texts)
   七、電子字典類(Dictionary Projects)
   八、台灣的佛典計畫(Taiwanese Projects I)
   九、台灣的佛典計畫(Taiwanese Projects II)
   十、其他類(Others)
   其他相關資料,請隨時參考台大佛學研究中心網頁資訊:
   http://ccbs.ntu.edu.tw/EBTI/index.htm
註9:因為EBTI會議各場次皆以英文發表,沒有翻譯。因此筆者不揣簡陋,僅以所知
   的部份及編譯的一些資料,提供予華文藏經電子化同道參考,然因時間匆促,
   如有錯失之處,尚請學者專家不吝指正。
E-Mail:aming@ccbs.ntu.edu.tw



[回gaya首頁]   [佛教圖書館館訊]   [館訊15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