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訊 第十三期 87年 3月

佛學院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
的規劃與實施:

以香光尼眾佛學院為例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館長 釋自衍


【摘要】:一般大學通識課程裡設有「圖書館利用教育」,藉以培養學生使用圖書館的能力,而佛學院是出家僧侶奠立深入經藏基礎的教育場所,因此佛學院開設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目的在為學生打造一把深入經藏的鑰匙,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知能。本文以「香光尼眾佛學院」開設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為例,介紹課程規劃、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習評量等,並嘗試就課程的實施概況做一檢討與建議,以期佛教圖書館成為修行者的終身學習寶藏。

關鍵詞:圖書館利用教育;佛學院;課程設計


壹、前言

  佛教寺院裡的「藏經樓」是深入經藏、修學佛法的最佳去處。可惜的是傳統藏經樓都僅具有保存佛教大藏經的功能,其執事人員––知藏,是不需負擔教導讀者使用經書的職責,若想要讀經或使用圖書資料得靠自己摸索。然而隨著資訊科技進步,轉型後的佛教圖書館典藏資料已呈現多樣媒體,讀者較難鎮日埋首其中就能熟悉使用資料的方法。

  一般圖書館讀者服務有「圖書館利用教育」,這是一種透過課程設計的方法引導讀者使用圖書資料,減少自我摸索時間的教育。

  佛學院設置圖書館除了支援教學外,更是學生自我學習、主動求知的最佳場所,因此佛學院教育實有必要開設課程教導學生使用圖書館,以輔助學生學習,作為深入經藏的基礎。

貳、課程規畫及實施概況

  香光尼眾佛學院創辦於民國六十九年,辦學宗旨在奠定僧伽基礎教育,培養解行並重的佛教師資(註1),藉由教義的研學、佛法修持、生活、執事、弘護等各種知能學習,使學生具備弘法知能及領眾能力。

  民國七十一年配合教學需要設立「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自設立到八十四年間,「圖書館利用教育」是採定、不定期及個案機會教育二種方式:一是定期在每學年開學典禮向學生介紹圖書館使用規約,以及不定期舉辦專題資料使用介紹;二是館員針對學生個別使用資料時所遇到的疑難問題給予說明及教導。這種方式的效果不彰,但囿於圖書館的場地非常克難,館員的專業知能不足,並不能提出具體改善作法。

  直到民國八十五年本館新建館舍完成,佛學院院長悟因法師深感圖書館的使用應該透過「教育」來推廣,希望開設圖書館利用課程,讓圖書資料得以被使用,發揮典藏的真正價值。

  經由本館館務會議討論決議:將「圖書館利用教育」與現有「圖書館利用活動」區分開來。針對新生,於新生訓練時,僅介紹圖書館的環境、開放時間、各項使用規約和服務項目。其他有關圖書館各資料類型和使用方法則由佛學院排定正式課程教導。舊生則利用每學期的始業式,複習圖書館規約,並開放選修「圖書館與資訊運用」課程。

  以下本文僅就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之規劃與實施作一介紹:

一、課程規劃

  在佛學院的課程規劃中,本課程是屬於必修通識課程,共二個學分,定位為圖書館利用教育及使用實務課程。目的在教導學生如何有效利用佛教圖書館,希望透過本課程,學生對於佛教圖書館的意義、功能、收藏範圍、資料組織方式以及各項佛教參考資源有所瞭解,有效掌握正確途徑利用佛教圖書館資源,以提昇學習效果,並增進自我教育與獨立研究的能力和弘化資糧。

  本課程分之內容分二方面:一、認識各種資料類型及資訊媒體的使用方法,主要是以佛教的資料為主體,非佛學資料的使用則採用隨緣方式教導;二、學習資料蒐集、整理、運用。包括專題內容的蒐集製作、資訊媒體的使用,及如何有效運用資料完成作品。

二、課程名稱

  在參閱了許多大專院校開設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的各種名稱,如:圖書館資訊與應用、圖書資訊之利用、工具書與參考資料、圖書館利用教育、圖書館與網路資源利用等之後,我們決定將課程名稱定為「圖書館與資訊運用」,理由是學生除了學會利用圖書館資源外,更重要的是要學會過濾並有效運用資訊。

三、教學目標

  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有三:

1. 具備使用圖書館的基本知識。
2. 認識佛教參考資源的各種資料類型、資訊媒體及其使用方法。
3. 養成獨立蒐集、整理、運用資料的能力。

四、學習對象

  開課對象以香光尼眾佛學院一年級學生為主,同時也開放給其他年級學生選修。學生的程度為高中以上。

五、上課方式

  上課方式因應不同主題採用多元教學方法,以演講法為主,配合研討法、實務演練及報告。

六、上課時數

  第一年課程總時數十小時,分五次授畢,但學生反應時間過少,因此第二年增加為三十小時,共十五次課程。

七、師資來源

  課程授課老師是由佛學院院長直接聘任。自民國八十五年開始由筆者擔任講授二年,今年則推薦目前任職於本館的法師擔任,希望藉此課程能培養出更多「圖書館利用教育」的師資。

八、參考教材

  因為這是佛教界的新生地,目前無完整的教本可使用,所以由授課者依各單元課程撰寫講義及提供相關的參考資料。如:介紹佛教圖書分類法則以《佛教圖書分類法》一書為主;介紹佛教參考資源則以《佛教圖書館館訊》為參考資料。

參、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採用專題方式進行,俾能依學生的程度做彈性調整。以下是筆者不揣簡陋,提供目前課程單元設計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作業等資料就教諸先進。

一、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認識圖書館

單元名稱 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認識圖書館 時間 共3小時
教學目標 1. 認識圖書館的功能及重要性。
2. 認識一般圖書館及佛教圖書館的類型。
3. 認識索書號的組成及意義。
單元內容 1. 課程概介:課程目標、內容、成績評估方式、作業。
2. 一般圖書館及佛教圖書館的類型及發展現況。
3. 圖書館服務內容。
4. 圖書館分類體系介紹(佛學及非佛學)。
5. 認識索書號之標記。
作業 1. 擬訂本課程自我學習目標。
2. 請各找一冊佛學及非佛學圖書,說明其索書號代表意義。
3. 請問佛教圖書館屬於何種類型圖書館?該類型之特色為何?
4. 默寫佛學及非佛學分類法十大類。


二、佛教參考資源介紹

單元名稱 佛教參考資源介紹 時間 共8小時
教學目標 1. 認識佛教參考資源類型。
2. 瞭解不同類型參考資源的性質、內容及使用方式。
3. 學會各種工具書的利用及選擇。
單元內容 1. 佛教各類型參考資源概說。
  (1) 何謂指引性參考書、資料性參考書。
  (2) 參考工具書的選擇方法。
2. 佛教參考資源介紹(一)-- 書目、索引、摘要。
3. 佛教參考資源介紹(二)-- 字典、辭典、類書、百科全書。
4. 佛教參考資源介紹(三)-- 年表、年鑑、傳記參考資料、地理參考資料。
5. 佛教參考資源介紹(四)-- 名錄、手冊、法規、統計。
6. 佛教參考資源介紹(五)-- 期刊、學報、叢書。
作業 依各次上課主題選擇一參考書介紹其內容及使用方法。


三、各種藏經版本及使用介紹

單元名稱 各種藏經版本及使用介紹 時間 共6小時
教學目標 1. 瞭解各版本藏經的特色與功能。
2. 學會各版本藏經的查閱方法。
3. 知道各版本藏經研究之參考書。
單元內容 1. 何謂藏經?
2. 南傳語系藏經、北傳語系藏經介紹。
3. 漢譯大藏經介紹:大正新修大藏經、卍正藏、卍續藏經、佛教大藏經
  、嘉興藏、磧砂藏、高麗藏、佛光大藏經、乾隆大藏經、南傳大藏經
  、中華大藏經、文殊大藏經、正覺大藏經等。
4. 大正藏之價值及其架構介紹。
5. 各種藏經研究相關資料介紹。
作業 1. 請擇下列一參考書簡介其使用方法:《大正藏索引》、《南傳大藏經
  索引》、《大藏會閱》、《閱藏知津》、《二十五種藏經對照考釋》
  。
2. 您認為一本好的藏經,在編排及使用上應該具備那些條件?


四、專題資料的蒐集

單元名稱 專題資料的蒐集 時間 共4小時
教學目標 1. 認識各種專題資料查找途徑。
2. 熟悉佛教圖書之內容。
單元內容 1. 資料蒐集方法。
2. 專題資料查檢策略分析。
3. 專題資料的查找:
  (1) 佛傳的文獻資料查找?
  (2) 如何查找佛教人物傳記?
  (3) 偽經辨正的查找?
  (4) 佛教故事類別的查找?
  (5) 各種清規如何查找?
  (6) 解題書的查找?
  (7) 藏經目錄的查找?
  (8) 佛教護法資料的查找?
  (9) 佛教方志的查找?
  (10) 偈語出處的查找?
  (11) 古代佛教地名的查找方法?
  (12) 梵巴藏經名的查找?
4. 專題書目製作實務作業:以「僧伽教育」專題示範說明。
作業 請利用各種參考書(如圖書、期刊、學報、研討會論文等)蒐集整理一專題之書目資料,並註名出處。(例如:五蘊、十二因緣、四諦、三法印、蓮池大師、蕅益大師等。)


五、佛教電子資源介紹

單元名稱 佛教電子資源介紹 時間 講授示範3.5小時+實習1.5小時
教學目標 1. 認識各種電子資料媒體及其特性。
2. 認識電子化之佛教文獻。
3. 學會各種電子媒體檢索方法。
單元內容 1. 網際網路之功能及使用介紹。
2. 網路上佛教資源介紹。
3. 佛教電子資源(光碟、資料庫、電子書等)介紹。
4. 如何應用各種電子媒體檢索佛教專題資料。
5. 各種資訊媒體使用實習。
作業 1. 您認為佛教有那些資料可以發展成電子媒體傳播?
2. 請自選一主題,使用各種電子媒體檢索該主題資料,並說明所使用的
  檢索策略。


六、資料的整理與運用

單元名稱 資料的整理與運用 時間 共4小時
教學目標 1. 學習資料整理方法。
2. 學會資料引述、摘要的撰寫方式。
3 增強運用資料撰寫各種報告的能力。
單元內容 1. 資料的整理
  (1) 資料(如:卡片、筆記、電子檔)的整理方法。
  (2) 引述文獻註釋格式介紹。
  (3) 摘要撰寫方法。
2. 資料的運用
  (1) 書評、書介撰寫原則。
  (2) 讀書報告的撰寫。
  (3) 論文撰寫格式介紹。
作業 1. 我如何分類整理個人文件、圖書資料。
2. 請選擇一佛教參考書撰寫300至500字的圖書介紹。


肆、學習評量

  所有的教學皆以達到最好的學習成效為目標,因此學生的自我學習評量相當重要。柯爾克 (Thomas Kirk)指出學習評鑑的項目應包括:(1) 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瞭解;(2) 學生使用圖書館的成果;(3) 學生查尋資料的過程;(4) 學生的態度;(5) 課程的效益(cost-effectiveness)(註2)。所以,本課程學習評量也儘量朝向全面性,其內容包括:

一、課後作業

  課後作業是希望瞭解學生單元課程學習概況,期望學生能將課堂所學應用在自己課業上。因此在學期初教學會議時,筆者會事先徵詢各科授課老師是否有資料要查找?本課程可以按他們的要求配合,假若老師沒提出,則以該學期所開的課程作為練習主題,如:一年級學生上「沙彌律儀」、「成佛之道」課程,在「專題資料查找」的部分就會請學生查與這兩門課程相關的主題。

二、個人學習目標擬訂

  第一次上課會向學生說明本課程教學目標,同時也要求學生根據此目標訂定個人學習子目標,授課者再依此做課程的調整,因應學生的特別需求。

三、知能學習評量

  學生知能學習評量主要依課程主題測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如:默寫「佛教圖書分類法」與「中國圖書分類法」的十大類;簡介「大正新修大藏經」之架構及其特色;以APA格式撰寫引述書目、期刊論文、未出版之參考文獻等等。期末採用綜合學習測驗。如:運用各種資訊媒體、資料類型以「菩薩戒」為主題做相關文獻整理,並就該主題說明檢索策略,俾以瞭解學生學習概況。

四、學習與教學評鑑

  學習與教學評鑑在期末課程結束後進行。根據授課者學期初所訂教學目標評鑑學生學習成果,作為教學修正和改進的參考。評鑑表上的內容分學習目標、教學計劃、參與分享三部分,其中參與分享是師生間的一種互動交流,由此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以作為課程改進之建議。詳見附表一。

附表一

香光尼眾佛學院 圖書館與資訊運用 學習與教學評鑑表

請於下欄表內打ˇ       班級:   法名:     86年7月14日



評鑑內容 100-80%
甚佳
70%
60%
尚可
50%
不佳
其他
甚差
(或理由之敘述)



1. 認識各種圖書館類型            
2. 認識索書號之標記            
3. 認識佛學圖書分類法            
4. 認識非佛學圖書分類法            
5. 認識各種類型之佛教工具書            
6. 學會使用各種佛教類型工具書            
7. 學會撰寫圖書介紹            
8. 認識大正藏架構            
9. 認識各種不同版本之藏經            
10. 學會獨立蒐集資料的能力            
11. 學會使用電腦查詢館藏資料            
12. 學會專題資料蒐集及整理的能力            



1. 我還記得本課程上課目標            
2. 能勝任作業之份量及內容            
3. 上課週次的安排            
4. 教學方式的安排            
5. 上課時數的安排            
6. 本課程能幫助我利用圖書館            




1. 我希望本課程能安排那些主題?
2. 學習本課程受益最多或收穫最大的是......
3. 學習本課程我的困難是......
4. 本課程之開設我的建議是......
5. 修過此門課後我想對自己、同學、授課法師、佛學院說的話......


五、成績評估

  學生學習成績的計算如下:平時參與及實務演練30%,作業成績30%,期末成績30%,自我學習評鑑10%。其中學生的自我學習評鑑特別佔10% ,主要原因是透過學生自我的評鑑可以補足授課者與學生認知的差距。

伍、檢討與建議

  課程開設成功與否需要眾多因緣的配合,無論是學生學習動機、行政單位及其他教師的支持、課程內容的安排都相當重要,以下是學生學習評量的反應及授課者的檢討與建議。

一、檢討

1. 學習成效

  本課程開課至今已有三年,學生都相當肯定課程的價值與成效。最明顯的是學生會利用課餘主動到圖書館查尋使用資料,老師及館員都發現上過這門課的學生在查閱資料上,較沒上過課的學生熟悉,使用的類型也比較多元。

2. 實習時間

  本課程教學時間原僅十小時,後增加到三十小時,學生仍然覺得實習的太少。可知規劃一定的實習時間是很重要的。根據經驗最好每單元課程都有一小時的實務演練,學習效果會較佳。

3. 教學方式

  應以學生的學習成效為主要考慮要項,教學品質才易於提高。記得有一次因為時間關係,於介紹《大正藏索引》的使用方法,僅示範帶過,結果學生不會使用,後來改由每人一書,按圖索驥查檢,學習效果反而良好。

4. 教學設備

  佛教電子資源之學習與應用是未來時代發展的趨勢,也是現代人必備的一項技能。本館目前提供讀者一台電腦可電話撥接直接上網,但學生反應上網際網路的機會不多,由於不常使用,操作方法容易忘記,這可能與教學設備是否充分有關,所以佛學院要開設電子資源使用課程,相關電腦設備是不可缺少的。且必須增加實習時間,並配合其它課程應用,讓學生有機會練習使用。

5. 課後作業

  課後作業目的是加深學習印象及增加實務練習的機會,但如果作業太多反而會喧賓奪主,造成學生學習的負擔。第一年開課時,學生明顯反應作業過量,因此在第二年就安排課後一小時內可以完成的作業。

二、建議

  筆者從二年圖書館利用教育的實務教學及學生的需求反應中,深感過去在佛教圖書館服務的實務經驗十分珍貴,如何將此經驗有效地傳遞下去,值得深思。以下就個人的經驗提供幾點淺見:

1. 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應列入佛學院通識課程

  由本院實施的經驗中,更肯定將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列入佛學院通識課程的必要性,尤其是身處資訊發展迅速的時代,佛教教育單位更應意識到如何教導學生使用資訊、過濾資訊並進而運用資訊的重要性。

2. 整體規劃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

  筆者發現與圖書館及資訊運用的相關主題確實很多,如:佛學研究方法、認識圖書的結構(封面、版權頁和版權)、介紹讀書會的帶領方法、如何閱讀一本書等等。因此,佛學院的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可先以整體規劃課程為基礎,必要時再增加單元主題,使課程設計更具彈性,以適應學生的不同需求。

  如,學習與教學評鑑表上,學生反應希望開設「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的課程,筆者認為是可以將它列為圖書館利用的進階課程。

3. 可由圖書館工作者擔任師資

  一般人常認為圖書館員只是負責管理圖書,而資料使用的教育應由學有專長的老師擔任。事實上,我們不能輕忽圖書館員是最有機會接觸、熟悉資訊的人,圖書館員也可以將圖書館利用課程定為個人奉獻教育的管道,藉此進修,與讀者互動學習。更重要的是佛學院圖書館若能意識到需要培育圖書館利用教育的師資,相信圖書館會更能發揮它的功能。

4. 共同建立佛教參考資源

  筆者在準備課程時,苦無一本專門的佛教參考資源圖書可當教材。因此希望藉課程的開設,整理一些佛教的資料。所幸上課學生也相當有共識,將所做的專題資料選目(相關主題的書目、索引、摘要、百科全書、期刊、各類型資料媒體的書目彙整)提供給本館,這無疑是開設此課程的額外收穫,期望不久能有一本佛教參考資源的教材出現。

陸、結語

  香光尼眾佛學院實施圖書館利用教育的目的,是希望藉由有系統的學習,使每位學生都能運用圖書館,達到終身學習的效果。以圖書館的立場,這是一種推廣教育活動;以佛學院的立場,是培養學生使用圖書館的能力;以學生的角度來說,實是學習一項終身學習的技能。本課程開設已邁入第三年,我們更肯定圖書館利用教育的價值及重要性。它不但能促進圖書資源的有效利用,更是開啟佛陀智慧寶庫的一把鑰匙。

  因此,筆者殷切盼望各佛學院也能慢慢地將圖書館利用課程列入佛學院教育的通識課程,透過系統教學讓學生有效率地使用圖書館的資源,充分發揮圖書館的功能。讓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不僅是開啟學生深入經藏的第一步,也是日後再進修的基礎,同時也讓每位讀者瞭解圖書館所提供的資源對其終身學習的意義與價值,重新賦予「藏經樓」新的生命,成為能發揮實質孕育智慧的搖籃。

【附註】
註1:釋悟因總編輯,〈覺樹人華:香光尼眾佛學院成立十二週年專刊〉,初版(嘉
   義市:香光書鄉,民81),頁18。
註2:Thomas Kirk, "Evaluation of Library Orientation and Instruction
   Programs: A Taxonomy." In Mary Bolner(ed.) Planning and Developing A
   Library Orientation Program (Ann Arbor: Pierian,1975), pp.43-48.

參考書目
1. 朱淑卿、丁崑健,<我國大專院校圖書館利用教育現況調查研究>,《中國圖書館
  學會會報》,54期(民84年6月),頁15-25。
2. 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資訊網路時代圖書資訊利用教育研討會論文
  集》(民86年3月)。



[回gaya首頁]   [佛教圖書館館訊]   [館訊13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