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訊 第十三期 87年 3月
從終身學習社會談圖書館利用教育
玄奘人文社會學院推廣教育中心主任 釋見咸
【摘要】:「終身學習年」的提出表示我國已邁入了終身學習的新紀元,而一個學習的社會就是實現人人踐行終身學習的社會。對於理想的學習社會而言,圖書館是民眾最方便運用的學習中心,最符合終身教育永遠自我再學習的中心哲學,它是連接學校教育與社區教育最重要的單位,也是最可能結合政府與民間的力量,使終身教育的理想落實及普遍的尖兵。
臺灣的圖書館存在有年,但整體而言,圖書館在全民的自我學習上所扮演的角色一直並不太明顯。如何配合當前的終身教育政策與方針,加強推廣圖書館的服務與功能應是所有圖書館責無旁貸的要務。本文嘗試從終身學習社會來闡述圖書館經由良善的管理與用心設計,加強圖書館在利用教育上的實施,使圖書館成為邁向學習社會中有力的教育推動者。
關鍵詞:終身學習;終身教育;學習社會;圖書館利用
終身教育是近年來在臺灣漸受重視的教育趨勢,為了使國人能更明白終身教育的重要性及順利推廣這項政策,教育部正式公佈一九九八年為我國的「終身教育年」,並於近日發表了「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提出終身學習社會的八項發展目標與十四項具體途徑及行動方案,積極地召開各種研討會,舉辦各類廣宣活動,希望結合政府與民間的力量,使終身教育之理想可以落實普遍,建立一個終身學習與不斷成長的社會,以迎接新世紀的到來及可能的挑戰。在一個推動終身教育的學習社會中,如何使每一個資源充份地配合以輔佐教育的進行,應是今後的要務之一。本文藉著終身教育的推行說明學習社會的意義,進而討論圖書館利用對推行終身教育的重要性及一些可行的方法。
終身教育與學習社會
要建立一個學習社會,首先應明白學習社會的特徵與重要性,學習社會的理念乃提供另一種教育思考,以便全民學習的權利可以得到最大的可能及保障。現任教育部長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理事長林清江先生曾於一篇專文中論述學習社會的幾項特徵(註1);第一,學習與教育是個人終其一生,持續不斷的過程。第二,學習(learning)與學校教育(schooling)本是不同的觀念,在很多社會中卻被混淆使用。第三,在學習社會中,各種型態的學習與教育必須協調統整,以滿足不同階層的需要。第四,在學習社會中,考試的成敗喪失其重要性。第五,學習社會另一特徵是強調全人發展的重要性。第六,學習社會強調終身教育,因而使個人更能接受現代思潮,更具歷史觀、科學觀及相對意識。
另外一位教育學者則以為學習社會主要有四個特質:一、提供全體國民學習機會的開放社會;二、自我學習的社會;三、終身繼續學習的社會;四、廣泛學習的社會(註2)。
從以上的說法可以看出一個學習的社會也就是一個注重及實踐終身教育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學習只是階段而非間斷;學習與教育是統整而非片面或偏重的;學習的內容乃注重全人的發展而不只是固定的規範知識;學習的場所與時間也因應個別的需要與特色而多元與彈性。更簡要的說,如果一個學習的社會即是一個踐行終身教育的社會,那麼終身學習即是終身教育的最高境界(註3),透過終身教育的推行而完成人人學習、終身學習的可能性。
終身學習與終身教育其實可說是一體的兩面,前者乃從學習者出發,後者則著重於施教者或單位的設想,但兩者在哲學上仍有其相同的依據。所以陳乃林認為終身學習是終身教育的基礎,終身教育則是終身學習的指導(註4)。也可以說終身學習事實上是終身教育所要達成的目的與理想(註 5)。因為在終身學習的精神中,人突破了傳統學校教育與時空的侷限,而成為無時不能、無所不在的學習者。最重要的是人成為自己學習的主導者,學習者從被動的接受轉為主動的出發,透過個人的尋求與外力的協助,利用不同的學習資源來達成不同的學習目的。所以終身學習是不間斷的自我學習,在每個階段中需要借重新的資源以配合新的學習,因而如何建構一個有利學習的教育系統,是實現學習社會的首要及必要條件。
學習社會的教育改革
要達成終身學習體系的建立,有兩個最基本的工作:
一、改革現有的教育體制
以新的體質、新的精神及新的政策,創造多元而活潑的教學環境,使每一個學習者經由引導及協助,可以發揮個人的想像力與創造力,成為一個永遠好學的自我學習者。此外,教育的改革也需要提供多元化的就學管道,因為每一個人的一生中,由於個人或工作上的需要,可能會再回到教育系統中學習新的知識,面對相異的背景與需求,教育單位必須開放更多元而有利的管道,充分地提供學習機會,以滿足及鼓勵每一個學習者的學習。
近年來,教育部在教育改革上甚為積極與用心,已呈現的顯著成果包括大學入學方式的多元化、推廣教育的推展、鼓勵回流教育,及與外國教育機構合作承認學分等措施。往下則建立中、小學小班制教學的推行,及教學內容與方式的創新設計等,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整體發展,代替傳統的填鴨式及以考試導向的僵化教育。由此,學校在學習社會中以新的角色和功能存在,建立多元的學習目的及服務更多的學習對象。
二、社會教育環境的配合
在教室外,一個人所進行的學習實際上佔生命中的大部份。尤其從終身教育的觀點,學習方式應包含正規、非正規及非正式三種。這些學習的發生可以是在學校、博物館、文化中心、圖書館等正式的文教場合,也可以在山林,公園、電視廣播中習得新的知識。基於此,建構及提供一個支持學習的環境是國家及社會不能少的努力。不但在政策上須建立終身學習的法規及辦法,在軟硬體上也要配合個人各期的學習需求提供最大的可能性。林清江部長在另一篇專文中也談及需要培養終身教育的習慣,其中一個方法即是「樂於具備並能充份利用必要的器材」(註6),此應該包括善於利用各種圖書館及資訊來不斷充實自己。
圖書館的教育功能
在社會支援網中,圖書館有其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它是知識的儲藏及提供中心,另一方面它也是終身指導學習的基站。一個健全及完整的教育體系應是結合社會中各個教育資源來教育大眾,圖書館可以說是連接學校教育與社區教育最重要而有力的單位。在歐美國家,小孩子從小即被訓練養成使用圖書館的觀念及能力。對他們而言,圖書館不僅是一個課外的休閒場地,也是完成校內學習的必備工具之一。記得筆者當年遊學美國時,朋友的子女在小學一、二年級即知道如何在圖書館中借閱資料以完成教師交代的作業。美國的中小學大都沒有自己的圖書館,所以社區中的圖書館(包括當地大學圖書館)都是學生主動出擊的學習場地。有一次,我在就學的教育學院圖書館還書,看到二位幼教系的實習生帶著一群五、六歲的兒童在辦理借書的手續,他們有秩序地排隊等待,間雜著對彼此所借讀物的好奇交談聲,為寧靜的圖書館增添了一分活潑及生趣。櫃檯的工讀生也親切而認真地為每一個小朋友辦理借閱,同時重複叮嚀他們還書的日期,從每個小臉蛋綻放出的滿意與愉悅,我感受了這個國家如何地在教育他們未來的主人翁,他們不但抱回了知識,也學到了秩序、耐心及負責。
圖書館在臺灣的存在有年,但論其在學習或教育上的利用則尚予人一種不確定與青澀的感覺。當然,部份公營的圖書館如臺北市立圖書館、臺中省立圖書館等也定期的舉辦各類推廣活動及發行期刊,以擴展國人對圖書館的利用。但整體來說,圖書館在整體國民的自我學習上,仍是居於不太明顯的地位。筆者於民國八十三年夏天在臺灣,曾為了一個演講而至當地市立圖書館查詢資料。在不得其門而入後,轉請服務檯的人員協助,對方以工讀生為由,無法提供任何的幫助或線索,詢以專業館員何時上班也一問三不知。從此以後,我無法再提起興緻或信心踏入這所外貌堂皇的社區圖書館。我不確定臺灣尚有多少座類似於此的圖書館,但民眾對圖書館使用的不普遍,與圖書館的服務必有其高度的相關性。
圖書館對所有社區成員來說應是一個學習的中心,它如何以良好的服務及用心的推廣,來吸引每位潛在讀者的光臨及使用,是一個圖書館永遠的任務及挑戰。因為社區中包含了各年齡層及各類的分子,所以圖書館的館藏及服務也隨著讀者的對象而不同。但不論所服務的社區為何,圖書館應提供讀者最好的諮詢及服務,一所服務良好的圖書館猶如一個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知識寶庫,它不會去限制一個人的學歷,也沒有背景或階級的差別,只要是愛好知識的人,透過自我的查閱或專業人員的協助即能立刻進入學習,所以圖書館的利用應可說是終身學習的最佳利器。
曾雪娥曾於<圖書館利用教育與終身學習>一文中,提出圖書館具備終身學習的五種教育機能:一、均等公開的教育機會;二、多目標的暢通學習管道;三、彈性的個別化教育;四、階段性的多元需求;五、分科與統整的教育(包括為所有不同組群提供的終身教育)。可見圖書館如能善加利用,確實能在終身教育推廣發揮甚大的功能。一項研究也顯示公立圖書館比成人教育中心,更常有各式各樣的人們前往利用,而且圖書館被認為是社會中的一個中立區域,對任何終身學習都是很重要的(註7)。
圖書館的利用教育
既然圖書館在終身教育上有其特殊的重要性,推廣圖書館的服務與功能是所有圖書館責無旁貸的要務,今年又是全國的終身教育年,圖書館界應該重視本身在這項運動中所擔任的重要角色,主動吸引讀者的注意力,使圖書館成為社區分子學習的中心,不但發揮圖書館的本具功能,也提供週休二日一個既充實又安全的去處。筆者以觀察的角度著眼認為要達成這份理想,可以朝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第一,圖書館專業人員之聘任:圖書館無論公、私立或規模大小,應聘請專業及具服務熱誠的館員,提供民眾第一線友善而正面的協助。一位好的圖書館諮詢員不但可以減少使用者對圖書館的陌生感,更能協助讀者迅速而有效地找到需要的資訊,尤其是對不常利用圖書館的民眾,圖書館員的協助更顯得重要。故在發展圖書館功能上,專業館員的聘任是不可缺乏的。另外,各圖書館可因應該館的特色或其專門領域,聘任具相關學科背景之專業人員擔任圖書館員,以加強圖書館服務功能。
第二,推廣圖書館服務:除了大學或專業圖書館外,一般社區圖書館所提供的功能似乎以學生的閱讀中心為主,這是因為圖書館本身未能針對社區需求主動提供服務。相對於讓讀者自動走入圖書館,圖書館本身也可以透過推廣活動主動走進社區,喚起社區民眾的瞭解與認同。
在這方面,圖書館可以配合節慶或假日,和社區中的其它單位合作,設計各種的學習活動,例如,開設定期的圖書館利用研習班,依不同程度的學員給予不同的教育內容(註8),使社區居民意識到圖書館的存在,並逐漸願意到圖書館做其它的探尋。
第三,良好的空間規劃:圖書館空間的規劃是影響讀者使用圖書館的因素之一。圖書館的空間規劃應具有高度的友善性及方便性,讓讀者能順利的找到資料,使用圖書館各項設備與服務。
又如圖書館針對不同需求而規劃的空間,如兒童閱覽室等也要配合讀者的特色而加以細心地設計,使每個讀者皆能容易地使用圖書館,而願意再回來使用所提供的服務。
第四,圖書館的便民服務:一個好的圖書館不僅要有一流的設備及提供專業的諮詢,圖書館的便民措施更攸關著讀者對一個圖書館的形象建立。在美國,即使是觀光客也可以憑有照證件與當地居留地址辦理社區臨時借書證。而國內部分圖書館,則在證件外尚需自備照片才能辦理借書證。其實,現在光學攝影技術十分先進普遍,圖書館可考慮使用快速照相的機器,方便讀者在忘了帶照片時,也能順利辦理借書證。否則有些讀者可能花數小時車程來,卻因相片未備而空手返回,又如何令讀者普遍歡喜使用圖書館呢?
總之,圖書館的利用與推廣,最重要仍在圖書館管理者如何運用有效方法,建立圖書館的良好形象。進而,再透過專業的服務與友善的空間,令讀者消弭對圖書館的恐懼及既有的不正確印象,如此圖書館才能發揮它的教育功能,成為社區的終身學習中心。在「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的十四項方案中,也明白地指出可以將圖書館成為社區的學習中心及場所,落實終身學習的實踐,益發證明了圖書館在推廣終身教育上的重要性與地位(註9)。
結語
本文試圖從建立終身教育的學習社會來闡述圖書館的重要地位。終身教育是國家當前的教育政策,終身學習是終身教育的基礎,目的都是為了建立一個人人不斷學習的社會。在建構理想的學習社會中,圖書館是最基礎及有力的學習中心之一,因為它極符合終身教育中自我不斷學習的中心哲學,所以,經由良善的管理與用心的設計,圖書館將可以成為推行終身教育的尖兵,及成就學習社會的大功臣。
【附註】
註1:林清江著,<學習社會的教育改革>,《成人教育》,27期(1995),頁2。
註2:黃振隆著,《終身教育新論》,(臺北:心理,1994),頁40。
註3:陳乃林著,<終身學習論析>,《成人教育》,41期(1998),頁38。
註4:同上註,頁38。
註5:黃富順著,<終身學習理念的意義與發展>,《成人教育》,35期(1997),
頁10。
註6:林清江著,<如何建立終身學習的習慣>,《成人教育》,28期(1995),頁
10。
註7:G. Dadswell, "The Adult Independent Learner and Public Libraries :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Library Service", Adult Education (UK), no.51
(1978), p.7.
註8:許璧珍著,《圖書館推廣業務概論》,(臺北:學生書局,1980),頁145。
註9:由「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研究小組」<我國終身學習年行動方案簡介>,《成
人教育》,42期(1998),頁25。
參考書目
1. 陳乃林著,<終身學習論析>,《成人教育》,41期(1998),頁36-41。
2. 黃富順著,<終身學習理念的意義與發展>,《成人教育》,35期(1997),頁
6-15。
3. 曾雪娥著,<圖書館利用教育與終身學習>,《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13卷2期
(民84年12月),頁26-34。
4. 林清江著,<學習社會的教育改革>,《成人教育》,27期(1995),頁2-9。
5. 林清江著,<如何建立終身學習的習慣>,《成人教育》,28期(1995),頁7
-10。
6. 黃振隆著,《終身教育新論》,臺北:心理,1994。
7. 許璧珍著,《圖書館推廣業務概論》,臺北:學生書局,1980。
8. G. Dadswell, "The Adult Independent Learner and Public Libraries :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Library Service", Adult Education (UK), no.51
(1978), pp.5-11.
9. A. C. Tuijnman, & M. V. D. Kamp, (eds.), Learning Across the Lifespan
: Theories, Research Policies, New York, U.S.A. : Pergamon, 1992.
[回gaya首頁]
[佛教圖書館館訊]
[館訊13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