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化雨取材自  悟因法師

平時對弟子開示的雋永法語,

希望為生命添注心的智慧,開啟一份新契機,

開示內容由見憨法師轉讀

 
 

3/30播出主題--面對死亡的課題
                
語音檔:(一)

死亡,是人生一大課題,包括死亡本身,也包括環繞死亡所形成的文化、宗教意識。中國人一向忌諱談論死亡,是否與人死為鬼的文化概念有關呢?

佛家說:趁自己能修時趕快修,不要寄望往生後靠別人祭拜。何況,一年頂多也只祭拜四次而已——清明節、端午節、七月半、過年。一年若只在祭饗這四次時才有得吃,豈不是要餓壞了?

要不要祭祖呢?逢年過節還是可以拜,這是中國人的禮俗。

在高雄紫竹林精舍、台北印儀學苑,有許多人上研讀班,授課法師會給學員一個作業:寫遺書。學著寫遺書向晚輩交代,與家人敞開來談。晚輩如果不照做,責任就不在你了。

在佛教的教育中,要學著去討論自己的死亡,面對死亡這件事。

死後是怎麼回事?中國的儒家思想如何看待?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傳統文化認為人死後就成鬼。何謂「鬼」?人死是「歸」,歸家,鬼者歸也!佛教則說六道輪迴,什麼是六道輪迴呢?有人死了繼續做人,有的升天當天神,有的入地獄、餓鬼,也有當畜生的,還有成為阿修羅的。所以佛家說:並不是每個人死了都當鬼,鬼只是六道之一。

中國社會的思想就是人死只有為鬼一途,而佛教的思想並不是這麼說的。所以生命是延續的,也是可以改造的。

(摘自香光尼僧團《梵網集》88期:釋悟因,〈香光寺的歷史地理〉,1999年7月)


3/23播出主題--面對先人骨灰罈被震毀
               
語音檔:(一)

921大地震,震毀了不少納骨塔,有學佛的居士問:「祖先的骨灰罈被震壞了該怎麼辦?」

就讓它自然回到大地吧!人本來就是要回到大地的。

我曾在大陸聽老和尚說,納骨塔六十年清理一次。當時內心有些不忍。現在想想,人剛去世時,遺體要處理、供奉一段時間,時日久了是應該讓它回歸大地的,這是自然的循環。大地震的時候,生的人尚且都被活埋了,先人骨灰被埋在廢墟中,又能奈何!

我們要為社會建立正知見:先人骨灰罈被震毀是天災,就當它是自然回到大地的正確安頓吧!

(摘自香光尼僧團《梵網集》91期:釋悟因,〈共體時艱〉,1999年10、11月合刊。)


3/16播出主題--當鏈帶啪噠斷裂
               
語音檔:(一)

我們一出生,就開始與其他人建立鏈帶關係,這鏈帶既是繫縛,卻也是依靠。突然有一天,這鏈帶啪噠斷裂了,我們要如何看待呢?這裡有個活生生的例子。

嘉義有一位老先生,已九十多歲,當眼科醫師,身體還很健朗,是醫生世家,兒子、女兒、媳婦、女婿、孫子都是醫生。

老人家學佛非常虔誠,早期到嘉義弘法的大德一定會受到他的供養。我辦佛學院沒有經費,對他說,他會說:「我二石米給你。」就叫人送二布袋米過來。學院學僧眼睛有病找他,他都悉心照顧。

有一年他生病了,他對兒子、媳婦說:「我儘量栽培你們讀書、就業當醫生,工作很安定。人要不死不可能,我一定會死。我的家產除了在生布施做善事之外,死後會全部交給你們。我一定愛你們,不會害你們,但你們不要期望我死了之後還保庇你們。我連死都無法自主,死後怎麼可能自主、再保庇你們?」

他說的是很深的哲理。如果你是他或他的子女,會怎麼面對這鏈帶即將斷裂的時刻呢?

(摘自香光尼僧團《梵網集》89期:釋悟因,〈生活中如何依佛法安頓身心〉,1999年8月)


3/9播出主題--透過思考安頓身心
               
語音檔:(一)

有一位居士問我:「怎樣受持五戒,可以避免犯戒?」

我這麼回答他:「不是為了怕犯戒,而是為了要持戒而透過思考來安頓自己。」怎樣說呢?舉一個例子:

當看到佛桌上的供果沒有人看管,會有以下的情況,而我們可以用點思考力以避免不當的行為:

剛看到時直覺:「嗯!拿來吃吃也不錯。」--這是動了心念。

其次,念頭一轉,「啊!被人看到多丟臉啊!」--這是消極的防犯,害怕別人的指責。

再一想,「還有許多人沒吃,我怎麼可以獨吞呢?」--這是積極的想法。

最後,又想到,「等一下拿到廚房,切片,大家分,我就享用得到了,不必急著現在拿啊。」--這是透過思考的運作,以戒律、定力安頓自己。

所以,由最初的一念到表現為身口行為,其中有很多內在自我的審慮、決定、發動的思心所在運作,有很多的道德、戒律、定力、生得慧在安頓身心。能夠這樣,不必怕犯戒,就自然能持戒清淨了。

(摘自香光尼僧團《梵網集》98期:釋悟因,〈五戒與生活〉,2000年8月)

 


3/2播出主題--老實修行的人
               
語音檔:(一)

我最近有機會探望二位老實修行的人,其中一位是示現如何走過人生的最後一程,另一位是示現誠懇踏實的一面。實在令人感動。

第一位是如釋法師的姑媽如良師,多年來她一直在新竹翠碧岩寺領庫頭、當家,農曆年前以九七高齡過世。她走得出人意外的安詳,據如釋法師傳述,如良師在過世前一個月,向他的兄弟提出要給老母親做120歲冥壽,於是相約回梧棲老家拜一部梁皇懺,又把平日省下的錢訂製了120斤麵龜分發新竹各個寺院,為老母親結緣。懺儀拜完,大家還在分享、談笑,她就坐著走了,直到有人感覺她久久沒有說話,才發現她已經沒有氣息了。我們可以說,她是藉著祝壽拜懺,邀約親友,把自己的衣物、身體打理完,然後自在的離開人世。

另一位是嘉義海恩寺圓學法師的媽媽某某師,她原在大仙寺開參老和尚座下出家,老和尚過世後就到海恩寺領庫頭,直到七十多歲。庫頭做的是寺院的奠基工作,她作了幾十年,始終無怨無悔。現在她已經八十多歲,沒辦法再領執了。圓學法師請我去海恩寺指導僧眾研戒,我趁便去探望她老人家,當時她本來已經躺在床上了,見到我去看她,就坐了起來,坐得相當挺直。

這兩位老人家一生孜孜矻矻,用她們勤勞、節儉的美德和念佛的信心,撐持一個寺院的最基層,那份硬朗、擔當真教人敬佩。

(節錄自香光尼僧團《梵網集》86期:釋悟因,〈五四運動的省思〉,199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