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莊嚴六十七期/90年9月20日
生活中的五戒( 下) 釋悟因 |
持守五戒,過戒律的生活, |
不邪淫 不邪淫,就是不從事婚姻之外的性行為。 除了這最基本的原則外,持守不邪淫戒難在:即使是夫妻從事性行為,仍需要彼此相互尊重、體諒。例如有位女居士哭訴著說,她最受不了的不是先生去外面另找性伴侶,而是先生學了一些房中術,強迫要配合,完全不尊重、不體諒另一方的感受。所謂持戒,我看應該建立在尊重、體諒上。 不妄語 「妄」是虛妄、不真實。「妄語」有四種:妄言、綺語、兩舌、惡口。從小父母師長都教我們說話要誠實、信實,「不誠無物」這不是學佛後才要學的,只是學佛以後要更懂得自覺、自我要求。 〔兩舌〕 「兩舌」是長兩個舌頭,意指搬弄是非、挑撥離間,說無意義的語言,除了讓人看不起,對自己也無好處。 〔惡口〕 「惡口」就是以醜陋、粗劣、不雅的語言咒罵人,如男生喜歡用三字經。 《四分律》記載,佛世時,有位比丘生痔瘡,有位醫生就在人往來處幫他開刀,沒有打麻醉,比丘疼痛難耐而發出呻吟。很多人從那裡走過,醫生卻對行人說:「你看!比丘生痔瘡。」醫生居然把生痔瘡的病人變成取笑的對象。 所以,惡口不只有說惡毒、難聽的話。那時佛陀還對弟子說,這醫生看來像在取笑比丘,其實是嘲弄了他自己—不尊重自己的職業。不要以為罵人的人一定是贏家,所罵的最後還是會回到自己身上,如仰天而唾,返污己面。 〔妄言〕 「妄言」是指說不實的話,有大妄語、小妄語兩種。大妄語是「未證言證,未得言得」,無證無得,卻說自己已證三果、二果,或有神通,有見佛、見鬼,天來、龍來等。出家眾犯大妄語是波羅夷罪,會被取消比丘(尼)資格,在家眾也犯不得。縱使自己真有證果、有神通,說了也是犯戒,更何況「未證言證,未得言得」呢? 前幾年台灣有宋七力、妙天事件,又有人到美國去看飛碟,說上帝會下來拯救人類。不論是說放光或上帝會下來,干卿底事?這裡可以反問自己:煩惱因而有絲毫減少嗎?既然煩惱沒有減少,對苦迫的解除怎會有幫助?修學佛法就是要淨化自他,要時常思惟如何才能減少人間的殺戮,減少彼此的猜忌?而減少人間的苦迫,最基本的,少造口業是很重要的。 學佛要學的是戒、定、慧,培養正知見,這才是真正的力量,不要受不正見的人蠱惑,我們才能從佛法中得力,達到最終的解脫。 〔綺語〕 「綺語」的「綺」意思是綺麗、艷詞、淫語,綺語是令人迷醉,引發情欲,擾亂人心性的話。 妄語有前述的惡口、兩舌、妄言、綺語四種,除了用語言表達以外,如果用文字、繪畫、書信、行為來表示,也都包括在這個範圍內。 不偷盜 何謂「偷盜」?就是別人的東西,未經同意,就把它變成自己的。例如錢財物品在甲的帳戶裡七轉八轉而變成乙的帳戶,權利被轉移了,這就是偷盜。「偷盜」實在不好聽,有時就說是「不與取」—沒有經過對方同意,卻竊佔為己有。「偷盜」的對象包括財物的、生存的,一般又分使用權、管理權。 〔持戒可以做生意嗎?〕 很多居士問:「持戒可以做生意嗎?」我開始研究這句話的來由。原來中國人一向鄙視商人,說「無奸不成商」,做生意多少帶點詐。我想這是社會文化的觀念,如果批價十元而賣十一元,會有罪惡感嗎?經商本來就得計算成本,就像載貨的卡車司機,他跑一趟車,卡車要修理、加油、繳稅,這都需要計算在內,還要包括服務費。為何在家學佛持戒,說到「不與取」,就要問:「可以做生意嗎?」 事實上,即使學佛持戒後,要營生維持家計,同樣必須以誠實待人,財物貨殖貿易要以公平、公道為原則,不可偷斤減兩,以不實的貨品欺人。 在戒律裡,曾有人拿賤布換好布的典故。話說有位外道有匹很值錢的布料,他覺得自已不需要用這樣好的布料,就拿去賣人。另一位買者以物易物,拿舊布料換去那匹值錢的布料。結果外道回去後,別人笑他:「你那塊布很值錢,換回的差不多只有原來的幾分之幾而已,你被騙了。」既是以貨易貨,就不叫偷盜,當中只是不老實、不公道,下一次就沒有人要和這個人打交道了。 在生活中持守五戒,會讓我們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煩惱,也會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圓滿,經中說持戒的功德有五種:一是得大財聚;二是得揚善名;三是無論親近任何團體大眾,都能無怖畏、羞慚;四是臨命終時,得不昏昧;五是死後得生善趣天界。而從三無漏學的角度來說,持戒就是修定、發慧的基礎,也是實際踐行信仰的具體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