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敦煌史蹟瑞像畫初探
研究生林敬真 
校院名稱臺南藝術學院 
系所名稱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潘亮文
年度93
地區台灣
提要  佛教史蹟繪畫是由聖僧故事、佛教歷史遺跡、瑞像圖、佛教感通等大量的故事題材和尊像組合而成的,在敦煌壁畫橫跨的時間從初唐至宋初,雖其普遍性不如一般敦煌依據經論而繪製的經變或是早期佛傳故事題材,但它於各時期不同的表現內容和方式,也同樣反應著當時敦煌佛教信仰與政治勢力的影響。目前最早出現史蹟壁畫時間是初唐,它僅表現於第323窟,主要以連環漫畫同時有觀看順序的方式被安排於南、北壁上。此窟題材與表現方式相當獨立於其他中唐以及歸義軍時期的史蹟瑞像繪畫,因其表現的題材內容,加上歷史事件的相互配合,筆者初步認為初唐此窟的史蹟繪畫即反應了當時武后自立為周王的政治情勢。
  中唐主要表現題材以于闐與印度為主,其表現方式主要是有一定順序組合排列約三十至四十多幅尊像於西龕頂四披,大多數尊像並配合題記說明。主要因為于闐國題材在漢文文獻中多數並無描述,雖於藏文《于闐教法史》、《于闐國授記》、《牛角山授記》等文獻中稍有提及,但仍不足成為壁畫依據的文本,加上于闐與其附近考古發現相似於龕頂四披尺寸與尊像姿態的木板畫,所以認為中唐西龕頂四披的史蹟繪畫依據圖本的機會相當大,而且圖本的最初來源很可能即是于闐。
  晚唐歸義軍時期,第9窟甬道頂,繼承與改變了中唐部分于闐與印度的題材與圖像表現,並加入其他于闐、印度與中國史蹟題材後,重新組合成以于闐國牛頭山為主的史蹟繪畫。從此曹氏歸義軍時期有數量相當多相似於第9窟的史蹟繪畫表現於甬道頂,只是隨著時代越往後,牛頭山的裝飾越趨繁複。在中唐時期于闐國的史蹟題材數量已經相當突出,至歸義軍時期它們儼然成為當時史蹟繪畫表現的主角。而且這時史蹟繪畫已經不同於中唐時期西龕頂四披單純圖像的移植,題材被有意義性的重組於敦煌壁畫上。筆者認為此時期史蹟繪畫的表現,某種程度反應著歸義軍政權想把敦煌建立如于闐國一樣,成為一個獨立的佛教國家的企圖。
  總之我們從敦煌史蹟瑞像繪畫題材與表現方式的演變與傳承,的確多少可窺見依著不同政治需求結合授記與感通思想的佛教藝術呈現。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