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808 
論文名稱北埔慈天宮之研究
研究生龍玉芬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史學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陳清香
年度91
地區台灣
提要  在臺灣宗教藝術研究領域中,又可細分為兩大類,第一種是針對單項藝術類型(如石雕、木雕、交趾陶、供像)探討其源流與發展,並將大量作品製成圖卡,加以詳細的比對;第二種是鎖定某座廟宇,深入研究其沿革、信仰、建築佈局與裝飾藝術等。
  目前以廟宇為主題的研究,對象大多是位於一般聚落的廟宇。慈天宮與全臺規模最大的墾隘「金廣福」相依而生,它的信徒均為金廣福墾民,結構由大地主、小地主、地方菁英、佃戶與隘丁等組成,換言之,慈天宮是賴金廣福眾墾民之力才得以成立。從另一方面來說,金廣福之所以規模龐大居全臺之冠,是因為其面臨的挑戰也是其他墾隘無法相提並論的,墾民在生番環伺的未闢荒野中求生存,其身家性命隨時處於危殆不安的狀態,這時若無慈天宮這座「護隘廟宇」讓墾民將靈魂與信仰依託其上,則金廣福可能就沒有今日傲人的成就。慈天宮位於墾隘性質的聚落,信徒均為墾民隘丁,其所肩負的任務重大,所以性質較一般廟宇特殊。
  慈天宮的祭祀圈最盛時期曾包括了整個金廣福墾區(或稱南興庄、大隘等別名),而墾區內住民九成以上是客籍人士,因此慈天宮不折不扣是座客籍廟宇。這項特性在信仰方面表現得較為明顯,如三官大帝、三山國王、義民爺及龍神的祭祀。另外在建築本體及裝飾藝術方面也可發現客籍匠師參與其中的痕跡,也就是說,慈天宮是由閩粵匠師所一同打造的。臺灣的廟宇以閩南式樣佔絕大多數,這種閩粵匠師合作蓋廟的例子並不多見,研究的案例也十分稀少,可以說還存在著相當廣大的研究空間。
  慈天宮自道光十五年興建至今已有一百六十七年的歷史,其中歷經兩次重建與數次的翻修,廟內現存的木作與石作架構大多是同治十三年大修後所遺留,同治十三年之後的兩次翻修(明治三十九年與民國六十年)都未更動其基本架構。雖然,慈天宮的石材選自五指山上的砂岩,風化的情況較為嚴重,但總體而言,慈天宮大致保留了清代中晚期的建築式樣,有助於研究慈天宮的建築及裝飾藝術。
  慈天宮有「護隘廟宇」的特性、客籍廟宇的特色,尚待研究的空間相當廣大;再加上其建築及裝飾藝術保存情況大致完好,有利於其建築及裝飾藝術的探索,因此選擇「北埔慈天宮之研究」為題,以其沿革、信仰、建築與裝飾藝術為主軸,期望能對慈天宮有較全盤的了解。
  本文架構分為六章,其內容大要說明如下:
  第壹章「緒論」。內容包括本論文之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與架構、前人研究成果回顧等。
  第貳章「金廣福的拓墾與慈天宮的歷史」。金廣福進墾北埔的時間在竹塹開墾史屬於末期,若欲了解金廣福的開墾形態,則非先了解竹塹地區的開墾情形不可,因此本章第一節首先論述竹塹地區的開發;第二節則先討論竹塹地區「隘防」的制度與模式,以期對金廣福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其次才將金廣福領導人的物色、資金的籌組、命名由來與進墾過程加以分析論述;在對金廣福有所了解後,第三節則研究慈天宮這座「護隘廟宇」的興衰沿革,文中將慈天宮一百六十七年的歷史,分為初創期、成長期、高峰期與沒落期等四個階段加以探討。
  第參章「慈天宮之信仰探源」。慈天宮是一座民俗廟宇,供奉的神祇眾多,其中部份有濃厚的客家色彩,且部份神祇如龍神、軍大王、楊大人等神明在一般廟宇中十分罕見,若不加說明,恐怕少有人能明白這些特殊神祇的來龍去脈。因此本章試將慈天宮內供奉的神祇依照供奉位置,一一考其源流、信仰狀況、可能的入祀時間及供奉原因等。
  第肆章「慈天宮與當地聚落的互動」。本章針對慈天宮與當地聚落無形與有形的互動,加以分析探討。第一節就慈天宮居聚落內靈氣與空間核心的地位加以研究,並追溯慈天宮在當年是在什麼背景下才會被墾民建造在聚落的核心位置,同時討論慈天宮核心地位對北埔聚落的形成、街道與市集的發展有何關鍵性的影響;第二節研究慈天宮祭祀圈的分布範圍,並以廟內遺存文物如石碑、香爐、匾聯等及廟史上重大宗教活動來研究其祭祀圈歷次變動的情形,最後以祭祀圈的變動,分析墾首整合各地方勢力的情形;第三節則以現存慈天宮一年內重大的宗教活動為主題,將其活動內容大要記錄下來,以了解慈天宮與當地聚落互動的實況,並探討鄉民是如何藉由宗教活動來加深神人間及人群間的互動。
  第伍章「慈天宮的建築及裝飾藝術」。本章首先對慈天宮的建築平面配置與建築架構加以詳細說明,其次依單體建築三川殿、正殿、兩廊,分析其中的建築裝飾藝術如石雕、木雕、彩繪等,最後歸納其裝飾題材與風格作一總結分析。
  第陸章「結論」。本章首先總結及回顧慈天宮過去所發生的事件,同時從中論定它在臺灣廟宇中的地位,及其在臺灣廟宇建築史上的價值;而後再由慈天宮的現況述及它未來的展望。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