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0402 
論文名稱慧思教觀思想研究
研究生杜曉玫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劉貴傑
年度90
地區台灣
提要  本文將慧思的教觀思想分為教相、禪觀和行持三方面:在教相方面,慧思以「十如」的觀念,結合了法華一乘觀和般若的實相觀,更清楚的凸顯了諸法實相。在禪觀方面,慧思以《首楞嚴三昧》經為基礎,提倡舉足下舉皆具足六波羅蜜,是以行住坐臥皆能起觀修。在教觀實踐方面,慧思以《法華經》中的安樂行做為菩薩行的依據,於一切法中心安住不動,行一切法,又不住一切法。不論是教相、禪觀、實踐行法,慧思還是以《法華經》的一乘思想來貫通三者,最終歸於無分別的諸法實相。
  法華一乘,其意義在於因果一時具足、理事同時呈顯的無分別性上。在觀察事物的現象時,撤銷概念中對時間、空間堅固的分別性,那麼佛所的神通妙用,就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境界。但是,要如何徹底放下對時間和空間的堅固分別,就必須提出方法。而慧思所提出的方式就是覺觀。
  慧思提出「覺了自心」為方法,不斷地覺觀產生分別、對立的起點,在根源上就先放下分別心、差別相,意識一旦離開了對立和分別,(六根)主觀感受和(六塵)客觀環境合而為一,就成為心境一如的無分別境界,這也就是諸法實相。透過法華一乘的覺觀,實相不再只是主觀心識的概念,或是客觀環境的條件,而是心境一如的存在狀態,諸佛的神通妙用,也就是展現在心與境的互通互融上。
  慧思認為在根性起分別之前,能如實安住於自性的諸法,是能根根互用的,這也是法華菩薩一乘一學的圓頓法門。例如當我們閉上眼睛,聆聽熟悉的腳步聲由遠而近,由腳步的輕重遲緩、聲音的由小漸大,我們可以得知是誰由遠而近的靠近我們,不需要用眼睛看就能明白。以人們日常生活的活動狀態,就能體察六根在本質上的互用是可以辦到的,問題在於人們是否有回歸於心的覺性中去體察,還是執意眼見、耳聞、鼻嗅、舌嚐、身觸六根作用各司其職呢?這種對立分別的習慣如果不仔細的覺察,人是自然而然接受並且習以為常的。這是人存在就會發生的問題,但是問題問的有多深,也必須要反觀我們想探究的有多深。慧思對諸法存在的實相提出了深刻的問題,以「如」詮釋了諸法存在的深度,最終以法華一乘的思想貫穿其教觀的落實。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