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303-03 
論文名稱中國佛教石雕藝術研究
研究生董夢梅 
校院名稱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莊尚嚴
年度58
地區台灣
提要  導源於印度的佛教,傳到中國後,得到中國文化的滋潤,在藝術上大放異彩。世人皆知,中國佛教藝術,是整個佛教藝術的主流,而中國佛教藝術中的石雕部份,又是中國佛教藝術的精華。語云:「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溯山水甲桂林」,用這句話來形容中國石雕藝術,在佛教藝術中的地位,是非常恰當的。
  佛教在中國,由流佈而達於昌隆的時期,也正是中國歷史文化最光輝燦爛的時代。由漢而唐,在政治上,對於疆域的開拓,與朝代的更替。在軍事上與貿易上,對於東西陸上海上交通的打開。在學術思想上,那些永垂不朽的成就。在在都是促成佛教在中國興盛的因素。由于佛教在中國的流傳廣被,與歷代帝王的倡導,以及社會各階層的熱烈響應,致使全國各地,在四十餘處的山崗上,大規模的開鑿石窟,雕鐫了滿坑滿谷,難以數計的佛像。這些曾照耀千古的佛教石窟寺院,雖然其開鑿的年代不一,規模大小也有所不同。然其在藝術上的成就,都是後世望塵莫及的。可惜這些始自北魏迄於唐宋的佛教石雕藝術,隨著時代的變遷與佛教的式微,竟被世人遺忘了。直至十九世紀以後,歐洲人競相在西域考古,清末民初招來了英國斯坦因與法人伯希和,先後至敦煌竊取壁畫與石室藏經,該二氏歸國後,將敦煌所得佛教文物公諸於世後,才引起國人的注意,民國以來,經中外學者的共同努力,近年來的組團各地勘察,才使盛極一時的各地石窟寺藝術,重新面世。
  印度佛教,自紀元前三世紀阿育王派遺子弟四方傳佈佛法,先在西域(指蔥嶺以西佛教區)流傳近千年之久,而後再傳到中國,其間在北印度白沙瓦河谷健陀羅地方,曾是東西交通之要地。故其造像藝術,混合了東西造像藝術之所長,形成了一種完美的佛教造像藝術。而印度本土造像之最有成就者,乃笈多朝時代的中印度造像。佛教傳來中國,即沿著漢初所開闢之「絲路」東來。越過蔥嶺之後,先在新疆之拜城,繼而庫車、焉耆、吐魯番。再東進至榆林、敦煌而中原各地。隨著佛教的流傳廣被,興起一股開窟造像的熱潮,中國早期造像的技法與範本,均取法健陀羅與印度,故北魏時期所開之石窟,竟成了中國佛教石雕藝術的精華。
  在中國開窟造像的這股熱潮,自南北朝歷經隋唐,以迄於宋,是這樣一貫的發展而來,也可說是一貫的衰退下來。僅在唐代,奇峰突出。那只是天龍山唯美派的造像,以及純中國式造像典型。這方面的成就,乃唐代藝術家擷取前代造像精華,以及直接取法乎中印度造像的結果。可惜唯美派的天龍山造像,猶如曇花一現,瞬間即逝。中國石雕藝術發展至晚唐,已成強弩之末了。宋以後這股始自北魏的造像熱潮,復歸於靜寂。
  我選定「中國佛教石雕藝術」為論文題目,其動機有二:一則是由于個人對繪畫的志趣,在於道釋人物,於研習唐宋名家畫跡中,逐漸發現道釋畫與石雕造像的密切關係,為了對道釋畫的尋根探源,不得不研究佛教藝術中的石雕部份;再則由于每次翻閱有關佛教藝術的書籍,皆是外文版本,非但困於對英文日文的閱讀不便,且對於外國學者們的見解,亦難苟同。中國文化有其博大精深之處,豈能僅觀外表即可道其內涵,我們當然也承認,日本學者研究中國佛教藝術在我們之前,而且資料齊備,美國學人相繼在後,而且財力充裕,我們自己於慚愧之餘,也應急起直追迎頭趕上。本文除緒論與結論外,章節如下:
  第一章東西文化交流與佛教之流佈:第一節東西文化交流之大動脈──絲路,第二節促成東西文化交流之主動力,第三節東西文化交流站──西域,第四節西域諸佛國及佛教之流佈。
  第二章佛教之輸入:第一節佛教輸入之時間,第二節佛教輸入之路線,第三節中國人之西行求法,第四節晉唐間自海道來華之高僧。
  第三章南北朝佛教石雕藝術興盛的原因:第一節自然環境與南北朝石雕造像的關係,第二節魏晉清談與出世思想對石雕造像的關係,第三節帝王的倡導與壓抑激起了石雕造像的勃發。
  第四章中國佛教石雕藝術之淵源:第一節漢代以前的雕刻藝術,第二節漢代畫像石與畫像磚,第三節與佛教石雕藝術有關之其他工藝。
  第五章中國佛教石雕藝術所受之外來影響:第一節受健陀羅佛教藝術的影響,第二節受印度造像與石窟寺的影響,第三節受波斯藝術影響,第四節受希臘羅馬造像藝術之影響。
  第六章中國佛教石窟寺及其造像:第一節石窟寺之開鑿及其分佈,第二節石窟造像形制。
  第七章歷代石雕名師及其造像:第一節漢代石雕名師及名石雕,第二節魏晉南北朝石雕名師及其造像,第三節唐宋石雕名師及其造像。
  第八章中國佛教石雕藝術的鼎盛:第一節雲岡石雕造像,第二節龍門石雕造像,第三節炳靈寺石雕造像,第四節南北響堂山石雕造像,第五節麥積山石窟寺,第六節棲霞山千佛巖的石雕造像,第七節天龍山石雕造像,第八節四川萬佛寺石雕造像,第九節四川大足石雕造像。
  第九章佛教石雕藝術之破壞與散失:第一節佛教「三武之禍」對造像之破壞,第二節外人之竊取與國人之盜賣。
  第十章中印六法與石雕造像的關係:第一節南齊謝赫之六法兼備,第二節印度瓦寂耶衍那六法之與石雕造像,第三節中印六法之比較。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