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李炳南先生儒佛融會思想研究
研究生陳雍澤 
校院名稱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蔡纓勳
年度93
地區台灣
提要  佛法傳入中國的方式,雖以帝王之尊特派使者至印度求來,入華之後亦受到帝王的仰信,然而對傳統的儒家及道家,卻構成莫大的威脅。因此入華的一千年之間(漢末至北宋),不斷的受到儒、道二家的責難打擊。幸有歷代高僧大德、君王大臣、文人雅士,著書立說,破迷津,去邪執,顯正道。無形之中,反而促進佛法之普及與深化,雖歷經三武一宗滅法之禍,竟愈滅愈盛,終於產生儒道佛三家合會之特殊學術與文化,此即我國的中華文化。
  然而自清末鴉片戰爭以後,西方列強接二連三的侵凌中國,致使國人對固有文化失去信心。至民國初年竟演成國人「打倒孔家店、丟棄線裝書」毀孝道、棄倫常。狂潮一起如火燎原,各地競搧破壞文化的歪風。人心陷溺每況愈下,致使君不君,臣不臣,犯上作亂蔚為風潮;而中華國運乃一蹶不振,至今仍擾攘不安。有志之士,無不貢獻愛我國族之心,各盡所能力挽狂瀾。李炳南先生即是現代將畢生心血,致力於振興中華文化,宣揚儒佛學說的一位實踐者。
  李炳南先生誕生於民國前二十二年,青少年時期,心靈上即感受到外國侵略及政體遽變的衝擊。中壯年時期,又親見南北軍閥互鬥,身陷莒縣戰禍風雲;再遭日寇侵華,避難四川。前半生皆處在戰火之中、生死邊緣,並深刻感受愛別離與怨憎會之苦。及至晚年,竟遭乘桴浮海,客居台灣,再嚐永訣家人之苦。先生自少至老,目睹國人自毀聖賢文化的愚行,造成廣大人心的陷溺,終釀成國族衰殘的慘劇。這些悲痛而刻骨銘心的遭遇,即如陶靖節、或杜工部,均難與炳南先生相比擬;然而這些時代悲劇與個人苦難的經歷,卻是策發先生人格思想的原動力,也是激發先生矢志弘揚儒佛文化的使命感。
  炳南先生體會儒佛學說,皆是聖人思想。孔子雖大興倫常之道,卻澈明出世解脫的大道,故有「志於道」、「朝聞道夕死可矣」、「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的話;釋迦牟尼佛雖力倡出世解脫之法,卻未忽略人道之事,故有「五乘佛法」、「五戒十善」諸說。先生於是大力提倡儒佛雙重,合則雙美離則兩傷的「儒佛融會」學說。炳南先生儒佛融通的思想,充分表現在其講學言論、著作篇章之中。先生所創辦的文化、社教、慈善、公益等事業,也處處彰顯儒佛並弘的特質。先生標榜的「內佛外儒」風範,正是其儒佛融會思想的體現。先生終生歷經無數重大的憂患,若非深切體悟、實踐儒佛聖人的大道,怎能安享九十七年的耆頤高壽?故其儒佛融會的思想,值得深入研究。本論文共分為七章:
  第一章:緒論。第一節說明本論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敘述本論文的研究範圍與方法。第三節簡述與本論文有關的現代著作。
  第二章敘述李炳南先生的平生事蹟與著作。第一節平生事蹟:一、家世及異稟。二、愛鄉與莒緣。三、佐孔府興儒。四、謗佛後揚佛。五、寓台宏儒佛。六、臨終自在行。第二節著作:一、佛學類。二、儒學類。三、詩文類。四、其他類。
  第三章李炳南先生的儒佛融會思想時代背景與淵源。第一節時代背景:一、清季末期的內憂外患。二、民國以後的內憂外患。三、台灣光復前後的佛教。第二節李炳南先生儒佛融會思想的淵源:一、蕅益大師融貫儒佛。二、楊仁山的弘法護法。三、印光大師真儒真佛。
  第四章儒學思想。第一節儒家學說是人格學。第二節論語是六經的管鑰。第三節儒學治世禮敬樂和。第四節儒者之行自強不息。
  第五章佛學思想。第一節以華嚴為前導。第二節以唯識作根柢。第三節以禪門為活用。第四節以密宗為加持。第五節以淨土為依歸:特別針對消業往生之邪說,將「帶業往生」做一番探究,並詳闡此一密義,以維護正法久住。
  第六章李炳南先生儒佛融會思想的特色。第一節儒佛同源。第二節內佛外儒。第三節注重實踐。第四節貫通三世。第五節以佛解儒。
  第七章結論。從二方面說明李炳南先生弘揚儒佛融會思想的影響,與時代意義。第一節開啟儒佛並重學風。第二節居士風範影響深遠。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