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牟子理惑論>作為中國佛教史上第一波儒、釋、道會通其所引用典籍之研究
研究生陳義雄 
校院名稱華梵大學 
系所名稱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黃俊威
年度98
地區台灣
提要  <理惑論>是一部看不到以佛家義理闡述佛教的文獻,其引用釋、儒、道典源包羅萬象。佛典方面有:《修行本起經》、《六度集經》、《瑞應本起經》、《梵摩渝經》、《佛說猘狗經》、《普曜經》、《五苦章句經》。東晉法顯的《佛說大般泥洹經》、《四十二章經等》。儒、道典源方面有:《孝經》、《孟子》、《周易.繫辭》、《尚書》、《莊子》、《論語》、《豫讓論》、《史記》、《鹽鐵論》、《樂府詩集》、《燕射歌辭》、《呂氏春秋》、《孔子家語》、《後漢書》等典籍,是中國最早促成儒、佛、道會通的文獻。佛教在中國的傳播發展過程中,始終與儒、道思想處在衝突和相互磨合的複雜關係中。此種釋、儒、道相互依存的關係,構成了漢代以後中國學術思想文化發展的重要內容。佛教初傳漢地時,人們認為它屬於神仙黄老之術,但到了東漢末年人們對於佛教雖有進一步的認識,但仍受到一般文人學士的反制。在牟子的時代一般知識份子,都通曉儒道典籍,但對於來自印度的佛教典籍,可說一知半解,且認為佛教的義理有違儒道思想,因此一些衛道之士紛紛提出責難。針對孝道觀問題、有禮教差異之問題、有關形神滅否之問題、布施觀念差異之問題、生活飲食服裝差異之問題、道者辟穀不食,而飲酒啖問題、有關夷夏本位等問題進行論辯。而<牟子理惑論>則
  引用儒、道典籍中取譬喻解釋,企圖化解責難者的疑慮,就此展開了儒、釋、道三教的爭辯。整個三十七問中,可分為四部份:
  一、以儒質佛以儒釋佛;即是引用儒典來質疑佛家,再以儒典或歴史典故來回答。
  二、以儒質佛以道釋佛;即是引用儒典來質疑佛家,再以道家思想來回答。
  三、以道質佛以道釋佛;即是引用道家典故來質疑佛家,然後再以道家思想來回答。
  四、以道質佛以儒釋佛;即是引用道家典故來質疑佛家,然後再以儒家思想或歴史典故來回答。
  <理惑論>,其所呈現的佛教特質除了第一問、二十一問有較明顯引用佛典痕跡外,餘均引用儒、道典籍或歴史故事來解釋佛理。然其展現深厚的儒、道內涵,對往後三教會通的影響至為深遠。為使能一目了然<理惑論>釋、儒、道互動內涵,最後僅將三十七問每一問主要內容文獻出處歸納彙總成表,以利窺知其源流全貌。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