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0403 
論文名稱杜順圓教思想研究
研究生李伯元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系 
學位別博士 
指導教授陳榮波
年度90
地區台灣
提要  各章節思想扼要如下:
  第一章 緒論 確立本論文研究的旨趣、範圍方法與途徑。
  其中本論文研究的旨趣,特別對中國大乘佛學判教活動,本論文闡明杜順圓教思想特色,以佛陀的五時圓教思想為典範,並融會中國文化精神,彰顯悲智体用、圓融無礙為其圓教思想特色,加以概要扼述之,好讓閱讀本論文者更容易明白撰者的撰文動機、旨趣。
  第二章 釋迦牟尼佛的五時圓教精神
  以五小節來討論佛陀「五時」弘法特色。
  第一節:釋迦牟尼佛華嚴時說《華嚴經》。
  佛陀此時闡述悲智圓滿的精神,如大日先照大山的頓根說法特色。本節主要以四分經教、五周因果、圓融行佈、三聖圓融……來說明《華嚴經經》的大方廣佛氣象,亦即是佛陀悟道弘法的「第一時」說《華嚴經》之殊勝圓頓精神。
  第二節:佛陀鹿苑時說《阿含經》。
  佛陀此時闡述「法有我無」的道理,以星雲法師及演培法師所詮釋「苦集滅道」的四聖諦,為佛陀此時說法之特色。
  第三節:佛陀方等時說《維摩詰經》。
  佛陀此時闡述悲智入世的思想。茲以《維摩詰經》的<菩薩道品>及<菩薩行品>為中心,說明其特色。
  第四節:佛陀般若時說《般若經》。
  佛陀此時闡述緣起性空的道理,三論宗又名般若宗,茲以該宗般若觀來說明佛陀所弘二十空的般若精神。
  第五節:佛陀法華.涅槃時說《法華經》、《涅槃經》。
  佛陀此時闡述究竟一乘佛性,人人皆有佛性的主張。茲扼述該兩經的主要特色。
  以上所列的五小節,旨在說明杜順圓教思想所依傳承淵源自佛陀圓教。
  第三章 華嚴宗初祖杜順法界觀行法門研究
  杜順的圓教觀行法門,其圓融無礙思想,同時亦深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例如老莊的道德,及魏晉玄學、僧肇的格義佛學、吉藏的三論宗般若觀,以及《大乘起信論》的唯心思想。
  第一節:《大乘起信論》的一心二門特色
  第二節:杜順傳略。
  釐清華嚴宗初祖究竟是杜順抑或法藏的爭議;辨析杜順的相關之三篇論文著作真偽。
  第三節:杜順圓教觀行法門的研究。
  說明法界緣起的三觀門,展開分析法界真空觀、理事無礙觀、周遍含容觀的觀門特色。
  以及說明華嚴五教止觀行門,展開分析小─始─終─頓─圓的行門特色。
  第四節:杜順圓教思想對後世的影響。
  說明華嚴宗圓教思想特色,以及其在中國大乘圓教思想上的歷史地位與影響。
  第五節:華嚴宗圓教與天臺圓教、唯識圓教、禪宗的交涉。
  以上第二、三章內容為本論文研究的主要範圍。
  第四章 結論
  扼述本論文研究的六個特色。
  特色一:提出杜順華嚴圓教思想之研究,以回應中國大乘佛學眾說紛紜的判教問題。
  他的圓教思想源於佛陀的悲智圓覺精神。同時,他又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具有圓融無礙的積極入世人生觀。
  特色二:本論文研究杜順圓教思想,在方法論上特別彰顯四句法,亦名雙遮法的思想方法,來揭示杜順的理事無礙思想內容,尤能把握到其神采;在資料途徑上,引證則主要採《大正藏》原典,緒論中撰著並按四個部分排列編號,引文於論文中之章節,論旨扼要,《大正藏》原典共編列約八十條,閱讀者藉此,可以很方便掌握到整個論文論證之架構及輪廓。
  特色三:本論文摸索《華嚴經》等經的心得,例如撰者透過華嚴宗四祖澄觀撰《大華嚴經略策》,非常簡明扼要的導引介紹,對《華嚴經》的一般概念便更明瞭。
  特色四:本論文分析說明華嚴宗的法界緣起思想之意義,彰顯杜順的法界觀特色。
  特色五:本論文<杜順圓教思想研究>的主要貢獻。包括對杜順思想源於佛陀五時所說經典的扼要闡明,以及杜順法界三觀與《五教止觀》的揭示。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