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0402-13 
論文名稱慧遠思想中般若學與毗曇學之關涉
研究生陳廣芬 
校院名稱中山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簡宗修
年度82
地區台灣
提要  壹、論題說明
  在兩晉以「般若學」之「空宗」為範圍的研究活動之中,慧遠對於法性問題的討論,卻以融攝大小乘(般若學與毗曇學)及佛學是歸攝於「有宗」的主張而特出於我們對於其他兩晉佛家的一般認識之上,似乎慧遠對於般若學之闡釋有越出兩晉般若學之研究格局的傾向。因此,慧遠思想中,此一大乘般若學與小乘說一切有部毗曇論義之間實際的義理關涉狀況,確有其值得深入討論的意義,故本研究即以「慧遠思想中般若學與毗曇學之關涉」為題,針對法性論,從比較上予以討論。本論文之第一章即有關此一問題之提出的說明。
  貳、研究方法與取材
  因慧遠主要承襲道安弘揚般若學,故慧遠之佛學研究的思想基礎與背景,自應溯自道安及道安親所整理之《綜理眾經目錄》中的佛經,由此一背景之瞭解,於比較慧遠之佛學主張與小乘有部論義之前,可使我們對於慧遠思想在佛學系統中的基本理路有一明確定位,從而彰顯出慧遠思想中此一有關「關涉」之問題的討論基礎。故本研究係從僧祐之《出三藏記集》中所保存道安的經錄為研究之入手材料,後始及於慧遠在廬山主持翻譯之有部毗曇論書性質之論述,此為第二及第三章的主要內容。而其中所提供之另一思考途徑:因基於同一漢譯佛經系統之研究背景設想,故以這些大乘經的詮釋系統為思想入路,來解釋導引慧遠思想中般若學與毗曇學關涉的理論基礎,從而彰顯出此一關涉之外在因緣,此為本章中較具重要性的看法。而此一步驟雖基本上有一先後次序,但針對本研究論題而言,可作平行觀察而達到比較慧遠思想與小乘有部教義異同之目的。第四章直接針對慧遠之法性論,論述其與《般若經》之大乘「空宗」思路上的實質差異,以說明慧遠之佛學特色。
  參、研究結論
  慧遠思想中般若學與毗曇學之關涉,基本上係導源於兩晉所見之佛經系統在詮釋路徑上之內部分歧,同時此亦是佛教之「有宗」與「空宗」的基本差異,因此所謂關涉實尚未涉及有關小乘論書義理的討論。而進一步言,基於同一大乘佛經系統詮釋方向之引導,正足以說明慧遠在般若學上之思想特色,並非其個人單方面的現象,而實為兩晉佛家的共同特質。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