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臺灣釋教喪葬拔渡法事及其民間文學研究:以閩南釋教系統為例
研究生楊士賢 
校院名稱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民間文學研究所 
學位別博士 
指導教授喬健李世偉
年度99
地區台灣
提要  細觀臺灣民間慣行的喪事流程,喪葬拔渡法事(做功德)是其中的重要環節之一,亦是臺灣喪葬儀節中源遠流長的一項傳統。根據前人文獻之記載,臺灣人慣聘僧(僧侶)道(道士)前來主持喪葬拔渡法事,但根據實地的田野調查所見,臺灣尚有一種介於僧侶和道士之間的神職人員,長期主導了普羅百姓的人生濟渡大事,這群活躍於民間的宗教人士,將其自屬的教派稱之為「釋教」,而此團體內的從業人員亦隨之名為「釋教法師」。事實上,釋教係以佛教為主體,另兼容道教與民間信仰,是一支頗具自我特色的教團組織,分布範圍廣及臺灣三分之二以上的縣市,從業人員平日以主持喪葬拔渡法事為首要服務項目,成為陪伴眾多臺灣人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的重要角色。雖然釋教深植臺灣民間,可是由於它的屬性極為模糊,不易分辨出其確切宗教內涵,以致歷來從事相關之研究者不多。又基於釋教係採家族世襲或拜師學藝之秘傳制度,遂使得一般人對釋教所知有限,對其文化、科儀亦似懂非懂,甚至將釋教視為不佛不道的怪力亂神教派,進而產生諸多有關釋教的錯誤認知或惡意批評。為導正世人對釋教的偏見,故本論文以「台灣釋教喪葬拔渡法事及其民間文學研究」為題,並選擇閩南釋教系統之六大派別(北部派、宜蘭派、中部派、西螺派、嘉義派、永定派)為研究範圍,再配合實地田野調查採集、訪談,與各式科儀本、口白錄音、文獻資料之蒐集,以便針對研究議題深入探討。本論文之內容主要分成兩大部分,一為探究臺灣釋教之歷史、分布、傳承、組織、派別、參與人員、樂器、服裝、壇場佈置等,與閩南釋教系統喪葬拔渡法事之舉行時機、規模、科儀;二則挑選內容含有豐富民間文學素材的打枉死城、打血盆、斬畜、挑經、過橋、金橋、弄觀音這七項科儀為研究對象,分析各科儀中的民間文學在喪葬拔渡法事所呈現出之本質意義。本論文於分析研究後,歸結出這些科儀中的民間文學具有儀式、教化、娛樂三大功能,就「儀式」而言,以「救贖」、「過渡」的方式來「拔渡」亡者,並以各類型的「好話」來為孝眷人等「祈福」;就「教化」而言,宣揚「孝道」、「悌道」、「為善」等倫理道德觀念;就「娛樂」而言,則藉滑稽的鬼神形象,或講述詼諧的對話內容來舒緩哀傷氣氛。經由本論文之研究可知臺灣釋教喪葬拔渡法事及其科儀中所包含的民間文學,在神聖的外表下,所呈現的面向是多元的,所隱含的意義是精彩豐富的,它所帶給人們的感受和領悟更是無窮的,所以舉行喪葬拔渡法事絕非「罪不可赦」的「迷信」的行為,而是有其不可磨滅的實際價值存在。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