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近代法相唯識學研究
研究生廖恆賢 
校院名稱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張清泉
年度99
地區台灣
提要  自明末四大僧倡「性相融合」以匡濟狂禪空疏之弊,時至近代,更匯聚成一股回溯印度原典以翼成佛教改革之潮流;而導引此潮流者,正為傳入中土後保留最多印度佛教本色之法相唯識學。居於中國傳統思想與西方科哲學轉銜之環節,近代重興之法相唯識學既可作中國傳統思想轉型之催化,又可成西方新進學術衝擊之對應。
  本論文首先探討者為:自宋以來,早已因宗嗣覆滅不興、典籍亡佚殆盡,幾成絕學之法相唯識學,其重振於近代之內在理路與外緣因素。而因支那內學院、武昌佛學院以及三時學會,研習法相唯識學的態度與方法迥然殊異,故於佛典教義之詮解上出現了不少論諍,是以第三章即主在評介三大佛學院弘揚此學之論點與契應世學之闡釋。第四章則進一步探討經過此三大團體之高僧、居士分別出自不同的闡釋理念,以不同的研究法深入剖析後,為法相唯識學與近代佛學發展帶來的改變與成果,及其對清末民初以來的社會思潮與學術風氣之影響。
  最後透由近代法相唯識學研究所呈現之時代意義,試圖解讀唐代與近代所經歷二次興衰之關聯,並論及近代研習法相唯識學者對於宗教與學術之衡量。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