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六世紀中國北方彌陀淨土信仰初探
研究生曾堯民 
校院名稱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學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周伯戡
年度92
地區台灣
提要  今日我們提到淨土信仰,所指必為淨土宗的彌陀淨土信仰。若是提到其他特定的淨土信仰,如兜率淨土時,才需另加說明。也就是說「淨土信仰」一詞並非通稱,指涉諸佛淨土的信仰,而是專稱,等同於彌陀淨土信仰。這一過程自唐代善導在長安弘揚彌陀淨土,並開宗立派開始,到宋代時完成,並持續至今。
  但在善導之前,即北朝之時,彌陀淨土已有信仰者。不過這時期的彌陀淨土並非主流的淨土信仰,因此受關注的程度不若七世記開宗立派後。這些信仰者對彌陀淨土的信仰方式為何?對彌陀淨土的認識為何?信仰者的身份、階層或地域等問題,是本文所欲探討之處。
  但本文並不討論整個北朝的彌陀淨土信仰,而是將時間範圍限定在六世紀。
  本文以《續高僧傳》、僧人關於彌陀淨土的專門著作與造像記三種材料為主進行討論,
  1、《續高僧傳》方面
  本文所收《續高僧傳》中彌陀淨土信仰者共22人,他們的信仰模式有願生西方、安養,講說、讀頌、注疏三經一論,念彌陀佛名、見阿彌陀佛、造阿彌陀像等等。其中願生西方、安養者,對彌陀國土的稱謂方式有安養、西方、西方極樂、彌陀佛所、安樂世界等,而西方是使用次數最多者。在僧人個人或參與的造像記中,若祈願內容為託生西方者,對託生處所的稱謂方式有西方、西方妙樂(洛)、西方淨□、西方□量壽(佛國)、無量壽佛(國),而西方妙樂是使用最多者。《續高僧傳》與造像記中的對彌陀國土的稱謂,除了西方之外,皆不相同。且《續高僧傳》的稱謂皆為三經一論的用語,而造像記中除了西方與無量壽佛(國)之外,皆不見於三經一論中,可見造像記的稱謂方式較具變化性。
  2、僧人關於彌陀淨土的專門著作
  以曇鸞、淨影慧遠、道綽三人為主,其中可分為曇鸞、道綽與淨影慧遠兩部分來說明,代表兩種不同看待彌陀淨土的角度。曇鸞、道綽透過義理將彌陀淨土的位階提高,往生方法簡易化,對往生者的設限降低,大開往生之門,為的是將彌陀淨土信仰普及化,接引更多的眾生往生彼處。淨影慧遠則是抱持義理研究的態度來談彌陀淨土的位階、性質、往生方法與往生品位,因此得出與曇鸞、道綽不同的結果。使得在淨土研究中,淨影慧遠的地位不如曇鸞、道綽。
  3、造像記方面
  本文所收造像記共93條。其中造像高峰為550-559年,即北齊文宣帝時期(550-559),這是道宣所稱,佛教東傳以來,最興盛的兩個時代之一。
  隨著時間的改變,造像地也一直在變化。北魏以河南作為造像中心,東魏由河南擴展到河北、山西,北齊北周則擴展到山東、陝西,即在北齊北周時已擴展到整個北方。不過,佐藤智水指出,北朝造像在東西魏時已擴展至整個北方,則彌陀淨土信仰的造像,擴展至整個北方的時間晚於北朝造像。
  造像地點方面,以河南、山東造像數最多。河南的造像數隨著時代愈後而漸減,且造像地經歷了由龍門→鞏縣→河南各地的變化。山東與河北則相反,造像數隨著時代愈後而漸增,且造像地由分散境內各地轉變為集中於特定的地點,山東為益都、歷城,河北為南響堂山。
  無量壽造像有23條,造像高峰為520-529年,有隨著時間愈後而減少的趨勢。阿彌陀造像有21條,造像高峰為590-599年,從570年以來有逐漸增加的情況。隨著時間愈後,無量壽造像漸減,阿彌陀造像增加的現象,在入隋後益發明顯。
  託生西方的造像記共55條,造像時間上以550-559年最多,地點上以河南最多。若將託生西方的造像與無量壽、阿彌陀造像進行比較,入隋以前,託生西方的造像記有53條,無量壽、阿彌陀造像有21條。入隋之後,託生西方的造像記僅有2條,無量壽、阿彌陀造像有21條。入隋後,託生西方的造像記遽減,而無量壽、阿彌陀造像在入隋前後造像數皆相同。但隋代造像不過22條,無量壽、阿彌陀造像即高達21條。表示入隋後,信徒對彌陀淨土信仰的表現方式由祈願託生西方轉變為造無量壽、阿彌陀像。
  本文粗淺地描繪六世紀北方彌陀淨土信仰的景象。除此之外,仍有許多本文尚未提及或處理的問題,如第四、五章以造像記為主探討彌陀淨土信仰,不過多就造像記本身進行論述,沒有向外延伸等。清楚地瞭解了這些問題之後,才有可能明白彌陀淨土與北朝佛教的關係以及在北朝佛教的位置。本文僅踏出第一步,期望將來能在本文基礎上前進。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