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當代臺灣佛教僧尼的戒律觀及其生活實踐
研究生謝莘莘 
校院名稱玄奘大學 
系所名稱宗教學系碩士班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江燦騰
年度94
地區台灣
提要  二千多年前適應印度社會背景下的佛教戒律條文,於今施行起來總有部分窒礙難行之處;因此,對於佛教戒律觀的變革,以及將之落實於日常生活方面的實踐情況,筆者認為非常值得吾人去研究探討。究竟佛陀在何因緣下制定戒律?其目的何在?而制定時所依據的判準又是甚麼?此外,戒律的性質為何?是不可任意更易的「聖言量」?還是一種「世諦流布」的制度?究竟佛教內部的奉行者,對此諸問題的看法如何?在實踐上,遇到瓶頸的解決之道又為何?
  因此,本論文試圖從佛教的戒律觀及實踐面,從傳統到現代的時空背景改變下,探討僧尼處理與自己切身修行生活上的問題時,所衍生出來的困境,與試圖突破瓶頸所做的努力,與產生的變革情形。本論文主要提供當代新角度的戒律觀,分四層次:一、生活上的飲食觀;二、教團制度面的戒壇造作。三、從傳統到現代的律學思想──以印順導師律學思想為中心的探討。四、當代佛教倫理學與規範倫理學──以昭慧法師為中心的探討。首先從佛教內部團體的制度面,去作現象上的觀察,勾勒出與其日常生活中關係最密切的飲食與傳戒部份,其觀念與做法上的演變。接著,以影響當代最深遠的佛學巨擘印順導師的戒律觀,及在思想和行動上都有突破而傑出表現的昭慧法師,其戒學思想及劃時代的新佛教倫理運動。由佛教戒律觀的變革及其生活實踐上的變異,我們可以看出佛教戒律「世諦流布」的特質,應歸屬於制度面﹔除了制戒目的與根本精神的掌握,還需考量時、空、環境背景的差異與實踐上的可行性。其目的與精神則是為追求出世解脫的究竟樂。儘管隨著時空背景不同,佛教僧尼在戒律觀及生活實踐方式上或者有了不少差異,但為解脫與欲令正法久住的目的是不變的。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