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303-10 
論文名稱寶頂山大佛灣本尊教造像的研究
研究生黃錦珍 
校院名稱華梵大學 
系所名稱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李玉
年度87
地區台灣
提要  寶頂山位於四川大足縣境內,宋僧趙智鳳(1159-1249?)在此建立了聖壽院,歷代香火鼎盛,與峨嵋山齊名,同屬四川的佛教聖地之一,其著名的石刻造像群,主要分佈於大、小佛灣,為晚期佛教造像的代表。趙智鳳為本尊教的傳人,立意將寶頂山建立為本尊教道場;本尊教是晚唐所成立的教團,為居士柳本尊所創立,前後流傳三百多年。
  寶頂山造像最大的特色,在於本尊教特有圖像模刻,主要有:大佛灣中第二十一號<柳本尊十煉圖>、第十四號<毗盧道場>、第二十七號的<柳本尊正覺像>等。本文則由其圖像所代表的意義,建構出本尊教派的形貌,包括教主行持側重點、信仰對象的內涵、及後繼者傳承等,以了解本尊教派孕生的重點。
  柳本尊十煉圖表現了教主柳本尊的生平,及以煉行為其宗教實踐的重點;煉行為晚唐以來佛教信仰的風潮,至宋代仍為本尊教所奉持,成為本尊教特別的修行方式。本尊教毗盧佛造像的系統,包含了密教及華嚴的教義在內,顯示宋代承習的本尊教法,融匯密、嚴二宗內涵,為其信仰的中心要旨。而創始人趙智鳳,也於大佛灣的第十一號<涅槃龕>以自身形象表述承法的意願、並於第十七號<報恩經變龕>作為本尊教以佛為師的宣示。
  總結前面諸說,說明本尊教派為一個民間性所發起的教團,具有將教主神格化,綜合各宗教義,並強調自身傳承的正統性的特色,屬於佛教發展出的新興教派,由此並可看出當時民間信仰的活力。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