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從佛教焰口儀式初探巫與祭祖意涵
研究生林容如 
校院名稱佛光大學 
系所名稱生命學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宋光宇
年度97
地區台灣
提要  臺灣是一個宗教信仰自由的社會,起源於印度文化的佛教在臺灣尤其盛行,而佛教法會的舉行一年都沒有中斷,尤其以焰口法會最為特別。它的特別在於廣召亡者,亡者的身份從尊貴的帝王到社會最基層的販夫走卒,亡者的對象沒有特別的區分,體現了眾生平等的佛教義理。在焰口法會中主法和尚給予亡者甘露食、並講經說法為其開啟心性,使亡者在死後的世界不再挨餓受苦。
  祭祖是一個重要的儀式,民間幾乎家家戶戶都設有神龕祭拜祖先與神佛,除了每日簡約的焚香、水酒禮祭祖先到重大節日如清明節、過年,需具備三牲酒禮盛大祭祀外,主祭者都是藉著筶杯與祖先溝通。在中國上古時期與鬼神直接溝通者稱為「巫」,與鬼神及祖先溝通的方法典藏在王族中,秦朝的焚書坑儒使得大量的書籍被焚燬,方士與儒士也大都被坑殺,通鬼神之法出現了傳承斷層。佛教的東來,僧人陸續進入中國,經過魏晉南北朝至唐一系列佛經的翻譯,印度通鬼神之法慢慢傳入中國,填補了中國秦朝時通鬼神之法的缺口。而魏晉南北朝佛教法會的盛行,佛教思想廣泛流傳,佛教僧侶也逐漸取代了祭祖中主祭者的角色,而祭祖也逐漸由王族帶領下,慢慢融入佛教中。從佛教焰口法會中觀察到主法和尚其實是取代了中國祭祖儀式中主祭者的角色,他的最重要任務為與鬼神溝通,並為亡者開啟心性,這是傳統祭祖禮所沒有的。
  佛教的般若空性離苦得樂智慧與登入淨土涅盤極樂世界思想,撫慰人心並避免落入三惡道及流轉輪迴。在這種義理下,與傳統文化對祖先的終極關懷結合,順利納入傳統文化體系中,逐漸發展出具有中國文化色彩的佛教,並在臺灣得以生根發展。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