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奇蹟課程》的「罪」與《大乘起信論》的「無明」之比較:兼論新時代的觀點
研究生羅瑞梅 
校院名稱玄奘人文社會學院 
系所名稱宗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陳一標
年度93
地區台灣
提要  「無明」是佛家的專用語,它代表著一切煩惱痛苦的源頭,因無明而生起貪瞋癡,墮入生死輪迴永無休止。佛法基本上就是因對治無明而有,為了止息無明,古今的高僧大德用盡心血以種種方便誘導眾生,留下了珍貴的話語流傳後代,衍生出三藏十二部的經論。無知沒有智慧是一般經論對無明的通說,原始佛教以「不如實知」說明眾生被五蘊所蒙蔽,對真相的無法洞察;而大乘佛教則以「染污」的觀點論說無明,《大乘起信論》則指出「分別妄心」是染污的根本。
  近十餘年來,新時代的思想引進台灣,掀起了一股討論風潮,雖未使用「無明」此一術語,然對生命背後運作的動力有多面向的剖析,其本質上與無明並無差異。《奇蹟課程》是新時代的一支,它以自性淪落說明人類的罪,看似基督教的樣貌,骨子裡卻是蘊藏著佛教的內涵,同時也運用了心理學的用語,指出自性淪落後的恐懼掙扎與防衛。
  本論文試著從《大乘起信論》與《奇蹟課程》整理出關於無明的觀點,並比較兩者之間的異同,企圖從兩者之間歸納出相同的論點,肯定壯大彼此的價值,也從彼此之間的差異中,提供一個反省思考的空間,藉以擴展對方的意識視野。全文共有六章,第一章介紹筆者的研究動機目的與方法,並對研究的文獻來源脈絡做說明。第二章敘訴《奇蹟課程》的義理架構,罪的運作模式及除罪的方法。第三章則是《大乘起信論》的義理架構,無明的運作與對治。第四章是比較兩者之間的相同論點。第五章則是比較兩者之間的相異觀點。第六章是結語。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