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清淨道論》「安那般那念」之古今詮釋:以南傳上座部佛使尊者與帕奧禪師為例
研究生張瓊文(釋大荷) 
校院名稱佛光大學 
系所名稱宗教學系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劉國威
年度97
地區台灣
提要  《清淨道論》(以下簡稱《淨論》)是南傳上座部重要的註釋書,成書於西元五世紀中期,作者覺音係根據巴利三藏及當時流傳古註釋,依斯里蘭卡大寺派的立場編輯整理成修道論的代表作品,它以三學七清淨作為解脫道的修行總綱,來展開完整明確的修行次第。近代,《淨論》受到更多重視,姑且不論它的歷史文化價值,單就實踐面來看,《淨論》雖以阿毗達摩的分析方式撰寫,但其禪觀實踐氛圍卻很濃厚。本文選擇研究《淨論》安般念業處的原因在於,佛教行門裡安般念是最根本、最普及的法門,從古今研究成果來看,研究或實踐安般念者相當多,這無疑表明安般念在佛教行門的重要。目前,以漢傳佛教為主的台灣佛教,研究安般念者不乏其人,但多數仍著重於漢譯經論的討論,相對研究南傳上座部系統的安般念則少。
  近二十年來,斯里蘭卡、泰國、緬甸……等地區的南傳上座部佛教逐漸在台灣發展,其禪修活動也伴隨而來,隨著時間拉長不難發現,南傳上座部佛教在解釋安般念時經常會出現不同的見解與修習方法,為瞭解南傳上座部的傳統修行方式,本文將以《淨論》作為主要軸心來掌握安般念業處的詮釋。此外,為確定《淨論》安般念業處是否符合巴利三藏內容,因此研究上先分析該論安般念的聖典依據,特別是《長部‧大念處經》及《中部‧安那般那念經》作探討;其次,為進一步體現《淨論》安般念的實踐方法,本文選擇泰國佛使尊者與緬甸帕奧禪法來比較,正因二者對《淨論》看法兩端,如佛使尊者在他的著作裡,曾發表許多對《淨論》與覺音的嚴厲批評,而近幾年來在緬甸獲得快速發展的帕奧禪法主要卻是依循《淨論》來實現。那麼,如果以《淨論》安般業處為核心,再分別探討佛使尊者與帕奧禪法所詮釋的安般業處,交叉比較二者的同異點與存在特色,這就形成有意趣的研究問題。
  本文撰寫共分六章: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背景、研究動機與目的及研究文獻與方法,以及概述本文各章的重點綱要。第二章則討論南傳上座部佛教與《淨論》的關係,包括南傳上座部的源流及發展、覺音的貢獻、《淨論》的特色及歷史地位。第三章討論《淨論》的修道要素,以三學來建構該章內容。第四章討論《淨論》安般念業處的實踐內容。第五章則以佛使、帕奧為例,探討其對安般念的詮釋。第六章結論則總說本文的研究和心得。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