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303-06 
論文名稱大足唐宋佛教崖雕之研究
研究生陳清香 
校院名稱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楊家駱
年度59
地區台灣
提要  四川大足縣境的佛教崖雕群,發現於民國三十四年,由楊家駱教授所組織的「大足石刻考察團」,前往該處作實地之勘察、測量、繪圖、照像、記錄,從而撰文發表,始引起中外人士之注意。該石窟開鑿年代始於唐末,後經五代宋元續有增刻及修建,其時代雖較雲岡、龍門等國內大石窟為晚,然規模與數量,卻足與雲岡、龍門鼎足而三,可知價值無匹。
  「大足唐宋佛教崖雕之研究」一文,除導言及結論之外,共分四大篇,導言中引述中國石雕的源流、分佈區域大要,以及大足石窟產生的時代背景。
  第一篇題為四川佛教藝術,共分二章,首章分四節,敘四川佛教石刻及其分佈大要,次章述四川佛教壁畫,分二節,安史之亂以前的佛教壁畫;安史之亂以後的四川佛教壁畫。
  第二篇題為大足崖雕概觀,計五章,首章述大足建置沿革及其崖雕群之分佈;次章敘大足崖雕創始者韋君靖之生平;三章龍岡崖雕群概觀;四章述寶頂區之經營者趙智鳳及其師承柳本尊修持苦行,誓渡眾生之感人事跡;五章述寶頂崖雕群大要。
  第三篇題為大足佛像研究,計八章,分述大足石窟中釋迦牟尼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孔雀明王等像之儀軌、形置、宗教會義。
  第四篇題為大足崖雕佛教變相研究,計七章,首章述釋迦牟尼佛之誕生及涅槃像。次章西方淨土變相,計四節,佛說觀無量壽經之緣起,西方三聖之形像,極樂世界之盛妙景相,十六觀之雕刻。三章大方廣圓覺經變相,述十二位圓覺菩薩與釋迦牟尼佛問答之情形。四章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變相,刻父母養育兒女的十種恩德。五章釋迦牟尼佛行孝報恩本跡,有六師外道謗佛,釋迦抬棺等計十一節。六章九子母,即訶利帝母之故事,計四節。七章牧牛圖,依普明禪師之牧牛圖頌所雕之十牛圖,以喻修道之層次,上進之境界。每章均先引述佛經經文大要,再敘大足石窟中依經文所雕之變相情形。
  結論述大足佛教崖雕之價值,就藝術風格而言,是繼承雲岡、龍門等北方厚實雄偉之風後,融入南土秀緻靈巧之民俗,所產生的地方性雕刻色彩。自時代上言,大足石窟是唐宋發現唯一大規模崖雕群者,宋代書卷文弱之風較盛,大足石窟雕造之靈巧,正代表宋朝的時代風尚。
  就雕刻題材而言,大足雖仍取材於重要之佛教故事,然較前更活潑更生動,可謂華麗中不失其莊嚴,飄逸中不減慈悲,宰官、武士、命婦、庶民等舉止坐臥、頷首顰笑之間,仍具備無量的教育意義!
  就規模結構而言,大足依恃地方人士,集資聚眾,卻較雲岡、龍門等帝王之力,更有系統,更有組織,更具整體化!
  就佛教思想而言,中唐以後,佛教諸宗已不若前盛,而禪宗獨盛,大足石窟中之牧牛圖,正是代表當時的思想,而這在他處石窟中,非常少見的。
  就雕刻之造型而言,雖取材於佛教經典,然其容貌,衣冠服飾,卻是道道地地之中國人,故唐宋人之生活習慣,日用服具等,概亦表露無遺。
  總之,大足石窟在中國藝術史、佛教史、服裝史、社會史等,均佔有異常重要之一環!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