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傳統的再現與再造:以屏東加匏朗聚落的仙姑祖祭儀為例
研究生許懿萱 
校院名稱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人類學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潘英海
年度93
地區台灣
提要  本論文主要在觀察集體意識運作的行動者如何詮釋及再現「傳統」,而以屏東加匏朗聚落作為觀察案例。台灣自八○年代解嚴之後,隨著本土運動及族群復振運動的興起,讓平埔族群文化成了大眾傳播媒體關注的焦點。然而對於平埔後裔而言,平埔意識的覺醒,不只是正名、復名的政治訴求,還是追溯傳統的文化復振。而如何認知平埔文化?我們發現除了文字歷史,它還與傳統祭儀的展演息息相關。也因此原是聚落內部的宗教祭儀活動,也在大社會環境的營造下,啓動了地方平埔族群的意識與文化傳統展演的糾葛交纏,並產生了各式令人迷惑的現象。在本論文中,筆者想以屏東加匏朗仙姑祖祭儀的再現為例,透過對其行動者、文本及社會過程的分析,來說明其間衍生的種種現象,並進一步闡明傳統再現對其地方社會的意義。而解決問題的重點,大致可分成以下三個,即:傳統再現的在地條件、地方對祭儀傳統的詮釋,以及地方文化傳統在祭儀的社會過程中所隱含的社會文化意涵。
  論文在章節安排上也遵循問題意識的脈絡,除了第一章為緒論外,第二章則是以加匏朗的生活與信仰來說明其傳統再現的在地條件,第三章則進一步理解仙姑祖祭儀在地方及推動者的詮釋內涵,以釐清行動者所建構的傳統(祭儀文本)有何不同,以及祭儀它成為傳續及再現的原因;而在對行動者、文本有所了解後,第四章更以2003年擴大舉行仙姑祖祭儀的社會過程為例,藉Turner的社會劇模式來觀察加匏朗人在分裂、危機、補救及和解等不同階段中的歷史想像與傳統關連性;最後再以第五章結論來總結傳統再現的社會意義及目前研究未逮之處。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