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0204-03 
論文名稱唯識三十頌研究:成唯識論之阿賴耶識探討
研究生徐典正 
校院名稱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印度文化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楊顯祥
年度75
地區台灣
提要  唯識學是大乘佛學中最具哲學理論的學派。宗教信仰若無哲學理論作基礎,將造成理性與信仰的分家,於是宗教或不易被知識分子接受,或得不到正確的體認,這是我研究唯識學的最大目的。其次,唯識哲學的名相多,而理論精深又繁瑣。然而,唯識的總樞紐在阿賴耶識,若能把握住它,則一切繁瑣,就變成簡要了,這是我探討阿賴耶識的動機。
  本論文包含四個主題:識變義、三相義、種子義以及轉依義。利用梵文原典及各學者之論著,以比較法研究成論之阿賴耶識思想。所用主要資料:一是《安慧三十唯識釋》,其梵文原典於一九二二年被發現于尼泊爾,利用該原典與成論中之安慧義作比較研究。另一是《攝大乘論》,無著所造,是唯識學最早有系統之論著,拿它與成論思想比較,可了解唯識思想之發展趨向。
  研究結果如下:
  一、梵文Vijbana與Vijbapti玄奘將二字皆譯為「識」,以致產生觀念上之分歧,本論文提出討論,藉以澄清正確的識變義。
  二、護法思想多承襲陳那無性思想,是有相唯識的主要代表;而安慧思想則較接近無著世親等的早期唯識思想,是無相唯識的重要代表。安護二師的思想經比較研究後,得到更客觀而正確的認識,改正了以成論為研究世親「唯識三十頌」之唯一(或最正確)資料的錯誤觀念。
  三、成論之阿賴耶識思想,經與安慧釋和攝論之比較,更了解其思想來源及發展趨向。
  四、唯識學被視為「觀念論」,並認為與西哲柏克來的唯心論相近,本文對二者之異同有詳細的比較探討。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