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成長與辯證:《流浪者之歌》研究
研究生陳怡秀 
校院名稱成功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碩博士班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林朝成
年度97
地區台灣
提要  赫曼.赫塞(1887- 1962)是德國的知名作家,一九四六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擅長描繪人類精神領域,刻畫靈魂深處潛藏的誘惑與毀滅的力量,並常以「雙極思維」、「對立統一」的辯證手法來來創造作品。《流浪者之歌》是他四十五歲時完成的,書中描寫主角悉達多在古老的印度追求自我、達到成長的三個歷程。本論文以《流浪者之歌》的辯證和成長為討論的主題。
  本論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本論文的研究動機、方法與目的。第二章論述《流浪者之歌》中包含的佛、道思想。本章分別陳述赫塞與佛、道思想的淵源,並分析書中的佛、道思想。《流浪者之歌》中的悉達多求道的歷程是以辯證為主軸,他經歷極端的苦行與縱欲,而後透過擺渡人的引導觀察河流,了解時間的秘密,明白自我乃是歸入大化之流中,最終找到永恆的自我,與佛陀透過禪定悟道解脫相較,較偏於道家思想。第三章比較兩個悉達多的英雄行跡。《流
  浪者之歌》主要以佛傳故事為基礎,配合《奧義書》的「自我」理念鎔鑄形成,而兩個自我的對立辯證是情節的主線。此書雖以佛陀行傳為底本,但兩個悉達多在求道的動機、過程、方法、以及最後的結果都有所差異,於本章將兩個悉達多做一比較,並提出英雄追尋的主題。《流浪者之歌》雖有佛教與道家導師形象的人物,但最終是以愛抹去宗教差異,統一一切的相異與相對,是更高階層的辯證。第四章探討《流浪者之歌》歸屬於成長小說的相關問題。成長小說是德國文學術語,它有特殊的生成背景,主要是十八世紀德國理想主義孕育而成,因此成長小說具有文化和哲學方面的內涵。成長的意義在於個體尋找自我的過程,藉由心靈在現實世界中的碰撞體以體會生命的各種價值,形成完整的人格,獲得自我了解。赫塞《流浪者之歌》一書描述婆羅門之子悉達多追尋「永恆自我」的過程,最後他明白「自我」是與外在世界、與萬事萬物融合為一,「尋找自我」的主旨與成長小說的基本情節是相合的。赫塞的小說,特別是《流浪者之歌》,對於七○年代的臺灣青少年也造成風靡,文壇上不乏受到《流浪者之歌》啟蒙的作家,本章也將做一陳述。第五章:結論。為本論文的各章重點做出總結。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