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202-06 
論文名稱南朝詩歌與佛教關係之研究
研究生羅文玲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李立信
年度85
地區台灣
提要  一、研究動機
  佛教自東漢時代傳入中國,初傳之際,係依附於道術流傳於民間,故罕見名士儒者推崇佛法,更遑論儒釋之間的往來。至魏晉時代玄學興起,般若之學以「格義」解釋佛理,般若之學依附於玄學,佛法與僧侶漸被文士接納,於是印度之佛法漸弘傳於中土。
  湯用彤先生《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云:「自佛教傳入中國後,自漢至前魏,名士罕有推重佛教者。尊重僧人,更未之聞。西晉阮庾與考龍為友,而東晉名士崇奉林公,可謂空前。」又云:「……般若大行於世,而僧人立身行事又在在與清談者契合。夫般若理趣,同符老莊,而名僧風格,酷肖清流,宜佛教玄風,大振於華夏也。西晉支考龍與院庾等世稱八達,而東晉孫綽以七道人與七賢人相比擬,作道賢論。名人釋子共入一流,世風之變可知矣。」
  魏晉時代,佛學藉由玄學漸弘傳,文士與僧侶往還密切,經由僧侶的媒介,文人浸染佛理日深,至東晉時,已可見文士的佛教著述,和一些與佛教有關的詩歌。南北朝以後,儒釋交往,蔚為風尚,到了唐代,佛學成為唐代文化、思想的主流,廣泛地影響著唐代的文學和藝術。佛教發展至唐代,以輝煌的姿態呈現,唐代正為日正當中,南北朝時代則如旭日始升。全盛時代之前,必然潛藏許多契機,而這些也是引發我研究這題目的動機。
  詩歌是言志之作,大多是詩人內心世界的呈現,而佛法對於詩歌領域的影響,主要在於作者的生命態度、人生觀、思想感情以及這些層的思想情感呈現在作品的境界、情趣。大致言之,詩歌和佛教關係是密切的,由詩歌來看文人層面的佛教是很妥切的途徑。希望藉由這篇論文的寫作,可以對南朝佛教弘傳的概況、譯經情形、文人與僧侶往來情形,作一宏觀的了解,並連繫佛教和文學之間的關係。
  二、研究方法
  本論文題為《南朝詩歌與佛教關係之研究》,主旨係藉由南朝詩歌中的佛典用語、和詩歌中引用佛理的部份,考察佛教弘傳與佛經翻譯對詩歌的影響。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