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慈濟九二一希望工程學校重建工作之探討:以南投縣竹山區援建學校為例
研究生吳昭勳 
校院名稱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傅篤誠
年度99
地區台灣
提要  九二一大地震造成中部八百三十多所學校嚴重受創,政府號召民間團體認養災區學校重建,財團法人佛教慈濟基金會參與重建學校最多,綜合命名為「希望工程」。「希望工程」在硬體上全面重建校舍,軟體上強調以學校為本位的全人教育,硬體加上軟體建設才叫做「希望工程」。本研究主要以慈濟九二一南投縣竹山鎮援建學校為例,探討重建後「希望工程」硬體和軟體建設對學校及社區所帶來的影響。
  研究發現校園重建確實依使用者需求做整體規畫,對新校園硬體建設的整體滿意度高,重建後校舍與慈濟當初規畫強調通風、採光理念出現部份落差;以學生體能發展及教學需求來看,校園內保留制式操場的想法認同度高。
  慈濟希望工程的硬體建築:SRC、洗石子建材、綠地老樹保留、連鎖磚鋪面、雨水回收…等綠建築設計被提出,研究結果發現慈濟藉由綠色環境的塑造,及對大自然的保護所作的有形建築,對地球生態關懷的公民意識,在希望工程校園中蔓延開來,並且成為學校環境保護、永續校園的課程與特色。
  希望工程軟體建築,強調全人教育;研究結果發現慈濟人藉著「靜思語教學」、「大愛媽媽說故事」等活動參與希望工程學校,延續組織的影響力;引進多元的資源與教學,提供學生正面思考的人文理念,符合品德教育的核心價值,但「靜思語教學」,有濃厚的佛教與慈濟色彩,慈濟人在希望工程校園內要保持「教育中立」立場。
  重建後,慈濟組織落實社區經營,主動向援建學校提出課程及活動訊息,彼此建立「合作」模式延續慈濟人文,帶動學校、社區對公共事務更多參與。慈濟九二一校園重建工作經驗建立政府與非營利組織合作模式;對政府而言,學校重建工作,引入民間社會參與,共同解決社會問題,促進政府公部門政策的推展及監督工程施工品質;對非營利組織而言,帶動社區對公共事關懷與參與,提升社區對組織的信任與認同,對彼此而言,都是附加價值的提升。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