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華人基督教會「祭祖」禮儀之文化層面研究:以臺灣聖公會為例
研究生史柏林 
校院名稱真理大學 
系所名稱宗教學系碩士班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蔡維民
年度94
地區台灣
提要  第一章筆者引出基督教界較獨特接納漢人祭祖禮儀的台灣基督教聖公會的祭祖禮儀研究議題,是已經超越現今基督教內對於祭祖禮儀議題突出的風格現象。而原本兩大對立的中西神觀思想,經由聖公會「敬祖」觀點的實踐,可以彰顯一神的至高獨一性的鋒芒,又能滿足漢人基督信徒敬重祖先的孝道意涵。從初論漢民族先祖的祭天文化中「尊天法祖」淵源分殊以後,如何藉由基督教聖公會接納「敬祖」的觀點,來鋪陳研究台灣現今祭祖相關的議題取向,致使聖公會具有基督教的神學背景又銜接祭祖禮儀的觀點,提出幾個研究議題帶出幾個省思向度來鋪陳本研究的旨趣。
  第二章筆者直接帶出漢民族所論述祖先崇拜在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可以歸納漢民族祭天文化的緣由,甚至追朔及漢人歷史先秦時期前的祭天文化所呈現與祖先崇拜相契的原始宗教現象。在漢人思想裡,天象、天命觀,歷朝歷代被帝王所遵循著,從這向度而言,先祖尊天敬祖的思想形成,影響後世漢人豐富的智慧人文教化,牽動著漢人天地人鬼神的宇宙觀思想。尤其到了先秦時期時的漢人哲學思維,已將這人格神思想轉化成無意志的哲學理則神思想,促成現今台灣漢人宗教意識之祭天文化與西方基督教一神思想的衝突與斷層。換言之,中西文化的神觀「一」思想歧異的開始。
  第三章有關在台灣祭祖禮儀所呈現的文化意義與功能,可以發現它是由漢人文化慎終追遠的孝道精神而來;對祭拜、祈求祖先陰庇則是從民俗風俗與敬畏自然心理演變而來,在今日充滿薩滿主義的影響中,亦常常可以找到相關性議題與現象。透過漢人「鬼神」的超自然力量,「天地」的自然規律及「人」的人文秩序,使三者交相感應而互為一體。進而從「天地人」到「人鬼神」,來連續澄清祖先崇拜(或稱家鬼崇拜)是來自漢人的泛靈信仰的觀念,並將亡靈的祭祀轉化為祖先崇拜中的喪禮儀式。進一步將漢人對宇宙意象所論述的神鬼信仰,分析鬼、神明與祖先等三者在信仰上的轉化過程,來認知台灣漢人經由儀式操作,來維持人鬼間的和諧。這習俗延續古老傳統而被保留下來,且將祭祖與祭神混合祭祀。這種所謂「合緣共振」的創造性歷程,甚至於歲時節令,婚喪喜慶,都例行舉辦祭神之外,也同時要祭祖的宗教禮儀,而當中具體表達傳統的人與神明感通互動的紀念方式,即是祭祖禮儀。
  第四章由基督教對祖先崇拜的禮儀詮釋觀點看出,思考當基督教思想遇到漢人祭祖文化時,雙方似乎難以產生準確對焦現象,「一」與「不一而一」的神觀態度,神聖與世俗之爭,似乎缺乏相應的理解與真實對話。其中較少進行信仰本質的內涵清楚的詮釋及文化意涵的漠視所致,簡言之,即是以「神本」來代替「人本」;以「神本」來否定「人本」,導致原本不相互衝突的「神本」和「人 本」相互的否定。「人本」與「神本」應該是在人類經驗理性下的認知,彼此可以在形上學的共相與理念下獲得精神上的實踐理性,乃而極端的宗教意識過分強調皈依崇拜神,則易斷絕「神本」與「人本」相互溝通的精神架構。只肯定「上帝」的超越存在,而忽略了「人」自我的超越創造理性,筆者認為,這兩者間的差別在於基督教的「由神而人」及漢人祭祖觀之「由人而神」的相異,但二者對於祖先的敬愛態度卻是一樣的。
  第五章由基督教聖公會實踐本土化結合的祭祖禮儀意涵可以清楚指出,基督信徒當然認為,外在客觀的道德規律是從上帝而來,也相信上帝的作為是不受限的。基督信徒承認「愛」是生命中的基本法則,亦是基督信徒面對社會議題所依循的行動原則。從台灣基督教聖公會的觀點言之,對社會文化、政治等的關懷,一直是基督教會的使命。筆者經由聖公會牧長與信徒本身對祭祖禮儀的訪談論述紀錄中,聖公會採納祭祖禮儀具有省思漢人文化、禮儀意涵與信仰崇敬三者的和諧關係。令筆者實在驚奇,中西文化對於孝順父母與崇敬至上一神的基督信仰,彼此間的優先次序,居然可以與漢民族上古時期的祭天信仰與摩西五經中十誡觀點相似。如今在兩相對立的神觀文化中,藉由聖公會的祭祖禮儀得以滿足「尊主法祖」的敬虔心理。雖然目前仍遭受質疑其信仰清白,卻換得文化禮儀下漢人基督信徒思慕親人的成全之美。
  筆者最後以第六、七章論述基督教聖公會化解此困境,其因與天主教禮儀相似,特列舉改革宗與天主教、聖公會接納祭祖禮儀的原因作一比較。同時,將本文研究議題作歸納式總結,並且以信仰、文化、禮儀相互間的關係作一完成結論論述。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