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高僧傳神僧研究
研究生陳桂市 
校院名稱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學位別博士 
指導教授胡萬川
年度96
地區台灣
提要  神通在佛教的修行過程中,一直被視為觀察已否開悟得道的重要指標。在原始佛教思想中佔有一定的地位,阿含經中記載許多比丘、比丘尼示現神通的事蹟,並明確記載神通的理論、種類、內容、修習神通的方法,以及神通的能力與作用。
  能示現神通異能的僧人,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後,以其特具的奇蹟的魅力,對佛教在中國傳播過程中產生一定的作用。所以,記載僧人典範形象的歷代高僧傳都列有〈神異〉或〈感通〉等篇,專門記載顯揚僧人的神異感應事蹟。而從整部《高僧傳》看來,高僧的神異事蹟不僅只見於〈神異〉篇而已,散在各篇的高僧也都有其靈異經驗被記載下來,而這些經驗,有的是高僧修禪定時所啟發的神通力,有的則是他們個人的宗教體驗。這種明顯的神異書寫,反映了《高僧傳》雖為史學之作,但仍保有極明確的宗教體質。
  然則在慧皎撰寫《高僧傳》時,為何會傾向描述這些現象,其可能的因素是受其所能搜集的資料的影響,從而反映了當時一般人的宗教心態。若以《高僧傳》所載的神異事蹟與《神仙傳》所記的神仙幻術比較,很清楚可以發現有些神變的內容相當類似。因此,或謂佛教僧傳之所以強調僧人的神異事蹟,無非是為與本土的道教爭勝之故;要釐清這個問題,必須回歸歷史層面去觀察。
  高僧之與社會關係密切,其實是佛教「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特質所形成的。僧傳為了宣教的目的,在高僧的形象塑造方面,也並不強調求道的過程和條件。在高僧的傳記中,人之能夠得道,基本上並不困難。此外,對於出家的原因,也不全然是因感悟人生苦空無常,而誓願證無上道以解脫生死。因為陳義過高的宗教實踐並不容易吸引信徒。
  而〈神異〉篇神僧的行誼,相對於其他九篇的高僧而言,顯得比較駁雜。從其形貌、出身來歷、所行使的神通異能,及其教化的形式管道等等,與神仙傳的方士奇伎比較跡近,而他們「和光」、「同塵」式的混跡行徑,對當時傾向形式化的佛教界而言,是破格而出的典型。
  這類神異僧人,也以其無邊的神異能力、及有求必應的慈悲行願,自保誌以下,在後世佛教的發展中樹立了神異僧的典範,受到更廣泛注意;職是,這類神僧藉其出沒無常的遊方、及其若佛似道的行跡,反而對中國特殊的佛道並崇的宗教現象中的中間信眾更具有攝受的力量,充分展現他們的入世性格。
  總而言之,佛教本謂五神通即使外道仙人亦可依智修得,〈神異〉、〈習禪〉等篇所敘述的雖是有類於「靈異」,但是並不可以靈異即為靈異。二者的差異在「理之所貴者,合道也;事之所貴者,濟物也,故權者反常而合道,利用以成務。」神異的顯現只是一種「權變」,其目的在濟物利生。因此神僧怪詭、希有的示現,並不在於顯奇為能,而是在能令眾生離苦得樂,以至歸心信仰。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