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0601-04 
論文名稱《雜阿含經》緣起思想的研究
研究生釋悲昱 
校院名稱香港能仁書院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李潤生
年度84
地區香港
提要  原始佛教在許多觀念上仍沿襲古印度的傳統,比如輪迴學說,便是其中最顯明的例子。不過當中佛教卻揚棄實有輪迴主體的觀念,而另創「緣起論」,此乃成為佛家學說的一大特色,亦具進步的意義。
  研究原始佛教「緣起論」,必須從相關的文獻資料中探究。其中《雜阿含經》最為卓越,因它是釋迦最早期宣說的經典,代表了原始佛教的原貌,故可確定為研究的主要素材,同時,透過漢、巴《雜阿含經》兩譯本的比較,可更精確不偏的了解佛教最原始、最基本的思想。學者若能通過研究《雜阿含經》的「緣起論」,徹悟「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的緣起深義,則能體證到一切現象皆無實自性,由緣生故;無實自性亦即無我。為了證成「無我而業感流轉的理論」,釋迦更施設「十二因緣」(即佛家特有的「業感緣起」說)的緣起論。
  對業感流轉的理論,原始佛教重視實踐多於理論,此對當時大多信仰輪迴現象的印度人來說(此除順世外道信徒),並沒有產生太大的疑惑。但在擅於思辨的部派佛教時期,則不能漠視種種難題的疏解,遂有各類緣起說的設立,其中尤以「三世兩重因果說」最為教界所共許的緣起通則。但阿含的疑難尚未臻完滿解決。直至後來大乘唯識宗發展了「賴耶緣起說」,才能圓熟佛家業感緣起論的體系,而唯識宗的「二世一重因果說」(比以前一般學說)更為完備。然唯識家主要是遙承阿含經義,旁採諸部義理,而建立「賴耶緣起說」的。此外,後期中觀思想,實踐不共法──緣起中道,也從《雜阿含經》的「緣起論」之中道義而拓展出來。可見,《雜阿含經》的「緣起論」對後期大乘佛教的發展,蘊藏著一個啟發性的作用,在思想史上實功不可沒。此外,無窮深廣的佛法義相,如四諦、八正道、五蘊及三法印等,都不外是這緣起教法所作的多方面的闡釋。故緣起教法,實為釋迦根本教義的核心。
  總之,原始佛教的「緣起論」確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合一的學問。為尋求緣起說的真義,遂生探索的動機,而《雜阿含經》可說是考察「緣起說」的最基本資料。探索《雜阿含經》的「緣起論」的本義,藉此以顯彰佛家學說的特質,此乃研究本論文的最大目的所在。本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為「序言」,略說本論的寫作動機、資料依據及研究成果。
  第二章敘述「緣起思想的淵源與理論建立的背景」:一、追溯梵書以前及奧義書的緣起思想,對佛家緣起理論所產生的影響。二、闡明緣起理論建立的背景。
  第三章透過「《雜阿含經》的緣起思想」的探索與分析,將其獨特思想詳細分析出來,並論述《雜阿含經》緣起思想架構建立的困難及後人對此等疑難的疏通。
  第四章是探討「《雜阿含經》緣起思想的影響」,由此分析及論述其後出的各種緣起學說的建立,均深受《雜阿含經》緣起說的影響。
  第五章總結「《雜阿含經》緣起論的評價」,以彰顯其對現實人生及思想界種種深遠的影響及巨大的貢獻。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