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002-05 
論文名稱中國佛教教育事業現代化之研究:以星雲大師發展佛光山為案例
研究生張華民 
校院名稱香港 
系所名稱新亞研究所史學組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李木妙
年度86
地區香港
提要  佛教是一種著重修學的宗教。佛教主張泯除個人「執著」,人性就能呈現出來;亦重視啟發,提高個人修養,達到和睦共處。再者,中國佛教是我國文化珍貴的部份;此外,中國佛教教育現代化的原則,一方面必須保存傳統,一方面亦要吸收新知,香港乃殖民地社會,百餘年以來,學校填鴨式教育,並不重視啟發教學;其次,對祖國文化的認識普遍不足,隨著九七回歸,提倡中華文化更迫切需要;此外,香港佛教教育事業亦未見現代化。再者,過去一般中西書籍甚少提及佛陀的教育思想,而普遍都誤解佛學是玄學的、厭世的、消極而悲觀的,其實祂卻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基於以上四個因素,本文透過佛教教育,以彌補當今中國佛教不足的地方。星雲大師發展佛光山,正是當今臺灣佛教五十年以來,比較成功的代表者,亦是中國佛教百餘年以來的佼佼者之一,是值得作為香港、臺灣,甚至大陸的佛教團體,尋求傳播佛教與發揚佛教文化的借鑑。
  本文所研究的時段:主要自一九五六年星雲大師在臺灣首創星期學校作為研究上限,直至一九九六年創辦佛光大學作為研究下限,前後約四十年之久。本文粗略分為五個階段,包括草創階段(1956-1967)、擴張階段(1968-1986)、發展階段(1987-1990)、拓展海外階段(1991-1996)以及成熟階段(1996- )等五個階段。而本文所研究的空間:主要以南部高雄佛光山向四周發展,與北部宜蘭雷音寺互相呼應,慢慢擴散至臺灣全島;再由臺灣向亞太區各地放射,北至日本,南至大洋洲,東至美國,西至中國大陸等。所辦佛教道場,在臺灣本土擁有四十五個外,而於世界各地亦有五十個,總共近一百個。
  本文研究的內容,主要分寫七章:第一章為緒論,主要說明研究的動機與意義、範圍與內容、資料與方法及問題與限制;第二章在於說明佛教教育現代化之時代背景,主要從歷史、政治、社經、宗教、文化及教育等角度,去看我國佛教教育的發展;第三章,側重敘述星雲大師的生平與佛光山的發展;第四章,分析佛光山教育事業的發展過程及其種類;第五章,主要對佛光山教育院的教務,與圓光佛學院等機構的教務作出比較;第六章,對佛光山教育事業的特點及其影響作出剖析;第七章為結論,對於佛光山所主辦的教育事業,其存在的價值與意義,以及對社會的貢獻作出初步評估,並總結全文。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