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吐蕃論爭」中摩訶衍教法之探究
研究生陳蕾如(釋妙日) 
校院名稱佛光人文社會學院 
系所名稱宗教學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劉國威
年度93
地區台灣
提要  在西藏吐蕃王朝時期(AD.792),藏傳佛教史上曾發生過重要的事件「吐蕃論爭」,本文主旨並不在於論辯的勝負,而是探討「吐蕃論爭」中摩訶衍所主張的教法為何?真如同西藏傳統文獻所認定的為邪教嗎?這一直是筆者長久以來關注和思考的問題。
  因此本研究的範圍以敦煌文獻《頓悟大乘正理決》,和法國著名漢學家戴密微所著《吐蕃僧諍記》的研究成果為主,以及近代國內外學者對此相關課題之研究資料為輔;首要探討的是「吐蕃論爭」中摩訶衍所主張的教法究竟為何?所以本論文分四個層次來探究此課題。第一層次是以文獻資料的蒐集考證為主,所使用的文獻以敦煌藏經的文本和近代對此課題的研究考證資料為主要的對象探討其思想內涵;第二層次是以禪宗漢文文獻為主,追溯到達摩祖師至五祖的禪宗思想傳承,並與摩訶衍有主要師承關係的神秀和惠能的禪修思想為主,以探討摩訶衍教法思想淵源的歷史境域,從而對摩訶衍的教法能有宏觀與全面性的了解;第三層次是從歷史資料的考證,印度佛教瑜伽行中觀派蓮花戒的漸修法門與禪宗摩訶衍的頓悟法門為何?進而比較頓漸思想和修行方式的差異原因;第四層次,是以高達美(H-G. Gadamer,1900-? )的哲學詮釋學的「理解」觀點,論述頓漸思想的差異與融合,最後則是探討所有的理解應是回到自我生命意義的發掘,從頓悟和漸修的法門論爭,給予我們新的啟發與反思。
  事實上蓮華戒與摩訶衍的教法並不存在著教義理解上不可逾越的隔閡,其誤解的原因,可能有如名言概念的界定不清楚,或是翻譯的拙劣所引起的誤會,或因筆調上的纂寫方式及辯論的本身形式所產生的問題……等諸多原因,所以不應將此場的論爭存有定型化的觀點。因為筆者對於論爭的對話過程中,重新的再理解和檢視摩訶衍所主的教法過程中,發現其實摩訶衍教法存在著方便和六波羅蜜的思想以及二諦的思想和具體實踐渡眾的悲心,他修行觀的首要根本主張是要進入「不思不觀」的修持境界,但若因眾生根機不同無法契合,亦有方便不能輕少許善法,如三昄、五戒、十善、一合掌、一小低頭等,乃至六波羅蜜……等,皆是令入勝義,於此所有的菩薩行亦被總括性的定位。並不如蓮華戒所批評認定摩訶衍的教法是「不思不觀」,無有方便六度波羅蜜的修行,只要取消一切思念和一切思想,全然不作意的斷滅見,就如同一失去覺知的痴者或醉漢如何可能突然的頓悟而成佛,筆者認為那是蓮華戒的誤解。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