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臺灣佛教比丘尼生涯之錨的分析研究
研究生唐淑媛(釋見杰) 
校院名稱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輔導與諮商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甘桂安
年度96
地區台灣
提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灣佛教比丘尼生涯之錨的類型及其內涵與生涯行動。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立意取樣之標準,邀請九位台灣佛教比丘尼為研究參與者,依質化研究的精神,採個別訪談的方式收集資料,以持續比較法進行資料的分析,經方法內的三角驗證、研究者個人省思日誌、協同分析者編碼檢核、研究參與者直接檢核等,維持研究品質。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的結論如下:第一,台灣佛教比丘尼生涯之錨的類型為「統攝修持與利生」,其所指的意義是:台灣佛教比丘尼的生涯之錨是由比丘尼對於自身天賦與能力、態度與價值、體察與領悟、動機與需求的自我知覺,擬塑出具有修道行持與利益眾生相互含攝的傾向,此傾向形成其生涯的內在規準。此修道行持與利益眾生的傾向是指研究參與者的生涯,總是繞著二個主軸:一是自己對佛法修持體證的期許與實踐,另一是對他人服務、助人學佛與超越的部分。
  第二,台灣佛教比丘尼「統攝修持與利生」類型的內涵,包括比丘尼自我知覺的天賦與能力:學有所用,關懷自他;態度與價值:實修行捨,利樂群生;體察與領悟:現證法樂,心佛一如;動機與需求:證道實踐,饒益有情等四個部分。
  第三,統攝修持與利生類型的台灣佛教比丘尼其生涯行動為:趨向解脫,精勤利行。此指出比丘尼自身修證的成果──身心所獲得的安穩與澄淨,使其愈能實觀眾生苦迫的現象,因此愈能發起回饋與度眾的悲心,進而不疲不厭始終忙碌於利生事業。然此修持與利生的行動,亦可探見二者彼此相互往返的過程。
  根據研究結果與討論,本研究最後提出對生涯諮商實務工作者、佛教僧團與比丘尼、未來研究等建議。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