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蘇軾佛教文學研究
研究生吳明興 
校院名稱佛光大學 
系所名稱文學系 
學位別博士 
指導教授潘美月蕭麗華
年度98
地區台灣
提要  本論文共開為七章,從蘇軾的文學、佛學思想趨近蘇軾佛教文學的論域,係一整全生命實踐下的產物,並在最終申詳,這祇是蘇軾文學佛教學研究的開始。
  第二章〈蘇軾佛教文學發生論〉,以信史為根據,從中印思想的會通,敘明中國士大夫對佛教學的接受、排拒、涉入與護持,及轉而弘揚的一般現象,進而提出北宋皇室以護佛為隱在家法的特殊論題,係成就佛學與文學會通的主導思想,並揭明蘇軾佛教文學並非理論預設下的產物,而是在思想充分準備的前題之下,在文化上以和而不同的開放態度,進行舉一全收的結果。
  第三至第六章,專論蘇軾文學思想與佛學思想離合融通的思維進路,是如何在蘇軾大乘文學觀的總體觀照之下,被導入文藝學創作實踐的書寫之路,並以蘇軾的諸體詩文文本,內證蘇軾的筆墨佛事所奠定的無情說法的法喜典範,與雙照真俗的妙悟詩學,且在尋常日用的圓覺境中,以真實相體現遊戲三昧的遊戲法,做為圓運悲心的行持指撝,從而在三界火宅中,照了當相的解脫境,進而就蘇軾兼容繁複的文學格調來審視,意圖顯明蘇軾拓展與豐富了中國大乘文學的創造空間,是如何型塑九百年後二十一世紀蘇學研究的一大論域,以論者認為,如無法恰如蘇軾之所是的將其文藝學的佛學互文性,自其文藝學文本及其思想根源的佛教學元典,給如實的彰示出來,是無法證明論證的有效性是如何有效的,因而論者每不惜辭費,無非認為在最大的可能範疇之內,申詳蘇軾佛教文學的實踐之道,是既源於正確領悟佛教義學,又源於對文藝學書寫在技藝上已達爐火純青,而在進行假藉文字傳移的創作當際共構的結果。
  最後,在第七章〈結論〉中,論者指出以片面思想研究中國佛教文學的專斷性,不但無益於中國自東晉南北朝以迄於今的中國涉佛文藝學的正確研究,反因其對既定意識形態的固滯所並存的自我遮蔽,不僅使人無法正確欣賞已成為中國文化三大支柱的佛教宗教學義項下不可逆轉的事實,反而徒然暴露出其學術不夠週延的片面性危機,從而意圖以全球化的視域,跨越華夷之辨的等觀之道,乃至於超越任何既定形態的預設觀解,都合當被一如研究對象所已然給出的客觀實際,做為和而不同的導正與化成之道,庶幾在此一義界之上所顯明的新義,是與時俱進的如實說,而非僅止於私意的指涉。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