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506-04 
論文名稱唐初法相宗思想之轉變:以窺基的五般若思想為中心的探討
研究生阮忠仁 
校院名稱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研究所 
學位別博士 
指導教授鄧元忠
年度84
地區台灣
提要  法相宗思想為何轉變的原因,如何轉變的內容和過程,以及轉變所呈現的特質和對法相宗的影響,是本文所要研究的課題。
  本文遵照五般若的「菩薩成佛的實踐思想系統」之根本性質,來進行思想系統的描述:首先第二章追索五般若所欲解決的「問題之焦點」:人間佛法實踐如何合理?如何可能?做為其整個思想系統展開的主軸。其次,第三至第五章,乃依其「問題之焦點」所包含的子題,探討五般若自身的「思想」之「形成」。接著,第六至第九章,轉向分析從所形成的五般若「思想」如何導出五般若的「實踐」理論:即遵照「問題焦點」──人間佛法實踐如何合理?如何可能?──而來的既「合理」又「可能」的人間佛法實踐理論之展開。這樣的思想系統之描述,也即是在說明:「法相宗思想的轉變」之為何轉變的原因(第二章),如何轉變的內容和過程(第三至第九章),所以第十章乃在說明其轉變所呈現的特質及對法相宗的影響。本文章節目次如下: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五般若的問題焦點之形成:第一節「道的人間性」之壓力的形成,第二節從人間佛法向生死即涅槃課題的轉折,第三節批判和反省中的問題焦點之形成。
  第三章菩薩之心的真理領域:第一節從如來藏思維方式成立五般若,第二節心的清淨面之形成,第三節從心的染污面考察清淨面之拓展。
  第四章人間宗教真理領域:第一節文字般若與他力正聞熏習之關係的成立,第二節文字般若的流通媒介,第三節宗派思想及儒道思想的調和。
  第五章境界般若的人間佛法實踐原則:第一節緣起中道的人間佛法之「合理」實踐原則,第二節轉向實相論的解釋,第三節實相中道的人間佛法之「可能」實踐原則。
  第六章人間佛法實踐的展開:第一節五般若的政治社會基礎,第二節在人間基礎上即生死而涅槃,第三節五位十地的無住處涅槃之實踐。
  第七章人間佛法實踐的動力──無住處涅槃:第一節無住處涅槃的生命方向,第二節從佛身展現的地前無住處涅槃,第三節從佛身展現的十地無住處涅槃。
  第八章在李唐帝國內的人間佛法實踐──佛法領域內菩薩行:第一節五明與人間佛法實踐──及內明的活動,第二節不離人間的自利行,第三節文字般若流通中的利他行──及向儒道思想的轉移。
  第九章在李唐帝國內的人間佛法實踐──菩薩行與儒道思想之關係:第一節菩薩行對儒家禮仁的實踐,第二節道家之道與境界的再釐定,第三節唐初的人間之淨化活動。
  第十章結論
  徵引書目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