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802 
論文名稱從馬偕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來反省台灣安寧療護與靈性照顧
研究生賴正恩 
校院名稱真理大學 
系所名稱宗教學系碩士班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蔡維民
年度94
地區台灣
提要  近年來,國內一些醫療機構在為臨終病患服務時,引進了國外「安寧療護」(Hospice)的理念。而靈性照顧是安寧療護在強調身、心、靈的全人照顧時,其中一個容易令人誤解的地方,因為目前從事靈性照顧之工作者,多半為宗教裡的法師或神職人員,以致於病患會將靈性照顧與宗教照顧劃上了等號。宗教照顧只可以說靈性照顧中的一部份,並不能全然代表靈性照顧。靈性的定義是對於終極議題的關心以及生命意義的尋求,而靈性照顧的範圍也是超脫宗教性的關懷。病患或家屬是因為疾病而產生了靈性方面的需求,但是在解答的方式上,不應該將其局限於宗教的範疇之中,而是應該尋求更多包含心理層面的解決方法。
  而談到安寧療護的靈性照顧時,由於照顧的對象是即將面臨死亡的病患,而病患大多會對於死亡及死後的世界感到疑惑與害怕,因此筆者將從宗教的生死觀念作一簡單的描述,並且將與靈性相關的心理學理論作探討,試圖從中建構出對於病患實行靈性照顧時,可以去探究的方向。
  安寧療護從國外要傳入到國內時,最無法被病患所接納的部分就是靈性照顧的部分,國內雖然是佛教徒最多,但在信仰的層次上卻仍舊是以民俗信仰者佔大多數,因此無法完全沿用過去在國外的基督教世界裡的靈性照顧經驗,來關懷台灣的病患。雖然近年來,佛教在建構台灣本土化靈性照顧的模式上,提出了「覺性照顧」的靈性照顧模式,但這個照顧模式真的可以適用於台灣的癌末病患身上嗎?因此筆者希望從台灣最早成立,目前在台灣最大的安寧病房—馬偕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中,雖然其也是一間宗教醫院,但是仍舊可以從其平日的一些與靈性照顧的相關活動中,找出本土化靈性照顧模式的建構方向,筆者並將基督教上的「靈性照顧」與佛教的「覺性照顧」兩者作一粗淺的比較,並期望從這兩個靈性照顧的模式中,找出在建構符合台灣宗教與民俗文化的本土化靈性照顧模式,應該努力的方向。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