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204-14 
論文名稱哪吒人物及故事之研究
研究生陳曉怡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胡萬川
年度83
地區台灣
提要  本論文共分為五章。首章為緒論,說明本論文的研究動機、範圍及研究方法與撰述過程。
  第二章為哪吒人物來源的考證。首先從佛教文獻入手,對哪吒在佛教中的身份地位,以及隨其身份而來的人物屬性,作深入探討,以期能夠了解後代通俗文學中哪吒人物性質的由來。其次再從禪宗語錄公案中,頻頻出現以哪吒為說法之譬喻或象徵的記載,來探討哪吒形象具體化的過程,以及哪吒剔骨割肉、蓮花化身之事的來源。
  第三章則著重在討論哪吒形象的演變以及故事形成的過程。哪吒在唐代以後,便由佛教經典中的片面記載走出,開始現身在民間口耳相傳的瑣事異聞中,雖然原有的佛教色彩逐漸褪淡,但其伏妖除魔、護祐眾生的人物屬性卻未改變。尤其是在宋以後勃興的戲曲、小說、平話等通俗文學中,哪吒出現的頻率更高,並且逐漸形成了個人特有的造型及故事情節。本章即就此作追索探源的工作,以大致勾勒出哪吒故事發展的軌跡。由於哪吒故事是在《封神演義》一書中,獲得最為完整成熟的發展,因此第四章便進一步就《封神演義》中呈現的哪吒故事,深入分析故事的內容、主題及其中所含藏的深意。首先參考民間文學研究 A.T. 分類法的「母題」觀念,將哪吒故事分為:降生、殺龍、善射、死亡與再生四個主要母題,而後借用榮格關於「原型」、「集體潛意識」的理論,嘗試解讀這些在人類心理反覆出現的「原始意象」究竟具有什麼樣的義涵。而哪吒從出生到死亡的故事結構,實具有啟蒙儀式的象徵意義,因此筆者嘗試以人類學中過渡儀式的理論,探索隱含在故事情節下的主題結構。
  最後,則借著此故事所強烈呈現的兩項特質:兒童原型和反抗父權的象徵,來剖析中國人在重視倫理、崇信權威的保守傳統文化底層,究竟蘊藏著什麼樣的深層文化心理?致使這位充滿剛烈性格,嚴重違反傳統倫常的叛逆人物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的原因所在。第五章為結論,將前面各章節所討論的內容作簡要複述,使論文的主要論點能在長篇幅的敘述之後,獲得更為具體清晰的呈現。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