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902 
論文名稱臺灣傳統廟宇裝飾題材與建築空間之關聯研究
研究生顏亨達 
校院名稱臺灣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建築系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王惠君
年度90
地區台灣
提要  具有歷史的傳統廟宇,大都經過整修、重建的過程,以致現今所看到的廟宇裝飾,大多皆非原貌。綜觀一些經過現代匠師重繪過的彩繪、木雕,在題材表達與空間的關係上,缺乏整體組織的協調,因而影響廟宇空間的主從秩序;反觀一些仍保留部分原貌的廟宇,則較無此現象,其中的差異性,可能存在著匠師經驗傳承的問題。
  根據調查,保安宮的前殿與正殿,木雕仍保留原貌;而彩繪則應為1973年與1983年整修時所重繪。其作品以年代來看,屬於早期匠師的作品,因此本研究針對此部分當中,以故事題材為主的彩繪、木雕為調查研究的對象。然而,由於彩繪與木雕隸屬不同的匠師系統,其製作年代也不同,因此在分析過程中亦採用分開整理的方式進行。
  內容上,首先根據圖像的主題,從故事內容分析整理人物的特徵,接著在彩繪方面,將人物以簡單圖形來表示,以便幫助了解人物於圖面安排上的基本架構,亦方便來歸納分析;木雕方面,則是由實地觀摩匠師的工作過程,來了解匠師一件雕刻作品的完成,其過程中所思考的事項,並配合訪談的方式,紀錄匠師匠師解讀一見木雕作品時,其切入的角度。進而將所得到的結果,從空間的角度切入,來探討其中之關聯性。
  故事題材可單純分為文場與武場。在彩繪當中,武場的表達,匠師一般隨著故事內容提及的重點,作為創作表現的依據;以人物對戰、對場的方式,為場景鋪陳的基本架構,配合著人物所顯現的臉部特徵、道具、武器、座騎,搭配場景加以描繪表現。其中可其中歸納以兩軍對戰或雙人對戰為發展主軸的表達型態。文場則包括歷史故事、吉祥物或表現隱逸清幽的山水畫。木雕與彩繪在故事取材反映至人物特徵的表現,基本原則相同,然而兩者在構圖的表達上卻顯現出些許的差異,木雕不類似彩繪一般可用顏色來表現,而必須在平面的圖像中,藉由景深的表達,讓人解讀出故事所發生的空間;由於存在一個三度空間平面化的過程,在表現上必須具備透視的觀念,亦在人物雕刻思考上,運用視線關係上所呈現的角度來做修正;除此之外,匠師亦必須將構件位置、大小、厚度、材料等因素及故事主體與廟宇空間結合所產生對內、對外的方向性,作為構圖的考量。
  圖面的表達,亦由於題材類型的不同因此顯現出其表現的層次,匠師在安排這些題材時,則依照空間的位序、象徵性及人視線的關係,來做一個整體的規劃考量,使題材於空間上顯現出其之間的對應及關聯性。
  最後,在本研究當中,藉著分析所得到的結論,試圖將一個受過完整訓練的匠師,在規劃題材於空間中分佈時,心中所呈現的思維,來做論述。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